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很多人都詆毀霍去病呢還說什麼別洗白霍去病什麼情況
第一,霍去病很嬌狂,除了漢武帝,從不把別人放在眼裡,第二,霍去病在征匈奴時,殺人過多,從來都是雞犬不留,從這兩方面來說,都觸犯了當朝的文官,所以對霍去病的評價不好。
⑵ 霍去病人品不好
希望對你有幫助: 口碑很不錯.霍去病生為奴子,長於綺羅,卻從來不曾沉溺於富貴豪華,他將國家安危和建功立業放在一切之前。漢武帝曾經為霍去病修建過一座豪華的府第,霍去病卻拒絕收下,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短短的八個字,因為出自霍去病之口而言之有物、震撼人心,刻在歷朝歷代保家衛國將士們的心裡。 霍去病少言多行,從不說空話。漢武帝曾經想親自教他孫武兵法,他回答道:「打仗應該隨機應變,而且時勢變易,古代的兵法已不合適了。」 霍仲孺當初不願做胎中霍去病的父親,衛少兒也就從來不曾告訴過他自己的身世。當他立下不世功勛之後,他終於知道了前因後果。就在他成為驃騎將軍之後,他來到了平陽(今山西臨汾),向當年拋棄了自己的父親霍仲孺下跪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之子,沒有盡孝。」霍仲孺愧不敢應,回答說:「老臣得托將軍,此天力也。」隨後,霍去病為從未盡過一天父親之責的霍仲孺置辦田宅,並將後母之子霍光帶到長安栽培成材。 少年將軍霍去病並不是完人,他曾經射殺李敢,也曾經御下嚴峻。然而再嚴峻他仍然是軍神,所有的士兵都嚮往成為他的部下,跟隨他殺敵立功。他一生四次領兵正式出擊匈奴,都以大勝回師,滅敵十一萬,降敵四萬,開疆拓土,戰功比他的舅舅衛青還要壯觀。對於整部世界軍事史和中國史來說,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傳奇。 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邊,墓前的「馬踏匈奴」的石像,象徵著他為國家立下的不朽功勛。千載之後,世人仍然遙想少年大將霍去病的絕世風采,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傾倒,為他那不戀奢華保家衛國的壯志而熱血沸騰。 班固在《漢書 敘傳》里是這樣稱贊衛霍的:長平桓桓,上將之元,薄伐獫允,恢我朔邊,戎車七征,沖輣閑閑,合圍單於,北登闐顏。票騎冠軍,猋勇紛紜,長驅六舉,電擊雷震,飲馬翰海,封狼居山,西規大河,列郡祈連。述衛青霍去病傳第二十五。
⑶ 霍去病明明對手下態度極差,為何還那麼多人跟他
因為霍去病對待下屬都是獎罰分明的,不會因為個人私事而懲罰下屬。並且霍去病是戰場上的奇才,基本都是戰無不勝的,所以很多人都願意跟隨他打仗。
並且霍去病這個人十分的賞罰分明,不會因為自己的事情而去處罰別人。因為霍去病對於士兵有自己的一套策略,一般對於立了功勞的士兵會得到很多獎賞,而那些犯了錯誤的也會有懲罰,因此很多士兵也樂意跟著這種公私分明的人,所以很多人也願意跟著霍去病。
⑷ 霍去病故意射殺李敢,為何沒有受到處罰
因為其他人也知道霍去病是故意射殺的,而且處罰也沒有任何的作用。
⑸ 霍去病真的是bug般的存在
霍去病(前140 —— 前117),是西漢名將、軍事家。霍去病是西漢名將衛青的外甥,他曾隨衛青討伐匈奴,在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冠軍侯。
第二身世雖然普通,但他卻猶如戰場天才,俗話說寒門難出貴子,但霍去病就是那個寒門所出的貴子,霍去病家境一般,放到今天就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庭,因為霍去病從小沒有受過系統性的培訓學習,但他卻在領兵之後大放異彩,這里就更加更是凸顯出他bug式的軍事才能。霍去病一生立下戰功無數,不但在討伐匈奴上為國家保衛了安定,同時在軍事才能上也是給後世留下了許多珍貴寶貴經驗。或許是天妒英才,老天早早的將霍去病帶走了,這可能也是他稱為bug的一個小原因。或許他就是上天的一個bug,只不過因為他太過優秀,最終還是被上天發現了。
⑹ 霍去病在蘭州將軍山打過仗嗎
你說的這個霍去病在蘭州將軍打過仗的,而且經常打勝仗
⑺ 霍去病有什麼地方得罪了國外么為什麼文人,CCTV這么冷落他
因為小霍幹掉了李廣的兒子李敢,而李廣是文人們歌頌的對象,又有司馬遷這樣的大史學家撐腰,所以小霍的遭遇就冷了。
其實,文人冷落他,但大多史學家和軍事家都對他很是推崇的
⑻ 霍去病的缺點為什麼沒人注意
感謝大家於百忙之中,還來看小編的文章,你在,或者不在,小編都在辛勤勞作,只為等您到來!小編會一如既往的給大家分享各類穿衣搭配,觀看辛苦了,謝謝,祝您閱讀愉快,天天有個好心情,健康生活每一天,喜歡小編的動動你發財的小手關注小編吧
這是霍去病的一些保全之道吧。皇帝給的賞賜是給你的,你私自給士兵就不行。
反而,你不給士兵,打了勝仗,餓著回來,皇帝肯定會論功行賞,這時候士兵念的是皇帝陛下的恩賜。有意的和士兵拉開距離,這也是自保的一種行為。
霍去病,23歲封狼居胥,冠軍侯,這么耀眼的一個人你覺得連一個常人都懂的道理他會不懂?
