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2015年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卻被網友吐槽量高質低,你怎麼看
知識產權這一塊我還是有所了解的,中國知識產權的重視,以及建設這個部門都是起步很晚的,記得首部中國專利法,是1985年4月1日正式實施的。1984年3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而相比我們的美國,他是美國的第1件專利出現於1641年,是關於食鹽製造的方法專利。1787年的美國聯邦憲法規定"為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國會將向發明人授予一定期限內的有限的獨占權."
1790年,以這部憲法為依據,又頒布了美國專利法,它是當時最系統,最全面的專利法。比我們中國早了42年,所以中國在2015年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我們還是很自豪的,知識產權局所作出的努力也是很有成效的。
2. 專利申請量、發明專利申請量、專利授權量都什麼意思
個人感覺,你在做某個企業專利評估工作吧1、專利申請量 代表申請多少件專利。回2、發答明專利申請量 代表申請多少件發明專利,專利分三種 (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 發明是技術含量在三種中最高,法律地位相對最穩定的。3、專利授權量 代表你們提交申請並審批完畢獲得專利權的專利。
3. 2017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同比增長了嗎
2015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110.2萬件,同比增長18.7%,連續5年位居世界版首位。共授權發明專利35.9萬件。權
其中,國內發明專利授權26.3萬件,比2014年增長了10萬件,同比增長61.9%。在國內發明專利授權中,職務發明專利授權23.9萬件,佔90.9%;非職務發明專利授權2.4萬件,佔9.1%。
4. 專利受理量,專利申請量有何區別
1、專利申請量 代表申請多少件專利。2、發明專利申請量 代表申請多少件發明專利,專專利分三屬種 (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 發明是技術含量在三種中最高,法律地位相對最穩定的。3、專利授權量 代表你們提交申請並審批完畢獲得專利權的專利。
5. 國內各省市每年的專利申請量是多少
是這個嗎?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的統計信息里有,很全。你要是想要網站我發給你,直接給你留網站好像不可以。
6. 請問如何查詢地級市的專利申請數量
進入這個網址http://www2.soopat.com/Home/Advanced
然後在「地址」欄輸入你想檢索的地級市名稱關鍵詞,比如成都,內或者小的城市,綿陽,點擊容「soopat搜索」,就會得到你想要的結果。
如果不會,你可以告訴你想檢索的城市名稱。
7. 昌平區的經濟
2013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60億元,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32500元和16750元,增長8.5%和1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48%;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
堅決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系統制定實施了清潔空氣、污水治理、生活垃圾處理等一系列行動計劃。以PM2.5治理為重點,健全空氣重污染應急體系,53處非正規煤炭儲運場所全部清退,農村地區減煤換煤11.8萬噸,退出污染企業20家,淘汰老舊機動車、燃煤鍋爐改造、供熱計量改造等年度任務超額完成。堅決治理污水直排,未來科技城、馬池口再生水廠投入試運行,沙河再生水廠二期啟動建設,引入社會資金「打捆」運作了「6+4」鎮級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項目。59處積水點改造、東沙河北沙河清淤等工程按期完成,東小口溝等河道治理扎實推進,全區實現安全度汛。高標准完成4.9萬畝年度平原造林任務,京津風沙源治理、未來科技城濱水公園、新城濱河森林公園景觀提升等項目有序實施,收繳建設代征綠地124萬平方米,林木綠化率提高到65.9%。深入開展「拆違打非」專項行動,全面整治違法「大棚房」項目,率先啟動小產權房拆除工作,全年拆除違法建設680處、106.5萬平方米,市級掛賬項目銷賬率達到82.1%。利用國家土地例行督察、土地衛片執法檢查成果,研究制定了土地和城鄉規劃管理共同責任機制「1+7」文件。建立環境秩序「月檢查、月曝光、月排名」制度,強化聯合執法,掛賬整治突出環境問題5621件。組建了區環衛中心,理順了區鎮村三級環衛管理體系。19項環境建設提升重點項目全面完工。
