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學生和學生之間的糾紛
對於不合理的要求可拒絕
Ⅱ 學生間發生糾紛該如何處理
一、背景:班上一位女同學張花懷疑男同學李小小喊她外號,打了男同學,並把其臉上抓傷。男同學的家長找到學校來,責罵女同學,恐嚇女同學,讓女同學心裡很恐懼。老師安撫好家長情緒後,調解了雙方的矛盾,讓兩同學講明情況,握手言歡。二、准備
提前布置論題,讓學生思考,擬定發言提綱
三、活動過程
1、老師宣布活動主題,並板書。
2、學生舉手發言,陳述自己的觀點。
學生2:如果自己不能解決,應該向老師報告。這不是打小報告,班幹部也應該把情況及時報告給老師。如果這次班上受傷的李小小及時把這件事報告了老師,老師肯定會處理好了,也用不著他媽媽來學校大吵大鬧,影響我們學習情緒。如果張花懷疑李小小喊了她外號,應該問清楚,不應該先動手打人。挨了罵不應該怪李小小媽媽,哪個媽媽不愛自己的孩子呢?學生3:李小小太小心眼兒了,只是懷疑,根本就沒弄清楚,就亂發脾氣。如果不是過分的自尊,就是過度的自卑。學生4(張花):我知道錯了,以後再也不亂猜測別人了。有事當面說清楚,還應該寬容別人,也應該受得委屈。這次的事給了我很深的教訓,我再次給全班同學道歉。(掌聲)學生5:有學校發生的糾紛應該在學校處理,尤其是像這樣的小事,李小小不應該告訴媽媽。學生6:(李小小)我沒有告訴媽媽,是她自己發現的,我還說是自己撞到的。可是她不信,非要來學校。她不講理,罵了張花,大人不講理你跟她說不清。我根本就不怪張花,但是我也沒有叫張花的外號。學生7:我們班好多同學都有外號,不應該叫外號,太傷人自尊了。學生8:確實如此,我覺得外號傷人。我保證以後不叫人外號,也請大家不叫我的外號。(同學們紛紛點頭)學生9:如果學生間有矛盾,自己化解不了的就找老師,如果老師解決不了怎麼辦?如果有同學受了很重的傷……學生10:受傷有醫院,我們大家都會幫忙的。學生11:我媽媽總不來學校,我覺得家長不應該出事才來,應該多來學校了解情況。學生12:我不想家長來,他們總是罵我。學生13:我們只要努力學習,和同學搞好關系,不發生什麼大不了的事,家長就可以放心了。……教師總結:今天,大家發言積極,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非常好。我們明白了,在學校發生的事盡量在學校解決,每個同學都要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同學間應該互相尊重關心,同學間解決不了的要跟老師匯報。同學間回到家也要做做家長的工作,讓他們也跟你們一起成長,傾聽你們的聲音,只要敞開了心扉,就會有許多的朋友。你們說,我們在一個班級,是不是一個大家庭,應不應該像一家人一樣?讓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歌《同桌的你》。(學生鼓掌)活動後記:1、本次活動促使學生對同學間發生的糾紛進行思考,提高了認識,培養了學生綜合素質能力。
Ⅲ 學校矛盾糾紛
還能怎麼樣,有兩個就是在欺負你,還有兩個和你感情又不好,要麼你自己走人,要麼拉攏剩下兩點
Ⅳ 學生矛盾糾紛排查內容
為打造「平安校園」提供有力保障,切實做到「發現得早,化解得了,控製得好,處理得了」,確保教育教學工作順利推進和教育大局的穩定,銅仁市第十八小學所有班級在本周內對班級學生之間存在的矛盾糾紛進行了徹底排查調處。
各班主任排查本班學生,注意方式方法,以尊重學生人格、保護學生隱私為前提進行全面排查,對排查出的「問題學生」實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導幫扶;對學生之間的矛盾糾紛堅持預防為主、防患未然的原則,實施調解、處置,將各種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學校歷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高度重視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建立了長效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機制。堅持「預防為主、教育疏導、依法處理、防止激化」的原則,做到:預測工作走在預防前,預防工作走在調解前,調解工作走在激化前。
通過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和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化解學生之間出現的不穩定問題,整治校園安全隱患,努力實現:不發生重大群體性事件;不發生校園安全事故;不發生重大刑事案件。
總而言之,學校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是十分有效的。學校明確提出「外樹形象、內強素質」。我們深信:通過不斷努力,加強管理,提高教育質量,一定會使學校辦學品位進一步得到提升,一定會使周邊老百姓及學生家長對第十八小學更加放心滿意。這也為第十八小學努力構建和諧校園,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Ⅳ 一般小學生都有哪些糾紛了
一、教師不要著急復和發火,要製冷靜地讓學生先平靜情緒。
