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處理客戶投訴事件
當顧客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時候,肯定需要發泄心中情緒,需要找人討一個「說法」。
如果你能擺平或者化解這個「說法」,那麼,這個對你一肚子意見的客戶將成為你最忠誠的客戶。
天氣轉涼,前幾天和同事一起相約燙火鍋,這家火鍋店價格非常實惠因此火鍋店生意非常火爆,去的稍晚就沒有座位了。味道還馬馬虎虎過得去,席間與同事邊吃邊聊感覺挺好,可吃了一大半,竟然吃到一份鵪鶉蛋有異味,於是找到剛剛點菜的服務員說明情況,並要求退換一份鵪鶉蛋,服務員立即找到大堂經理來處理,小夥子首先表示抱歉,並說明需要確認下,於是將剩下的鵪鶉蛋拿回廚房,過了一會重新給我們上了一份鵪鶉蛋,此外,還為我們重新換了鍋底,並根據我們原有鍋底里燙的菜,每樣重新送了一份給我們。此時我們什麼都沒抱怨了,另外倒覺自己佔了大便宜,這起投訴事件圓滿結束,我們完全沒有再計較什麼。但是那位大堂經理還時不時關注我們,問問還有無其他問題等,直到吃完買單走人,他還非常熱情邊道歉邊送我們出門。
首先,面對投訴,要做到了一個「快」字。敢於面對並立即處理,逃避或者推卸責任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倒會激起顧客的反感情緒。為什麼一定要快?顧客投訴是為了什麼呢?只有當顧客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時才會投訴,而投訴的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公平對待,如果速度慢了會讓本來就心理不平衡的顧客對你處理問題的態度產生反感情緒。此案例中的服務人員在沒有任何推諉的情況下,立即採取行動積極配合解決問題。這樣做很快澆滅顧客心中的怒火,也不至於影響到其他顧客的用餐。
第二,要做到了一個「換」字。起初的服務員很清楚自己肯定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也知道自己也沒有這個權利給顧客承諾多少東西,在不耽誤時間的情況下,他直接找到能夠解決問題的大堂經理,通過這一換人招數,顧客立即把心中的不平降低,因為被換來的人是可以幫助解決問題的,顧客也希望問題到了這里就是終審,得到應該得到的說法。通常情況下換掉當事人,顧客的情緒就會立即好轉很多,一般來講顧客不會太過於遷怒於非當事人,也給解決問題提供了良好的氣氛環境。
第三,要做到了一個「親」字。大堂經理面對投訴,首先進行了確認,並自始至終都親歷親為,過程中並沒有叫誰過來幫忙,或者交予另外的人來辦理此事,如此一來,顧客會覺得自己被重視了,比被一個服務員幫著處理效果會好很多,因為享受到是大堂經理的親自服務。常消費的人都清楚,很多情況下不一定能享受到大堂經理的服務和關照,而這種親歷過程,恰恰就會給顧客一種很受尊重的體驗。這位經理的處事風格很好的詮釋了他的價值所在。
第四,要做到了一個「超」字。其實顧客當時的意願,只是打算叫店內幫忙把鍋底給換掉,重新上一盤鵪鶉蛋就好了,卻不曾想到店內不但滿足了顧客的意願,而且還把顧客原鍋底里剩的菜,每樣都另送一份,此舉完全出乎顧客意料之外,因此這樣的做法已經超過了顧客的期望值,自然也給了顧客「超值」的感受。你說人家都到這份上了,你也不好再去計較什麼了,這樣的「超」實在是高明得很。
處理投訴也並非想像中的那麼難。顧客為何投訴?肯定有原因。當顧客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時候,肯定需要發泄心中情緒,需要找人討一個說法,因此被投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在處理時一定要敢於面對,正視問題,而不要選擇逃避或解釋推諉,否則可能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到最後不好收場。而我們在處理投訴時也應注意換位思考,站在顧客的角度思考問題,還顧客一個良好的說法,給顧客營造一個超值的感受,此時我想再憤怒的人應該也會被軟化,最終不但不會失掉顧客,而且會讓這位顧客忠誠度更高,生意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㈡ 面對顧客投訴應該怎麼解決
在奶茶加盟店運營的過程,很可能出現各種問題,或者是因為奶茶加盟店裡的設備問題,可能版是店員的服務問題等。權在這種情況下,面臨顧客的投訴;你知道如何完美的解決嗎?我們一起來分析吧!
第一、要擺正心態,重視顧客的投訴
很多店家覺得前來投訴的顧客都是來找麻煩的,難免會出現不好的情緒或者態度。
其實,恰恰相反前來投訴的顧客往往才是對奶茶店期待很高的顧客,只有對你的奶茶加盟連鎖店喜愛和看好,才會花費時間、精力來投訴,為的就是告訴奶茶加盟連鎖店還有那些沒做好,還有待完善。所以我們跟要重視顧客的投訴,重視問題,不要等到小問題成大問題才去處理。
第二、解決問題的態度,代表公司的形象
奶茶店如何解決顧客投訴,顧客能否滿意,不僅是奶茶店的形象還與奶茶店加盟品牌的形象相關。如何處理顧客投訴非常關鍵,問題得到很好處理,有利於樹立奶茶店加盟好的形象,好的品牌代表可靠和值得信賴,才能夠吸引更多的顧客前來消費。
最後,處理問題要堅持四個原則,面對顧客投訴要仔細傾聽,對於顧客的遭遇要表示理解與同情;即使向顧客我們的表達歉意;問題已經發生,我們要主動去解決問題
㈢ 如何回復態度差的投訴
首先語氣肯定是不能急躁的。不管是誰的錯,你接的投訴,就是你方的錯。你要抱著這種心態去避重就輕的回答他。
㈣ 12315投訴網恰恰.allyes.com
網站的投訴電話不是12315,
如果是不良網站投訴電話是12377.
