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員工在企業不知情的情況下擅自使用盜版軟體造成軟體公司起訴到企業,這樣企業應該承擔他的個人責任嗎
我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2001年進行了修改,並於2001年1月1日開始實施。該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製品,可以並處罰款;情節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並可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觸犯刑律的,依照刑法關於侵犯著作權罪、銷售侵權復製品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復制或者部分復制著作權人的軟體的;……」 第二十四條的規定意味著軟體的最終用戶,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使用盜版軟體即為非法,可能被處每件100元或者貨值金額5倍以下的罰款,甚至承擔刑事責任。該條例一出台,立即引發網民在網上大發議論。2001年12月23日,新浪網上發表了一份《關於合理保護軟體知識產權的呼籲書》,十幾位評論家和業界人士聯名呼籲,認為我國對軟體著作權的保護超越了我國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現實水平,超越WTO標准,超世界水平。 在新的《計算機軟體條例》中,對軟體版權的保護延伸到了最終用戶,明確規定了最終用戶的責任,對最終用戶並沒有區分是單位還是個人,是贏利機構還是普通個人用戶。 國家版權局某高級官員認為:應該從源頭上打擊盜版行為,應當追究最終用戶責任。並認為對最終用戶追究法律責任,早在1991年發布的原條例中就有規定,並不是新條例中的新規定。它已經存在了十幾年,所以不能說它超前了。 由於軟體的技術特性決定了它不同於其他知識產品,它復制起來太容易了。因此,為了維護軟體著作權人的經濟利益,發展我國軟體產業,就必須加強立法及懲罰力度。因為軟體產業是以智力創造為核心的高技術產業。它的發展不僅需要在投資、稅收和吸引人才等方面得到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更需要一個良好的知識保護環境。 軟體業界公認盜版是阻礙中國軟體產業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如果軟體用戶使用未經授權的軟體,軟體公司就無法獲得合理的收入和回報。那麼,他們就無法擴大對軟體研發的投入,從而削弱了中國軟體企業的競爭力,使他們在國際市場上無法立足。所以,為了從源頭上打擊盜版行為,就必須提高公眾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需要強調的是,從中國目前的情況看,刑事打擊的盜版行為主要是以營利為目的、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情節嚴重者,民事、行政處罰目前主要針對單位用戶。一般的個人用戶是以說服教育為主,從而提高民眾的整體素質。 上海大學教授壽步教授在微軟訴亞都案引發的關於軟體最終用戶問題的論戰中提出了「三個台階論」。 壽步教授認為:第一台階並不將軟體侵權的最終界限延伸到任何最終用戶。世界貿易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簡稱TRIPS協議) 就屬於「第一台階」; 「第二台階」是將軟體侵權的最終界限延伸到部分最終用戶,如明知是未經授權軟體而作直接營利使用的視為侵權; 「第三台階」是將軟體侵權的最終界限延伸到所有最終用戶,即不論單位、家庭還是個人,不問其目的如何,只要使用未經授權軟體就構成侵權。 在《新軟體保護條例給國人帶來什麼》一文中,壽步教授提到,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也只是區分最終用戶的不同情況,將軟體侵權的最終界限延伸到部分最終用戶,即處於「第二台階」。 壽步教授認為我國將軟體侵權延伸到個人用戶是「超世界水平」,從而反對將軟體侵權責任延伸到個人最終用戶。 軟體侵權最終界限定位問題,是一個涉及全社會的重大問題,決不應當由個別人任意解釋。我國目前經濟尚不發達,軟體最終用戶涉及千萬個單位、家庭和個人,不宜將軟體的保護水平一下子提高到超出世界的保護水平,不應該將千萬個普通家庭或個人用戶也作為打擊對象。 我們現在還沒有看到軟體最終用戶被法院判決賠償的案例,但是我們的著作權管理部門已經開始行動起來了,有的地方甚至採取了比較激烈的行動。我們呼籲政府部門在打擊最終用戶時應慎行,我們期待立法機關對《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第24條進行修改或做相應限制性的解釋。不要將軟體最終用戶侵權責任延伸到非贏利的個人用戶。 所以,個人只要不是非贏利的用戶,就不會有責任.