二、告訴學生找老師不是告狀,是來解決問題,所以無休止的指責對方錯誤沒有用。
三、讓學生明白小矛盾不要斤斤計較,相信人是善良的好的多,要學會寬容,要多將心比心。
四、站在學生角度說話,讓他們知道不是老師批評他們,而是教育他們怎樣做人處事,要仔細考慮老師的 話。
五、要教育學生學會尊重別人,不能在辦公室里吵鬧、耍潑。
六、要先反思自己的問題,想明白再說。處理完了認識清了以後關系要更好,不要什麼事總和家長說讓家長操心。
七,家長先在家問明白但一定不能只聽自己孩子的說辭,冷靜的和班主任聯系問明事實,了解真相,先有班主任處理。不能家長自己到學校直接找學生處理。
八、若學生出現安全問題,先明確責任人,第一時間和家長取得聯系,和領導請假去和學生看病,然後具體了解情況,和雙方家長協商處理方案。
Ⅵ 學生糾紛
BC都有責任 B稍微大點 因為C有直接傷害
Ⅶ 如何處理學生之間的小糾紛
一、教師不要著急和發火,要冷靜地讓學生先平靜情緒。
二、告訴學版生找老師不權是告狀,是來解決問題,所以無休止的指責對方錯誤沒有用。
三、讓學生明白小矛盾不要斤斤計較,相信人是善良的好的多,要學會寬容,要多將心比心。
四、站在學生角度說話,讓他們知道不是老師批評他們,而是教育他們怎樣做人處事,要仔細考慮老師的 話。
五、要教育學生學會尊重別人,不能在辦公室里吵鬧、耍潑。
六、要先反思自己的問題,想明白再說。處理完了認識清了以後關系要更好,不要什麼事總和家長說讓家長操心。
七,家長先在家問明白但一定不能只聽自己孩子的說辭,冷靜的和班主任聯系問明事實,了解真相,先有班主任處理。不能家長自己到學校直接找學生處理。
八、若學生出現安全問題,先明確責任人,第一時間和家長取得聯系,和領導請假去和學生看病,然後具體了解情況,和雙方家長協商處理方案。
Ⅷ 處理學生沖突的基本要求
老師和學生吵架,通常都是因為啥?
1.師生之間缺少的溝通
師生之間沒有交流,互不理解,老師只會批評學生或是學生抱怨老師。老師輔導只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並不了解學生心裡的想法,學生也不理解老師的用苦良心,這樣一來二去,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認知和溝通,容易產生誤會和矛盾,哪天遇到一點導火索,就引發爭執。
2.沒有正確處理好學生問題
當學生犯錯誤時,老師沒有去了解真實情況,只是對學生進行諷刺挖苦,甚至變相體罰,學生任性、不理性,導致師生關系惡化。
3.不能對學生一視同仁
身為老師,面對班級上幾十名同學,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對於學習好、懂事聽話、課堂積極發言的學生,老師通常會多加關注和照顧,這在其他同學看來,就是「偏心眼」,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得到老師「特殊待遇」的學生心裡,常常會有點小怨念,時間長了,容易積攢矛盾。
4.師生之間缺少信任
老師不相信學生的解釋,把真相變成借口,而學生也不願意向老師說出真相,認為說了也是沒有用,因為老師根本不會理睬和理解,這樣的事情在生活中經常會發生,遇到這種情況,朋友、親人之間也會有摩擦,何況老師和學生呢?
5.把壞情緒帶進課堂: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很多老師,通常也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家裡、學校兩頭忙,既要照顧好家裡自己的小孩,也要教育好班上幾十名學生,壓力大、時間緊,當然也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啦!有時老師心情不好,在課堂上表現出來,如果這個時候,學生不能換位思考體諒老師,就容易導致師生之間容易激起不必要的矛盾。
現在的孩子個性越來越強,而且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很多老師都感嘆道,現在的孩子是越來越不好管了,師生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也越來越多了。別擔心!今天告訴老師幾招,希望老師們能夠靈活運用,輕松處理師生矛盾和沖突。
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改變自己的心態
一個老師的學生觀,就是如何看待學生。學生是有思想、有觀念的鮮活個體。他們有著自己對周圍的探索、了解、認識和看法,由於心智的不夠成熟和社會閱歷的不足,他們對周圍人、事、環境的看法和自己的言行舉止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
作為老師,我們要允許學生出現「成長性」的不足或者「幼稚」,甚至是「不可理喻」。只有我們接納了學生,我們才可能了解學生的想法、看法和困惑,更好地引導學生從「抗爭」的狀態中走出來,以更加理性、積極和有效的方式應對自己遇到的問題。
用肯定、認可和引導代替指責、訓斥
如今學生的自我觀念和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他們希望能被周圍的人尤其是師長認可、肯定,加上青少年時期是情緒與行動極易沖動的時期,指責、訓斥或者一些過激的行為可能不僅達不到我們原有的目的,而且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導致沖突。
