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專利申請的申請原因有哪些
1、專利駁回的第一個基本原因是申請專利的發明或產品不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我國的《專利法》對於專利有三大要求,那就是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如果申請專利的發明或產品沒有體現這三點特徵,專利局是不會予以授權辦理專利審查的。因此這就要求申請人在發明或產品上要盡可能地發掘其新穎性、創造性與獨特性,避免由這個原因而產生專利駁回的尷尬。
2、專利駁回的第二個基本原因是提交的申請文件中涉及產品或發明的說明書存在著問題。很多情況下,申請人為了確保自己的發明或產品的機密技術不被泄露,往往會在說明書上有所缺漏或隱瞞,這樣就會直接導致專利駁回,不能成功申請專利。事實上,申請人的憂慮其實是毫無必要的,因為負責審查專利的工作人員都有責任不泄露任何的專利機密,切實保護申請人的產品或發明技術的機密性。
3、專利駁回的第三個基本原因則是申請人分辨不清專利發明、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這三個專利的類別,因此在申請專利的時候隨便選擇其中的一個類別來確定自身產品或發明的類別。但是事實上,如果專利申請沒有符合相應的申請類別,專利局同樣會對專利進行駁回處理。
② 我國汽車行業的知識產權困局是什麼你有可破破局良策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智能汽車行業發展研究與投資前景分析報告》顯示,在專利方面,根據我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統計數據,從1985年至2005年,國外企業在我國申請的發明專利總量約為國內企業的11.2倍。而且,國外企業的專利申請集中在車上保護、發動機、電氣控制等關鍵技術領域;國內企業的專利申請則集中在車輛傳動、特種運輸等非關鍵領域。
在國外市場,我國企業的專利部署極少,目前還沒有出現為拓展海外市場積極開展專利部署的跡象。例如,根據企業、品牌名稱在美國專利與商標局的資料庫進行檢索,我國長安、奇瑞、吉利、一汽、東風等著名汽車企業都沒有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美國獲得任何授權專利,也沒有公開任何專利申請。相比之下,豐田公司在美國授權的專利是1.0483萬件,公開的專利申請是2486件;本田公司在美國授權的專利是1.2214萬件,公開的專利申請是3912件。國內企業的PCT專利申請也不多。例如,吉利、奇瑞各公開了1件和2件申請。本田、豐田則各公開了2462件、2863件申請。從這些情況看,我國汽車行業要實現品牌和技術崛起,急需在諸多重大技術領域有所突破。
目前,這六大領域的863課題招標工作已經展開。隨著863課題研究的深化,我國完全有能力在這六個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技術突破,幫助國內企業徹底打破知識產權困局,迅速推動我國汽車行業的整體崛起。
③ 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沒有通過一般有哪些原因啊 創新點不夠么
實用新型專利是我國專利制度中的一種,所謂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形狀和構造的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佰騰專利巴巴資深專家指出,實用新型在一些國家也被稱之為「小發明」,實用新型在保護模式上和發明基本相同,兩者也有一些不同之處。
1、只有產品才可以申請實用新型專利,某種方法比如說製造一種新的抽水機的方法是不能申請申請實用新型的專利的,但如果說這種方法的新穎性又夠不上發明的要求,那怎麼辦呢?可以將此種抽水機申請為實用新型專利。
2、實用新型要求有固定的形狀,可以是三維立體的,也可以是二維平面的,但總之這種形狀必須能夠固定,而單純的氣態的、液體的、粉末狀、顆粒狀的物質不能申請為實用新型專利。另外在分子層面上的改進或者是混合物成分的變化得出的東西不能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如葯品、飲料等。
3、只是改變外觀圖案、色彩、裝飾等得出的產品不能申請外觀專利,但這種外觀的改變能有某種實際的作用的可以申請實用新型專利,比如在衣服上塗上很特別的顏色,可以吸收更多的陽光使之更保暖,這可以申請實用新型專利。
4、單純的材料代替或者生產的方式不同得出的相同形狀結構的產品不能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如木頭的象棋子代替金屬的,雕刻的代替鑄模的等等。更多專利申請問題可以佰騰專利巴巴來咨詢喔。
您的實用新型新型可能不具備實用性、創造性、新穎性的要求才沒有授權的喔。
④ 專利申請不成功是什麼原因呢
很多個人知識產權專利申請,幾年都沒有申請成功,而有些人的專利卻很快就能得到授權。這是為什麼呢?在知識產權專利申請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首先,專利分為3類,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專利權人享有該項專利的製造權、使用權、許諾銷售權、銷售權、進口權、轉讓權和許可使用權。非專利權人要使用他人的專利技術,必須依法徵得專利權人的同意或許可。
