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醫療糾紛醫院方代理詞

醫療糾紛醫院方代理詞

發布時間:2021-08-11 08:50:25

A. 醫療糾紛中患方有哪些權利和義務

醫療糾紛中患方的權利:

1、生命權

即一個人在心跳、呼吸、腦電波暫停情況下的再生存權.患者的再生存權使醫生在患者心跳、呼吸暫停的情況下,也不能放棄對患者的搶救,應盡一切可能救治。

2、身體權

患者對自身正常或非正常的肢體、器宮、組織擁有支配權,醫務人員不經患者同意、家屬簽字不能隨意進行處理,否則將觸犯法律。

3、健康權

健康權是指患者不僅擁有生理健康權,還享有心理的康權;患者到醫院就診的目的就是請求醫生為其解除身心疾病的痛苦,而幫助患者恢復健康身心是每一醫務工作者的責任。

4、平等的基本醫療權

公民在患有疾病時,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發展為公民享受這些權利所需要的醫療衛生事業。這是我國現行憲法第45條第一款所規定的公民權利,也即患者醫療權的法律基礎。

5、知情權

(1)患者對自己的病況有知情權,有權利從醫生處獲知有關自己的病情、醫生的診斷、病情的發展、醫生為患者制訂的治療計劃以及預後情形,包括治療中的常見問題及其他可行的治療方法。

(2)患者有權知道處方葯物的名稱,以及該葯物在通常情況下的治療作用及有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和正確的用法、用量。

(3)患者有權獲知有關自己病情及治療方面的病歷資料。

(4)患者有權知道規定的醫療護理服務項目、葯品的收費標准

(5)患者有權利知道醫院制定的與患者有關的各項規定,以及自身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醫院應向患者提供此方面的書面介紹,以便患者遵守院方的有關規定和依法保護自身權益。

(6)患者有權利核對其醫療費用發票,也有權利要求醫院對發票予以適當的說明。

6、決定權

(1)患者有權自主選擇到任何一家合法醫療機構接受醫療服務。

(2)患者在任何醫療處置和、或治療前,醫生應告知其有關的詳情:包括目的、危險性、其他可選擇的方法等,以幫助患者作出決定。

(3)患者在接受治療時,如果覺得需要徵求其他醫生的意見,患者有權向醫生提出會診的要求,或自己向其他醫生或醫療機構咨詢。

(4)患者對於手術中切除的器官、組織,遺體的使用有決定權。

(5)患者有權選擇是否參加醫學研究計劃。醫院方面必須事先取得患者的書面同意,才會請患者參加醫院所進行的醫學研究計劃。院方也必須事先向患者解釋清楚研究計劃各方面的詳情。

7、保護隱私權

患者對醫生所說的心理,生理及其它隱私有權要求保密,醫護人員未經患者同意,不得隨意公開患者隱私。

8、患者的求償權

在醫療過程中發生差錯、事故時,患者和家屬有提出一次性經濟補償的權利。

醫療糾紛中患方的義務:

1、注意收集一些證據資料。目前醫療損害的司法處理程序實行過錯推定的歸責原則,實行舉證倒置,但患方仍應舉證證明損害事實存在和損害後果與醫療行為間存在因果關系,應證明患者的身份、收入和財產狀況,有的還要證明患者扶養的人的有關情況,所以收集證據對患方仍是十分重要的。

2、足額支付醫療費以完成患方在醫療服務合同中的義務,避免承擔民事合同的法上責任。

3、及時簽字同意屍檢以保證屍檢順利進行,避免因不簽字同意屍檢導致拒絕或拖延屍檢,影響對死因判定而承擔責任。

4、及時把屍體移放醫療機構的太平間並及時處理屍體。屍體存放太平間不得超過2周。因處理屍體問題,患方還應注意不要自己觸犯侮辱屍體罪。

5、不能幹擾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和屍檢工作,不得威脅、利誘、辱罵、毆打專家鑒定組成員和屍檢工作人員。

6、接到醫學會有關提交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所需材料時,要在lO日內提交自己保管的門診病歷材料、書面陳述意見書或者答辯書等。