㈤ 領導如何處理投訴
斯美特王冠群今年做總經理後,工作忙了,壓力大了,就連接到的投訴也多了。有郵件投訴,電話投訴,還有直接找我告狀的。郵件投訴,電話投訴有署名的,更多是匿名的。投訴事件多數是沒有時間,沒有地點,人物泛指。如何處理投訴成為我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問題。半年後,漸漸的我總結一些規律。一、更多的匿名信是「莫須有」的罪名,更多的實名投訴沒有直接證據,是投訴人的感覺和判斷。感覺某人干壞事,是壞人就投訴。感覺領導的決策有問題就投訴。感覺領導不公平就投訴。二、一般是老員工投訴新員工的居多,下級投訴上級居多,隔級投訴居多。隔部門投訴的居多。貢獻小的、工作乾的不好的、投訴貢獻大的、工作乾的好的。工作調動的,受處分的投訴沒有調動的,沒受處分的。剛開始一遇投訴我就抱著「清者自清」的觀點立即安排人查處。結果往往不是投訴人描述的那樣。最關鍵的是:如果單憑投訴就查處一個關鍵崗位、優秀的員工或管理人員,使他們產生不被信任的感覺,會嚴重打擊他們工作的積極性。還使周圍的同事認為公司不信任他,增加了被查處人以後開展工作的難度。查處一個人會傷害一批人的積極性。結果是人人自危,造成恐慌氣氛。試問:一個基層員工不把精力放在本質工作上,去置疑高層領導的決策,這種投訴正常嗎?一個員工被調離他不願意調離的崗位了就投訴,你認為他是對企業負責嗎?既然對企業負責調離前怎麼不投訴?這種投訴更多的是出於報復或唯恐天下不亂。當然也不乏憂國憂民的基層員工。問題是基層員工怎麼會知道高層決策的對錯?歷史上君子斗不過小人的事件不斷的演繹,很多朝代就是毀在經常投訴的小人手中,岳飛VS秦檜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這類小人在主子眼中是忠臣,恰恰是這樣的「忠臣「在忠心耿耿的毀滅著國家。這類人的特點是喜歡往領導身邊促,在領導耳邊吹風,撥弄是非、造謠中傷、詆毀別人是他們最拿手的好戲,讒言是他們慣用的伎倆。他們的成績是用嘴說出來的。企業領導要嚴防這種小人式的忠臣。投訴的多少體現了一個隊伍的風氣。同樣在斯美特,營銷系統幾乎沒有投訴。因為對於營銷人員來說,只有業績能夠證明存在的價值。不會因為你沒有犯錯誤,說的好就給你加薪,升職。所以600多人的隊伍每個人每天都在考慮如何做市場、如何推廣產品,如何完成銷量。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考慮投訴別人。同樣在斯美特,一個一直做的不好的單位,幾乎一年換一個領導,接到這個單位的投訴最多。這個單位的業績最差,隊伍最不團結。這樣風氣的隊伍怎麼能幹好工作?對於一個國家:穩定和發展是最大的政治方向。對於一個企業,創造有利潤的銷量是最大的政治方向。業績導向是最大的導向。只要能創造業績的員工,我們都應該保護,因為只要干工作肯定要犯錯誤(當然原則性的錯誤除外)。因為這種員工把精力和時間都用在工作上。而有一部分人把精力和時間用在打報告,投訴上,不幹工作,不出錯誤。這種員工的存在對企業有什麼推動?領導接到投訴就查,等於是基層管理高層,小人管理領導。這正是投訴人樂意看到的結果。歷史證明這是最糟糕的管理,這種領導也不是從柬如流的領導,而是聽信讒言的主子。對於企業而言,每個員工都是最高領導的「車、馬、卒、跑」,眾人惑言未必是真實的,只有業績最真實。因為投訴把一個戰將拿下,最後剩下的肯定都是不會打仗的,用一幫不會打仗的「言官」能創造有利潤的企業?能推動企業的發展?投訴太多,風氣不正是領導創造的機會太多。最好的方式就是領導少看和不看投訴。改變考核機制,讓所有人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如果非要處理投訴,也要先看看投訴人和被投訴人的業績。
㈥ 網上舉報怎麼舉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網站可以舉報網頁鏈接
還有網內絡安全違法犯容罪網網頁鏈接
進了網面右上角就有網上舉報。
最好通過信件舉報的方式進行。認為是特別重大的問題就舉報到北京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重大問題可以到省紀律檢查委員會舉報,比較重大問題到市紀委舉報。
一般盡量不要往本單位的上級機關舉報,特別是本行業上級機關。為保證舉報被重視,提供的線索、信息、證據越詳細越好,這樣便於調查核實。
同時最好是署名舉報,到時候案件受理機關會特別重視,也可以追問他們落實情況。還有就是最好用掛號信的形式寄信,確保信件安全到達。如果有顧慮可匿名舉報,只要線索具體就可以。
㈦ 安徽12315投訴網站在哪裡啊,我想投訴洽洽公司欺騙消費者!
我買了一包洽洽香瓜子,內有洽洽千金淘卡一張,但進入網站卻什麼都沒有,是不是洽洽公司糊弄我們消費者啊
㈧ 吃恰恰瓜子吃出老鼠爪,該怎麼維權,
其實北京315說得沒錯,誰經銷誰負責,你在河北的超市買的,投訴主體就是那家超市,當然找河北的315,但你如果想投訴恰恰公司,就要找公司所在地的315。 工商局對這種管轄權問題是分得很清的,況且你這又不是什麼容易辦的事,當然能推就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