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征地、宅基地法律糾紛處理一本通的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征地、宅基地糾紛處理法律依據征地、宅基地法律法規理解與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節錄)
(2007年3月1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2004年8月28日)
一、一般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1998年12月27日)
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
(1995年3月11日)
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
(2006年8月31日)
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
(2004年10月2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節錄)
(1998年11月4日)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嚴格執行有關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
(2007年12月30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務的若干意見(節錄)
(2008年12月3日)
適用答疑
1.如何確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資格?
二、征地補償、安置
(一)一般規定
國土資源部關於完善征地補償安置制度的指導意見
(2004年11月3日)
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
(1999年12月24日)
國土資源部關於切實做好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的通知
(2001年11月16日)
國土資源部關於切實維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的通知
(2002年7月12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節錄)
(2007年12月31日)
關於堅持依法依規管理節約集約用地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通知
(2006年3月27曰)
(二)征地程序
建設用地審查報批管理辦法
(1999年3月2日)
佔用徵用林地審核審批管理辦法
(2001年1月4日)
關於進一步規范建設用地審查報批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2002年8月1日)
徵用土地公告辦法
(2001年10月22日)
關於印發(關於完善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審查報批工作的意見》的通知
(2004年11月2日)
國土資源部關於調整報國務院批准城市建設用地審批方式有關問題的通知
(2006年12月31日)
適用答疑
1.土地徵收必須經過哪些程序?
2.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應該經過什麼樣的手續?
3.在征地過程中哪些內容應當公告?
4.哪些人在什麼時間內有權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不同意見或者要求舉行聽證會?
5.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未依法進行徵用土地公告的,被征地方是否有權拒絕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三)補償安置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勞動保障部關於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2006年4月10日)
關於切實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2007年4月28日)
關於開展制訂征地統一年產值標准和征地區片綜合地價工作的通知
(2005年7月23日)
關於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征地補償費監督管理指導工作的意見
(2005年1月24日)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徵用土地過程中征地單位支付給土地承包人員的補償費如何征稅問題的批復
(1997年2月13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土地被徵用所得的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應歸被征地單位所有的復函
(1995年1月16日)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農村集體土地徵用後地上房屋拆遷補償有關問題的答復
(2005年10月12日)
適用答疑
1.徵收農村集體土地補償費如何計算?
2.地上附著物補償費如何計算?
3.青苗補償費如何計算?
4.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的確定應以何時為准?
5.征地補償費應在多長期限內支付?
6.徵收林地的補償標准如何確定?
7.林業用地徵收有哪些特殊規定?
8.村民資格如何確定?
9.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被徵用,徵用單位將土地補償費支付給誰?
10.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怎樣分配土地補償費?
11.土地被徵用後的青苗補償費歸誰所有?
12.農民收養的子女是否可以參與征地補償費的分配?
13.進城務工人員能否參與征地補償費的分配?
14.在校大中專學生的戶籍遷出農村後是否參與原戶籍地征地補償費的分配?
15.戶口在原籍未遷出的出嫁女是否有權參與原所在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補償費分配?
16.義務兵是否享有徵地補償費分配權?
17.超生的子女是否享有徵地補償費分配權?
18.夫妻一方取得的徵收土地補償費能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予以分割?
19.承包人到小城鎮落戶後,原承包的土地被徵收,原承包人是否有權獲得征地補償款?
(四)特殊征地補償
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
(2006年7月7日)
國務院關於完善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的意見
(2006年5月17日)
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暫行辦法
(2005年1月27日)
三、宅基地
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
(2004年11月2日)
國務院關於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節錄)
(2008年1月3日)
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1993年6月29日)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小城鎮建設中有關耕地佔用稅問題的批復
(2003年7月3日)
國土資源部關於進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
(2008年7月8日)
適用答疑
1.農村居民如何取得宅基地使用權?
2.自願騰退宅基地的,是否可以獲得獎勵?
3.村裡宅基地的使用方案是否應經過村民會議討論?
4.不是本村居民的,是否可以申請宅基地?
5.在農村宅基地上建的房屋依然完好,已為非農業戶口居民或者華僑的人是否還享有原宅基地的使用權?
6.農村村民一戶可以擁有幾處宅基地?
7.村民申請宅基地的面積是否不受限制?
8.農村村民在出賣、出租或者贈與房屋後,還可否再申請宅基地?
9.宅基地是否可以繼承?
10.宅基地使用過程中哪些問題值得注意?
11.宅基地使用權能否買賣?
12.轉賣宅基地從中謀利合法嗎?
13.村民死亡,繼承人為城鎮居民,村委會可否強行收回宅基地?