7、接受和配合醫學會的調查取證,注意避免因自己的不配合導致影響鑒定而承擔責任。

8、注意遵守法律。要按法律程序主張權利,以法律手段維護自己合法權益,避免出現那種本來自己是受害人,因用過激行為維權,結果不但合法權益未得保護,反而變成侵權人甚至違法犯罪的悲劇。

(1)醫療糾紛醫院方代理詞擴展閱讀:

醫療糾紛判斷標准

醫療過錯,屬於過錯的一種。對過錯的判斷,在學理上有新舊過失理論之區分。所謂舊過失理論,乃是將過失與故意相提並論,認為過失與故意同屬應加責罰的行為人的主觀惡意。故意為積極的惡意,過失為消極的惡意。

若行為與結果間有相當因果關系,而行為人對於結果的發生,有預見的可能,並應預見而未預見或者說應注意而未注意的,即應負過失責任。新過失理論,則認為過失不僅指應加責罰的心理狀態,還應就行為的客觀狀態是否適當加以斟酌判斷。

即除行為與結果之因果關系及預見可能性之外,尚須就行為在客觀上有無過錯,加以審認。具體醫療過錯而言,判斷醫方有無過錯,應就醫方是否已盡客觀上的注意義務為標准,亦即應就是否採取避免結果發生的適當措施而判斷。