② 收到一封奧多比北京公司的法務函,說我們軟體侵權了,三天兩頭的打電話,該怎麼辦
對方發來法務函,說軟體侵權的需源要進行自查,如果發現有侵權的行為應立即停止,否則對方可以進行起訴,要求賠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七條 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第八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三條 法律規定承擔連帶責任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
第十四條 連帶責任人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相應的賠償數額;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支付超出自己賠償數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
(2)軟體侵權離職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五條 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③ 離職員工私自安裝違法軟體責任歸屬
員工私自安裝違法軟體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員工已經離職,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者離職後的一年內通過勞動仲裁的方式追責。用人單位承擔舉證的義務,需要收集相關證據證明因員工的行為給用人單位造成的損失。
根據《勞動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第六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④ 遇到計算機軟體侵權怎麼辦
計算機軟體著作侵權抄的話,可以通過版權中國版權局相應的舉報,對與圖書、報紙、期刊、音像、電子、網路等出版物有關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舉報。當然對於侵權比較嚴重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法律渠道要求對方停止使用版權著作,並且道歉賠償經濟損失 ;對於版權侵權的輕重程度主要有一下規定。
依據刑法第217條主要有兩檔量刑標准:侵犯著作權,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非法經營數額在五萬元以上認定為數額較大,處三年以下徒刑;數額在25萬元以上認定為數額巨大,處3-7年有期徒刑
⑤ 員工竊取公司未著作權登記的計算機軟體(後登記)和其他商業秘密,離職後搶先注冊了專利怎麼辦
你只要能提供相關證明。這幾項都可以索賠……
需要注意的是。保密協議簽了以後。在員工離職以後有沒有相關的保密補償?如果沒有那此保密協意無效。
⑥ 某人原先在我的公司開發軟體,後辭職單獨創立公司,其項目完全抄襲我公司的軟體創意,請問他是否違法
我覺得你這個問題很麻煩啊,證據又不好找。況且在中國,IT技術這種東西,只要技術人員被挖走了,那相關的技術也就走了。沒有什麼版權啥的。另外 你公司沒跟他簽競業禁止協議么! 能拿出證據么,先得有證據,才能繼續想辦法呀。
⑦ 員工在職期間在電腦上安裝了盜版autocad,辭職後公司仍然使用盜版軟體被查會被罰嗎
如果被查,公司一定會被罰
員工在職期間,在公司電腦上安裝了盜版autocad,作為公司當時不過問、不阻止、不教育,就已經是不負責任或已違法。
在職員工工作期間用盜版軟體,作為公司就已經涉嫌違法。
員工辭職後,是否繼續使用,都要由公司承擔責任,也不要妄想推到個人身上。
⑧ 公司遭遇軟體侵權和圖片侵權怎麼辦
唉 其實抄很多人用盜版 我也在用
但這並不能成為你拒絕被侵犯了權利的人向你主張權利的理由。
用盜版就是用盜版,違法了,權利人想你主張權利、合理合法。
沒有多少人,可還是有吧?有很多人使用盜版,沒錯,但是你被人家發現,並且盯上算你倒霉。
我告訴你
一、你要要求對方提供證據:
1對方是權利人的證據,就是對方是你使用地盜版的東西(圖片)的合法版權所有者的證據。(比如授權書、版權登記書等)
2你使用了這些盜版軟體、圖片的證據。
如果對方能夠提供,你盡量還是想辦法和他們協商解決,破財免災吧。
也可以挺著,不理他們,有可能告你,也有可能不告。因為對方也要考慮一個訴訟成本的問題。但是告了你,就麻煩了。
你就得付出軟體、圖片都會正版價格幾倍的損失,還得為對方維權的費用買單(比如對方的律師費,只有知識產權法有這樣的規定)。廣東地區,一張圖片可能判到賠償一萬以上。 你可以自己查查。
⑨ 軟體工程師離開原來單位做和原來單位一樣的軟體算侵權嗎
看有沒有簽到相關協議,如果 沒有就不算
⑩ 知識產權法怎麼告該員工在公司負責開發軟體,但是他現在要離職了,要將軟體帶到新公司。沒簽過任何保密
如果軟體是該職工在你公司任職期間針對本職工作中明確指定的開發目標所開發的軟體,或者開發的軟體是從事本職工作活動所預見的結果或者自然的結果,或者主要使用了你公司的資金、專用設備、未公開的專門信息等物質技術條件所開發並由你公司承擔責任的軟體,該職工的開發行為屬於職務開發,軟體為職務開發軟體,該軟體著作權由你單位享有。
可以公司的名義起訴該職工,
縱橫法律網 韓進華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