全年累計安排4.4億元資金支持產業轉型升級。預計三次產業比例達到1.6:42:56.4,高技術產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比重分別提高到14%和25%,三產完成增加值、投資額、財政收入約佔全區總量的56%、89%和63%。科技商務產業聚集態勢初顯,駐昌金融投資類企業累計達到1037家。文化、旅遊、商貿等產業融合發展,樂多港假日廣場開工建設,金隅萬科廣場、泰華龍旗廣場、華聯回龍觀2號店開業運營。30個年度重大工業項目按期推進,科興生物新疫苗產業基地、神霧熱能節能減排產業化基地等項目竣工投產。成功舉辦首屆北京農業嘉年華,都市型現代農業進一步提質增效。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新增注冊資金增長3.5倍,18個央企項目成功落戶,三一集團總部搬遷進展順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中關村昌平園企業總數突破2100家,產業總收入增長23%,企業利潤總額將近翻一番,入園億元級企業達到142家,累計1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登陸「新三板」。初步建立了未來科技城成果轉化跟蹤服務體系,央地雙方已共同篩選出47個重點科技項目。成功召開了第二次科技創新大會,順利通過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區復審驗收,專利授權量增長32.2%。 2009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53530萬元,同比增長4.5%。其中:實現農業產值58647萬元,同比增長7.5%;實現林業產值15113萬元,同比增長3.8%;實現牧業產值70708萬元,同比增長1.4%;實現漁業產值3489萬元,同比增長23.9%。
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24627畝,同比減少10805畝,下降8.0%;總產量為33516噸,同比減少9925噸,下降22.8%。
2009年,農業設施建設力度加大,設施佔地面積9313畝,同比增長17%;設施收入達17936.6萬元,同比增長19.1%。全區觀光園個數發展到207個,同比增長3%,帶動觀光園內生產高峰期從業人員同比增長38.2%,接待人次同比增長19.8%。民俗旅遊實際經營戶465戶,增長14.3%,帶動期末從業人員同比增長13%,接待人次增長31.7%。觀光休閑和民俗旅遊總收入為23052.9萬元,同比增長23.6%;其中觀光園收入18291.8萬元,同比增長22.8%;民俗旅遊收入4761.1萬元,同比增長27%。 2009年,全區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67.5億元,同比增長8.8%。年內實現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752.4億元,同比增長6.5%,產品銷售率達98%。
從全年各月生產運行走勢看,1月工業產值增速以冰點以下-26.9%開局,之後降幅逐漸收窄,到一季度累計降幅收窄到-5.8%,到三季度末累計降幅收窄到-0.4%接近冰點,從10月開始正式解凍出現正增長1.5個百分點,之後幾個月連續正增長,到年底增速達到了8.8%。
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41.7億元,同比增長58%,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31.5%;中型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0.2億元,同比增長5.9%,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20.9%;小型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65.6億元,同比下降8.8%,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47.6%。
從經濟類型看,有限責任公司企業所佔比重最大,完成工業產值309.4億元,同比下降8.7%,佔全區工業總量的40.3%。增長最快的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工業產值263.8億元,同比增長50.4%。
2009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完成工業主營業務收入764.6億元,同比增長4.2%,低於工業總產值增速4.6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44.8億元,同比增長6.5%。
全區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呈現較大增加,如汽車生產48.6萬輛,比上年增加18.6萬輛;水泥生產208.0萬噸,比上年增加28.4萬噸;耐火材料製品生產16.5萬噸,比上年增加1.2萬噸;鮮、冷藏肉生產13.0萬噸,比上年增加3.6萬噸;玻璃保溫容器生產7258萬個,比上年增加498萬個。
2009年,中關村科技園區昌平園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431.6億元,同比下降4.7%,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56.2%,所佔比重比同期減少8.3個百分點;完成銷售產值427.7億元,同比下降5.1%,產品銷售率為99.1%。 2009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0.4億元,比上年增長11.9%(按可比價計算)。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173.2億元,增長15%;第三產業增加值162.1億元,增長8.9%。
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4676.5元(按年平均匯率摺合5076美元)。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5:50.2:48.3變化為1.5:50.9:47.6。
全區完成國稅、地稅稅收(費)收入112.3億元,比上年增長24.5%。其中,地稅稅收(費)收入53.6億元,比上年增長19.6%。
全區完成地方財政收入(一般預算)31.6億元,同比增長25.3%,增幅比上年提高11.6個百分點。其中,實現增值稅3.5億元,增長14.4%;實現營業稅11.9億元,增長31.5%;實現企業所得稅4.7億元,增長27.5%。地方財政支出(一般預算)67.2億元,同比增長45.8%,增幅比上年提高21.1個百分點。其中,用於城鄉社區事務、環境保護、社會保障和就業以及教育方面的支出分別增長2.5倍、1.2倍、29.9%和10.1%。 2009年,全區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0.5億元,同比增長31.1%。