基於新過失理論的合理性,該理論得到了廣泛的確認。這就要求在討論醫療過錯的認定時,首先要對醫療行為所存在的特殊判斷標准予以准確認識。

B. 醫療糾紛二審代理詞什麼時候提交

沒有時間限制,二審的律師會掌握的。

C. 醫療機構未通知屍檢,敗訴案

【摘要】:孫某某為雲南省鎮雄縣人,2012年7月20日因咳嗽、咳痰伴胸痛3天入住鎮雄某鄉鎮衛生院,由於醫療條件有限,該院建議上級醫院治療,於次日轉入鎮雄縣某某醫院治療,於7月26日臨床宣布死亡,醫院當即要求家屬將屍體運回家中處理,沒通知家屬進行屍檢,事後患方訴訟維權,由於沒有屍檢查明患者死亡原因,醫院最終敗訴。
【關鍵詞】:醫院 未通知 屍檢 敗訴
【案情回顧】:2012年7月20日患者孫某某因咳嗽、咳痰伴胸痛3天入住鎮雄某鄉鎮衛生院治療,初步診斷為「肺結核?肺部感染。」因該院醫療條件有限,無法完善相關檢查進行診斷,經該院建議,於2012年7月25日15時轉入鎮雄縣某某醫院住院治療,但沒對患者孫某某進行檢查即診斷為:「肺炎、肺水腫」,並進行輸液。於2012年7月26日12時10分,鎮雄縣某某醫院臨床宣布患者孫某某死亡,記錄「呼吸心跳驟停,意識喪失,經搶救無效死亡」。醫院當即要求患者家屬將屍體運回家中處理,未告知家屬進行屍檢,也沒有下發屍檢告知或通知書。
【鑒定過程】:家屬處理完喪事後,認為孫某某的死亡鎮雄縣某某醫院存在嚴重問題,對患者的死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便向衛生局投訴尋求幫助,在衛生部門的過問下,醫患雙方委託昭通市醫學會對本案是否構醫療事故進行鑒定,醫學確認了鎮雄縣某某醫院在為患者孫某某提供醫療服務的過程中存成在諸多不足,結論:孫某某的病例不構醫療事故。患者家屬拿到鑒定報告知道鑒定結論後,感覺猶如晴天霹靂,為什麼好好病人進入鎮雄縣某某醫院後,醫院沒有及時進行相應的檢查對症治療,存在明顯的過錯,而醫療事故鑒定結論確是不構成醫療事故。無奈之下只好尋求律師幫助,但在當地沒有醫療糾紛維權專業律師,經過多方打聽,趕到幾百公理以外的省城昆明找到本所專業醫療維權律師,律師拿到這樣一個案子後也很頭疼,因為家屬選擇了醫療事故鑒定,且昭通市醫學會已經作了不屬於醫院事故的鑒定結論,根據以往的經驗下級醫學會作了不屬於醫院事故的鑒定,上級醫學一般也會作出不屬於醫療事故的鑒定結論,這對於律師是否接受本案當事人的委託及接受委託後如何幫助當事人維權增加了巨大難度。
律師在全面了解案情以後,發現本案中最為關鍵的問題就是是否通知「屍檢」查明患者死亡原因,在患者死因不明的情況作出的所謂「不屬於醫療事故的結論」是不客觀,也是不公正的,但是由於醫療事故鑒定的體制問題,作為負責任的律師不能保證通過鑒定推翻昭通市醫學的鑒定結論。在向家屬說明本案有風險後,律師提出新的方案,在上一級醫院事故鑒定過程中,律師作為患方的代理人向雲南省醫學會提交案件陳述書,並參加鑒定會代患方對案件的有關問題進行陳述,如果通過律師的努力上一級醫學會的鑒定結論對患方的維權有所幫助,那律師繼續代理本案,如果情況不好,那本案的代理關系就此終結。患方聽了律師的分析說明以後,接受了律師的意見。
緊接著律師開始緊張有序的工作,著手准備醫療事故鑒定陳述書,陳述書中重點為無屍檢患者死因不明進行陳述,並建議雲南省醫學會作出因無屍檢患者死亡原因不明,對是否屬於醫療事故無法做出客觀判斷的鑒定結論。鑒定過程中,雲南省醫學的專家充分聽取了患方代理律師的意見,並對主要的觀點進行了採納。最終2013年4月13日雲南省醫學會出具的鑒定報告分析意見為:1、鎮雄縣某某醫院在為孫某某提供醫療服務過程中,對陳孫某某危重認識不足,未能及時給予相關檢查以進行診斷及鑒別診斷,醫療文書書寫不嚴謹,存在不足;2、孫某某死亡後未行屍檢,確切死因不明,現在資料對於孫某某病情的發生、發展、診斷及死亡原因均無法客觀判斷;3、因無屍檢資料,現在臨床資料也不完善,對於鎮雄縣某某醫院提供的醫療服務與孫某某死亡是否存在因果關系,無法進行客觀判斷。結論為因無屍檢資料,對孫某某病例是否屬於醫醫療事故無法做出客觀判定。
【訴訟經過】:當鑒定雲南省醫學會的鑒定結果出來後,本案正朝著律師所希望的方向發展,本案已經有了轉機,並與死者家屬進行了充分的溝通說明,家屬同意繼續委託律師對本案進行訴訟。2013年10月20日患者家屬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訴訟,要求鎮雄某某醫院賠償死者家屬各項損失合計20萬元。人民法院於2013年11月20日對本案公開開庭審理。
【爭議焦點】:本案是否屬於醫療事故;被告鎮雄某某醫院在診療過程中,有無過錯或過失。
【裁判結果】:審理過程中,經過醫患雙方的舉證、質證。人民法院認為由於雙方對於雲南省醫學會的鑒定結論無異議,鑒定可以做為認定案件事實的證據。因沒屍檢材料對本案是否構成醫療事故已經無法作出客觀判斷,但由於醫院機構在診療過程中對患者病情危重認識不足,沒有及時給予相關檢查以進行診斷及鑒別診斷,客觀上會影響對孫某某的治療效果,鑒定結論未做出是否屬於醫療事故,但並未排除被告鎮雄某某醫院存在醫療過失行為,也未證明醫療行為不存在過錯及與損害後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而醫療行為無過錯與損害後果之間因果關系舉證責任,依法應由醫療機構承擔。從侵權損害角度和舉證責任而言,應推定被告的醫療行為存在過錯且與孫某某的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根據實際,考慮患者自身疾病嚴重,醫療行為又存在合理風險,本案應由被告鎮雄某某醫院承擔主要責任,即70%的民事賠償責任即12萬元。