14.轉讓、購買、繼承房屋所取得的宅基地能否確定其使用權?
15.宅基地使用權能否出租?
16.宅基地使用權能否抵押?
17.哪些情形下會喪失宅基地使用權?
四、爭議解決與權益救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1999年4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1989年4月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1994年5月12日)
國土資源信訪規定
(2006年1月4日)
國土資源行政復議規定
(2001年7月27日)
國土資源聽證規定
(2004年1月9日)
土地違法案件查處辦法
(1995年12月18日)
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
(2003年1月3日)
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
(2008年5月9日)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村民因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問題與村民委員會發生糾紛人民法院應否受理問題的答復
第二部分 征地、宅基地典型案例
第三部分 征地、宅基地訴狀文書實例
實用附錄
……
『貳』 信用卡還款日期怎麼算
交行信用卡最後還款日為賬單日後第25天,假設你賬單日為每月7日(固定的),就是說賬單8月7日生成,記載月7日-8月7日這段時間的交易,這段時間交易的最後還款日為8月7日後的第25天。
顯然賬單日8月7日消費免息期最短,有25天(8月7日刷,9月1日還),賬單日後第一天9月8日消費免息期最長,有56天(9月8日刷,10月1日還)。信用卡最後還款日前全額還款免息,需要注意的是,刷卡消費才有免息期,取現沒有免息期。
(2)消費法律糾紛處理一本通擴展閱讀:
交通銀行信用卡是交通銀行與匯豐銀行共同合作推出的信用品牌產品,其用戶定位是「一群對生活和事業有理想、有追求,懂得享受,更願意奮斗,有時也有到國外求學、經商、調研或旅遊需求的人。
交通銀行信用卡也是一群生活水準高、願意嘗試新式消費習慣的族群。」交通銀行太平洋信用卡是交通銀行引入匯豐先進技術與管理,傾力打造的信用卡產品,它匯集了全球與本土雙重優勢,以「中國人的環球卡」為主旨,倡導一種全新的消費文化和用卡體驗,提供了遍及全球的優惠禮遇和貼心服務。
交通銀行信用卡產品都是以「太平洋」冠名,常見的交通銀行信用卡品種有:太平洋雙幣信用卡、太平洋Y-power信用卡、交通銀行太平洋蘇寧電器信用卡、太平洋航空秘書卡、交通銀行香港新世界百貨信用卡和太平洋公務卡。
全新的交通銀行太平洋信用卡,融合了交通銀行遍布全國的龐大服務網路以及匯豐銀行的管理經驗和技術支持,是一張真正意義上的全球信用卡。無論您身在國內或海外,均可盡享購物及休閑便利,彰顯全球通行的優勢。
『叄』 求一本全面的法律書籍,最好有關於工傷的,
如果你要求購關於工傷方面的法律法規的書籍,建議你購買《工傷法律糾紛處理一本通》,該書籍專門涉及工傷法律糾紛處理。
如果當地書店沒有,你可以網上定購。
『肆』 土地承包法律糾紛處理一本通的內容有多大的法律效力
你好,在小編根據 大律師網 相關律師整理的內容依據給出下列解釋,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⑴土地承包經營權侵權引發的糾紛。①在原地取
得承包地後婚嫁到新地,原地收回其承包地引發糾紛;②死亡後,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隨承包地存在,引發糾紛;③取得承包地後,因升學、當兵提干、當工人當公
務員、有固定工作,戶口也遷出(離鄉該離土但未離土),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隨承包地存在引發糾紛;④自動放棄承包地,進城經商務工辦企業,但戶口仍在原地
(離土未離鄉),土地承包經營權引發糾紛。⑤外出打工將土地轉包給他人引發的糾紛。
⑵土地流轉不規范導致的糾紛。由於國家「三
農」優惠政策的出台,農村土地越來越俏。因以前農村土地流轉手續不完備、不配套,土地流轉行為不規范而引發的土地承包糾紛頻頻發生。一是轉包轉讓型糾紛。
如稅改前,種田效益不高,一些農戶將土地轉讓給他人承包,其稅費也相應地由接受者承擔。現在不僅土地稅費減免,而且種糧還可以拿到「兩補」,原承包戶紛紛
要求被轉讓戶退還其承包地,被轉讓戶又不願退,於是雙方發生糾紛。二是代耕代種型糾紛。一些農民承包集體土地後,沒有耕種土地,而是轉讓給他人種植,後來
原土地承包人慾收回土地經營權,與種植人發生糾紛。
⑶侵犯承包經營權的糾紛,一般是第三人作為承包方與作為發包方的村集體簽定承包合同,但作為該村集體成員的村民或村民小組不服,直接搶種或以其它方式侵佔承包人承包的土地。土地承包人對第三人,主要是當地村民,提起停止侵權訴訟,要求法律保護其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
⑷因土地被徵用引發的糾紛。近年來,隨著城市
開發建設的加快,城鄉建設的迅猛發展,大量投資項目的上馬,農村特別是城鄉結合部的農村的土地越來越多的地被徵用,有時甚至是一個村或幾個村的土地被征
用。因徵用土地引發的糾紛逐年增加,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在此主要是指承包地徵用補償費用分配糾紛,即被徵用承包地的農民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就其取得的
土地補償費用的金額發生的糾紛。包括承包地被依法徵收的承包方請求發包方給付已經收到的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的,從承包方手中分包或承租土地承包權的
