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汽車界商標侵權

汽車界商標侵權

發布時間:2021-08-11 20:01:28

1. 雪鐵龍/極星商標侵權案判了:後者罰款15萬歐元,禁售6個月

大約三年前,沃爾沃旗下性能部門Polestar被分離出來,成立獨立品牌,這就是我們熟知的極星,但他們仍與沃爾沃保持著密切聯系。從一個專門調校性能的部門演化成為生產插電混和純電汽車的廠商。

最終巴黎法院支持雪鐵龍的說話,認定極星車標中的一顆星與雪鐵龍車標有關聯。極星車標誕生於2017年,而雪鐵龍上一次申請車標更換要比極星早了近10年。因此,法院裁定極星需向雪鐵龍支付15萬歐元商標侵權損害賠償。此外,雪上加霜的事情是,法院還禁止極星未來6個月內禁止在法國地區使用其商標,並且極星官網也無法訪問。

寫在最後:

車界商標侵權案屢有發生,此前寶馬起訴比亞迪、再到梅賽德斯賓士與江淮的商標糾紛,這一系列案件警示我們,不要在設計上投機取巧,正好應了那句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 汽車標志使用在汽車用品上是否侵權

目前根據商標法和權益法,使用商標須授權,嚴格說把汽車標志使用在汽車用品上肯定是侵權,建議可以高斯模糊或馬賽克處理,無非就是體現一個場景而已。

3. 各種車的LOGO放在租車或者買車的廣告里算侵權嗎

這個不算侵權。這涉及商標權。是對商標的合理利用。

4. 汽配城使用他人汽車商標是宣傳還是侵權

商標侵權認定主要標准有兩點: 1、使用在相同或類似商品(服務)上; 2、兩商標相同或近似; 3、一般情況下,要求「被侵權商標」系注冊商標。 何為「相同或類似商品(服務)」?請參見商標局譯制的《類似商品和服務區分表》; 何為「商標相同或近似」?概括說來從4方面判斷:音、形、義、整體結構。細說的話,就太繁雜,比如圖形近似標准、文字近似標准、字母近似標准、組合商標近似標准,都不盡相同。真正掌握,需要翻閱、理解相關法律、法規、行業標准等,還要有一定的實踐,費這些功夫還不如委託商標律師去辦。 《商標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一)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 (二)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 (三)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四)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 (五)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5. 為什麼nevs不能使用薩博汽車商標,難道為了侵權

商標注冊成功以後,其他任何人沒有經過授權或者許可都不能使用讓他有效的商標,否則就是商標侵權。

6. 汽車配件商標侵權有什麼連帶責任

商標侵權的行為,是指行為人的行為客觀上侵害他人商標專用權,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
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資政知識產權]

7. 改裝品牌汽車侵犯他人商標權嗎

您好,向日葵知識產權為您解答:
在我國目標終端消費者對於汽車進版行改裝,就目前的商標權法規定,不能夠構成侵權。
是否可能導致消費者發生混淆即「混淆可能性」,是商標侵權的基本判斷標准,而終端消費者的自行「改裝」行為,只會導致「售後混淆」,而我國目前立法和司法實踐中並不認可「售後混淆」。

8. 汽車修理廠門口懸掛注冊商標圖案是否構成侵權

商標法規定,汽車維修服務商標已經商標局核准注冊為注冊商標,注冊人享有商標專用內權,受法容律保護;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行為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

9. 自行改裝品牌汽車侵犯他人商標權嗎

商標侵權是指違反商標法的規定,在相同或者類似的商品或者服務上未經商標權人同意擅自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標識,損害商標權人合法利益的行為。從表面上看,涉案車輛的車主李某涉嫌侵犯了保時捷汽車製造商的商標權,因為他在相同的汽車類別上未經同意擅自使用相同標識。但是,在我國,目前終端消費者一般不被認定為侵權主體。
第一,終端消費者的行為一般不被認定為商標「使用」行為。要構成商標侵權,首先要構成對他人商標的「使用」。而所謂的商標「使用」,一般理解為對他人商標的經營性使用,即用來表明商品來源、吸引潛在的消費者或者達到某種商業性的目的。但是對於一般的終端消費者來說,並無經營性的目的,而僅僅是自行消費,因此在身份上並不符合商標侵權的主體內涵。
第二,是否可能導致消費者發生混淆即「混淆可能性」,是商標侵權的基本判斷標准,而終端消費者的自行「改裝」行為,只會導致「售後混淆」,而我國目前立法和司法實踐中並不認可「售後混淆」。對於一般意義的商標「混淆」而言,是指消費者在買賣商品過程中因為他人商標侵權而對商品來源產生的混淆,而在前述新聞中,改裝者自己就是消費者,自然非常清楚汽車並非來自保時捷公司,因此並未誤解商品來源,不會產生一般意義上的「混淆」。但是,改裝者的行為,卻會對除改裝者之外的其他汽車消費者產生國外商標侵權理論中的「售後混淆」。例如,汽車改裝者自己清楚知道所購買的商品並非某種知名品牌,但在其擅自改裝後,因改裝後的汽車的外觀、款式和知名品牌汽車會產生近似,導致汽車改裝者之外的人會產生混淆,從而給知名品牌的權利人造成損害(例如降低商譽)。必須指出的是,售後混淆是從美國判例中發展出來的商標混淆理論,適用的范圍主要是奢侈品類商品,但在我國立法和司法中尚未得到承認。
然而,這種對高檔商品的擅自改裝行為亟待引起各界重視和規制。如前文所述,盡管目前終端消費者難以被認定為商標權的侵權主體,同時我國尚未認可商標侵權包括「售後混淆」的情形,因此,對於一般的汽車愛好者的私自改裝行為,尚難以被認定為商標侵權行為。但是,對於那些為牟利而提供各種品牌汽車「改裝」服務的經營者,卻無疑完全符合商標侵權的主體條件,因此涉嫌侵權。

閱讀全文

與汽車界商標侵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