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二條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第十六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第十八條第一款 被侵權人死亡的,其近親屬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被侵權人為單位,該單位分立、合並的,承繼權利的單位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二十六條 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七第一款 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第三款 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第二十七條 喪葬費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以六個月總額計算。
第二十九條 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
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
第一條第一款 條例施行後發生的醫療事故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訴到法院的,參照條例的有關規定辦理;因醫療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它醫療賠償糾紛,適用民法通則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四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二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
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
第四條下列侵權訴訟?按照以下規定承擔舉證責任:
(八)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律師點評及建議】:本案屬於典型的由於醫療糾紛發生後,因沒有屍體解剖查明患者死因的案例。
對於此類案例應該如何處理,各地法院有各自己的處理方式,本案中人民法院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原則進行處理,認為醫療糾紛案件醫療機構是否存在過錯,過錯與患者死亡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的舉證責任在於醫院,只要醫院無法舉證證明其為患者提供的醫療服務診療過程存在過錯,過錯與患者的死亡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那麼就應當承擔舉證不力的後果,這對於患方來說是一大利好,因為只要適用該舉證規則,在醫方舉證不能的情況下,患就就會勝訴。但在侵權責任法頒布實施後,對於舉證責任倒置的舉證規則是存在爭議的,而且目前也有不少法院對醫療糾紛案件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如果適用該舉證規則,那麼本案需要更進一步的談討。
適用「誰主張、誰舉證」規則,此時的舉證責任在於患方,患方舉證的方式一般是通過申請鑒定通過鑒定意見來查明醫療機構為患者提供的醫療服務及診療過程是否存在過錯,過錯與患者的死亡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及責任比例問題。回歸到本案,在沒有屍檢材料,死因不明不能客觀判定是否是醫療事故的情況下,就將要查明沒有對死者進行屍檢、查明死亡原因,是由於醫方還是患方的原因造成的,由患方原因導致沒有屍檢查明死因,那麼應當由患方承擔舉證不能敗訴的後果,由醫方原因導致的,推定醫方存在過錯,並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本案中,醫方為逃避責任,怕死者家屬在醫院設靈堂,發生醫鬧等行為,主動提出免出死者在醫院搶救費用,並聯系車把死者拉回家安葬,在此期間並沒有告知家屬是否同意屍檢或下發屍檢通知書。作為普通的老百姓不可能知道當患者以後,死亡原因不明或有異議的情況下應當進行屍檢查明死亡,作為醫院就有義務告知或通過家屬是否同意屍檢的義務,如果沒有告知或通知就應當推定其存在過錯。就本案而言,無論適用「舉證責任倒置」還是「誰主張、誰舉證」醫院最終都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另外,本案法院沒有支持患方提出的「精神撫慰金」的主張,理由是本案不屬於醫療事故引起的醫療糾紛,而是其它行為引發的醫療糾紛,不能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主張精神撫慰金。作為醫療糾紛維權專業律師,本人認為法院的這一裁判有待商榷,理由是本案患方也不認為是醫療事故,各項賠償也並非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提出的主張,而是依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有規定提出的,該司法解釋明確規定,在人身損害案件中,受害人或家屬因損害行為導致嚴重精神損害的,可以主張精神撫慰金,醫療糾紛案件也屬於人身損害案件的一種,家屬提出的精神撫慰金主張有法律依據。
溫馨提示:當醫療糾紛發生後,患方一定要理性維權,當前政府主管部門已經加大的懲治「醫鬧」行為的力度,對於「醫鬧」行為構成犯罪的將從重處法。因此,理性維權是唯一合法有效的辦法,但是由於醫療糾紛案件的專業性及強,建議委託專業醫療維權律師提供幫助,否則很可能走上一步錯、步步錯的維權之路,最終將無法挽回。

