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復投訴涉嫌侵犯外觀設制計專利權是很常見的事,不用緊張,對方現在還未進入到正式的司法程序,如果正式取證並起訴了,那就不是你考慮的問題了,而是必須應訴;
2、如果考慮到淘寶扣分和下架,那就向淘寶進行申訴,申訴成功與否還是看你的理由和證據:涉嫌外觀設計專利侵權,主要的抗辯理由有兩條:一是主張不侵權抗辯,即從外部的形狀、圖案等進行比對,你銷售的產品與其外觀設計專利既不相同,也不相似(法定的標準是足以使普通消費者混淆,你自己認為有7分象,那就看你怎麼說,重點挑不同的地方放大來講);二是主張自由公知技術抗辯,即這種款式的產品在該專利申請之前已由自由市場銷售,故不應受專利法保護,當然,如果你證據充分,又想永絕後患,也可以依次向國家專利局復審委員會提出外觀設計無效宣告程序,只是費用和程序更多一些,具體根據你產品的市場來選擇。
② 被投訴侵權,怎麼申訴
1、可以在收到投訴通知的3個工作日內前往申訴入口:【知識產權】提交申訴材料,並關注後期投訴方響應情況以及申訴處理進展。
2、還可以嘗試聯系投訴方撤銷投訴,提交申訴後,在投訴方響應期間,對方可選擇撤銷投訴。
【溫馨提示】
若未及時申訴/申訴失敗/未聯系投訴方撤訴,淘寶網將根據淘寶規則做出相應處理。同時,為避免再次被投訴,請對店鋪及商品進行自檢自查,及時整改或刪除侵權信息/商品。
(2)投訴侵權反遭威脅擴展閱讀
投訴通過後淘寶網會刪除涉嫌侵權的商品,一共有2次申訴機會。首次收到侵權通知時,在3個工作日內需提交申訴,若第一次未申訴或申訴不成立,會執行扣分處罰。
在收到扣分處罰通知後還有3個工作日的二次申訴機會,若二次申訴不成立則維持原判。(註:工作日不包含周六周日)
注意:
提交申訴之後,會給投訴方3個工作日響應時間,不接受主動進行審核,若投訴方申請小二介入後,小二介入是3-5個工作日(註:工作日不包含周六周日)。侵權申訴流程較長,建議耐心關注。
③ 被威脅了,怎麼投訴
當然報警備案是首先要做的、其次就是自己應當注意取證
④ 在貼吧里 被人威脅恐嚇 構成侵權 怎樣起訴
1、確實可能涉嫌侵權:
(1)如果他在貼吧里說的是捏造的,對你造成惡劣影響的可能涉嫌誹謗罪,你可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要求追究其刑事責任,同時還可以要求民事賠償;
(2)即使他所說的都是事實,也屬於侵犯你的個人隱私權,你可以在協商不成時向法院起訴他侵權,請求法院判令他停止侵權、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
2、「他曾要他以前的同學詢問過我的電話號碼,企圖騷擾我。這是否可以證明是他本人?」:
(1)只是一個間接證據,還不能直接證明就是他本人,如果他本人直接打電話來騷擾你、且承認網上言論是他所發的,才能證明是他本人。
(2)網上他的署名貼:也可以證明是他本人,可以和他向同學要你號碼等共同做為證據。
3、你可以起訴他,但關鍵是:一要有網上侵犯你隱私權或誹謗你的言論的證據(網頁內容很難收集),二要有證據證明這些言論是他本人發的才行。
4、「要怎樣起訴他 以什麼理由」:
(1)起訴:先找當地公證處公證該言論網頁的內容以固定證據。
(2)然後找網站交涉,讓吧主刪除,如果網站不刪除,網站屬於共同侵權人,你可以連網站一起告。
(3)如果網站及時刪除、減少影響的,可以只告他本人。
(4)至於起訴的「理由」:或者是誹謗的刑事自訴,或者是侵犯隱私權的民事訴訟。
5、「去公安局保安 他違反了治安條例 42條 」:如果事情影響、後果不嚴重,就屬於侵犯隱私權或誹謗的違反治安行為,可以到公安報案、請求追究其治安責任;
如果對你影響嚴重,可以起訴解決;即使是向公安報案、公安給予了治安處罰,也不影響你提起民事訴訟索要賠償。
6、去法院起訴,訴訟費多少要看你要求的賠償是多少確定,如果你要求的賠償不超過一萬元的話,訴訟費就是50元。
如果你還是學生,起訴讓人難受的不是訴訟費用,而是時間:一般的案子也要1、2個月能有結果。
⑤ 請問別人對我辱罵威脅恐嚇對我構成什麼侵權
這個不論是什麼樣子的,你需要證據。
⑥ 碰到惡意投訴怎麼辦 如何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己
對上述「惡意投訴」行為手段類型化的分析,可得出主要從《反不正當競爭法》以及《刑法》兩個方面對該行為進行規制。
下文將詳細敘述對電子商務領域「惡意投訴」行為的法律規制途徑,並分析電子商務第三方平台在投訴過程中所承擔的責任及義務。
一、《反不正當競爭法》對「惡意投訴」行為的規制
對於「惡意投訴」背後所使用的手段,如惡意搶注他人商標的行為,可直接通過商標法進行規制,正如《商標法》第三十二條所規定的:「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也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並有一定影響的商標。」
而就電子商務領域的「惡意投訴」行為,《商標法》並未作相關規定,因此「惡意投訴」行為本身無法受《商標法》規制。反不正當競爭法與知識產權法的關系,不是等同關系,不能相互替代,而是相互配合、補充地發揮法律功能。
因而,《反不正當競爭法》作為對知識產權法的補充,可對電子商務領域的「惡意投訴」行為進行規制。
1.電子商務領域的「惡意投訴」行為可受《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制
在具體案件中,對那些雖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章所列舉,但確屬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和公認的商業道德而具有不正當性的競爭行為,法院可以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予以調整,以保障市場公平競爭。
