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評價電影《老炮兒》
《老炮兒》給我們展示的就是一代人和一代人之間的爭斗。馮小剛所飾演的六爺和他的老哥兒們,當年就象小飛和他的夥伴一樣,到處爭強好勝,聚眾打鬥,風靡一時,最後被折騰進了監獄。六爺和兒子曉波喝酒對話那場戲,明確給我們交代了,因為六爺入獄,拋下母子二人凄苦生活,使母親過早地離去,所以曉波從來瞧不起一事無成的父親。如今這些老人退隱江湖,各自有了自己的安逸生活,逐漸褪去了身上的江湖鋒芒。唯獨六爺忘不了當初的風光,象唐·吉坷德那樣,企圖用昔日的規矩來教訓他桀驁不馴的兒子曉波和張揚跋扈的小飛一夥。這樣的結果當然可想而知,六爺只能用自己的性命來和過去的時代告別。
這樣的兩代人的江湖恩怨故事在電影中不是第一次表現。最著名的是大名鼎鼎的美國影片《教父》。馬龍·白蘭度飾演的教父維托·唐·科萊昂和馮小剛飾演的六爺都是一樣的人物。他們年輕時叱吒江湖,不可一世。到老了,想安度晚年而不得。其實,又何止在電影里有這樣的故事?每一個人年輕氣盛的時候都有蔑視權貴、舍我其誰的氣概,都不把法律、規則放在眼裡,都想打一個屬於自己的天下。但是,隨著年長,他們都會成熟,都會和法律、規則妥協,成為後來的教父和六爺。每一個人都會經歷這樣的心路歷程。兩代人的價值觀,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骨子裡卻是一樣的,只是換了一種方式而已。年輕人的無畏敢幹既是一種蓬勃的朝氣和上進的力量,又可能是一種對社會的破壞力;而到了中年以後的沉穩持重既有深謀遠慮、思緒縝密的老道,又可能是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守成。世世代代,這樣的兩代人的價值觀更替和江湖恩怨總是不斷地在演繹,無論是電影里的江湖還是現實社會。每一代人都會覺得自己最好的時代也是所有人最好的時代。事實上所有人最好的時代是不存在的。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最好的時代。屬於小飛的時代也終將過去,他也會成為將來的六爺。
『貳』 電影老炮兒揭示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
《老炮兒》關於社會時弊的針砭並沒有一絲耽擱。這其中,有對年輕一代「恨內鐵不成鋼容」的惋惜,也有對社會大眾日益冷漠的公德心的調侃,總之,不一而足。在高級的層面里,片子宣洩的情緒也都是我等常人所能理解和感慨的。比如最基本的「兄弟情」,或者「赤腳不怕穿鞋」式的對權威的原始反抗。除了影片主線想要渲染的重點,片子還兼顧了許多劇情副線。比如父子情、許晴與馮小剛默契的愛情,等等。片子最亮的一個細節,當屬圈養的鴕鳥沿馬路撒丫子狂奔的鏡頭,這幅超現實畫面,實在是一個不可錯過的燃點。
『叄』 1968年,胡同「老炮兒」與大院子弟到底有何恩怨
兩個不同階層,在特殊時期迎頭相撞
一方面是從來就是社會底層、文\革初又遭到血版腥鎮壓,滿權懷悲憤和報復心理的平民子弟集團;另一方面是在政治上屢遭打擊、眼看著父輩們的崇高等級和特權正在被極\左\政\權一步步褫奪的幹部子弟集團;如同兩列對開的列車,轟隆隆地對撞而去。」這是「北京老炮兒」「頑主」們和「大院子弟」「紅色貴族」的根本矛盾,即賤民與新貴的矛盾。
特殊時期,大家扯平了,到了一個平台,但子弟們還是抱團,看不起老炮,結果就是大碰撞
『肆』 老炮兒鄰居百平小院給千萬不賣 多年前補償僅900
「老北京」和老房子的喜怒悲歡
小院多年前補償僅900元
現在價值千萬
電影《老炮兒》熱映之後,余溫尚在,與之相關的話題也一茬兒接一茬兒。房產網上,有人開始對六爺的房子感興趣:影片中,一到錢緊的時候,六爺就要賣房子;霞姨也多次提到,「你現在就剩下這套房子了。」那麼,10萬元都要舍下老臉東拼西湊的六爺,家裡這套房子到底值多少錢?
