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糾紛漁民

糾紛漁民

發布時間:2021-08-10 19:49:00

① 兩國漁民的權屬有爭議的海域發生了沖突如何處理

如果兩國漁民的權屬有爭議的海域發生了沖突的話。兩個國家當然都要出面,為自己的漁民爭取利益啦。當然,警方也要互相。理解不能矛盾太大了。

② 我是一個漁民,對當地海洋漁業局處事不當,應向哪裡求助

向上一級海洋漁業局投訴

③ 經常在網上看到中國漁民被外國人抓去,即然是有爭議的海域為什麼中國不去抓他國的漁民呢

因為過度捕撈,近海無魚,這個事中國東海和南海的普遍現狀。

因此漁民才冒險出遠洋打魚的,你知道出遠海是多麼危險嗎,遇上風浪隨時沒命不說還要防範外國的查捕。這個壓力可想而知。

而且國家不是不管,而是沒有辦法,你管理他們不給出海吧,人家漁民總要生活吧,給個什麼補貼也不夠用吧。然後你不管吧,讓他們的出海吧又經常引起外交時段。國家為此也是難盡苦心啊。

不過這個外國人抓中國漁民的實質問題是領土問題。實際上中國漁民都是在中外共同領海里捕魚被抓,實際上這個是主權問題。所以這個事需要中央政府的協調才能解決的。

④ 河北山東兩地漁民因海上網地爭議沖突致一死兩傷是怎麼回事

澎湃新聞報道:3月22日,河北滄州黃驊與山東濱州沾化兩地漁民因海上網地爭議等原因,發生海上沖突,造成一死兩傷、漁船受損。

山東濱州市沾化區漁政站站長張寶峰確認山東濱州沾化與河北滄州黃驊因網地爭議發生沖突,但他並未透露具體傷亡信息,只是強調目前案件已由山東海警方面負責。

目前,該案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⑤ 拖欠漁民工資找哪個部門

這種勞資糾紛問題都是找人社局解決。

⑥ 如何協調海事部門與漁民沖突問題

一、含義(一) 法律沖突的含義
通常而言,法律沖突只是社會沖突的變種。目前而言,法律沖突本身有三種含義:
第一,它指國內的法律和法規同該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有不同規定,導致法律適用上的沖突;
第二,它指在涉外民事法律關系中所涉及的外國法的規定與本國法的規定相抵觸或不一致;
第三,它指一國擁有立法權的機關所制定的法律和法規在基本原則和內容方面做出不同的乃至相反規定,導致它們相互抵觸或不一致。 本文所要探討的法律沖突正是指第三種含義上的法律沖突。
(二)法律沖突的表現
1、 各種法律、法規、規章同憲法的沖突
作為現代國家法律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憲法是調整公民權利與國家權力之間基本關系的根本大法,憲法至上就意味著:其一是一切國家機關、政黨、其他社會組織及個人都居於憲法之下,這是對凌駕於憲法之上的特權或個人意志完全否定;其二是憲法處於最高法的地位,其他任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等都不得與憲法相抵觸,否則無效。
根據現行憲法,最高人民法院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產生並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受其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由同級地方人民代表大會產生並對其負責受其監督。這意味著法院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必須無條件的執行。在我國,憲法也是由全國人大修改的,本來這是一種理想主義設計,可以保證二者的一致,但從現實生活而言,二者沖突的情形不僅存在著可能性,而且不可避免。
2、 下位法與上位法相沖突
依照立法法的規定,下位法同上位法相沖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同法律相沖突;(2)地方性法規、規章同行政法規相沖突;(3)地方政府和較大市政府的規章相沖突;(4)本行政區域內較大市政府的規章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相沖突。
根據憲法、立法法和其他相關法律規定,下位法應依上位法為立法依據,不得違反上位法的基本原則和內容,亦即地方各級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制定主體在行使權力時要遵循不抵觸原則。所謂不抵觸原則,就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其他制定主體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法規,但不得與憲法、法律等上位法相沖突。但在實踐中,常常因為觀念的不同、理解的差異、利益的驅使,出現下位法與上位法相沖突的情況。
3、 同位法之間的沖突
同位法之間的沖突是指法律效力等級相同的法律規范之間的沖突,常常有以下幾種情形;(1)法律同法律之間的沖突;(2)區域間的地方性法律、規章、自治條例、單行條例之間的沖突;(3)法律解釋之間的沖突。
僅就法律與法律之間的沖突而言,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幾種情況:

⑦ 關於「簡述我國海洋中存在的爭端和糾紛,以及中國政府的政策和態度」的論文。。。叩求

與越南的領海島嶼爭端。南沙群島個島礁,北部灣領海及白龍尾島 1975年以後我南沙、西沙群島也被越方侵略挑釁,佔領我島嶼十多個,1975年9月,面對越軍的挑釁,中國在西沙擊沉南越軍艦"怒濤"號(650T)。一舉收復西沙島嶼, 70年代初,當時南越政權就以維護主權名義出兵佔領了我國南沙群島中的南威島等6個島礁,1975年南越政權垮台後,越南不僅迅速接管了南越政權控制的南沙島礁,還變本加厲地擴大軍事佔領,此前,越南曾多次聲明承認中國對南沙的主權,後來竟出爾反爾,引經據典地論證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是越南領土的一部分,1974,人民解放軍收復了西沙群島,1988年越南在赤瓜礁挑起武裝沖突,我軍被迫自衛還擊,打擊了侵略者的氣焰,但目前越南仍佔有我南沙群島中的28個島礁(我國僅控制8個),是我國海洋鄰國中侵佔我國領土最多的國家,越南還是唯一一個聲稱對我國整個南沙群島擁有主權的國家。在大陸架方面,越南採用自然延伸原則和200海里寬度來劃定其大陸架范圍,這其中很大一部分侵入了我國傳統的海疆范圍,1980年,越南與原蘇聯簽訂了合作開發所謂「越南南方大陸架」的協議,在我國南沙海域開採油氣資源,在1986年以前,越南是石油進口國,石油產量只有6萬噸。自從80年代開始大量掠奪南海石油以來,91年石油產量超過450萬噸,目前石油產量已達700萬噸,使越南成為石油輸出國,石油工業已成為越南經濟支柱產業。今年又不顧我國政府的強烈反對,推出了南沙旅遊項目,公然侵犯我國的主權。 20世紀30年代,在越南的殖民當局曾偷偷侵佔南沙7個島礁,遭到中國政府的抗議。二次大戰結束後,當中國派兵收復日本佔領的南沙島嶼後,法國人一直沒提任何抗議,更沒有提及他們的主權要求。況且,法國人離開越南時,在所有兩國之間所達成的條約和協議中,均沒有任何文字說明法國將南沙移交越南(南越)。值得提起的是,當南越在50年代開始對南沙提出要求時,法國公開宣布,法國從未將南沙移交給越南,更何況法國只是在30年代曾一度佔領7個小島礁,而現在越南卻要「承襲」整個南沙近300個島礁和沙洲。至於北越,在50年代和60年代,北越政府官員在不同場合多次承認中國對南沙諸島享有領土主權。1956年6月15日,北越外交部副部長雍文謙在會見中國駐越南大使臨時代辦李志民時表示:「根據越南方面的資料,從歷史上看,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應屬中國領土。」當時在座的越南外交部亞洲司代司長藜祿也指出:「從歷史上看,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早在宋朝就已經屬於中國了。」1958年9月14日,北越總理範文同照會中國總理周恩來,表示:越南民主共和國承認和贊同中華人民共和國1958年9月4日重申享有南沙和西沙領土主權的聲明。越南教科書直到1974年仍承認中國擁有西沙、南沙群島主權。越南只是在1975年統一後才改變政策,宣稱其對西沙和南沙擁有主權。從國際法來看,北越推翻南越(北越至今沒承認南越政權的合法性)而統一越南,北越以前的文件在今天仍具法律效力。 2000年12月25日,中越兩國代表在北京正式簽署了《中越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劃界協定》,《中越北部灣漁業合作協定》。在北緯20度以北,中方劃部分海域歸越南;在北緯20度以南,越方讓一片海域給中國。按越南外長阮頤年提供的材料,最終中越各得北部灣面積的46.77%和53.23%。 白龍尾島是中國和越南之間的爭議海域北部灣上的一個小島。在越戰期間,中共把這個小島借給越南海軍所用。之後兩國簽訂協議,以這個島作為兩國的邊界。但根據兩國最新簽訂的協議,兩國邊界會東移往東經108度03分,而這個島亦會正式成為越南的領土。白龍尾島孤懸於北部灣中心,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北部灣上有兩個白龍尾,其中一個『租借』給越南的白龍尾(京族三島)在廣西,在自衛反擊戰後收回。(北部灣上的白龍尾島在)1955年時有200多人,其中只有3人身份不明,其餘全是當時海南的儋縣人……中間有個廟,廟里的鍾上鑄著漢字『同治三年』(1877年)。我們駐軍後越南表示理解……後中國從該島撤軍。1988年4月25日,越南外交部公布題為「黃沙、長沙群島和國際法」的文件為這段歷史作了注腳,「越南請中國幫助管理北部灣的白龍尾島,並於1957年收回」。有意思的是,島上廟宇奉祀的是天妃娘娘(即媽祖)和伏波將軍。伏波將軍恰是我國東漢出兵交趾(今越南北部)的馬援。中國外交部法律司海洋處相關官員明確指出:「白龍尾島確實屬於越南。」在7月1日中越《漁業合作協定》生效儀式時,中方漁船一律禁止進入距白龍尾島15海里范圍內的水域。中國海南省政府指示要各地做好棄船上岸的15000漁民的安置工作,因為他們失去了傳統的捕魚區,為什麼不是越南漁民棄船上岸?