其次,專利申請的主要程序包括:初步審查和公告,實質審查,授予專利權幾部分。
1.初步審查和公告: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收到發明專利申請後,經初步審查認為符合相關法律要求的,自申請日起滿18個月,即行公布。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可以根據申請人的請求早日公布其申請。
2.實質審查:
a.發明專利申請自申請日起3年內,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可以根據申請人隨時提出的請求,對其申請進行實質審查。申請人無正當理由逾期不請求實質審查的,該申請即被視為撤回。
b.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認為必要的時候,可以自行對發明專利申請進行實質審查。
c.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不必進行實質審查即可授權。
3.授予專利權:
發明專利申請經實質審查,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經初步審查,沒有發現駁回理由的,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授予發明專利權、實用新型專利權及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決定,發給相應專利證書,同時予以登記和公告。專利權自公告之日起生效。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⑤ 申請專利無效有哪些原因
無效宣告請求的理由,是指被授予專利的發明創造有下列情況之一:
(1)被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專利申請不具有新穎性、創造性或實用性;
(2)被授予專利權的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為現有設計、不具有明顯區別或與在先取得的合法權利相沖突;
(3)被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專利不是新的技術方案,被授予專利權外觀設計專利申請不具有美感或者非新設計;
(4)被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專利沒有經過保密審查即向外國申請專利;
(5)被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專利的申請文件不清楚、不完整、不能實現,權利要求書沒有以說明書為依據,不清楚、不簡要;
(6)被授予專利權的外觀設計專利沒有清楚顯示要求保護的產品;
(7)對專利申請文件的修改超出原始申請文件記載的范圍;
(8)獨立權利要求沒有從整體上反映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記載解決技術問題的必要技術特徵;
(9)分案申請的文件超出原申請記載的范圍;
(10)發明專利創造違反國家法律、社會公德或妨害公共得益;
(11)不屬於專利權授權的范圍,違反專利法第二十五的規定。
申請人提出的申請專利權無效宣告請示,專利申請復審委員會受理後,申請人從受理之日起一個月內還可以補充﹑修改﹑增加證據,在規定的一個月期間外提供新的證據或對原提供的證據作修改﹑補充的,專利申請復審委員會可不予考慮。
⑥ 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失敗,原因是什麼
權利要求的寫法不符合專利法的要求,還有就是實用新型的保護客體不對,實用新型只保護有宏觀結構的產品,是你在現有技術上對產品的結構進行的改進可以申請實用新型
⑦ 專家:我國汽車企業應不應該加強專利布局,如何布局
目前,在我國汽車產業,國外企業專利優勢明顯,國內企業整體研發實力較弱,專利申請質量不高,對專利管理重視程度不夠,行業監管不到位,面對的專利壁壘風險高,涉外知識產權糾紛頻發。
對此,國內汽車企業應加強研發,提升專利申請質量,進行合理有效的專利布局,同時應建立常態的專利分析體系,制定專利預警和應對機制。
專利咨詢,請找轉知匯
⑧ 論我國現行專利法的不足及如何完善
專利法是調整因發明而產生的一定社會關系,促進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就內其性質容而言,專利法既是國內法,又是涉外法;既是確立專利權人的各項權利和義務的實體法,又是規定專利申請、審査、批准一系列程序制度的程序法;既是調整在專利申請、審査、批准和專利實施管理中縱向關系的法律,又是調整專利所有、專利轉讓和使用許可的橫向關系的法律;既是調整專利人身關系的法律,又是調整專利財產關系的法律。
⑨ 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我是這樣想的,第一中國這種歷史文化過於濃厚,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根深蒂固的封專建思想固有了一部分人屬.第二在這樣的傳統下,中國的市場經濟還沒有發展到一定的高度只能說處在剛起步的階段,剛學會走路的孩子,你還想期望他什麼呢,"不摔到"就已經不錯了.第三經過了改革開放,創新這種理念在接近21世紀時才在國人的思想里快速發展,並成為一等大事在營銷中,因為認識了市場營銷的重要性.
