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軟體的侵權行為,一般有兩種形式:一是復製程序的基本要素或結構,這一點是較容易證實的,因為復制即表明是完全的翻版,只要完全一樣就構成侵權。二是按一定的規則、順序只復制部分軟體代碼。在第二種情況下,法院在判定時通常要審查被告是否竊取了足夠多的軟體程序表達形式。實際操作中,這個問題就比較復雜、比較難判斷,因為計算機軟體產品究竟要被復制多少比例,才能確定發生了抄襲的侵權行為,並沒有固定數量限定。當然,復制的數量越大,就越易於取得證明其是侵權行為的證據,但是被復制的數量達到什麼程度就可以認定為侵權,司法實踐中也不是很好確定的事情。
對於復制數量小的情況,目前法院大多採用的判定標准包括:
一是接觸附加。依照這個准則,只要發現接觸,任何復制都將被認為是一種侵權行為。但是,我們認為這種觀點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為它忽視了查證兩個軟體作品之間是否存在「實質性」相似,而且把對計算機軟體的保護范圍擴大到對計算機程序中包含的「思想」,這與我國新修訂的《著作權法》和《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的基本精神相違背。
二是要求對計算機軟體程序進行兩步分析。首先,法院必須確認在兩個計算機軟體程序中所體現的「思想」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則不構成侵權;如果相同,那麼第二步就應該設法查證上述兩個計算機軟體的程序在「表現形式上」是否有實質性相似。
三是正在受到各方面廣泛同意的疊合準則。依照這個准則,原告須證明:1、被告在完成他的軟體產品時未經許可「使用」了原告享有在先軟體著作權的程序作品;2、被告的軟體作品是一種疊合而成的再生品,即採用了原告軟體產品的實質部分與他自己開發的內容進行迭合復制。這個准則主要著眼於兩個軟體產品之間「質和量的相似」,是實際運用中比較好的判斷方法。
通過總結多年代理計算機軟體侵權案件的經驗,我們認為,識別計算機軟體侵權行為,直接、有效的判斷標準是:實質性相似加接觸(substantial similarity and access)。
實踐中判定兩個軟體作品「實質性相似」的准則是:被指控的計算機程序是否極其類似於原告的計算機軟體產品。計算機軟體程序的「實質性相似」有兩類:一是文字成分的相似,它以程序代碼中引用的百分比為依據進行判斷;二是非文字成分的相似,強調應該以整體上的相似作為確認兩個軟體之間實質上相似的依據。所謂整體上的相似是指兩個軟體產品在程序的組織結構、處理流程、採用的數據結構、產生的輸出方式、所要求的輸入形式等方面的相似。
『貳』 軟體盜版的常見的侵權行為(具體)
軟體盜版有五種最常見的形態,了解盜版的種類將可幫助使用者避免因使用非法軟體而版衍生的各種問題。權 使用者侵權是指公司員工進行未經授權的軟體復制,它有以下幾種情況:
以一個授權的軟體備份在多台電腦上安裝使用; 復制磁碟以供安裝及散布之用; 沒有可以升級的版本的合法軟體,卻盜用升級版的優惠; 采購教學版或其他有限制或非零售的軟體,而沒有供商業用途的授權; 在工作場所內外交換磁碟。
這些做法必須禁止。 以傳統的方式購買軟體的規則,應該適用於線上軟體的采購。在線侵權可有以下幾種形式:
盜版軟體網站,免費供人下載軟體或是交換上載程序。 網路拍賣網站,提供仿冒、渠道外銷售、侵犯著作權的軟體。 對等式網路,能夠讓人在未獲授權的情況下傳送有著作權的軟體。 仿冒是以直接模仿為意圖,將有著作權的產品非法復制及銷售。就套裝軟體而言,常可見到包含軟體程序的光碟或磁碟、以及相關包裝、手冊、授權合約、標簽、注冊卡及安全警示的仿冒。
『叄』 軟體著作權侵權賠償的三種計算方法
拿到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之後,如果有人在沒有經過你的許可之下就擅自使用你的軟體專,就構成侵權。可以根據著屬作權法的規定,對著作權侵權要求賠償。賠償有三種計算方法。侵權違法1、以被侵權人的實際損失為依據;2、以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為依據;3、就按照法定賠償。司法實踐中還有一些具體的做法,這些賠償方式我們可以選擇適用,就按照最有利於自己的方式進行計算。在這里需要注意地是,侵犯著作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從著作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
『肆』 計算機軟體侵權法院按什麼標准量刑的