第三人請求獲得青苗補償費、地上附著物補償費的。
⑸因違反農業承包合同發生的糾紛。一是因發包
方違約引發的糾紛。如在農業承包合同履行過程中,發包方或不履行合同,將農民的承包地隨意收回;或以建設公益事業項目為名,隨意佔用農民已經承包的土地;
或未經農民同意,隨意調整農民的承包地,隨意提高承包費;或隨意縮短土地承包期等。二是因承包方違約引發的糾紛。包括在承包合同履行過程中,承包人拖欠承
包費和承包人隨意變更土地使用方式等。其中前者占此類糾紛的絕大多數,承包人有的是因為對發包方在履行合同義務方面有意見,有的是因為經營不善,交納承包
費有困難,有的是故意不交納承包費。有的承包費經發包方同意減少,但由於沒有書面證據,發包方負責人更換後不能得到繼續認可。
⑹有的鄉鎮政府行為不規范,對農民的自主經營權干預過高,越權處理承包合同的現象時有發生,對經濟林、池塘、水庫等承包合同的進一步尤為突出,甚至違法行政侵害農民的土地利益。
⑺有些鄉鎮政府工作不到位,缺乏必要的村社干
部行政規范指導,造成農村承包合同的訂立和履行中不必要失誤,成為糾紛產生的重要因素,如有的村社幹部漠視農民利益,往往巧立明目,採取行政手段強制單方
更改承包合同,有些農民土地、經濟林、池塘水庫等承包經營權當未到期,就強行收回或者另行發包,也不給原承包農民合理補償;有些村在發包土地時,違反民主
議定原則,採用村委部分負責人「暗箱操作」的方式,根據個人好惡,親疏遠近擅自進行發包,引起群眾不滿,有些對外發包的土地承包手續不完備,未履行土地管
理法所要求的程序,造成合同無效引發糾紛等。
⑻在履行過程中常常因為村委負責人更換,新班子對前任村委訂立的合同不滿意,就否認原合同的效力,私自變更合同條款或對標的物重新發包,因為前幾年訂立的合同一般期限較長,承包費花費低,隨著人均收入的提高,有的發包人以合同承包費不合理為由,單方決定提高承包費,或者單方終止合同,另行發包,導致糾紛發生。
⑼一些地方在本村婦女出嫁或者離婚後,該婦女未取得新的土地承包權,原土地承包合同也未到期,即單方終止合同,收回其原來承包的土地,使該婦女因為出嫁或離婚喪失了土地承包權。
⑽農民承包方未按約定履行合同造成糾紛,有的
承包戶以低價承包,又擅自以高價轉包,從中坐收漁利,有的不遵守合同約定,故意拖欠承包費;有的承包戶不主動交承包費,村委也不進行催收;有的村委班子更
換,集體事務無人管理,造成承包戶未能及時交納承包費;有的承包戶擅自改變土地用途,違反合同約定破壞土地和林業資源,損害集體的利益。
三、解決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的原則、對策、建議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土地是農業的根本,維護土地安全,保證土地生產正常運行,是關系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民幸福的大事,解決好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是服務「三農」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因此,在解決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案件時應採取如下對策:
一處理原則
⑴公正及時地審理每一件案件,對侵權事實清楚
的及時受理,予以支持。要保護合法有效的合同,支持承包人依法經營土地,對違法破壞他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人,要依法給予制止和制裁;對擅自毀約,終止合同
的當事人要依法追究其責任,足額賠償給相對人造成的損失。審理過程要強調速度,盡快審理,盡早將當事人從訴訟中解放出來,不誤農活,保證生產。
⑵對土地流轉糾紛。如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其他指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地,可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要在自願平等,不變更土地性質,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組織成員有優先權承包權的基礎上進行,達到公平公正。
⑶針對外出打工後,將地交給他人耕種發生的糾紛。原則上保護承包人的權利。
⑷承包合同糾紛,此類糾紛很少簽訂合同。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承包法》第23條規定之規定,處理時有合同的依合同辦事,無合同的看是否實際取得土地承包權,已取得的受法律保護。按照《土地承包
法》第23條之規定,承包合同簽訂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承包方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並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
⑸關於出稼女承包權問題。目前農村存在著一些
農家女出嫁後,居委會或村民小組收回其承包土地引發糾紛,針對此類問題糾紛,處理上應按照《土地承包法》第
27條之規定處理,承包期內,對個別農戶之間承包耕地需要適當調整的,必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
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農業等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承包合同中約定不得調整的,按照其約定《土地承包法》第30條之規定,承包期內,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
