❶ 仲裁答辯書的書寫格式
仲裁答辯書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組成: 首部包括以下三點:
①標題。寫明文種名稱「仲裁答辯書」即可。
②抬頭。答辯人(被訴人)名稱、地址、法人代表、職務、通訊號碼。 正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案由或前言。寫明對何人提出的什麼仲裁案件進行答辯。
②答辯內容。陳述事 實過程,指明責任,反駁申請人在仲裁申請書中提出的事實、理由,說明自己的辯駁理由和依據。
③對申請人提出的賠償要求表示自己的態度,部分賠償還是不賠償。 尾部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即仲裁機構名稱或仲裁員姓名。
②附件。寫明附件名稱、份數。
③被訴人及法定代表人簽章和日期。
❷ 如何書寫仲裁答辯書
仲裁申請書是爭議的一方當事人,即申請人根據仲裁協議將已發生的爭議正式提交仲裁機構申請裁決以保護其合法權益的法律文書。仲裁申請書分為首部正文,尾部(含附項)三部分。(一)首部。依次寫明下列事項:1、文書名稱,在上部正中寫「仲裁申請書」或「申請書」,2、申請人的身份事項。包括申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申請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紐織的,應寫明單位全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 閱讀全文>>仲裁有哪幾種審理形式 絕大部分的仲裁案件採用開庭審理的形式。《仲裁法》第三十九條規定:「仲裁應當開庭進行。當事人協議不開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據仲裁申請書、答辯書以及其他材料作出裁決」。這就是說除了開庭審理外。還有當事人協議不開庭審理方式,即習慣上所稱的書面審理。 1.答辯被申請人在接到仲裁機構或申請人寄交的仲裁申請書後,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答辯書。答辯書的內容應對申請人在仲裁申請書中提出的請求、陳述的事實各依據的理由加以回答、抗辯或反駁。仲裁答辯書的格式要求一般與申請書的格式要求基本相同。被申請人提交答辯書的期限應按照各仲裁機構的在仲裁規則中規定的時間。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規則第十七條規定:「被申請人應在收到仲裁通知之日起45天內向仲裁... 仲裁法對仲裁答辯書的內容未作具體規定,實踐中,一份完整、規范的仲裁答辯書對被申請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非常重要。一般仲裁答辯書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1)首部。應寫明以下各項內容:①標題。寫明「仲裁答辯書」;②寫明答辯人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③被答辯人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
❸ 請問勞動糾紛答辯狀怎麼寫。勞動仲裁已做出,現在是用人單位不服告我。我成了被告。
1、答辯狀不是必須寫、必須提交給法庭:你可以對照公司的訴訟請求逐一列出反駁理由、到開庭時自己親自宣讀而不提前提交,免得公司早做准備。
2、如果你想寫答辯狀,格式供參考:
3、另外,提醒一句:公司方的訴訟請求明顯不合理,有可能是在拖延時間,如果你索要的賠償數額較大,建議在訴訟期間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查封公司賬戶或財產,以防勝訴後無法執行的問題。
答辯狀
答辯人(本案被告):你(姓名年齡聯系方式住址等)
答辯人現就本案原告XX公司訴本案被告勞動糾紛一案,請求人民法院依法駁回原告不合法訴訟請求,維持即XXX勞動仲裁委員會XXX號裁決。答辯如下:
一、關於勞動關系問題:
本人於X年X月X日走進入被告XXXX公司工作8個月,這是無法空否認的事實,有以下證據為證:
1、
2、
3、