D. 醫療糾紛雙方自願協商解決後醫院方需要走哪些流程

簽協議書,然後履行協議。

E. 怎樣寫醫療糾紛的申請

您說的是指起訴狀,根據具體案情來寫起訴狀,建議委託律師了解具體案情並提供法律幫專助。屬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條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條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
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F. 醫療糾紛案件誰承擔舉證責任

現實困惑

胡某的妻子周某在縣人民醫院接受剖腹產。但是,他的妻子連同嬰兒卻命喪醫院。事後,胡某找到醫院要求醫院賠償,醫院卻說周某子宮受到過創傷,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是由於患者的體質所致,拒絕賠償。醫院領導態度強硬,他說如果胡某想要得到醫院的賠償,就要拿出證據來。胡某隻是一個農民,他並不懂醫也不懂法,所以不知道自己到底該怎麼辦。那麼,醫療糾紛案件應由誰來承擔舉證責任呢?律師點評

在現有的醫療服務水平下,對於誤診與否、治療及時與否、手術及處置適當與否以及使用的材料是否合格等問題,別說患者一無所知,有時甚至連醫務人員在診療當時也缺乏非常精確的認識,因此據此來判斷醫務人員有無過失比較困難。至於醫療過失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因果關系的認定,更需要專業人員運用其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進行,普通患者是無法證明作為專家的醫務人員的過失與損害之間因果關系的。

為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利益,更好地實現保護受害人的立法宗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條第八項規定,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即醫院如果不能證明自己的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的,就要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四條下列侵權訴訟,按照以下規定承擔舉證責任:……

(八)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有關法律對侵權訴訟的舉證責任有特殊規定的,從其規定。

特別提醒

醫療糾紛雙方當事人力量對比懸殊,如果像其他民事訴訟一樣,誰主張誰舉證,對於在醫療糾紛中處於劣勢的患者來說顯然不公平,所以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這是法律對處於弱勢地位的患者的一種保護。

G. 打醫療糾紛官司應以誰為被告

現實困惑

韓某因頭疼到某醫院治療,該醫院醫生夏某對韓某進行診斷後開了葯,由護士楊某對韓某進行肌肉注射。隨後,韓某一直感到被針扎過的左臀疼痛,無法正常活動。三天後,韓某疼得無法忍受再到醫院就診,被確認為肌肉注射造成坐骨神經損傷,韓某為此支付醫療費等費用8千餘元。出院後,韓某將為他治頭痛的醫生夏某及護士楊某告上法院並要求賠償。夏某與楊某辯稱自己是醫院的工作人員,他們行為的後果應由醫院承擔責任,因此韓某不應將他們列為被告。韓某告錯人了嗎,醫療事故應以誰為被告?律師點評

本案中醫生夏某與護士楊某的行為是職務行為,應由醫院承擔相應的責任,韓某應將醫院作為醫療損害賠償訴訟的被告。實踐中,在醫療事故賠償訴訟中以醫生個人為被告,多出現在個體醫生在行醫的過程中致人損害的情況,而且即使是個體診所所僱用的人員在治療中致人損害,也應直接以個體診所的業主為被告,而不應該向受僱人索賠。

現實生活中,還有一種情況,比如甲醫院的醫生在醫院不知情的情況下,受聘於乙醫院,即所謂的「干私活」。這種情況下如果致患者傷害的話,則應以醫生本人與乙醫院作為共同被告,而不應以甲醫院為被告。如果兩家或者兩家以上的醫療機構通過某種方式的合作共同實施醫療行為,一旦因醫療過錯傷及患者,則可將兩家醫院作為共同被告起訴。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五十六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當事人。

特別提醒

因為醫療事故受到傷害,患者不能直接告醫生,而應當以醫院為被告,這是因為此時醫生的行為屬於職務行為。但這並不絕對,如果醫生「接私活」給患者看病,造成醫療事故的話,則由醫生個人承擔責任。