網上有猜三五百萬的,有報上千萬的,也有人直接給出「半億」,到底哪個靠譜?還是住胡同里的本地人最有發言權。近日,六爺的「鄰居」老程給記者講了講胡同房產的行情。
百平方米小院給1000萬元也沒賣
「《老炮兒》我還真專門看了。網上有人說,『話匣子』打開房產證時,面積寫的是130平方米。住過平房的人都知道,平房的面積有兩個數,一個是房本面積,一個是佔地面積。房本面積就是房管部門給你核定的建築面積,自己沒經過審批建的小房不算;佔地面積是連房帶院子的面積。平房不是佔地面積多大,就能建多少房,得看你房本面積是多少,即使翻建也要按這個數建,不能多建。所以,平房面積是房本面積,還是佔地面積,價格會差很多。如果『六爺』這個房的面積是房本面積,那就貴了去了。即使是佔地面積,在什剎海這地界兒,1000萬元也打不住。」老程對平房的門道和什剎海這一帶的市場價格「門兒清」。
為什麼敢這么說呢?因為他自己就在什剎海東邊有這么一套小院。「我這個小院是獨門獨戶,一共6間房,3間北房,2間西房,1間東房,連院子100平方米出頭兒。前一段時間,有個中介問我1000萬賣不賣,我扭頭就走,他們以為我不知道行情呢。」
老程解釋:「平房和樓房不一樣,學問大了去了,房子面積是房本面積還是佔地面積?是使用權還是私產?可不可以分戶?是不是有騰退的規劃?是不是學區房?大雜院還是獨門獨院?情況不一樣,價格能差很多。比如房子是私產,只要有錢,不管北京人、外地人,都能買。而如果房子是使用權的,就只能北京人買。同樣地段、同樣面積的平房,私產的房子能比使用權的貴1/3。」
老程的房子就是私產。「什剎海這個地段使用權的房子佔地面積都賣到10萬元一平方米了,我私產的房子,他們也給我報這個價兒,我搭理他們干嗎?」
小院傳三代已有80年
即使加價,老程也不會賣了這套小院。「這房子是我姥爺年輕時置下的,1930年左右買的吧,到現在80多年了,前些年,那麼困難,『老家兒』都沒把房子賣了,傳到我這兒,讓我給賣了,屬於忘本,有負罪感。周邊鄰居有賣的,都是因為分家、出國,沒辦法了。」
至於姥爺當年多少錢買的,姥爺沒說過。不過,老程自己留意過相關的信息。
「那時候,也講地段,離市中心越近,房價越貴。我看過一份資料,1930年北平財政局曾評估過一次房價,最貴的是西交民巷的小洋樓,每間400塊大洋;其次是王府井、東華門、府右街一帶的正規四合院;再次是史家胡同、鼓樓、鬧市口、太平橋的四合院和平房;出了二環就是郊區了。當時我姥爺買的這個小院不算四合院,就算普通平房,每間也就80塊大洋。一間房15平方米,當時一塊大洋差不多相當於現在50元吧,也就是說,我姥爺買這套房時,合每平方米270元左右,總價27000元。」
買下這個小院之後,老程的姥爺、姥姥在這里安家立業。但「文革」的時候,這個院子被收歸公有了,幸運的是還一直讓他們住著。老程就出生在這個院里,伴隨他成長的是院子里的一棵香椿樹。「這棵香椿是自個兒長的,沒人管它,一直活到現在,和我一邊兒大,很多人讓我鋸了,種上石榴、海棠什麼的,我沒捨得。和這房子一樣,時間長了,有感情了。」
差點兒用小院換冰箱
說起這房子的價格,人家給老程報1000萬,老程都不賣。可當年,這房子差點兒讓姥姥以900元的價格換成冰箱。