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婦女離婚或者喪偶,仍在原居住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未取得承包的地,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
地。因此,嚴格按照《土地承包法》辦事,是減少此類糾紛的有效方法。
⑹引入情勢變更原則,公正界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增強審判的社會效果。
對歷史的原因或政策性原因引起的合同,不能簡單地以簽訂合不完全符合法律規定、權利義務失衡為由宣布無效,造成高成本的善後處理工作的發生,應該以促進生
產、承認有效為原則,保護合同的履行,維護土地生產現狀,不中斷、不損害土地生產。為救濟合同中的權利義務失衡現象,適用合同法中的公平原則,可以情勢變
更為理由,調整承包期限,變動承包金數額,以化解矛盾,消除糾紛。
⑺加強訴訟調解,力促社會和諧。在處理過程中,要堅持調解主導訴訟,多做說服教育疏導工作,爭取當事人在友好協商、平等談判中共同尋求解決糾紛的方法。要充分發揮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化引導作用,利用老長輩、老黨員、老幹部的力量參與支持調解,以靈活有效的措施解決糾紛。
⑻積極開展法制宣傳,著力提高農群眾法制意識,增
強他們走依法處理各種矛盾和糾紛的能力。對於基層人民法院,特別是人民法庭要將司法的被動性與能動性有機結合起來,開展巡迴審理,堅持送法上門,把庭審建
設成為普法的「橋頭堡」,通過審結一案,教育一方的方法,向人民群眾輸送法制意識和法律知識,提高農村土地承包活動的規范性,保證土地生產順利進行。
二建議
為認真做好土地承包糾紛工作,化解社會矛盾,建議各級黨委、政府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⑴充分發揮基層民調組織,鄉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把矛盾化解在基層,盡量減少上訪和訴訟案件發生,確保社會穩定。
⑵利用各種媒體對鄉村幹部及群眾宣傳《土地承包法》相關知識,讓他們學法、知法、用法,自覺遵守法律法規。
⑶縣鄉政府應加大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管理力度,
縣、鄉政府要對土地承包問題採取有效措施,加強管理。縣、鄉政府應對由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的,應當對承包方的資信情況和經營能力進行審
查後,再簽訂承包合同。嚴格按照《土地承包法》第48條之規定辦事。即發包方將土地發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個人承包,應當事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
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請鄉(鎮)人民政府批准,但在承包土地中有些村及個人未有嚴格按照《土地承包法》辦
事,造成糾紛之多。縣政府頒發承包經營權證落實不到位,也是造成土地承包糾紛的主要因素,如果權證落實到位,即使引發糾紛,各級政府處理時也有依有據,便
於處理。如果權證落實到位,此類糾紛將大為減少。
⑷有關部門對土地糾紛案件要提前介入,做好前期工作。各級政府、鄉村土地等部門要牽頭聯動,密切配合來處理此類糾紛,僅靠法院或土地管理部門來處理是遠遠不夠的。
⑸法律的困惑,很難適應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如梁廟鄉小王莊村民組與本組出嫁女糾紛,群眾明講法院判的對,就是不給她地,法院判決是一張廢紙,並且言詞激烈,態度蠻橫,法院處理兩難境地,處理起來難度大。
⑹鄉鎮政府要切實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管理,規范農村土地承包行為。
⑺司法機關和鄉鎮政府加強對農村基層調解組織的業務指導,強化基層調解,充分發揮基層調解組織在調解農村土地承包合同中的作用。
⑻強化農村法制宣傳工作,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自覺守法、護法,自覺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從而有效防止各種矛盾糾紛的發生。
(三)對策
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涉及面廣,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對這些問題,要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採取相應的政策措施妥善處理。具體措施如下:
1、嚴格規范機動地管理。集體機動地,要在村
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民主商議的基礎上,採取公開招標或公開協商方式發包,嚴禁暗箱操作或仗權承包。同等條件下,機動地優先發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為
了切實保證機動地合法、合理、公開發包,保護廣大農民合法權益,凡是機動地發包合同,必須經鄉鎮農村經濟管理機構進行依法鑒證。承包的機動地,任何人不得
轉包、轉讓他人。機動地承包期限一般為一年,最長不得超過3年。以前合同約定承包期較長,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應保持不變;按最高人民法院有關規