但最後,我想國人的創新能力會不斷增強的,因為經驗在不斷的積累
其實樓主也不要一味的求創新,我個人認為,所謂創新就是舊的元素新的組合,你說呢樓主,只要經歷的事情多了,創新自然多了起來
⑩ 我國汽車產業專利發展面臨哪些困境
■發明專利比重較小
《報告》指出,自2005年以來,我國汽車行業專利年均增長率達到26%,其中,2015年我國汽車行業專利公開量超4萬件。其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國的全球專利申請量排名已上升至第三位,占申請總量的19%。「近五年來,我國知識產權申請的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周舟表示,「中國已成為知識產權大國,但仍不是知識產權強國。」
周舟告訴記者,目前我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的專利申請較為零散,尚未形成總體布局和系統規劃,未來出現專利壁壘和侵權風險的可能性較大。此外,周舟直言,我國汽車企業知識產權布局目前存在「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問題。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信息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六大車企(一汽、東風、上汽、北汽、長安、廣汽)累計申請專利數量達12322件,其中發明公布、發明授權、實用新型以及外觀設計等四類專利申請量佔比分別為19.7%、7.1%、42.2%和40%。發明專利的比重較小,表明我國汽車行業的核心技術水平與國外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構建知識產權生態圈
正如工信部科技司副巡視員常利民所說:「知識產權已成為企業在全球舞台上競爭的重要資源和要素,在『十三五』期間,為推動『中國製造2025』的落地,提升我國製造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至關重要。」
近年來,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進步明顯,但僅個別企業設置了獨立的知識產權部門或機構,剩下的依靠企業研發和技術人員「散兵游勇」式地進行專利申請和維護。「在缺乏知識產權的總體規劃和系統布局之下,難以真正有效提升我國車企的知識產權維護和運營水平。」周舟如是說。
「汽車行業要建立訂單式專利技術研發體系,利用平台、機構、資本和產業,打造汽車行業的知識產權運營生態圈。」周舟強調,在培育產業核心技術高價值專利的基礎上,車企要進一步推進專利與標準的融合,同時注重防禦知識產權風險,推動專利技術的產業化。
■突破或在未來3~5年
「當知識產權布局和規劃體系構建完成時,下一步我們就能將知識產權打造成自主品牌車企進軍國際市場的強大『武器』。」周舟告訴記者。此前,知識產權出版社咨詢培訓中心咨詢師尹春雷在接受采訪時也表達了同樣觀點:知識產權應成為汽車企業的資本而非成本。
日本汽車企業一直以來都深諳此道,據日經新聞披露,近年來日本的商標授權與技術出口呈現上升態勢,由於知識產權出口順差持續增長,近十年間日本的勞務收支已增長四倍,達到2.4萬億日元(約合0.14萬億人民幣)。根據日本統計局資料,包括汽車製造業在內的運輸設備行業,是知識產權收入的主要貢獻者,其中大部分為技術相關的專利費與授權金。
值得肯定的是,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汽車行業組織和第三方機構正積極開展專利布局的總體規劃和課題研究,與此同時,汽車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營管理意識也不斷提升,周舟表示,在未來3~5年內,我國汽車行業在知識產權領域有望取得重大突破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