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專利權 名詞解釋
專利權(Patent Right),簡稱「專利」,是發明創造人或其權利受讓人對特定的發明創造在一定期限內依法享有的獨占實施權,是知識產權的一種。我國於1984年公布專利法,1985年公布該法的實施細則,對有關事項作了具體規定。
專利權是指專利權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獨占使用、收益、處分其發明創造,並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專利權具有時間性、地域性及排他性。此外,專利權還具有如下法律特徵:
(1)專利權是兩權一體的權利,既有人身權,又有財產權。
(2)專利權的取得須經專利局授予。
(3)專利權的發生以公開發明成果為前提。
(4)專利權具有利用性,專利權人如不實施或不許可他人實施其專利,有關部門將採取強制許可措施,使專利得到充分利用。
(1)專利權的無限的名詞解釋擴展閱讀: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作為技術信息最有效的載體,囊括了全球90%以上的最新技術情報,相比一般技術刊物所提供的信息早5~6年,而且70%~80%發明創造只通過專利文獻公開,並不見諸於其他科技文獻,相對於其他文獻形式,專利更具有新穎、實用的特徵。
可見,專利文獻是世界上最大的技術信息源,另據實證統計分析,專利文獻包含了世界科技技術信息的90%~95%。
如此巨大的信息資源遠未被人們充分地加以利用。事實上,對企業組織而言,專利是企業的競爭者之間惟一不得不向公眾透露而在其他地方都不會透露的某些關鍵信息的地方。
因此,企業競爭情報的分析者,通過細致、嚴密、綜合、相關的分析,可以從專利文獻中得到大量有用信息,而使公開的專利資料為本企業所用,從而實現其特有的經濟價值。科研工作中經常查閱專利文獻,不僅可以提高科研項目的研究起點和水平,而且還可以節約60%左右的研究時間和40%左右的研究經費。
2. 專利權用盡的含義
專利權用盡原則(patent exhaustion),是指專利權人自己或者許可他人製造的專利產品(包括依據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被合法地投放市場後,任何人對該產品進行銷售或使用,不再需要得到專利權人的許可或者授權,且不構成侵權。換言之,專利產品經專利權人授權被首次銷售後,專利權人即喪失對該專利產品進行再銷售、使用的支配權和控制權。因此,專利權用盡,也被稱為首次銷售原則(first sale doctrine)。這一原則的核心是:在保護專利權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維護正常的市場交易秩序,保護經營者和一般消費者的合法利益,便於貿易活動的正常開展,防止專利權對國內商品的市場流通造成阻礙。專利權用盡是針對每一件合法投放市場的具體專利產品而言的,它並不會導致該項專利權本身效力的終止。因此,專利權用盡的准確含義應當是:專利權人對合法投放市場的專利產品,不再具有銷售或者使用的控制權或支配權 。
在中國,專利權用盡在專利法中的表述為: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由專利權人或者經其許可的單位、個人售出後,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該產品的,不侵犯專利權。
3. 名詞解釋 無限法償與有限法償
無限賠償
償付能力又叫法償能力,指貨幣所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分為有限法償和無限法償兩種情況。 所謂的無限法償也就是有無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論支付的數額大小,收款人都不得拒絕接受。一般來說,本位幣都具有無限法償能力,而輔幣則可能是有限法償的。 在紙幣本位制下,紙幣的發行權由國家貨幣管理當局所壟斷,主幣和輔幣的名義價值都高於其實際價值,所以,無限法償與有限法償的區分已無意義。 有限法償和無限法償是和貨幣制度有關的一個概念。一國在制定貨幣制度是要規定一國的本幣和輔幣,同時還要規定本幣和輔幣的支付能力。所謂本幣就是一國基本的流通貨幣,我國本幣的單位是 「元」;輔幣,即輔助貨幣,是指本位幣單位以下的小額貨幣輔助大面額貨幣的流通,供日常零星交易或找零之用,我國輔幣單位是:角和分,就現在來說分已經很少很少用了。 所謂無限法償,是指不論支付數額多大,不論屬於任何形式的支付,對方都不能拒絕接受。本位幣一般都具有無限法償能力。
有限賠償