定,需要調整承包合同的,按規定的承包期進行調整;按規定應解除的合同,解除後按新的承包期發包。機動地發包收入計入集體積累。
2、積極促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對離田從事
其他經營或勞務輸出的農民,要支持和鼓勵其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要維護他們的土地承包權和收益權,不得強迫或阻礙農戶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截
留、扣繳農戶承包地流轉的收益。要堅持按程序進行流轉。農戶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轉出方和受讓方要簽訂流轉合同。採取轉讓方式流轉的,要經發包方同
意;採取其它方式流轉的,要報發包方備案。流轉合同當事人可以向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合同鑒證。
3、妥善處理承包期內收回的農戶承包地。土地
延包後,以劃分「口糧田」和「責任田」等為由收回農戶承包地搞招標發包的,要及時糾正,切實維護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前,發包方
收回農戶承包地抵頂所欠承包費,簽訂協議的,按協議約定執行;《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後,依法糾正。《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前,全戶農轉非和全戶戶籍遷
出,已收回的承包地不再退回;未收回的,除遷入設區的城市外,應保留其承包地,由其繼續承包。
4、是妥善處理「戶在人不在」農戶的土地承包。土
地延包時得到承包地的「戶在人不在」農戶,凡是願意繼續承包的,不得強行收回其承包地;願意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應支持、鼓勵其依法流轉;不願意繼續
承包的,應辦理相關手續,退還給集體。土地延包時,未得到承包地的「戶在人不在」農戶,要求承包的,原則上應同意其承包土地。承包地可在機動地復墾地、退
包地中解決,暫無力解決的,可通過候地解決。「戶在人不在」農戶與集體經濟組織簽訂不要承包地協議的,從其約定。
5、妥善處理婚出婚入人口承包地問題。土地延
包前結婚的婦女,戶籍在土地延包前遷入的,由遷入地分給承包地;未分給承包地的,從機動地、復墾地、退包地中解決;暫無力解決的,可通過候地解決。戶籍在
土地延包前未遷出的,由原戶籍所在地分給承包地;未分給承包地或分給後收回的,在機動地、復墾地、退包地中解決;暫無力解決的,可通過候地解決。由於地域
間土地延包實施時間不一而導致婚嫁婦女無地的,原則上由戶籍遷入地解決承包地;無力解決的,可通過候地解決。因負有贍養義務,男到女家生產生活的,在土地
承包上與婚出婚入婦女同等對待。
6、妥善處理徵收徵用或佔用農戶承包地問題。凡
徵收徵用集體土地的,要依法及時足額兌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未足額到位的,要盡快兌現到位。鄉、村公益事業建設佔用農戶承
包地,從集體機動地、復墾地、退包地中給予解決。鄉、村辦企業佔用農戶承包地,應給予適當補償;無力補償的,可實行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
7、認真落實農戶承包地退耕還林(草)補助政策。
8、妥善處理棄耕撂荒承包地問題。禁止棄耕撂荒承包耕地。對棄耕的,集體經濟組織應組織耕種,不得撂荒。承包農戶連續兩年棄耕的,發包方有權終止承包合同,收回承包地。
9、妥善處理土地使用權糾紛。農村土地承包中
出現的土地使用權糾紛,要本著依法辦事、尊重歷史的原則,妥善處理。農戶在國有林業企業施業區內耕種的土地,要區別情況處理。凡不適宜耕種的,要按國家有
關規定有計劃地退耕還林還草;適宜耕種,並已納入計稅面積、簽訂30年土地延包合同的,由農戶繼續承包經營,不得收取土地承包費或土地使用費。
『伍』 人身傷害法律糾紛處理一本通的內容簡介
遇到法律糾紛應該怎麼辦?是從查找國家的法律規定下手?還是要先看看以前類似案件的處理結果?對於非法律專業人員而言,法律意識雖然越來越增強,但繁雜難懂的法律條文,環環相扣的法律程序等,都成為順利解決問題的極大障礙。《法律糾紛處理一本通》系列圖書的出版,第二部分精選經過法院審判的人身傷害糾紛典型案例,為讀者解決類似糾紛提供法律結果的可預見性。其中,尤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中的案例最具權威指導性。 自己撰寫法律文書常是當事人最大的困擾,《人身傷害法律糾紛處理一本通》第三部分不但提供了處理人身傷害糾紛法律程序中會遇到的各種訴狀文書的參考文本,並且以鮮活實例的方式為讀者展示寫作過程,易學易用。
『陸』 土地承包法律糾紛處理一本通的基本信息
叢書名: 法律糾紛處理一本通
版次: 1
頁數: 333
開本: 大32開
I S B N : 9787509310274
『柒』 人身傷害法律糾紛處理一本通的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人身傷害糾紛處理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理解與適用
(2003年12月26日)
一、一般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節錄)
(1986年4月12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節錄)
(1988年4月2日)
適用答疑
1.在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適用過失相抵原則時有何限制?