我國現行《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本法所稱的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其他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因此在判斷某一行為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時,可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不正當競爭的主體是否為市場競爭者;不正當競爭行為是否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和公認的商業道德;不正當競爭者在主觀上是否具有過錯;不正當競爭是否損害誠實競爭者的利益。當電子商務領域的「惡意投訴」行為符合這四個構成要件時,即構成不正當競爭,受《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制。
二、《刑法》對「惡意投訴」行為的規制
1.以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規制
《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條規定:捏造並散布虛偽事實,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若行為人通過捏造並散布虛偽事實進行惡意投訴,其目的是為了損害其他商家的商譽,且給被投訴的商家造成重大損失的,如致使被投訴的商家無法開展正常的商業活動,則該惡意投訴行為可定性為商業詆毀行為,受《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條的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規制。
2.以敲詐勒索罪規制
當惡意投訴者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用威脅或者要挾的方法,迫使其他商家交付財物,達到數額較大或者多次敲詐勒索時,其行為構成敲詐勒索,受《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規制。[13]因此,惡意投訴行為需要滿足最低數額[14]或最低次數的要求才能構成敲詐勒索罪。
投訴者藉助投訴使得其他商家的商品鏈接被刪除,妨礙他人的正常經營活動,並要挾其他商家,迫使其繳納所謂的「授權費」後才同意撤回投訴,以此獲取不法利益。
作為敲詐勒索罪手段的要挾是以惡害告知對方,即對方如果不滿足自己索取財物的要求,將採取對其不利的措施;而惡害是指即將要發生的某種不利後果,但不限於使合法權益遭受損害。
因此,當惡意投訴者的投訴對象並未實施侵權行為時,該投訴行為自然使得他人合法權益遭受損害,符合敲詐勒索罪的定義;而當投訴對象的確實施了侵權行為時,惡意投訴者損害的雖是他人不合法權益,但該投訴行為仍然構成敲詐勒索罪。
(6)投訴侵權反遭威脅擴展閱讀
1、惡意投訴者屬於市場競爭者
電子商務領域惡意投訴者主要包含兩類:一類是本身從事商品經營或者營利性服務的行為人,如違反審慎注意義務進行投訴的經營者;另一類是本身並不從事經營交易活動的行為人,如僅惡意搶注商標進行投訴而本身並非經營者的行為人。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第三款規定:本法所稱的經營者,是指從事商品經營或者營利性服務(以下所稱商品包括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
因此,第一類惡意投訴者自然符合《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對「經營者」的定義,屬於市場競爭者,而投訴者與被投訴者是否存在競爭關系還須根據個案認定。
而第二類惡意投訴者大部分並不進行實際經營,只是藉助惡意搶注的商標或域名、注冊的空殼公司或者偽造的證件來獲取外在的權利人地位,這類惡意投訴者很難定義為狹義不正當競爭中的「經營者」,因此無法受《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制。
2、惡意投訴行為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和公認的商業道德
反不正當競爭法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作為電子商務領域的經營者之一,投訴者應當遵守誠實信用原則以及公認的商業道德。
惡意投訴者明知自身權利狀態、權利歸屬不確定或商家的行為並未侵權仍進行投訴,導致其他商家的商品鏈接被第三方平台刪除,妨礙其他商家的正常經營活動,或者以該不正當手段謀取不合法的利益,顯然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和公認的商業道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不正當競爭行為
⑦ 向紀委舉報反被威脅怎麼辦
我就是因為舉報而得到更大的報復,最後舉報到了中紀委網站,可還是不了了之。
⑧ 亞馬遜投訴跟賣反而受到恐嚇信,遇到這種情況要怎麼辦
在亞馬遜平台上,小白賣家跟賣大麥習以為常,亞馬遜為了產品之間的競爭並不會禁止跟賣,而對於小白賣家來說,也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流量和訂單。
但自己辛辛苦苦建的列表Listing,花了錢和資源,費力推廣上去卻還要跟其他賣家分羹。這樣的事誰會去做?當然是逮一個跟賣告一個跟賣!