以上證據,已經過XXX市勞動仲裁委的認定,足以證明答辯人與原告之間形成了事實勞動關系,原告說與被告沒有在原告的公司工作過、沒有形成勞動關系,純屬無理狡辯。
二、本人提出反訴,要求被告支付未簽合同的雙倍工資。
理由:根據一中所列證據,可以證明被告與原告之間有事實勞動關系,而且原告根本無法證明已經與被告簽定了勞動合同,應按《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自被告工作滿一個月時起支付雙倍工資,共計XXX元。
三、請求法院判令原告為被告補交全部工作期間的社保。
理由:已經有證據證明被告與原告有事實勞動關系,且原告無法舉證證明已經為被告購買了社保,根據《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原告有法定義務為被告補交全部社保。
對上述問題XXXX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裁決合法合理,請求法院依法駁回原告不合理的訴訟請求,依法維護被告的合法權益。
此致
XXXX人民法院
答辯人
年 月 日
❹ 《合同法》適用於答辯書的法律解釋嗎
當然可以。
答辯狀是被告(人)、被反訴人、被上訴人、被申請(訴)人針對起訴狀、反訴狀、上訴狀、再審申請(訴)書的內容,在法定期限內根據事實和法律進行回答和辯駁的文書,是訴狀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文種之一。
範本:
答辯人:劉某,女,漢族,生於1968年4月16日,住重慶市萬州區陳家壩街道陳家壩村17組128。
被答辯人:重慶市某加工廠,住所地:重慶市渝北區悅來鎮合力村3組。
答辯人劉某針對被答辯人重慶市某加工廠合同糾紛一案,現根據事實和法律答辯如下:
答辯人與被答辯人之間並不存在任何債權債務關系,被答辯人之訴求缺乏基本事實和法律依據,應予駁回。
一、答辯人已經向被答辯人足額支付了全部承包款,被答辯人訴稱答辯人僅支付承包款20萬元不符合事實,也不合情理
1、答辯人已經按照雙方之間承包合同約定,按時足額向被答辯人支付承包款52萬元
(1)答辯人與被答辯人於2011年1月27日簽訂書面《沙礫石篩選承包協議》後,已經按照慣例,向被答辯人支付全部承包款52萬元,被答辯人向答辯人出具收到全部承包款收條;
(2)合同簽訂後,由於被答辯人的原因,答辯人於2011年7月份左右被迫退出承包場地,承包合同無法履行,造成答辯人重大經濟損失;經與被答辯人多次交涉,被答辯人與答辯人達成口頭合同終止協議。該口頭協議的內容為:
A、終止雙方之前簽訂的《沙礫石篩選承包協議》的履行;
B、作為對答辯人的補償,被答辯人同意向答辯人支付現金14萬元;
C、雙方之間合同權利義務全部了結,雙方均不得以任何理由與借口再追究對方違約責任,要求對方補償或賠償。
(3)答辯人與被答辯人之間的口頭協議達成後,被答辯人一直未按照口頭合同終止協議約定向答辯人支付14萬元;經答辯人多次努力,被答辯人要求必須收回答辯人持有的承包款收據,並要求答辯人承諾不再向被答辯人主張任何違約責任;答辯人無可奈何只得在2011年10月27日,交出承包款收據,並在被答辯人持有的合同上備註:從2011年10月27日至2012年1月27日期間不在(再)履行此協議。不存在經濟糾紛。
被答辯人這才於當日通過銀行轉賬方式向答辯人支付14萬元。
2、被答辯人訴稱答辯人僅支付承包款23萬元不符合事實,亦不合情理
(1)答辯人與被答辯人在承包協議中的地位事實上是不平等的。被答辯人作為發包人,擁有砂石選篩場絕對控制權,如果答辯人未按時足額向其支付承包款,被答辯人不可能允許答辯人入場篩選沙金;
(2)作為精明的生意人,被答辯人的負責人以及合夥人不可能在答辯人僅支付20萬元承包款的情況下,在雙方協議終止承包協議時,再向答辯人支付現金14萬元;
(3)作為精明的生意人,被答辯人的負責人以及合夥人不可能在答辯人未付清全部承包款的情況下,在雙方協議終止承包協議時,生怕答辯人再追究其違約責任,堅決要求答辯人在合同中註明雙方不存在經濟糾紛;
(4)答辯人與案外人王家利早已於2006年7月離婚,各自獨立生活、居住,各自獨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這從被答辯人與王家利、答辯人分別簽訂多份承包協議也得到證實;案外人王家利與被答辯人之間的合同糾紛與本案無關。