償付能力又叫法償能力,指貨幣所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分為有限法償和無限法償兩種情況。 有限法償是指貨幣具有有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即在一次支付中,如果使用有限法償貨幣支付的數額超過法定限額,收款人則有權拒絕接受。 有限法償主要針對輔幣而言,而本位幣一般都具有無限法償能力。 所謂的有限法償,其實就是有限的法定償付或者說支付能力,就是說如果支付方用輔幣支付的數額達到了法律規定的有限法償標准,那麼收款方可以拒絕接受。 也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過規定的數額,收款人有權拒受,但在法定限額內不能拒受。有限法償主要是針對輔幣而言的。
4. 專利權(名詞解釋)
專利權(Patent
Right),簡稱「專利」,是發明創造人或其權利受讓人對特定的發明創造在一定期限內依法享有的獨占實施權,是知識產權的一種
5. 專利權 名詞解釋
專利權(Patent Right),簡稱「專利」,是發明創造人或其權利受讓人對特定的發明創造在一定期限內依法享有的獨占實施權,是知識產權的一種
6. 專利權窮竭名詞解釋
專利權窮竭, 即使 TRIPS 協議在這 一問題上也未達成一致意見。 作者認為, 完整的專利權窮版竭制度應當包括權專利權的國內窮竭、 專利權的國際窮竭(專利產品的平行進口)以及關聯專利權的窮竭方面的規范;專利權窮竭 制度的價值目標是利益的平衡和效率(卡爾多-希克斯標准)
7. 專利權人的名解
專利權人抄包括三種類型:
①發明人、設計人所在單位。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物質條件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
②發明人、設計人。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所完成的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所有。專利法所稱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是指對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點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在完成發明創造過程中只負責組織工作的人、為物質條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其他從事輔助工作的人,不應當被認為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
③共同發明人、共同設計人。由兩個以上的單位或個人協作完成的發明創造,稱為共同發明創造,完成此項發明創造的人稱為共同發明人或共同設計人。除另有協議外,共同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權屬於共同發明人,申請被批准後,專利權歸共同發明人共有。一個單位接受其他單位委託的研究、設計任務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另有協議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完成的單位,申請被批准後專利權歸申請的單位所有或者持有。
8. 專利權的定義
專利權(Patent
Right),簡稱「專利」,是發明創造人或其權利受讓人對特定的發明創造在版一定期限內依權法享有的獨占實施權,是知識產權的一種。我國於1984年公布專利法,1985年公布該法的實施細則,對有關事項作了具體規定。
9. 名詞解釋:無限法償
無限法償是指在貨幣流通條件下,國家對主幣在法律上所賦予的無限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的數額不受限制,任何人都不得拒絕接受。金屬貨幣流通時期,由於主幣的名義價值與內在價值相符,而輔幣的名義價值則大大高於內在價值,故國家規定主幣為無限法償貨幣,輔幣為有限法償貨幣。
紙幣流通時代,主幣和輔幣均為價值符號,都憑國家賦予的權力流通,故都是無限法償貨幣。
所謂的無限法償也就是有無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論支付的數額大小,不論屬於何種性質的支付,即不論是購買商品、支付服務、結清債務、繳納稅款等,收款人都不得拒絕接收。一般來說,本位幣都具有無限法償能力,而輔幣則可能是有限法償的。
比如我國的本位幣是元,輔幣是角和分。你用元支付時無論多少張一元對方都不能拒絕接受,但如果用角或者分支付時,如果超過了法定的數額,那麼對方可以拒絕接受,而要求你用「元」來支付。
有限法償和無限法償是和貨幣制度有關的一個概念。一國在制定貨幣制度是要規定一國的本幣和輔幣,同時還要規定本幣和輔幣的支付能力。
所謂本幣就是一國基本的流通貨幣,我國本幣的單位是 「元」;輔幣,即輔助貨幣,是指本位幣單位以下的小額貨幣輔助大面額貨幣的流通,供日常零星交易或找零之用,我國輔幣單位是:角和分,就現在來說分已經很少很少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