計量機軟體的侵權做法,通常有兩種形式:一是復制流程的基本要素或結構,這一點是較容易證實的,因為復制即表明是完全的翻版,只要完全相同就構成侵權。二是按肯定的規則、步驟只復制部分軟體代碼。在第二種情況下,法院在判定時通常要審查被告可否竊取了足夠多的軟體流程表達形式。事實上操作中,這個問題就比較復雜、比較難判斷,因為計量機軟體產品究竟要被復制多少比例,才能確定發生了抄襲的侵權做法,並無固定數量限定。當然,復制的數量越大,就越易於獲到證明其是侵權做法的證據,但是被復制的數量達到什麼程度就能夠認定為侵權,司法實踐中也不是很好確定的事情。
對於復制數量小的情況,目前法院大多採用的判定準則包括:
一是接觸附加。依照這個准則,只要發現接觸,任何復制都將被認為是一種侵權做法。但是,我倆認為這種觀點是有肯定局限性的,因為它忽視了查證兩個軟體作品之間可否存在「實質性」相似,而且把對計量機軟體的保護范圍擴大到對計量機流程中包含的「思想」,這與我國新修訂的《著作權法》和《計量機軟體保護條例》的基本精神相違背。
二是要求對計量機軟體流程進行兩步分析。首先,法院必須確認在兩個計量機軟體流程中所體現的「思想」可否相同:如果分別,則不構成侵權;如果相同,那麼第二步就應該設法查證上述兩個計量機軟體的流程在「表現形式上」可否有實質性相似。
三是正在受到各方面廣泛認可的疊合準則。依照這個准則,原告須證明:1、被告在完成他的軟體產品時未經許可「使用」了原告享有在先軟體著作權的流程作品;2、被告的軟體作品是一種疊合而成的再生品,即採用了原告軟體產品的實質部分與他自己開發的內容進行迭合復制。這個准則主要著眼於兩個軟體產品之間「質和量的相似」,是事實上運用中比較好的判斷方法。
通過總結多年代理計量機軟體侵權案件的經驗,我倆認為,識別計量機軟體侵權做法,直接、有效的判斷准則是:實質性相似加接觸()。
實踐中判定兩個軟體作品「實質性相似」的准則是:被指控的計量機流程可否極其類似於原告的計量機軟體產品。計量機軟體流程的「實質性相似」有兩類:一是文字成分的相似,它以流程代碼中引用的百分比為依據進行判斷;二是非文字成分的相似,強調應該以整體上的相似作為確認兩個軟體之間實質上相似的依據。所謂整體上的相似是指兩個軟體產品在流程的組織結構、處置流程、採用的數據結構、產生的輸出方式、所要求的輸入形式等方面的相似。
『伍』 軟體著作權侵權有哪些法律規定
《最高抄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襲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5條規定:「提供內容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者,對著作權人要求其提供侵權行為人在其網路的注冊資料以追究行為人的侵權責任,無正當理由拒絕提供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的規定,追究其相應的侵權責任。」
第6條規定:「網路服務提供者明知專門用於故意避開或者破壞他人著作權技術保護措施的方法、設備或者材料,而上載、傳播、提供的。」
『陸』 軟體捆綁下載侵權不違法嗎怎麼可以起訴
你在下載其他軟體的時候捆綁下載的,怎麼說呢,你下載的那個軟體本身就不是通過正規網站下載的,所以就捆綁在一起的,但是你在下載的時候是同意了某些捆綁協議的,因此打官司應該打不贏。
『柒』 軟體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方式有哪些
著作權的訴訟費用成本高,訴訟時間長,許多被侵權的原作者維權困難。那麼軟體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方式有哪些呢?下面八戒知識產權就帶您一起了解相關法律知識。軟體著作權侵權行為認定1、對原告作品的分析按照我國法律的規定,著作權的產生採取自動保護原則,即作品一經創作完成,著作權即告產生。因此,與專利、商標等其他類型的知識產權侵權認定不同,著作權侵權認定還涉及到權利的有效性問題。?一部擁有有效著作權的作品必須同時具備下述條件:屬於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范圍;具備獨創性;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只要有任何一個條件不具備,原告作品就不受著作權法保護。這樣,被告當然未侵權。如果原告作品同時符合上述條件,則該作品享受著作權法保護。2、對被控侵權作品及被告使用方式的分析對被控侵權作品的分析,可適用以下兩個標准:一是接觸,即接觸前一作品的機會;二是實質相似,即應受著作權保護部分實質相似。其中,後者是認定的重點。在認定原、被告的作品是否實質相似時,應將原告作品中受著作權保護的部分與被告作品的相應部分進行對比,判定兩者是否實質相似。八戒知識產權特別提醒,對於復制這種最普遍的使用作品的方式,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五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按照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進行施工、生產工業品,不屬於著作權法所指的復制。由此可知,在我國,將平面作品以立體形式再現不構成對平面作品的侵權。