值得注意的是,被答辯人在與案外人王家利的合同糾紛一案((2011)渝北法民初字第12730號,(2012)渝一中法民終字第03174號)二級庭審中,一直堅稱其與王家利2010年2月6日簽訂的承包合同中,因王家利未交承包款而未得到履行;但法庭查證的事實卻與其說法完全相反,由此可見,被答辯人謊話連篇,其陳述的可性度有多麼的低。
二、從法律關系來看,答辯人與被答辯人之間不再存在任何法律關系,當然不存在任何債權債務關系
本案中,共涉及二種法律關系。
其一,答辯人與被答辯人通過2011年1月27日簽訂書面《沙礫石篩選承包協議》而建立的承包合同法律關系。該法律關系主體為答辯人與被答辯人;法律關系客體為沙礫石篩選權;法律關系內容為:答辯人的主要權利--獲得一定時間與空間范圍的沙礫石篩選權,主要義務--支付承包款52萬元;被答辯人的主要合同權利--獲得答辯人繳納的承包款,主要合同義務,允許答辯人在一定時間與空間范圍進行沙礫石篩選。
該法律關系已經因雙方達成口頭的合同終止協議消滅,建立在該法律關系基礎之上的約定的雙方權利與義務均已消滅。
其二,答辯人與被答辯人因達成口頭的合同終止協議而產生的終止合同法律關系。該法律關系主體為答辯人與被答辯人;法律關系客體為雙方的債權與債務;法律關系的內容為:答辯人的主要權利--獲得被答辯人支付的14萬元補償款,主要義務是--放棄追究被答辯人違約責任的權利;被答辯人主要權利--在支付答辯人補償款14萬元之後,不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主要義務--向答辯人支付補償款14萬元。
在被答辯人於2011年10月27日向答辯人支付了14萬元之後,被答辯人的合同義務已了結,答辯人與被答辯人之間曾經存在的終止合同法律關系至此消滅。
至此,曾經存在於答辯人與被答辯人之間的兩種法律關系--承包合同法律關系與協議終止合同法律關系均已消滅,因當事人因兩種法律關系而產生的權利義務均已消滅,因此產生的債權債務均已消滅。
本案中,被答辯人要求答辯人支付承包款32萬元,其訴求要想成立,必須要求答辯人與被答辯人之間目前存在依然有效的承包合同法律關系;但事實上,這一曾經存在的承包合同法律關系已然消滅,那麼被答辯人要求答辯人支付承包款32萬元就缺乏相應的基礎法律關系,其訴求必定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當然不應該得到支持。
三、從雙方之間達成的口頭合同終止協議分析,被答辯人之訴求也不應該獲得支持
1、關於答辯人與被答辯人之間達成的口頭合同終止協議的性質與法律效果
合同終止,當事人雙方在合同關系建立以後,因一定的法律事實的出現,使合同確立的權利義務關系消滅。
既然原被告均認可雙方已經協議終止《2011年協議》的事實,那麼該協議一旦達成,那麼就會產生如下法律效果:
(1)當事人之間的承包合同關系消滅,原協議約定的權利義務均自動消滅;
(2)合同雙方產生新的權利義務關系--雙方形成合同之債,被答辯人支付答辯人14萬元,以作為答辯人因合同未得到完全履行所遭受的損失的補償。
既然雙方之間不再有任何債權債務關系,那麼被答辯人有無權要求答辯人支付所謂承包款32萬元。
2從雙方之間口頭合同終止協議內容分析,也能得出雙方之間不存在任何債權債務關系的結論
在被答辯人持有的合同的結尾處,有答辯人的備註:從2011年10月27日至2012年1月27日期間不在(再)履行此協議。不存在經濟糾紛。
按照合同解釋的基本規則,對前述備注比較合理的解釋是:(1)答辯人的這一備注,是應被答辯人的要求而添寫的,至少是被答辯人同意而形成的,反映了被答辯人的意志;(2)原承包協議終止,雙方均不再履行,協議對雙方不再具有法律約束力;(3)雙方已經對承包協議履行情況進行了清算了結完畢;(4)雙方之間不再存在債權債務關系,任何一方均不得向另一方追究違約責任。
既然雙方之間不存在協承包協議已經了結清楚,雙方之間不存在經濟糾紛,現在被答辯人又要求答辯人支付承包款32萬元顯然與該終止協議約定內容相悖。
3、答辯人與被答辯人在達成口頭合同終止協議合法有效,雙方均應該按照該協議內容執行
答辯人與被答辯人在達成口頭合同終止協議簽訂主體適格、內容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不具有無效的法定事由,已經成立並生效,對答辯人與被答辯人均具有法律約束力,雙方均應該按照該口頭協議執行。
4、被答辯人要求答辯人補交承包費之訴求與雙方之間達成的口頭合同終止協議內容相悖,不應該獲得法庭支持
(1)前已述及,答辯人與被答辯人在達成口頭合同終止協議後,雙方之間原承包合同約定的內容已經終止,不再對任何一方產生法律約束力,雙方之間的法律關系已經從承包合同關系轉而變成協議終止合同關系。