他如果再體恤士兵,那萬一軍隊只認霍字軍旗不認皇帝王旗呢?而且他太年輕了,一個年紀輕輕的軍事天才,又會籠絡軍心,你覺得皇帝會不猜忌嗎?
霍去病的夢想是什麼?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可以表現出他的理想。如果他體恤軍士,打仗有打得神乎其神,就算他沒有其他的心思,皇帝會怎麼想?韓信怎麼死的?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好像不少吧。士兵忠君而非忠於將軍,而皇帝最忌諱的不就是士兵忠於將軍而不知君王。
我說說。霍去病是天才將領。天生的統帥。因為他死才22歲。已經通過戰功位極人臣。
他帶兵的特點是不重數量重質量。不需要後勤。打到哪裡就地補給。他和李廣不同,不講究和士兵同甘共苦,講究獎罰分明。作為統帥我覺得他這點非但不是缺點而且比李廣高明的多。所以更多人願意跟著霍去病建功立業。
如果說缺點就是殺了李敢。但是殺李敢因為衛青。沖動了點,但是事出有因。而且我不認為霍去病如果不死會被漢武帝收拾。因為霍去病是一個很單純的武將。他的謀略和膽量是戰場上的,不是政治上的。這一點從他做事的風格上可以看出來的。他不隱忍,但是忠誠。漢武帝每次出征給他安排一堆廚子跟著。
題外說一句,霍去病二十不到就敢去匈奴軍中受降,並斬殺嘩變的匈奴士兵,想想那些身經百戰的匈奴人,仰望著這個十八九歲的孩子,猶如天神下凡啊。天縱之才!但是因為英年早逝,我覺得他的戰功並不比衛青卓越。
衛青是從零到一,霍去病是拓展。衛青之前沒有任何獲勝的經驗可以借鑒,面對匈奴,士氣低落。霍去病面對的是一個擊敗過的匈奴。霍去病閃電戰,因為正面有人支持。可以放開手腳。霍去病斬殺人數比衛青多,但是要考慮一點,後期漢武帝已經明顯培養霍去病,包括衛青在內很多人在現場配合霍去病捕捉戰機。
無論如何,衛青霍去病是戰神白起以後,善於運動戰,並不以攻城掠地為目的,以殺傷有生力量為主的大成者。
很多人都認為衛青七擊匈奴,殺匈奴五萬多人,霍去病六擊匈奴(其中兩次隨衛青出征,自己為將四次)殺匈奴11萬人,霍去病軍功比衛青大的多。效率比衛青高的多。甚至有人認為衛青勇不如李廣,功不如霍去病,嘲笑衛青作戰大量繳獲匈奴畜群物質。認為衛青戰功不值一提.所以有的小說家寫漢武打匈奴只談李廣,霍去病,根本不談衛青。
下面我想對衛青霍去病戰功談一點看法:
衛青與霍去病同為不世出的一代名將。他們兩的戰術方法都是深入敵境,出奇制勝,遠程奔迂迴包圍的。衛青為此種戰法的開創者。霍去病將之發揚光大。但我認為兩人作戰方法細節上略有區別。從戰爭的結果對全局的影響來看,衛青比霍去病高出一頭。漢匈戰爭是持久戰,戰馬是很重要的一環。當時一匹戰馬值30萬貫錢。戰爭開始時匈奴的戰馬品種比漢朝的好,匈奴士兵比漢朝士兵更善馬戰,漢朝士兵對匈奴境內的環境不了解,漢軍幾十年來形成了害怕匈奴,認為匈奴騎兵不可戰勝的心理。以上這些就是衛青一擊匈奴的背景。
戰爭雙方也拼物質基礎,漢的物質基礎是糧食,戰馬,錢等。匈奴的物質基礎是牛馬羊,水草豐美的草原。牛馬羊,水草豐美的草原,同時也是匈奴人的生存基礎。
衛青打仗,並不重在殺人多少,而是重在實現戰略目標,重在給敵人經濟以重大打擊,