2.什麼是共同危險行為?共同危險行為具有哪些特徵?
3.慫恿無行為能力入侵擾動物致人傷害,應當由誰承擔法律責任?
4.侵權人侵權時不滿十八周歲,起訴時已滿十八周歲,由誰承擔賠償責任?
5.無償幫工緻人損害的責任如何確定?
6.雇員在僱傭活動中故意造成他人人身損害的,僱主是否應當負賠償責任?
7.第三人致人人身損害,受害人是否可以不起訴侵害人,只起訴安全保障義務人?
8.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應當如何確定賠償責任?
9.地面施工緻人損害,應當由誰承擔賠償責任?
10.動物致人損害案件中,應當由誰承擔舉證責任?
11.防衛過當致人損害,防衛人是否承擔責任?
12.緊急避險情形下的責任分擔如何確定?
13.見義勇為者可請求受益人給予補償的條件是什麼?
14.人身傷害賠償案件中,失去自理能力的當事人就後續治療費、護理費提出請求的,應如何處理?
15.定期金賠償的每期給付標準是絕對確定的嗎?
二、事故傷害
(一)工傷事故
工傷保險條例
(2003年4月27日)
工傷認定辦法
(2003年9月23日)
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范圍規定
(2003年9月23日)
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
(2003年9月23日)
適用答疑
1.一般民事僱傭活動中的人身損害是否適用工傷保險的有關規定?
2.發生工傷事故,工傷職工除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外,能否再請求民事損害賠償?
3.工作中受到精神傷害,能否要求工傷賠償?
4.外派勞務人員因工傷亡的工傷保險應如何處理?
(二)交通事故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節錄)
(2007年12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節錄)
(2004年4月30日)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
(2008年8月17日)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節錄)
(2006年3月21日)
最高人民法院對保監會關於新的人身損害賠償審理標準是否適用於未到期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合同問題的答復意見
(2004年6月17日)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關於經常居住地在城鎮的農村居民因交通事故傷亡如何計算賠償費用的復函
(2006年4月3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節錄)
(1990年9月7日)
鐵路旅客人身傷害及自帶行李損失事故處理辦法
(2003年8月1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鐵路運輸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1994年10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節錄)
(1992年11月7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外海人身傷亡案件損害賠償的具體規定(試行)
(1992年5月16日)
國內航空運輸承運人賠償責任限額規定
(2006年2月28日)
適用答疑
1.當事人沒有在現場圖上簽字的,現場圖能否作為認定事故責任的依據?
2.當事人撤離現場後,又因賠償問題發生爭議,應該如何處理?
3.乘車人因交通事故受傷,可以向哪些人要求賠償?
4.交通事故中受傷人員的搶救費用應當由誰支付?
5.交通事故引發了受害人其他病症,肇事方是否也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三)醫療事故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2002年4月4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
(2003年1月6日)
適用答疑
1.哪些人可以作為原告提起醫療損害賠償訴訟?
2.當事人提起醫療損害賠償訴訟,是否以先經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及先經過衛生行政部門的行政處理為前提?
3.醫患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後,能否反悔並起訴要求醫療事故賠償?
(四)產品質量事故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1993年10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2000年7月8日)
適用答疑
1.消費者在消費場所因第三人侵權受到傷害,其應當起訴要求消費場所賠償還是起訴直接加害人?
2.經營者從事經營活動負有安全保障義務,其法律依據是什麼?怎樣理解經營者的補充賠償責任?
3.消費損害索賠案件的訴訟時效是多長?如何計算?
4.消費者應該提起違約之訴,還是侵權之訴?