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實施海洋開發」戰略部署,實施《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促進我國海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國家海洋局針對我國近海海域綜合調查程度和基本狀況認識度比較低的情況,提出開展「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 國家海洋局根據國務院賦予的「負責組織海洋基礎與綜合調查」「管理海洋環境的調查、監測、監視和評價,監督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組織各有關方面專家對近海調查立項工作進行了深入研究。經過一年半的調查研究,多次徵求有關部門和各地方政府的意見,反復修改,形成「近海調查」立項建議。2003年2月21日,國家海洋局組織有關部門的物理海洋學、海洋生物學、地質地球物理學、環境科學、海岸科學、信息技術等領域的17位院士、專家,對「立項建議」進行了論證。專家一致認為:開展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工作是「實施海洋開發」戰略、推進《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所急需的基礎工作,立意深遠,勢在必行;專項以發展海洋經濟為宗旨,立足為海洋開發管理服務,調查區域確定為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近海區域,主題明確、定位準確,並具備了實施條件。 「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立項建議經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總參謀部和國土資源部審閱和會簽後,上報國務院。2003年9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簡稱「908專項」)。「908專項」確定了突出發展海洋經濟的主題,以及為國家決策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為海洋管理服務的宗旨。「908專項」將是我國海洋調查的一個新的里程碑,是新世紀出現海洋開發熱潮的催化劑,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鋪路石。 在國務院批准立項後,國家海洋局立即開展專項的立項准備和專項總體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在全面研究歷史資料的基礎上,組織專家開展多學科、多技術門類和多領域的調研,廣泛徵求有關部門和沿海地區的意見與建議,經過深入研究和專家研討,並邀請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參與研究和審議,最終形成了《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總體實施方案》。 總體目標:本專項以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總目標。全面貫徹「實施海洋開發」戰略部署,積極推進《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掌握我國近海海洋環境狀況變化趨勢,滿足國家決策、經濟建設和海洋管理的需要。 通過本專項的實施和成果運用,能夠實現以下目標:掌握我國近海海洋環境和資源家底,以及海洋開發利用狀況、海洋生態環境的狀態與變化趨勢等;掌握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海洋提供的基本支撐和安全保證,明確海洋在糧食及能源和水資源安全保障、國家經濟建設需要和資源接續能力、國家生態安全保證、國家生物安全保障、沿海生命財產保障與生活質量改善等方面的潛在貢獻;掌握海洋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可提供的承載能力,包括資源承載能力、環境承載能力和生態承載能力,從而調整海洋產業結構和生產力布局,規劃沿海地區城市化發展的規模與速度,促進東、西部的協調發展以及為國家海洋政策制定與實施提供海洋資源、環境和生態基礎狀況和動態變化基礎信息;為國家海洋管理決策和海洋開發決策提供一個基礎平台,促進決策與科學調查和評價之間的有機聯系;為國家建立「數字海洋」信息基礎框架和海洋生態、環境和資源的動態監控系統,有效調整國家和地方的海洋利益關系,並保障國家始終掌握海洋家底變化情況;為強化海洋在沿海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完善沿海地區海洋管理和科技服務體系,提供基礎依據;為解決沿海地區城市化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特殊生境保護與利用、區域經濟建設等問題,提供決策支持。