H. 醫療糾紛舉證責任

醫療糾紛舉證責任:
一、醫療糾紛舉證責任:患者的初步證明責任:
我國的醫療事故糾紛訴訟以醫療機構承擔舉證責任倒置的證明責任為核心,但並不是說患方就不負有任何舉證責任。在醫療侵權損害賠償訴訟中,患者應當對其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成立,負有初步的舉證責任。即原告(患者)首先要證明其與醫療機構之間存在醫療服務合同關系,接受過被告醫療機構的診斷、治療,並因此受到損害的事實。損害包括病員生命和健康的損害,患者本人及其親屬的財產損害和經神損害等。接受醫療的事實可以通過掛號、交費等診療手續來證明。如果原告(患者)不能對上述問題提供證據予以證明,則其賠償請求權無法得到法院的支持,則原告將承擔敗訴的責任。
二、醫療糾紛舉證責任:醫療機構承擔的舉證責任——舉證責任倒置;
從2002年4月1日起,在我國因醫療行為侵權的訴訟中,開始實行舉證方式上的重大改革。患者不再承擔對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的因果關系以及醫療行為有無過錯的舉證責任,而改由醫療機構來承擔。這一轉變來源於2001年12月21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條第一款第(八)項,該規定為:「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這與《民事訴訟法》中「誰主張、誰舉證」的方式正好相反,即一方當事人提出的主張而由對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這就是通常被稱為的「舉證責任倒置」。
(一)醫療糾紛舉證責任倒置的依據
關於醫療糾紛舉證責任,在醫療糾紛訴訟中,確定「舉證責任倒置」主要是基於從醫患雙方的舉證能力等因素考慮,由於醫患雙方地位的不平等與信息不對等,導致患方存在舉證上的障礙,因而以舉證責任倒置平衡雙方的利益關系,更好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它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理由:
首先:患者的醫學知識非常有限,而醫療服務具有專業性強、技術性高的特點,患方往往處於被動服從的地位,其對醫學知識的匱乏以及對診療手段,診療方案等的有限了解很難提出證據證明醫療機構存在醫療過失行為。
其次:診療護理雖然都有病歷記載,但這些病歷都在醫師或醫院的實際控制和支配之中,患者無法接近或獲取。即使《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患者有權復制病歷,也僅局限於門診病歷、住院志、醫囑單、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等客觀病歷。而對於主觀病歷則患者很難取得,更談不上舉證,而按照舉證責任的實質分配標准,舉證責任應當由距離證據最近或者控制證據的一方當事人負擔,醫療機構則是距離證據最近、控制證據的一方,應由醫療機構負擔舉證責任。
再次:在有些特殊情況下,患者對醫療行為有無過失不可能認知、分辯。如患者處於植物人狀態等情況,而醫療機構則是完全可以控制、提供證據的。
最後:對因果關系和醫療過失的認定,涉及醫學領域中的專門問題,一般都要通過鑒定才能認定,而這種情況下醫療機構要做的不過是申請鑒定,啟動鑒定程序,並非加重醫療機構的舉證負擔。
(二)舉證責任倒置的適用范圍
關於醫療糾紛舉證責任,首先:舉證責任倒置僅適用於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醫患類糾紛案件可以依民事責任法律性質分為醫療服務合同的違約糾紛訴訟和醫患間的侵權訴訟,而醫患間的侵權訴訟又可分為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和因非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明確將舉證責任倒置僅限於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就意味著因非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和因醫療服務合同違約的訴訟均適用《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責任原則。
其次:舉證責任倒置僅適用於因果關系和過錯是否存在的范圍,醫療機構按照該規定的責任分配,是負責舉證說明自己的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以解決醫患之間爭議的醫療行為是否恰當,是否是這種醫療行為給患者造成了損害的事實問題,而對於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中的其他問題,仍應適用《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
再次:《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對審判實踐中出現的濫用舉證責任倒置的現象從法律上予以限制在一定范圍內,對醫患雙方都是有利的。從患者方舉證責任分配的內容來說,需要通過舉證證明自己是適格的原告,所受侵害的權利是法律予以保護的,包括當事人自己的身份、與醫療機構醫療關系的存在、損害結果的存在和程度等內容;從醫療機構來說,舉證的目的是證明自己的行為與原告方的損害結果沒有因果關系以及不存在過錯等,包括醫療機構的資格、醫療關系是否存在、損害結果是否存在、醫療行為與後果的關系、醫療行為有無過錯、患者是否存在過錯等內容。

閱讀全文

與醫療糾紛醫院方代理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