分城鄉看,城鎮投資完成254.6億元,同比增長25.9%;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72.7億元,同比增長25.6%。農村投資完成35.9億元,同比增長86.3%。
分主體看,國有投資完成93.1億元,同比增長45.9%;民間投資完成185.7億元,同比增長28.6%;外商投資完成11.7億元,同比下降12.1%。
分產業看,用於第一產業投資5.6億元,同比增長1.9倍;用於第二產業投資34.8億元,同比增長33.3%;用於第三產業投資250.2億元,同比增長29.3%。 2009年,全區房地產開發企業完成房屋施工面積798.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4.7%;其中住宅施工面積44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2%。房屋竣工面積262.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倍;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49.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8%。
全年共銷售商品房168.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1.5%;其中銷售住宅145.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5%。實現商品房銷售額160億元,同比增長60.1%;其中住宅銷售額138.3億元,同比增長63.1%。年末全區商品房空置面積51.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7.3%;其中住宅空置面積21.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6.8%。 2009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45億元,月均實現零售額12.1億元,與上年同期的9.6億元相比增加2.5億元,累計增加30.2億元,同比增長26.3%,增速超過全市10.6個百分點,在全市18個區縣中位居第一,消費規模不斷擴大。
按行業劃分,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09.8億元,增長36.3%,佔全區零售總額的75.8%;餐飲業實現零售額8.2億元,增長0.1%;住宿業實現零售額6億元,增長0.2%;各類商品交易市場實現零售額19.2億元,同比增長5.7%,佔全區零售總額的13.2%。
全年累計利用外資8800.8萬美元,同比增長8.2%;其中獨資企業實際利用外資4417.6萬美元,同比增長1.4倍。 2009年全區共有39所高等學校,其中研究生新生6103人,在校生15244人,畢業生4480人;全年共有本專科新生24606人,在校生72535人,畢業生23587人。
全區共有普通中學47所,其中高中招生2578人,在校生7710人,畢業生1765人;初中招生4709人,在校生14090人,畢業生4478人。普通小學85所,招生5416人,在校生33658人,畢業生5602人。幼兒園98所,入園幼兒5606人,在園幼兒15929人,離園幼兒3945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學校6所,招生5677人,在校生17161人,畢(結)業生4933人(不含各類短期培訓)。特殊教育學校3所,招生45人,在校生451人,畢業生76人。職業技術培訓機構97個,注冊學生64922人,結業學生70205人。
2009年全區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2222件和875件。全年共簽訂各類技術合同1335項;技術合同成交總額39億元,增長12.6%,位居全市前列。中國石化科技研究中心、中國移動國際信息港、瑞士先正達生物技術北京研究中心、美國健贊醫葯北京研發及實驗室生產基地等27個產業項目全面開工,年內成功召開科技創新大會,出台「1+5」文件,初步建立了發展實驗室經濟、促進產學研一體化的配套政策體系。 2009年年末全區共有公共圖書館1個(分館17個),總藏量54萬冊。全區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8處。全區共有國家綜合檔案館1個,該年利用檔案27180人次,接待參觀檔案展覽15000人次。
2009年年末全區共有體育場館899個,共獲得市級比賽獎牌60枚,其中金牌20枚,銀牌15枚,銅牌25枚。年內各單項體協組織活動20餘項次,各群眾組織及基層體協舉辦各類活動520餘項次,全區直接參與活動總人數達到了20餘萬人次;組織4000餘人次參加了7項市級群體賽事和表演活動;取得龍舟賽第一、腰鼓賽第一和多項優秀組織獎;對117套全民健身工程器材進行了更新;組織國民體質測試1萬餘人次;獨立完成了「2009北京昌平戶外耐力跑挑戰賽」、「2009紅牛北京國際鐵人三項洲際杯賽暨全國冠軍杯系列賽」兩項大型國際體育賽事活動的組織承辦任務。
2009年年末全區共有衛生機構891個,床位7147張。每千人口(常住人口)擁有醫院床位7張。全區衛生技術人員達到9664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927人,注冊護士2861人。每千人口(常住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2.9人,注冊護士2.8人。全年報告傳染病發病率1406.5/10萬,死亡率1.6/10萬。 道路建設:2009年年末全區公路里程1884.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95.5公里。截至2008年底,城市道路里程218公里。