『捌』 計算機軟體的侵權行為及法律責任
第二十三條 除《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或者本條例另有規定外,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一)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發表或者登記其軟體的;
(二)將他人軟體作為自己的軟體發表或者登記的;
(三)未經合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開發的軟體作為自己單獨完成的軟體發表或者登記的;
(四)在他人軟體上署名或者更改他人軟體上的署名的;
(五)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修改、翻譯其軟體的;
(六)其他侵犯軟體著作權的行為。
第二十四條 除《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本條例或者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製品,可以並處罰款;情節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並可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觸犯刑律的,依照刑法關於侵犯著作權罪、銷售侵權復製品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復制或者部分復制著作權人的軟體的;
(二)向公眾發行、出租、通過信息網路傳播著作權人的軟體的;
(三)故意避開或者破壞著作權人為保護其軟體著作權而採取的技術措施的;
(四)故意刪除或者改變軟體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
(五)轉讓或者許可他人行使著作權人的軟體著作權的。
有前款第(一)項或者第(二)項行為的,可以並處每件100元或者貨值金額5倍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三)項、第(四)項或者第(五)項行為的,可以並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玖』 如何認定計算機軟體侵權行為
對計算機軟體侵權行為的認定,實際是指對發生爭議的某一計算機程序與比照物(權利明確的正版計算機程序)的對比和鑒別。
一般來說,識別侵權盜版軟體有以下方法和步驟:
1、對被識別的軟體與正版軟體直接進行軟盤內容對比或者目錄、文件名對比。如果這兩者完全一致,就可以認定沒有手續而擁 有該軟體並進行使用或銷售者為軟體侵權者;如果並非完全一致,而只是大部分一致,就要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下面的步驟。在比較過程中,要注意三英寸盤與五英寸般的區別,碰到這樣的情況時,最好將比較的內容列於紙上,更方便識別。
2、安裝過程對比。對兩套軟體同時或先後進行安裝,不管其安裝使用的文件是不是相同,只需看其安裝過程中的屏幕顯示,包括軟體信息以及使用工功能鍵後的屏幕顯示等是否相同。如果雷同,則可認定這兩套軟體的安裝手段一致。
3、安裝成功後,要對其安裝後的目錄,以及各文件進行對比。跟上述一樣,進行文件比較時,首先要對的是表觀現象,包括文件名、文件長度、文件建立(或修改)的時間、文件屬性四個部分。一般情況下,侵權銷售者經過修改的軟體與正版軟體不可能在這些方面都完全一致,但是因為其修改的只是少數部分,所以兩絕大部分文件的表觀現象都應是一致的。
4、安裝成功後,要進行使用過程對比。使用過程中涉及的加密、解密過程選暫且不去管它,只是對使用過程中的屏幕顯示、功能、功能鍵、使用方法以往範例等進行對比,特別是對於屏幕顯示,要仔細對其普通文顯和下拉、彈出菜單的方位、內容、選擇項等進行對比。
5、代碼對比。計算機程序指為了得到某種結果而可以由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執行的代碼化指令序列,或者可被自動轉換成代碼化指令序列的符號化指令序列或者符號化語言序列,包括源程序和目標程序。源程序指的是可以由人類理解的高級語言如C語言、FORTRAN語言等組成的代碼序列,它必須進行編譯才能被計算機所運行。一般來講,計算機軟體單獨以源程序方式向外傳播的情況較少,大多是以目標程序的形式向外傳播,而不向外公布其源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