在發生師生沖突的時候,老師要願意花時間去聆聽學生的真實感受,衷心接納學生的意見與感受,並進一步幫學生找出問題的症結、解決問題,而不是急於表達自己的看法,急於告訴學生應該怎麼去做。
讓學生把話說完
在教育教學中,聽話的學生常常討老師的喜歡,愛「頂嘴」的學生卻往往遭到老師的訓斥。在出現問題尤其是發生沖突時,這些「經常被批評、訓斥」的學生往往會被有意無意地被剝奪了解釋的權利。其實,學生犯了錯誤試圖找出理由,是為了求得老師對自己的諒解,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老師武斷地阻止學生申辯,學生會認為老師不相信自己。同時,對老師這種蠻橫的做法,學生雖不敢言,但內心不服,以後學生即使被誤解也不會再申辯了。
保持冷靜,切不可大發雷霆
在發生師生沖突尤其是突發性事件時,一般老師習慣迅速處理,但此時可能我們和學生都處在生氣、壓抑、不滿等負面情緒之中,此時急於處理問題難免說出過激的話,做出過激的事。
此時,面對師生沖突,作為老師首先要保持冷靜,切不可跟著感覺走,大發脾氣或者一走了之。而是要先試著處理自己內心的情緒,短暫地停頓、深呼吸,或借著寫板書的機會讓自己內心的情緒得以平復。切忌用過激的言語和行為激化矛盾,當然也不能用體罰的方式解決沖突,而應迅速考慮引起沖突的原因,採取適當的方式加以應對。
講究說話的藝術
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這也適應於師生矛盾沖突的解決。特定情況下,老師理智地讓一步,不但不會損失老師的尊嚴,反而會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因為當時大家都處在情緒之中,沒有辦法真正解決問題。
同時,要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我們在管理中要對事不對人,切忌用諷刺、挖苦等方式去批評、指責學生,或者因為一件事或出了幾次問題就給學生下結論、貼標簽。
用幽默化解問題
學生有一些不符合要求和規定的行為總是難免的,但不同的處理方式帶來的效果卻可能有很大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如果我們因為一個學生的問題而多次或長時間糾正或者批評,不但被批評者會有情緒,其他的同學因為受影響而出現情緒,甚至對老師產生意見。如果我們用點幽默的方式,有些問題可能就在無形中被化解了。
人前表揚,人後批評
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批評學生是難免的,但要盡可能地做到人後批評。一般情況下不要在很多同學面前批評人。而對學生的表揚則要當著大家的面進行,當然表揚應當是如實的、具體的,這樣會更容易觸動學生的內心。盡管有人可能對批評或表揚好像當時沒有什麼反應,但影響已經發生了。
就事論事,不要秋後算賬
批評教育學生要就事論事,切忌就事論人,因為某件事或幾件事就對學生下結論、貼標簽。
另外,遇到問題要採取適當方式及時處理,不要把學生的問題攢到一起處理,或者把某個學生的問題積累起來「秋後算賬」。
既要形成教育合力,但更要靠自己解決問題
有些老師在遇到學生的頂撞、不服從管理等不當行為時,習慣找領導給學生處分或者喊家長來教訓孩子。這種做法有時看來是「有效」的,好像學生「順服了」,但在學生心裡卻可能會認為老師無計可施。他反而會有「得勝」的感覺,瞧不起老師,使師生矛盾無法真正解決。所以,如果可能,老師還是努力把問題化解在自己那裡,而不是直接交給上級,那樣可能表面上解決了問題,省了心,實際上卻可能造成師生間的隔閡,或者引起學生的不滿。
當然,對於一些重大矛盾需要學校、領導、家長配合也是必要的,攜手努力,形成教育的合力。這種合力的形成和作用的發揮更多地應在日常教育過程中,而不是在發生沖突產生或者學生出現問題之後。
與家長保持順暢的溝通
在學生的成長中,教師和家長的責任雖然不同,但在學生管理和教育中的方向和目標是一致的,在管理中我們要在和家長的溝通中形成家校合力。所以,教師要多跟家長溝通,互通信息,而不是等到學生出了問題再去找家長。沒有哪個家長喜歡聽別人說自己孩子不好,等到出了問題再去找家長也會影響師生關系。
當然,無論有多少技巧,都比不上對學生真正的關心與疼愛。每一個感受到愛的個體,都會呈現出友好、開放的心態,做出善意的行為。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教師認為我是愛學生的就可以,而是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愛。所以,每一位老師,都可以思考,如何給學生他們能夠感受到的愛,從愛出發,加以正確的技巧,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教師也會收獲幸福的職業旅程。
Ⅸ 學校和學生的糾紛有哪些
最常見的就是學生在學校發生意外而產生矛盾糾紛。另外就是教師對學生管理過程中產生的糾紛。教師在管理學生時要注意方式方法,有的孩子和家長不懂事,不講理,盡量遠離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