並重在獲取敵人物資,以戰養戰,使敵人失去生存的基礎。從而打敗敵人。這一特點從河南戰役衛青戰樓帆王,白羊王,殺5000餘人,獲牛馬羊百萬頭,收河南地可看出。漠南戰役,更說明了這點,衛青戰右賢王,俘男女15000人,獲牛馬羊千百萬頭,完全擊跨了右賢王。這兩次戰役雖然殺人不多,但卻從生存基礎上完全摧毀了樓帆王,白羊王,右賢王所部。佔領了匈奴的水草肥美之地。對匈奴整個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使該三部只剩下等待餓死的人,只能各奔東西,自找生路。以後數十年不見樓帆王,白羊王,右賢王所部,對漢朝侵略。
霍去病繼承和發揚光大了衛青深入敵境,出奇制勝,遠程奔襲,迂迴包圍的閃電戰的特徵,並將這一特徵進一步發揚光大。但他的打仗方法細節與衛青的不完全相同霍去病為將攻打匈奴時漢匈交戰雙方的情況已和衛青一擊匈奴時的情況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此時漢軍已完全不害怕對匈奴人作戰,反而經過幾次交戰,匈奴人有了恐懼漢軍的心理.從衛青六擊匈奴後,伊稚斜單於主動放棄漠南,將王庭撤到漠北這一舉動就可看出種變化.由於漢武帝衛青的多年培育,漢軍.騎兵的機動性,靈活性和速度已經可以和匈奴精銳主力相媲美,經過多次實戰,漢軍熟悉了匈奴的騎兵戰術,漢軍中更有大量的熟悉匈奴環境的匈奴人,漢軍騎兵的整體素質也超過了匈奴騎兵.霍去病在戰爭中,不要敵人物資和繳獲,重在殺傷敵人頭目和有生力量。自己軍隊的軍需取之於敵,不等後方供應。這樣就能最大限度的保證部隊的機動性,速度,靈活性。
保證抓到敵人更多頭目,殺傷更多的敵人。將騎兵的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霍去病的這種戰術類似於以後的成吉斯汗的東征部隊速不台,者別的萬人隊的打法。速不台,者別的萬人隊的輝煌戰果為世界矚目。戰爭雙方也拼物質基礎,漢的物質基礎是糧食,戰馬,錢等。匈奴的物質基礎是牛馬羊,水草豐美的草原。牛馬羊,水草豐美的草原,同時也是匈奴人的生存基礎。
後人評價衛青多與漢武帝把他們都歸劃為統治對漢武帝評價高,對衛青評價也高,對漢武帝評價低,對衛青評價也低。霍去病則基本不受影響。衛青受外戚身份和尚公主的身份的壞的影響實在太大了。衛青是帥才三軍統帥而霍去病只能算將才。假如他不是死的早以他的性格加上武帝的疑心多半不能善終,而衛青卻能善終。
1,對於霍去病來說光環之下,只能仰視,他的戰功足以掩蓋他人格的缺陷不足2.加之上有武帝,中有衛青都幫他兜著他的缺點3.全盛時期而亡,人們惋惜贊嘆多過於批評4.年紀輕輕就身亡,沒有太多時間暴露缺點問題的嚴重後果
霍去病年輕氣盛,好狠斗勇,難跟士兵同甘共苦,誠然有時可以說是缺點,但這些跟一個好將軍並沒有必然聯系,而司馬遷把霍去病歸為佞臣也不過是因為霍走了裙帶關系,這根建功立業比起來微不足道
我比較關心的是霍去病殺了李敢,這事暴露了霍去病如果沒早逝,他人格缺陷一定會影響他成就
1皇帝跟前擅殺大臣,雖說殺的是臣,但皇帝不安
2擅殺下屬則屬下不安,屬下不是不可以殺,而是不可以因私怨而殺,更不可以在皇帝跟前,用偷襲的方式殺
3武帝包庇,群臣無視,那是逼著大家罔顧國法來保你,則社稷不安
4見事不周,一時興起,殺人當皇帝的面是違反多少禁規,而且大將軍殺人用偷襲手段雖說沒給敵人反擊機會但有失光明磊落,在這個時候殺人時機不對,有欠考慮,是什麼造成這個結果,1為軍功2為皇帝寵愛3為同僚信賴,所以此時的霍去病可以說年輕氣盛有,有持無恐。
這樣發展下去,結局未可知,可是上天卻在霍去病最繁華的時候讓他凋謝,雖有瑕疵瑕不掩瑜.