(2)被答辯人要求答辯人交承包費屬於雙方在2011年1月27日簽訂書面《沙礫石篩選承包協議》中約定的義務內容,而該協議約定內容及雙方的合同權利與義務已因雙方在此之後達成的口頭合同終止協議而終止履行,不再對答辯人與被答辯人具有任何法律約束力。也就是說,被答辯人的訴求是建立在已經廢止的協議基礎之上,其訴求明顯缺乏相應的事實依據與法律依據。
(3)《合同法》第8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被答辯人要求答辯人補交承包費之訴求與雙方之間達成的有效的口頭合同終止協議內容相悖,被答辯人實際上是要否定雙方之前達成的口頭合同終止協議內容的法律效力,其訴求與法律規定相悖。
三、從被答辯人訴訟理由分析,其訴求也不應該獲得法律支持
1、被答辯人在訴狀中,要求答辯人支付承包款32萬元的理由是「既然原告已退還王家利《2010年協議》的承包費,那麼被告劉某與原告簽訂《2011年協議》後雙方約定由王家利之前所交承包費中抵轉而來的32萬元就並不存在了……」
其似乎認為,其與答辯人達成的口頭合同終止協議存在重大誤解,故對該終止協議約定的內容不認可,要求答辯人按照《2011年協議》履行義務。
這裡面,被答辯人誤解了無效合同與可變更可撤銷合同的區別。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退一步講,即便是本案中確實存在被答辯人重大誤解的問題,但因重大誤解而訂立的合同是可撤銷或變更的合同,而不是無效合同。在被撤銷或變更之前,可變更可撤銷合同依然是有效的。
2、如果被答辯人要求不受雙方達成的口頭合同終止協議約束,堅持按照《2011年協議》要求答辯人支付32萬元承包款,其必須要否定雙方之間達成的口頭合同終止協議的效力。而要否定該口頭協議的法律效力,其路徑包括:認定該口頭協議無效;或者是撤銷或變更該協議。但顯然,這兩條路徑均無法行通:
其一,遍查相關法律法規,實在找不出該口頭協議無效的理由,協議雙方均應該受該協議約束;
其二,即使該口頭協議是被答辯人在重大誤解之下簽訂的,是可以撤銷或變更的;但撤銷與變更必須由被答辯人向法院起訴,由法院按照法定程序予以變更或撤銷。然而,截至今日,我們沒有看到任何法院判決書撤銷或變更雙方之間的口頭合同終止協議。既然該口頭協議未被撤銷與變更,那麼該口頭協議就是有效的,對協議雙方均是有法律約束力的。
2、即使被答辯人以其他理由起訴,要求答辯人支付承包款32萬元,但橫亘在其中的法律障礙--雙方曾經達成,並已經履行完畢的口頭合同終止協議一日不被認定無效或被撤銷,被答辯人的訴求就缺乏基礎法律關系,其起訴註定先天不足,不能滿足勝訴的全部要件,其訴訟請求不可能得到法律支持。
綜上,被答辯人的訴求缺乏事實與法律依據,與法理相悖,與情理不合,應予駁回。
答辯人
2013-10-11
❺ 答辯狀的書寫要求
民事答辯狀,是指民事訴訟中的被告,在收到原告的起訴狀副本後,在法定期限內,針對原告在訴狀中提出的事實、理由及訴訟請求進行回答和辯駁的書狀。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13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內容和寫法]
(-)首部
1.標題:寫「民事答辯狀」。
2.當事人欄:標題之下,直接列寫答辯人的基本情況。列答辯人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籍貫,職業或職務,單位或住址。
3.案由部分,主要寫明對原告某人為什麼案件起訴進行答辯,對何時收到起訴狀副本,可寫可不寫。具體寫法如:「答辯人因原告XXX提起XXXX(案由)訴訟一案,現答辯如下:」或者寫:「答辯人於XXXX年X月X日收到你院轉來原告XXX提起XXXX之訴一案的起訴狀副本,現提出如下答辯:」
(二)答辯的論點和論據
這是答辯狀的主體部分,也是關鍵部分。大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就事實部分進行答辯對原告訴狀中所寫的事實是否符合實際情況表示意見。就事實部分進行論證,要著重列舉出反面的證據來證明原告訴狀中所述事實不能成立,並且要求反證確實、充分,不能憑空否認原告訴狀中所敘述的事。這里所說的反面證據,一種是直接與原告所提的證據相對抗的證據,另一種是足以否定原告所述事實的證據。