「這房子歸公後,1979年發還。當時,房管局的同志問姥姥:『您是要房還是要錢?』如果要錢就表示放棄房子歸公家了,但還可以租住。那時很多人租公房住,一年也交不了幾塊錢房租。於是,姥姥就問:『如果要錢,給多少錢呀?夠不夠買個冰箱?』那個年代,剛剛有冰箱。買個冰箱,夏天可以凍冰棍,是一家人最大的夢想。房管局的同志說:『給900元,買冰箱恐怕不夠。』姥姥就說:『那算了,不要錢了,還是要房吧。』於是,又給重新辦了私產的房本。」
「幸虧不夠呀。」老程倒吸了一口涼氣,非常後怕。那時候,很多房子都是公家分的,自己的私產房和租公家房,就差幾塊錢的租房費,所以,很多人都沒把房子是私產還是公產當回事兒。「誰也沒想到,這些年,房子的價格變化這么大。東城這塊兒,史家胡同、府學胡同的學區房,按房本面積算,單價都20萬元了。」
房子貴了親情沒了
「房子值錢了,也未必是件好事。」這些年,老程眼看周邊親戚、鄰居因為房子打官司告狀,甚至動手、動刀的事兒很多。「我一個特別好的哥們兒,太爺給留下一個180多平方米的院子,傳到他們這一代,住了3家,3個孩子都是堂表兄弟,一起長起來的,以前感情特好,不分你我。」幾十年住下來相安無事。後來,房價越漲越高,2010年時一平方米能賣六七萬元了,3個兄弟的心裡開始不平靜了。忽然有一天,院里堆起了一道碎磚搭起的矮牆。「牆是他堂哥搭的,原本幾家公用的院子被他圈走了一半。」
「我哥們兒肯定不幹,上門講理,堂哥說是家裡有人生病,怕吵,圈個小院子清靜點兒。為了這事,兩家差點打起來。」有了這堵牆之後,一起生活了幾十年的兄弟,都覺得有了隔閡,大人們互相不串門了,孩子們也不一起玩兒了。往日,院子里的歡聲笑語也沒有了。
「後來,我哥們兒的堂哥把房子賣了,消息一傳出去,其他堂表兄弟姐妹都來了,說這幾間房雖然是他們幾家住著,但其他的孩子也應該都有繼承權,賣房的錢,也有他們一份。最後為這事還上了法院。」官司一打3年,原本的親戚也都斷了來往。「我哥們兒覺得住這兒心裡別扭,後來也把房子賣了。賣了之後才發現,是中介公司利用他們之間的利益和矛盾挑撥的,中介公司把房子收拾收拾,整院出手給一個外地有錢人,我哥們兒現在後悔得不行。哎,都是錢鬧的。」說起這事兒,老程唏噓不已。
老了還得回小院里接地氣
幸好,老程家三代單傳,到老程兒子這輩兒,還是獨生子,所以,房子沒那麼多糾紛。
老程一家在小院兒里住了很多年。幾年前,搬到樓房,院子就出租了,開過棋牌館、燒烤店,還做過居委會的活動室,一直到現在。
在電影《老炮兒》里,「六爺」的房子最後留了下來,兒子「小波」開了一個「太師椅上鋪虎皮」的「聚義廳」。
老程也有這打算。「錢多少是個夠呀,要那麼多錢也沒用,盡管總有中介不停地找我,但我也就問問行情,肯定不賣。歲數越大越不願意住高樓了,我想以後修好了自己去住,或者開個小店,以後二環里的院子越來越珍貴了,能保留這個院子,其實是保留屬於北京人的一種生活,接地氣、平和、看得見風景。」老程這樣說。
本報記者 李海霞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1-12,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伍』 老炮兒這部電影簡直就一部爛片
挺好看的!
