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期貨與期權的區別
期貨與期權的區別如下:
1.標的物方面:期貨交易的標的物是標準的期貨合約;而期權交易的標的物則是一種買賣的權利。期權的買方在買入權利後,便取得了選擇權。在約定的期限內既可以行權買入或賣出標的資產,也可以放棄行使權利;當買方選擇行權時,賣方必須履約。
2.投資者權利與義務方面:期貨合同是雙向合約,交易雙方都要承擔期貨合約到期交割的義務。如果不願實際交割,則必須在有效期內對沖。而期權是單向合約,期權的買方在支付權利金後即取得履行或不履行買賣期權合約的權利,不必承擔義務。
3.履約保證方面:在期貨交易中,期貨合約的買賣雙方都要交納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在期權交易中,買方最大的風險限於已經支付的權利金,故不需要支付履約保證金。而賣方面臨較大風險,因而必須繳納保證金作為履約擔保。
4.盈虧的特點方面:期貨的交易是線性的盈虧狀態,交易雙方則都面臨著無限的盈利和無止境的虧損。期權交易是非線性盈虧狀態,買方的收益隨市場價格的波動而波動,其最大虧損只限於購買期權的權利金;賣方的虧損隨著市場價格的波動而波動,最大收益(即買方的最大損失)是權利金。
5.作用與效果方面:期貨的套期保值不是對期貨而是對期貨合約的標的金融工具的實物(現貨)進行保值,由於期貨和現貨價格的運動方向會最終趨同,故套期保值能收到保護現貨價格和邊際利潤的效果。期權也能套期保值,對買方來說,即使放棄履約,也只損失保險費,對其購買資金保了值;對賣方來說,要麼按原價出售商品,要麼得到保險費也同樣保了值。
期貨(Futures):與現貨完全不同,現貨是實實在在可以交易的貨(商品),期貨主要不是貨,而是以某種大眾產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為標的標准化可交易合約。因此,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期權:是指一種合約,該合約賦予持有人在某一特定日期或該日之前的任何時間以固定價格購進或售出一種資產的權利。它是在期貨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金融工具。
B. 上交所股票期權合約的履約方式是什麽
經中國證監會批准,上海證券交易所於2015年2月9日上市交易上證50ETF期權合約品種,其履約方式即行權方式為到期日行權(歐式期權)。
C. 期權的買賣雙方可以選擇不履約嗎
期權買方雖擁有履約或不履約的權利,但無論其是履約還是不履約,他都必須在期權到期日之前予以聲明,買方不履約的聲明沒有具體的規定,以到期日為限。買方履約的聲明日期一般在期權合約中預先確定,這一日期稱之為通知日或聲明日,即期權買家要求履行期權合約時,他必須在到期日前的預先確定的某一天之前(含這一天)通知賣方,以便讓賣方作好履約准備。若買方在通知日之前沒有發出履約聲明,則視之自動放棄朗權的權利。通知日定在什麼時候,由期權合約中規定,一般是取決於期權的有效期長短,有的是5天,一般在l一12天之內。
期權賣方因負有接受買方履約要求的義務和責任,因此,一旦買方提出履約要求後,賣方必須立即准備履約,並且必須在到期日之前完成相關期貨的交割手續。
買賣雙方履行期權的相關期貨交割手續的日期,稱之為「履行日」。履行日與到期日嚴格來說是有所不同的。前者是指期權持有者實際履行其買入的看漲期權或看跌期的權利的日期。而到期日則指可以履行期權的最後日期。
按這個說明可以都不履約,買方放棄,賣方就自動不用履約了
D. 為什麼說美式期權在未到履約期限時提前交易一般是不劃算的
沒有這種說法吧
他可能會損失了以後價格波動帶來的收益,但也規避了同樣的風險
比如買權,他雖然提前交易,但是交易時是價格的最高點,那這時就是最劃算的了
E. 期權合約的主要區別
期權合約是單向合同,期權的買方在支付一定的保險費之後取得一種購買權利,但他可以在交易確立後的任何時間有權放棄合同,即不履行這種權利,其代價是支付了已協商了的保險費。期權的賣方在買方要求履約時,便有義務來交割,在買方決定不履約時,並無權利要求其來履約,雙方的權利義務並不對稱。而一般期貨合約是雙向合同,一旦自己的多頭或空頭地位確立以後,交易雙方便承擔起期貨合約到期進行交割的義務。若不想交割,則必須在到期前對沖合約,了結其多頭或空頭地位。期權合約與一般期貨合約內容最重要的區別在於期權合約中有「敲定價 格」這一項,而一般的期貨合約沒有也無需有。
期權交易中的「敲定價格」又稱履約價格,是指按照看漲期權或看跌期權約定價格買進或賣出相關期權合約的價格。具體地說,是指看漲期權的購買者依據合約規定買進相關期權合約或看跌期權購買者依據合約規定賣出相關期權合約的價格。在期權交易中,相對於每一個看漲期權的買方,有一個看漲期權的賣方,相對於每一個看跌期權的買方,有一個看跌期權的賣方。為了便於買賣雙方交易,在期權合約中列明了雙方應共同遵守的「敲定價格」。