公用事業:2009年全年集中供水總量3952.4萬立方米,同比增長13.1%。全區303個行政村安全飲水率,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均達到了100%。
全年昌平地區用電總量達到39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0%。其中城鄉居民生活用電9.4億千瓦時,增長10.8%;農業用電1.5億千瓦時,增長22.9%;工業用電12.4億千瓦時,增長1.8%;商業用電4.5億千瓦時,增長25.8%。
全年液化石油氣供應總量1.6萬噸,比上年增長9%;天然氣供應總量3000萬立方米,增長17%。年末共有液化石油氣家庭用戶7萬戶,比上年下降15%;天然氣家庭用戶7萬戶,增長15%。全區燃氣管線達到285公里。
全區集中供暖面積3149.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1%。
基礎設施:新城控規和鎮域規劃全覆蓋工作扎實開展,村莊發展規劃編制任務全部完成。重大基礎設施和新城重點地區建設全面提速。軌道交通昌平線一期完成拆遷任務並啟動建設;昌崔路、百沙路、昌平新城再生水廠、滿井變電站等項目如期竣工;沙河、百善再生水廠和桃下路、水南路西延等33條道路全面開工;京包高速路六環至德勝口段通車運行;沙河鞏華城征地拆遷工作有序開展;高教園區中財新校區率先入駐開學;新城東區土地一級開發穩步推進。全年完成拆遷面積180萬平方米,新建回(搬)遷樓95萬平方米,開工保障性住房125萬平方米。城鎮危房解危改造加快推進,翻建維修了300戶農村特困和優撫家庭住房。
新農村建設
2009年全區共投入「三農」資金25.3億元,同比增長35.3%。完善「一花三果」等特色產業扶持政策,實施了百合種球國產化、柿子脫澀加工等一批新的富民產業項目。積極籌辦第七屆世界草莓大會,東部精品草莓產業基地啟動建設,「一場一園兩中心」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新發展標准化果園3050畝,設施農業總面積達到3.2萬畝。山區農民人均勞動所得達到8212元,增長9.8%。投入6.7億元推進110個村的「五+三」工程建設,實現農民投工投勞102萬人次、增加勞務收入8099萬元。大修鄉村公路95公里。完成農業基礎建設及綜合開發2.5萬畝。新建了一批農村科技、文化、體育等公共設施,文化資源共享工程實現村村全覆蓋。完成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的村累計達到80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正式啟動。被確定為全市都市型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建設試點。成立了農業投資擔保有限公司,全年辦理涉農專項貸款7729萬元,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擴大到137個村、5472戶。農村土地流轉平台開通啟用。組建了全市首家農產品聯銷專業合作社。全面推行農村集體重大事項決策程序「五步法」,「148」農村民主管理體系進一步健全。 2009年全區城鎮污水處理率為79.1%,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95%,空氣質量達到二級和好於二級的天數為301天,比上年增加10天,佔全年總天數的82.5%,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城鄉環境衛生實現一體化管理,環境建設和集中整治等工作深入開展,順利通過國家生態示範區考核驗收。新城濱河森林公園項目正式啟動,溫榆河水系治理、京津風沙源治理、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等工程加快實施。阿蘇衛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全年共創建市級環境優美鎮3個、文明生態村63個。
2009年全區水資源總量3.28億立方米,總用水量2.01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7.7%。其中,生活用水11846萬立方米,增長3.9%;工業用水3407.1萬立方米,增長7.9%;農業用水3400.1萬立方米,下降7.4%。全區萬元地區生產總值水耗為59立方米,完成工業節水技改措施2項。
全區空氣質量二級和好於二級的天數達到70.7%。綠化造林任務順利完成,完成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4.7萬畝,栽植各類苗木301萬株;完成水源涵養林工程0.1萬畝。平原地區森林覆蓋率20.9%,山區森林覆蓋率38.8%。
8. 2015年我國發明專利受理量有多少
2015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110.2萬件,同比增長18.7%,連續5年位居世界首位。版共授權發明專利35.9萬件權。
其中,國內發明專利授權26.3萬件,比2014年增長了10萬件,同比增長61.9%。在國內發明專利授權中,職務發明專利授權23.9萬件,佔90.9%;非職務發明專利授權2.4萬件,佔9.1%。
9. 2014年,我國專利申請量多少萬件
2014年,國家知識產抄權局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92.8萬件,同比增長12.5%。其中,國內發明專利申請80.1萬件,占總量的86.3%;國外來華發明專利申請12.7萬件,占總量的13.7%。2014年,我國共授權發明專利23.3萬件,同比增長12.3%。其中,國內發明專利16.3萬件,占總量的70.0%;國外來華發明專利7.0萬件,占總量的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