(五)觸電事故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節錄)
(1995年12月28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2001年1月10日)
(六)學生傷害事故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節錄)
(2006年12月29日)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2002年8月21日)
適用答疑
1.哪些情形可以視為學校等教育機構違反了其對未成年學生的教育、管理保護義務?
2.在審理未成年學生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時,如何參照適用《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3.未成年學生損害賠償案件的當事人各方存在混合過錯的,應否判決學校與其他責任人承擔連帶責任?
(七)環境污染事故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節錄)
(1989年12月26日)
適用答疑
1.符合排放標准,排污者是否還應承擔賠償責任?
2.雜訊、粉塵和廢氣造成損害,受害人要求賠償應提供哪些證據?
3.對大雨等意外事件造成的環境污染,致害方還應否承擔賠償責任?
三、人身傷害鑒定及標准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
(2005年2月28日)
人體重傷鑒定標准
(1990年3月29日)
人體輕傷鑒定標准(試行)
(1990年4月20日)
人體輕微傷的鑒定標准
(1996年7月25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衛生部精神疾病司法鑒定暫行規定
(1989年7月11日)
人身損害受傷人員誤工損失評定準則(CA/T521-2004)
(2004年11月19日)
醫療事故分級標准(試行)
(2002年7月31日)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
(2002年7月19日)
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CB/T16180-2006)
(2006年11月2日)
職工非因工傷殘或因病喪失勞動能力程度鑒定標准(試行)
(2002年4月5目)
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GB 18667-2002)
(2002年12月1日)
適用答疑
1.傷殘等級是怎樣劃分的?
第二部分 人身傷害典型案例
一、人身傷害賠償類
二、精神損害賠償類
三、國家賠償類
第三部分 人身傷害訴狀文書實例
一、人身傷害民事訴訟類
二、人身傷害國家賠償類
三、人身傷害司法鑒定類
實用附錄
人身損害賠償計算公式
……
『捌』 工傷法律糾紛處理一本通的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工傷糾紛處理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理解與適用
(2003年4月日)
一、綜合
(一)工傷類
關於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
(2004年11月1日)
關於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
(2004年6月1日)
關於鐵路企業參加工傷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
(2004年11月3日)
關於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工作人員工傷有關問題的通知
(2005年12月29日)
關於做好建築施工企業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有關工作的通知
(2006年12月5日)
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央企業工傷保險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2007年9月7日)
適用答疑
1.一般民事僱傭活動中的人身損害是否適用工傷保險的有關規定?
2.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如何參加工傷保險?
3.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能否替代工傷保險?
4.農民工應當如何參加工傷保險?
5.自由職業人員發生工作傷害能夠享受工傷待遇嗎?
6.國家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發生工傷怎麼辦?
(二)勞動相關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1994年7月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2007年6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2008年9月18日)
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
(2005年5月2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002年6月29日)
勞動部關於企業內部個人承包
中保險待遇問題給四川省勞動廳的復函
(1992年10月7日)
二、工傷認定
(一)一般工傷
工傷認定辦法
(2003年9月23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僱工合同「工傷概不負責」是否有效的批復
(1988年10月14日)
勞動部辦公廳關於司機工傷認定問題的復函
(1996年12月30日)
勞動部辦公廳關於在工作時間發病不作工傷處理的復函
(1994年6月3日)
勞動部辦公廳關於企業招工考核時發生傷亡事故問題的批復
(1995年7月5日)
勞動部辦公廳關於在工作時間發病是否可比照工傷處理的復函
(1996年7月11日)
勞動部辦公廳對《關於工傷確認等問題的請示》的復函
(1997年6月6日)
適用答疑
1.直系親屬、工會組織依法申請工傷認定是否必須用人單位同意?
2.用人單位未履行工傷認定申請義務,應承擔什麼責任?
3.未經勞保保障行政部門認定,工傷職工能否直接要求社保經辦機構賠償?
4.在沒有做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以前能作工傷認定嗎?
5.退休返聘人員因工負傷能否認定為工傷?
6.在單位集體食堂就餐發生食物中毒能否認定為工傷?
7.簽訂了「生死自負」等類似條款的勞動合同後,因工負傷怎麼辦?
(二)職業病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2001年10月27日)
職業病目錄
(2002年4月18甘)
職業病范圍和職業病患者處理辦法的規定
(1987年11月5日)
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
(2002年3月28日)
衛生部關於對異地職業病診斷有關問題的批復
(2003年10月17日)
衛生部關於如何確定職業病診斷機構許可權范圍的批復
(2007年1月26日)衛生部關於職業病診斷鑒定工作有關問題的批復
(2006年10月27日)
適用答疑
1.離開單位以後,檔案在人才中心或者個人存檔人員發現職業病是否可以申請工傷認定?