2.就適用法律方面進行答辯。(1)如果是事實有出入,當然就會引起適用法律上的改變,論證理由自然可以從簡,因為事實勝於雄辯。(2)如果是事實沒有出人,而原告對實體法條文理解錯誤,以致提出不合法要求的,則可據理反駁。(3)如果是程序方面存在問題,即原告起訴違反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沒有具備引起訴訟發生和進行的條件,則可就適用程序法方面進行反駁。
3.引出自己的答辯主張,即對原告訴狀中的請求是完全不接受,還是部分不接受,對本案的處理依法提出自己的主張,請求法院裁判時予以考慮。
(三)尾部和附項
1.致送機關,分兩行寫:此致XXX人民法院
2.右下方寫:答辯人:XXX(簽名或蓋章)並註明年、月、日。
3.附項:寫明:(l)本答辯狀副本X份;(2)證物或書證XX(名稱)X件。
❻ 原告超過訴訟時效,被告怎麼答辯
民事答辯狀
答辯人:包X強,男,漢族,出生於1981年6月15日,住址甘肅省定西市X31號
被答辯人:xx,男,漢族,出生於1980年10月9,住定西市臨洮縣X
被答辯人:夏xx,女,漢族,出生於1988年7月5日,住定西市臨洮縣X
答辯人收到貴院送達的被答辯人訴答辯人勞務合同糾紛一案訴狀副本後,答辯人現根據本案的事實作如下答辯:
一、本案被答辯人為謀取不當利益失去誠信,違背客觀事實,所據以主張未給付其6074.5元的勞務費,違背客觀事實,其行為不但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及做人的道德標准,而且顯屬欺詐。
本案中被答辯人師X仁、夏永X系夫妻,曾在答辯人所承包的定西市X機廠的工程工地做塗料粉刷,該工程於2009年4月竣工後,由於建設單位一直未支付該工程款,導致答辯人未能及時向被答辯人支付勞務費,因此被答辯人夫妻倆在2010年春節前為索要其勞務費在答辯人家裡居住了20多天進行騷擾,當時因臨近春節,無奈答辯人便於2010年2月4日向被答辯人給付了200元讓夫妻倆先回家過年,並向被答辯人寫下了欠條,同時承諾待過完春節建設單位支付該工程款後,將剩餘勞務費6074.50元再給付被答辯人。2010年4月15日左右,答辯人將被答辯人叫至蘭州後將其所欠勞務費支付給被答辯人,當時給付了6000元整,零頭再未給付後,答辯人便向被答辯人索要其欠條時,被答辯人告知答辯人該欠條未帶,答辯人說:「反正我已向你們付清勞務費,欠條我也不要了,你回去把它撕了就行。」本案現不知為何被答辯人又將答辯人訴至法院重復索要該勞務費,真的是生活所迫嗎?還是另有目的。因此,本案被答辯人為謀取不當利益失去誠信,違背客觀事實,所據以主張未給付其6074.5元的勞務費,違背客觀事實,其行為不但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及做人的道德標准,而且顯屬欺詐。
二、本案被答辯人對此所主張的權利已超過法定的訴訟時效。
根據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對訴訟時效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本案中答辯人是在2010年2月4日為被答辯人出具的該欠條,至今已有3年多的時間,即便在此期間答辯人真的未向被答辯人支付欠款,被答辯人對其所主張的權利也未在法定訴訟時效期間行使,故該主張現已超過法定的訴訟時效。另外根據《民法通則》第140條:「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的規定,依照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本案中被答辯人也未舉證證明其主張的訴求在此3年期間中斷過。所以事實上答辯人與2010年4月15日左右,就將所欠被辯人勞務費付清後,並不再欠其款,對此被答辯人也拿不出其證據,足以證明中斷的事實。據此,被答辯人為其主張未在法定訴訟時效期間行使,故該訴求已超訴訟時效。
綜上所述,事實終歸是事實,它難以雄辯,本案被答辯人為謀取不當利益失去誠信,違背客觀事實,將答辯人訴至法院,其行為有悖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故答辯人懇請貴院,依法公正駁回被答辯人的訴訟請求,以便維護答辯人的合法權利和彰顯法律的尊嚴。
此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