1、投訴收到恐嚇信要求撤訴
近期有個壇友遇到一檔子事,自己產品被跟賣投訴了對方。本以為一切都會風平浪靜,重歸自然。沒想到投訴後卻遭到恐嚇信要求撤訴,不撤訴就會尋求報復!
這――,「那請看我們的表演???」現在的跟賣都這么猖狂了嗎?
無獨有偶,另一賣家也遇到此種事情!
事情是這樣,當他知道自己的產品被跟賣後,多次以簡訊方式警告賣家,但依然無果,就想著讓自己的團隊品牌組去處理這件事。
品牌組也是有點冤屈,在處理這件事之前就發現對方暫時沒有跟賣,就沒管。不曾想對方一口咬定是該賣家投訴導致自己的店鋪被關了。並恐嚇該賣家說要僱傭刷單的人來報復。
2、遇到這種恐嚇信怎麼辦?
投訴跟賣者遭恐嚇,不能不管也不能忙著妥協,最重要還是繼續跟他鬥智斗勇。
1、尋求和解
小編覺得,大家都是中國人,好商量。撤訴可以,但你不能一股勁的再跟賣,否則我也不是吃素的。
2、保留證據
若是他威脅你說刷差評報復,或者惡意投訴,此類信息都要保存好,以便在真正出了事之後給亞馬遜提供證據,恢復賬號。
3、不用管它
一般這種情況下我們佔主要優勢,他也知道自己理虧,如果是對方發了一次郵件之後就不了了之了,就不用管它了。
3、如何正確的使用跟賣?
跟賣既然是允許的,而且有諸多好處,我們就要學會善用跟賣。不能跟著跟著賬號沒了,這是最愚蠢的。因此我們就需要做到:
1、清楚跟賣目的
作為賣家,首先要明確跟賣的目的是什麼。在當前賣家猛增的情況下,對於新賣家來說,跟賣更多的是要達成幫你快速出單和引流目的。所以基於這樣的目的,在自己店鋪單量穩定之後,就不需要時刻依賴跟賣了。
2、時刻警惕侵權
在跟賣前,第一步工作是要做好識別和判斷,是否侵權,凡是有可能涉及侵權的,一律不應觸碰,在跟賣中,不應該抱有任何僥幸心理。
我們不僅要防止一些大牌商標的侵權,也要防止亞馬遜賣家自己注冊的不知名的商標,甚至於包括某些Listing的所屬權。
3、以利潤為前提
沒有利潤的銷售都是耍流氓,有些大玩家可能拿著投資人的錢來沖銷量,但對於大多數小賣家來說,不可能具備長期虧本做銷售的基礎,所以,在跟賣中,一定得把握好利潤率。
對於利潤的核算,不同的賣家會有不同的演算法,貨源不同,發貨方式不同,都可能造成利潤的大不相同,這就要求作為新賣家,一定要盡可能的多渠道去獲取信息,對多個信息源進行對比,比較之中,自然可以發現降低成本提升利潤的方法。
小編認為跟賣是高風險高收益的行為,萬一被投訴封號,代價可就大了。畢竟沒了賬號,再好的產品和高超的運營技巧也無處發揮。對於跟賣已關店的賣家來說,最直接的溝通方式也不見得是件壞事。最主要的,都是讓賬號活下去!
⑨ 被投訴侵權,怎麼解決
可能你的產品的設計,樣式侵權了。打個比方,你生產一個跟iphone一模一樣外觀的手機,雖然不是一個牌子,圖片也是你的,但是你還是侵權了
⑩ 我被別人投訴侵權,如果對方投訴錯誤,我並無侵權,我是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通常如果途徑、手段正當,要求賠償沒有法律支持,因為你要求賠償的回依據同樣是侵權,如果是答商家,通常是侵害名譽權。
但手段正當的投訴行為,若無相反證據,一般被推定為無過錯的合法行為,不含有侵權責任法中的侵權行為要件中的「過錯」,除非你能證明對方行為的惡意——明知沒有侵權而故意投訴,但證明難度很大。實踐中,除非對方自認明知沒有侵權,而故意以投訴的方式干擾你正常經營或損害你的商業信譽,因此造成你的損失。這種情況下,侵權責任法中的「過錯」要件才能滿足,你要求賠償才有法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