《老炮兒》是一部由管虎執導,馮小剛、張涵予、許晴、梁靜、吳版亦凡、李易峰、劉權樺等主演的電影,於2015年12月24日上映。影片講述一個曾經風光四九城的老炮六爺,難以適應社會巨變,蟄伏於胡同深處,過著溜鳥、管閑事、發牢騷的無聊日子,捲入自己兒子糾紛的故事,為擺平兒子與「二環十三郎」的糾紛,老炮兒重新出山,才發現原來這個時代已經有了一群新的「小老炮兒」,而自己在江湖上說話已經不算數。該片已被選為2015年威尼斯電影節閉幕電影。2015年11月20日,第52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三大獎提前頒發,《老炮兒》獲得伯爵年度優秀獎,馮小剛也憑藉此片獲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陸』 《老炮兒》這部電影能不能稱為經典的京片
《老炮兒》堪稱經典,電影雖然不是每一部都看,但是經典的幾部還是有瀏覽過的。馮導的拍攝風格很難把握,就像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部會是什麼樣的劇情。但是與此同時又是很容易把握的,因為馮小剛導演一貫的拍攝風格都是以現實題材為主的。
喜歡馮導的作品,因為能夠從中看出很多的現實意義,同時又能夠發人深省,所以這樣的作品一般都是我關注的對象。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很多都愛看的就是感情包括友情和愛情,但是我可能過早地成熟,喜歡看的都是一些經典的電影。
『柒』 如何評價電影《老炮兒》
我覺得這部劇演的很好。電影《老炮》在故事的開篇通過兩件小事就專已經樹立起了六爺的威屬風,但是細細想來,人不服老是不行的。在影片中六爺因為佛爺不講規矩,不給別人把身份證寄回去而怒斥了佛爺提現了六爺作為一個老北京人的義氣。
這樣的結果當然可想而知,六爺只能用自己的性命來和過去的時代告別。最後的結尾就是一種俗套精神了,有事說事,別拐彎抹角明著來,別玩陰的。面對社會渣滓不屈服,正義戰勝邪惡,團結戰勝一切。
『捌』 老炮中的譚軍耀是誰
電影《老炮(老炮兒)》中,譚軍耀是南方的領導,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在接受回組織的調查答,還有證據表明其子譚小飛曾經在年前二月駕車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譚軍耀利用職權幫助,其逃脫了法律的懲罰。
《老炮兒》講述了老炮六爺難以適應社會巨變,蟄伏於胡同深處,過著溜鳥、管閑事、發牢騷的無聊日子。
某日,六爺和「小炮兒」兒子曉波父子間產生巨大情感沖突,導致小炮兒負氣離家出走,不想遭遇暗算,被新崛起一代的「小爺」小飛,為了解救兒子,並償還當年對兒子的愧疚之情,六爺重出江湖。
(8)老炮專利權擴展閱讀
《老炮兒》是由管虎導演,馮小剛監制,馮小剛、張涵予、許晴、李易峰、吳亦凡、劉樺、白舉綱等主演的電影,於2015年12月24日在中國上映。
六爺(馮小剛飾演),北京後海胡同里的普通老百姓。在1994年犯事兒蹲過牢,出來後一直生活清貧,就靠一套房子養老,開一個小賣部,和兒子關系緊張,平時遛遛鳥,打抱不平。
『玖』 老炮兒裡面講的南方領導是誰
老炮兒裡面講的南方領導是譚軍耀。《老炮兒》片尾南方某省原省長譚軍耀涉嫌嚴回重違紀違法答正接受組織調查,還有證據表明其子譚小飛曾經在年前二月駕車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譚軍耀利用職權幫助,其逃脫了法律的懲罰。