壓根就未顯現出缺點!或者說是一代集軍政智於一體滴豐碑型傳奇人物!!
一、這是軍法滴必然。行刺大將軍衛青本身就是極刑。而且衛青還深受重傷,作為李敢滴上級,霍去病必須迅速表態,否則就會有陰謀之嫌。――而僅次於皇帝滴大將軍親舅舅都敢行刺,那麼下一步滴膽量就是??因此,霍去病必須快速表態!越快越激動越猛烈越好(從這可以看出霍去病相關後續行為滴睿智急智――不愧為一代軍事奇才)!!
二、在皇帝面前殺李敢,也是表忠心滴心態與行為。行刺如此嚴重滴政治行為,作為高級將領驃騎將軍,如果不能在皇帝面前親自斬殺行凶而行使軍法,那就意味著自己是主謀。――可以想見,霍去病是帶著手下其他將領一同斬殺滴,否則都無法劃清關系!!後果就是只有死路??其相關行為顯著表明了對政治及其官場倫理滴精通!!
三、由於被貶斥,霍去病估計是自殺或他殺,或因此壓力過大病死!!貶斥意味著中央集團對其失去信任乃至敵意,在如此巨大滴壓力,以及因此處處可能被各類人襲擊邀功或發泄仇恨滴情況下,霍去病滴人生路就迅速變得狹窄了??要麼壓力過大而死(在古代很正常),要麼自殺而死(表忠或解脫),要麼他殺!!史書往往都是種種因素曲筆寫成,需要認真解讀??
――如果霍去病不死,漢武帝滴功業可能在世界范圍內綜合衡量下,2000年來首屈一指!可惜,歷史沒有給予這樣滴機會!
第一,有人兜著。別的不說,就說他殺李敢就是個很大的問題,李敢即使對衛青不敬甚至打傷衛青,也罪不致死,何況衛青作為當事人也沒有追究,最重要的是霍去病是私自射殺李敢,再怎麼說李敢也是封侯了的,私自處理一個國家將軍,這是叛逆,說到底還是漢武帝愛惜霍去病
第二,就是純屬個人意淫了,感覺之所以沒有露出什麼缺點,是因為死的早了,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很多歷史人物其實前期都很厲害,但是後期就不行了,即便是漢武帝也不例外,最典型的就是王莽,如果王莽在稱帝建立新朝之前死去,那麼王莽的歷史評價會很高,但是不幸的是後期給毀了,而霍去病死的時候正是其巔峰期,沒有巔峰過後的遺留問題,而前期的一些小毛病被巔峰時期創下的功績所掩蓋了
有一點你沒有搞明白。即便這樣士兵也願意跟霍去病打仗。因為跟他打仗能立軍功得到封賞。李廣倒是對士兵好,可惜沒有打過像樣的勝仗,說白了,跟著他干,不能陞官發財。李廣自己也終生未被封侯,霍去病最多算是個有缺點的將軍。有些人終其一生就是個完美的蒼蠅,甚至連完美都做不到。
⑼ 霍去病父親不肯承認他,他後來是怎麼對待生父的
古代的嫡庶觀念很重,庶子各方面的待遇,都與嫡子有著天壤之別。而有一種比庶子還要遭受歧視的,就是私生子。庶子好歹是妾室所生,而私生子往往是父母未成親的情況下,所生下的孩子。因此,私生子常常不被家族所承認。
今天要說的主人公,就是一位私生子,他就是西漢著名的大將霍去病。霍去病母親衛少兒出身低微,一直在平陽侯府當奴婢。不過這個衛少兒長得十分清秀,這給她原本窮苦的生活,帶來了一絲希望。
按理來說以她的身份,是無法結交達官貴人的,但衛少兒長得不錯,因此她結識了衙門的衙役。這名衙役名叫霍仲孺,雖說也不算什麼達官顯貴,但總比平陽侯府那些奴役要高級一些。
當時,漢武帝派霍去病去河西攻打匈奴,出征途中經過平陽,霍去病想起生父霍仲孺,便派人將其請來相見。見到霍仲孺後,霍去病隨即跪拜道:
“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漢唐時指父親)之子。”
霍仲孺心中很是慚愧,說道:
“老臣得托將軍,此天力也。”
父子就這樣相認了。之後,霍去病又為父親置辦田宅奴婢,還將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接到長安培養。
可見霍去病並未因為父親當初的舉動,就記恨於他,而是選擇父子團聚,共享天倫。小時候被侮辱,沒有讓霍去病產生心理陰影,長大後被皇帝重用,他也不驕不躁。盡管父親沒有負過責任,他也沒有怨恨,實在是很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