⑧ 2o11年7月5日我與對方發生沖突…7月6日一氣之下叫了一些社會上的人士並闖入對方家當時是翻門進去的每個...

您好:
1 情節較輕。工作做得好,可予酌定免予處罰的。
2 應該判得不重的,拘役,或者不超過1年的有期徒刑。
3 即使判了,會判緩刑的。

⑨ 為何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漁業糾紛不斷

近幾年,我國和周邊國家,日本、韓國、越南、菲律賓、緬甸等多次發生涉漁糾紛並引發外交事件,最近鬧得比較厲害的是菲律賓,但實際上已不是漁業糾紛,已經上升到領土糾紛,中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當然不能再沉默了,南海亮劍就在眼前。究其原因,專家們認為,菲律賓最近在黃岩島海域的種種動作及其政府高官的相關言論,有其深刻而又復雜的背景。美國高調宣布重返亞太,使得本地區某些國家心態明顯生變,不是著力解決自身經濟社會問題,相反覬覦他國疆域,妄得之心大起,而最為拙劣的做法是極力藉助外來勢力,製造事端,無端渲染所謂的威脅。
冷戰結束後,亞太地區最大限度地擺脫了戰爭威脅,迸發出蓬勃生機與活力。特別是近年來,在金融危機和全球經濟回升乏力的大背景下,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亞太地區增長前景更被看好。
但應該認識到,亞太地區絕大多數成員仍是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加快發展、改善人民生活仍是面臨的首要任務。亞洲環太平洋地區政治、安全環境復雜,共同營造和維護友好、穩定、和平與安全的周邊環境,致力於經濟社會的發展,符合亞太各國的共同利益,也是亞太大家庭的共同之責。

⑩ 關於1991年閩獅漁事件

1991年7月21日,中國福建省石獅市漁船閩獅漁2294號和2295號與台灣高雄市漁船三鑫財號發生糾紛,台灣海巡署台中海巡隊把中國兩艘漁船押回台中港。
8月12日,兩名中國的記者新華社記者范麗青、中國新聞社記者郭偉鋒赴台采訪被扣押的中國漁民。這也是中國記者自1949年以來第一次踏上台灣土地。
台中地方檢察署以「閩獅漁」號漁民涉嫌海上搶劫為由,以海盜罪起訴7名漁民,8月30日,台中地方法院判處5名漁民「閩獅漁」刑期不等的有期徒刑。
中國漁民與台灣漁民多次在海上發生沖突和糾紛,台灣方面認為中國漁船越界捕魚,而中國則認為台灣海峽兩岸漁民都在一個「傳統海區」作業。
8月20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副秘書長曲折、政策理論研究室副主任庄仲希抵達台北探望被扣的中國漁民,他們是海峽兩岸隔絕42年後大陸首次正式派遣進入台灣島內的人員。
8月23日,曲折、庄仲希同兩名大陸記者范麗青和郭偉鋒離台返回北京。

閱讀全文

與糾紛漁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