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法院調解書的申請執行期是多少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五條規定:申請強制執行的期間為兩年。申請專執行時效的中止屬、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申請執行的管轄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貳』 在法院申訴期限是多少
民事案件的申訴期限是裁判文書生效後6個月之內。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零五條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規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第二百條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十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零一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提出證據證明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的,可以申請再審。經人民法院審查屬實的,應當再審。
第二百零二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關系的判決、調解書,不得申請再審。
第二百零三條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應當提交再審申請書等材料。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五日內將再審申請書副本發送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提交書面意見;不提交書面意見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查。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申請人和對方當事人補充有關材料,詢問有關事項。
第二百零四條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審查,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再審;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因當事人申請裁定再審的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審理,但當事人依照本法第一百九十九條的規定選擇向基層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裁定再審的案件,由本院再審或者交其他人民法院再審,也可以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
『叄』 民事調解書的申請再審期限是多久
《民事訴訟法》第二抄百零五條規定: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但是當時人有新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據以做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有上述四種情形的,自知道或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肆』 人民調解履行方式和時限怎麼寫
人民調解復的履行方式和時限制是由矛盾雙方協商確定的,只要依據協商的結果,准確的記載雙方商定的履行方式和履行期限即可。
人民調解文書製作的總體要求:
1、文書製作應採用黑色或藍黑色碳素筆或鋼筆工整書寫,便於辨認。有條件的人民調解組織,應當盡量爭取採用電腦列印製作。
2、卷宗的文書用紙統一採用A4紙張,封面封底全部採用牛皮紙印製。卷宗應裝訂整潔,標示頁碼,卷宗裝訂後用同材質的牛皮紙包邊。
3、卷宗裝訂順序原則上按文書發生時間順序排列,一般依次為:卷宗封面、卷宗目錄、人民調解申請書、民間糾紛受理調解登記表、當事人提供的證據材料、調查筆錄、調解筆錄、人民調解協議書、回訪記錄及有關憑證,允許作合理變動。卷內目錄應清楚反映這一順序。
4、各級人民調解組織的人民調解員、記錄員應加強法律基礎知識學習,逐步掌握使用法律規范用語,增強准確規范表述的能力,爭取在文書表述的規范性上不斷提高。
『伍』 法院的調解書超過了兩年的申請執行期限該怎麼辦
人民調解書超過申請執行期限的,法院不再受理強制執行申請。由當事人自行處理調解書所確定的內容。
『陸』 法院民事調解書執行有期限時間么
申請強制執行的期限為二年,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五條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人民法院出具的民事調解書,生效後與判決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可以在法定的申請期限內到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當事人經法院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法院根據協議內容製作調解書,經送達,當事人簽收後生效。
(6)提交調解申請書期限擴展閱讀:
民事調解書,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在查清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通過調解促使當事人達成協議而製作的法律文書。它是法律寫作的重要研究,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重要文體之一。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在堅持自願、合法的原則下,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採取調解方式,促使雙方當事人互相諒解,達成協議後而寫成的文書,稱為人民法院民事調解書。
民事調解書是人民法院常用的重要的司法應用文之一,具有法律效力。它既是當事人協商結果的記錄,又是人民法院予以批準的證明,也是當事人遵照執行的根據。
因此,製作好調解書,對於及時解決人民內部矛盾,促進安定團結,宣傳社會主義法制,預防和減少糾紛,都有重要意義。民事調解書有一審、二審、再審調解書的不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民事訴訟調解制度又稱法院調解,是指按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在法院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就發生爭議的民事權利義務自願進行協商,達成協議,解決糾紛的訴訟活動。
法院調解包括兩方面的含義:
一是指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在辦案過程中,對當事人進行法制教育思想疏導工作的活動;
二是指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在辦案過程中,主持和引導當事人用平等協商的辦法解決糾紛,達成協議,終結訴訟的一種方式。
法院調解制度是建立在當事人處分權基礎上的,是當事人行使處分權和法院行使審判權相結合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