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侵權行為的概念
從民法法系來講,獨立規定侵權法有其獨特的價值。首先從比較法來分析,大陸法系認為侵權是債發生的原因之一,通常寫入債法編。英美法系把侵權法獨立出來,與合同法相對應。比較起來,英美法系的模式更為優越。原因在於英美法系侵權法是開放的,有極強的包容性,所以嚴格責任理論產生於英美法系,這是大陸法系無法比擬的
侵權行為就是指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他人的人身和財產並造成損害,違反法定義務,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
侵權行為是行為人侵害他人人身和財產的行為。侵權行為,它是侵害他人財產、人身以及知識產權等絕對權的行為。侵權顧名思義就是侵害權利,但是,侵害什麼樣的權利呢? 侵權行為是給他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行為,但並不是說造成他人損害的行為都是侵權行為。任何一種侵權行為在發生以後,受害人要主張侵權損害賠償,則必須要舉證證明行為人侵害了其某種權利或利益,而這種權利和利益應是受到侵權法保護的。侵權行為和違約行為的主要區別就在於侵權行為侵害的是一種絕對權,而違約行為侵害的是一種相對權。所謂絕對權,就是指權利人人他的權利主體,就是這個法律關系的權利主體,它是特定的,但是這個義務主體都是不特定的,而權利人的權利可以對抗一切不特定的人。但是相對權,它只是在特定的當事人之間發生,也就是不僅權利人是特定的,而且義務主體也是特定的,權利人的權利只能對抗特定的義務人。所以,侵權行為的對象主要是絕對權。
2. 侵權行為自體法
侵權行為自體法
侵權行為自體法是對侵權行為地法、法院地法、當事人屬人法等准據法的糅和。從內容來看,其並不排除對侵權行為地這一因素的考慮,只是改變了對其考慮的角度,即從地理環境的角度轉變到社會環境的角度。傳統的規則把侵權行為地視為一種不可改變的地理因素,並賦予其以決定其他一切因素的能量和意義。莫里斯則強調,侵權行為地只是社會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可能在大多數情況下仍然是一個主要因素,但有時起關鍵作用的是當事人的住所或慣常居所等這樣一些因素,在這種情形下,侵權行為地這一因素理應被取而代之,而當事人的住所或慣常居所等因素則可成為法律關系與准據法之間的聯結因素。自體法理論通過這樣的方式,完成了對侵權行為地法的否定
3. 侵權行為名詞解釋
是指侵犯他人的人身財產或知識產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違法行為。侵權行為發生後,在侵害人與受害人之間就產生了特定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即受害人有權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
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不法行為,以及依照法律特殊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侵害行為。
「一般認為,侵權行為首先是一種民事過錯行為,也就是說,侵權行為破壞了法律規定的某種責任——這種責任是在法律上嚴格規定不許被破壞;侵權行為同時又是對他人造成了傷害的行為,而加害人必須對被傷害人做出賠償。」
(3)侵權行為自體法名詞解釋擴展閱讀
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標准對侵權行為概念進行界定。
一是從行為本身的性質出發,得出侵權行為是違法行為或過錯責任行為;
二是從行為所侵害的客體出發,得出侵權行為是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三是從行為侵害民事權利的後果出發,得出侵權行為是一種承擔賠償責任的行為。由於缺乏一個共同標准,因此,學界對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分歧極大:
日本學者認為一般侵權行為成立必須具備四個要件:
(1)故意、過失的存在;
(2)違法性的存在;
(3)損害的發生;
(4)損害與違法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
法國學者認為必須有過錯、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三個要件。
德國學者認為有過錯、行為的不法性、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四個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