六爺用自己的規矩,試圖擺平事件,卻無奈的發現,無論是這個時代,還是自己的身體,早已今非昔比。一場父子恩仇、新舊勢力的對決無法避免。
(9)老炮專利權擴展閱讀:
《老炮兒》是由管虎導演,馮小剛監制,馮小剛、張涵予、許晴、李易峰、吳亦凡、劉樺、白舉綱等主演的電影,於2015年12月24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當年名震京城一方的頑主六爺被時代所拋棄,現在孤身一人跟他的幾個老哥們固守著自己的生活方式。
他的兒子曉波得罪了人被私扣了,為了救出兒子,他與老哥兒們狠狠地教訓了他們,是一部親情兄弟情交織的影片 。《老炮兒》原定檔期為2015年12月24日-2016年1月24日,現決定將全國范圍內的密鑰延期一個月,公映結束時間延長至2016年1月24日 。
2017年9月16日,管虎、董潤年憑借《老炮兒》獲得第3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
『拾』 電影老炮兒影評,構圖分析
英雄遲暮 老炮不老
文/夢里詩書
以父子親情為奠基的展開,《老炮兒》對小人物的精雕細琢下既是新舊兩代人不同觀念的對峙,也是對那昔日四九城裡帶有規矩道義時代的緬懷,馮小剛飾演的六爺演活了一個既有頑主本色,也有著作為父親軟肋羈絆的北京老炮兒,江湖道義包裹下是至誠的動容。
老北京的市井形成了《老炮兒》的底蘊,何為「老炮兒」?它是北方俚語中對提籠遛鳥、無所事事老混兒的專指,但能從小混兒混成老炮兒,自然不會是一個被世人所不恥的真混混,電影中馮小剛飾演的六爺,表面上只是一家小店的店主,但實則里則是胡同片里說話能頂事的能人,但這種昔日里講求道義的規矩,在面對今日那些真正的權貴面前卻又顯得那麼不值一提,而六爺為了孩子與富二代的對決,沒有了能令人唏噓的威風,江湖道義在錢權面前顯得如此渺小,例如《颶風營救》那種孤單雄鷹亦不會屬於這部以現實為本的電影,遲暮的六爺在電影中已是一個悲劇色彩的英雄人物。
親情的羈絆,永遠是最能為人動容的情愫,而這個屬於老炮兒混不吝的故事,自然需要親情來作為呈現情懷的調和劑,電影中那厚重的父子情深,從隔閡到破冰,親情的本態構築了《老炮兒》的脈絡,令人印象頗為深刻的是六爺與李易峰飾演的兒子曉波一起喝酒的那段文戲,真摯而細膩的情感表露,從伊始劍拔弩張的對質到最後的真情表露,杯酒釋心結的歷程,令人看到了馮小剛堪為影帝的本色,而李易峰亦也第一次讓人看到了他明星光環外的演技,以此賦予了電影人物以最為寫實的形態。
電影在反角的塑造上,並不只是一個單令人憎惡的權貴惡少,而是真正著點到了這個人物的正反兩面上,吳亦凡飾演的小飛,喜看《小李飛刀》,對於老炮兒的江湖心生嚮往之,他認「理」,也信服「規矩」,更對六爺有著敬佩之意,小飛這一人物並不是目空一切,盲目無知的跋扈反派,他是一個真正具有人物特性,情感充沛的角色,同時深植於這一人物背後的社會隱喻也隨之呼之欲出,老炮兒與小飛的對決,實則就是以將權利變為謀取私利的官員階層和普通老百姓之間的沖突對立,以此迎來最後的那冰湖決戰,為電影畫上一個賦有詩意遐想的結局。
英雄遲暮,老炮不老,馮小剛的京派六爺,將一個關乎道義規矩的故事搬到了今時,那飛奔鴕鳥的魔幻現實主義也將一份激情熱血燃盡到了最後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