這一價格是由交易所依一定的機制來決定的,除了某些特殊情況外,這一價格在合約期間內不會改變,市場上買賣雙方所決定的是權利金(或稱保險費、保險金),而非敲定價格。而在期貨合約中,期貨價格由市場的供需雙方決定,由於雙方力量消長不定,期貨價格也隨時在變動。期貨合約在成交時,其價值為零,故雙方並無現金的轉移,雙方所交保證金只是作為違約時的賠償准備而已;期權合約在成交時,買方必須支付權利金給賣方,但並不須繳納保證金,這是因為買方本來就有違 約的權利,至於期權的賣方因只有義務而無權利,故雖得到權利金,也必須擻納保證金。
期權與期貨的標的物很多都是一樣的,但一個重要區別是有以期貨為標的物的期權,即期貨期權,而無以期權為標的物的期貨。由於期貨價格由市場決定,在任一時點僅能有一種期貨價格,故在創造合約種類時,僅有交割月份可供變化,期權的履約價格由交易所決定,在任一時點,可能有多種不同履約價格的合約存在,再搭配不同的權利期間,便可產生數倍於期貨合約種類數的期權合約,最後又由於權利義務不對稱,而形成買權與賣權兩大類,故期權在創造金融商品的能力上大大高於期貨。
例如,假設期貨合約有5種不同的交割月份,即代表5種不同的合約,若期權也有5種不同 的權利期間,5種不同的履約價格,則可形成25個買權與25個賣權,共50個不同的期權合約,為期貨合約種類數的10倍。期貨合約是在未來某個遠期交付一定數量和等級的特定商品的標准化合約,而期權合約則是支付了期權保險費的買方有權在商定的有效期限內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的期貨合約的合約。
F. 賣方期權合約什麼時候會履約,如何履約
期權的買方向賣方支付一定數額的權利金後,就獲得這種權利,即擁有在一定時間內以一定的價格(執行價格〕出售或購買一定數量的標的物(實物商品、證券或期貨合約)的權利。期權合約的構成要素主要有以下幾個:買方、賣方、權利金、敲定價格、通知和到期日等。
期權合約是一種賦予交易雙方在未來某一日期,即到期日之前或到期日當天,以一定的價格--履約價或執行價--買入或賣出一定相關工具或資產的權利,而不是義務的合約。期權合約的買入者為擁有這種權利而向賣出者支付的價格稱為期權費。期權合約是關於在將來一定時間以期權合約一定價格買賣特定商品的權利的合約。期權的標的資產包括:股票、股票指數、外匯、債務工具、商品和期貨合約。期權有兩種基本類型,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亦稱買入期權和賣出期權。看漲期權的持有者有權在某一確定時間以某一確定的價格購買標的資產。看跌期權的持有者有權在某一確定時間以某一確定的價格出售標的資產。期權合約中的價格被稱為執行價格或敲定價格。合約中的日期為到期日、執行日或期滿日。美式期權可在期權有效期內任何時候執行。歐式期權只能在到期日執行。在交易所中交易的大多數期權為美式期權。但是,歐式期權通常比美式期權更容易分析,並且美式期權的一些性質總是可由歐式期權的性質推導出來。
需要強調的是,期權賦予其持有者做某件事情的權利,持有者不一定必須行使該權利。這一特點使期權合約不同於遠期和期貨合約,在遠期和期貨合約中持有者有義務購買或出售該標的資產。請注意,投資者簽署遠期或期貨合約時的成本為零,但投資者購買一份期權合約必須支付期權費。
G. 看漲期權 的買方到期不履約怎麼辦
期權買方雖擁有履約或不履約的權利,但無論其是履約還是不履約,他都必須在期權到期日之前予以聲明,買方不履約的聲明沒有具體的規定,以到期日為限。買方履約的聲明日期一般在期權合約中預先確定,這一日期稱之為通知日或聲明日,即期權買家要求履行期權合約時,他必須在到期日前的預先確定的某一天之前(含這一天)通知賣方,以便讓賣方作好履約准備。若買方在通知日之前沒有發出履約聲明,則視之自動放棄朗權的權利。通知日定在什麼時候,由期權合約中規定,一般是取決於期權的有效期長短,有的是5天,一般在l一12天之內。期權賣方因負有接受買方履約要求的義務和責任,因此,一旦買方提出履約要求後,賣方必須立即准備履約,並且必須在到期日之前完成相關期貨的交割手續。買賣雙方履行期權的相關期貨交割手續的日期,稱之為「履行日」。履行日與到期日嚴格來說是有所不同的。前者是指期權持有者實際履行其買入的看漲期權或看跌期的權利的日期。而到期日則指可以履行期權的最後日期。按這個說明可以都不履約,買方放棄,賣方就自動不用履約了
H. 期權的履約情況有哪些
有以下三種情況:
1、沖銷:大多數期權的買方和賣方在期權到期時或到期前選擇沖銷的方法來結清期權頭寸。
2、行權:權利方有權行使買進或賣出相標的證券的權利,義務方需履行義務。
3、自動放棄:到期不行權,自動失效。
I. 期貨期權的履約規則是什麼
期貨期權採用美式/歐式行權方式,其合約及規則設計的框架體系與期貨基本一致。如期權採用與期貨市場相同的一戶一碼制度和撮合原則:與期貨共用一個賬戶,期權行權後轉化為期貨持倉,便於期權行權、持倉和對沖管理;採用與標的期貨市場一致的「價格優先、時間優先」交易撮合原則。
具體某個品種的行權方式可以在交易所官網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