2.職業病的證明應如何辦理?
三、勞動能力鑒定
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
(2006年11月2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新舊勞動能力鑒定標准銜接有關問題處理意見的通知
(2007年3月6日)
適用答疑
1.職工因工多處受傷,傷殘等級如何評定?
2.關於新舊勞動能力鑒定標准銜接的問題,應如何處理?
3.職工發生工傷或職業病致殘後,工傷認定是否與勞動能力鑒定同時進行?
4.工傷職工對鑒定結論不服是否屬於行政復議范圍?
5.如果申請人超過了15日才向上一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申請,應怎樣處理?
6.勞動能力傷殘鑒定是否一評定終身?
四、工傷待遇與賠償
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范圍規定
(2003年9月23日)
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
(1994年12月1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03年12月26日)
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
(2003年9月23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鄭立本與青島市建築安裝工程公司追索賠償金糾紛一案的復函
(1993年7月13日)
勞動部辦公廳關於外派船員傷亡善後處理問題的復函
(1994年8月31日)
勞動部辦公廳關於外派勞務人員因工傷亡保險待遇問題的復函
(1994年4月19日)
勞動部關於外派勞務人員傷、殘、亡善後處理問題的復函
(1992年7月15日)
人事部關於外派勞務人員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問題的復函
(1996年12月5日)關於在國內發生並由外方支付賠償的工傷事故待遇處理問題的復函
(1998年2月17日)
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
(1990年1月1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對一至四級「老工傷」人員在二00四年一月一日後死亡是否享受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問題的復函
(2005年12月12日)
適用答疑
1.工作中受到精神傷害,能否要求工傷賠償?
2.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的工資福利待遇如何支付?
3.工傷職工因犯罪被判處刑罰的,服刑期滿後可否恢復工傷保險待遇?
4.工傷職工被勞動教養的,是否停止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5.外派勞務人員因工傷亡的工傷保險應如何處理?
6.工傷職工死亡,配偶後來又結婚的,其未成年子女是否可以繼續領取撫恤金?
五、工傷保險基金
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
(1999年1月22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和執行民事、經濟糾紛案件時不得查封、凍結和扣劃社會保險基金的通知
(2000年2月18日)
社會保險行政爭議處理辦法
(2001年5月27日)
關於工傷保險費率問題的通知
(2003年10月29日)
工傷保險經辦業務管理規程(試行)
(2004年6月17日)
適用答疑
1.應當參加但未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統籌企業的職工工傷應如何處理?
2.職工如果在多個單位就業的,工傷保險如何辦理?
六、工傷爭議處理
(一)工傷爭議仲裁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07年12月29日)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
(2009年1月1日)
(二)工傷爭議行政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1999年4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1989年4月4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
(2002年7月24日)
關於當事人對工傷認定不服申請行政復議問題的復函
第二部分 工傷典型案例
一、勞動關系確認類
二、工傷認定類
三、勞動能力鑒定類
四、工傷待遇與賠償類
第三部分 工傷訴狀文書實例
一、工傷行政程序類
二、工傷仲裁類
三、工傷民事訴訟類
四、其他相關法律文書
實用附錄
附1工傷賠償數據速查
附2工傷賠償實用流程圖
……
『玖』 工傷法律糾紛處理一本通
你單位肯定沒給你買保險,你個人無法去社保局提交工傷認定的。你這種情況必須版向勞動權仲裁訴訟。由勞動仲裁書面委託才能去認定工傷。訴訟內容大至為:第一,工傷期間你和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照發期間工資。第二,賠償雙倍工資一年。第三,就是工傷期間所有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還要求賠償傷殘補償。第四,解除勞動合同後賠償經濟補償金
『拾』 物業法律糾紛處理一本通的目錄
第一部分物業糾紛處理法律依據
物業管理條例·理解與適用(2007年8月26日)
一、綜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節錄)(1986年4月12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節錄)(1988年1月2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節錄)(2007年3月1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節錄)(1999年3月1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2007年8月3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節錄)(1993年10月31日)
建設部辦公廳關於對《物業管理條例》有關條款理解適用問題的批復(2003年10月17日)
建設部關於加強商品房銷售、房改售房與物業管理銜接工作的通知(1997年8月29日)
適用答疑
1.物業管理基本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2.建築區劃內停車位的應歸誰所有?
二、業主及業主大會
業主大會規程(2003年6月26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金湖新村業主委員會是否具備民事訴訟主體資格請示一案的復函(2003年8月20日)
……
第二部分物業典型案例
第三部分物業訴狀文書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