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葯的保質期一般為多久
當很多人生病之後會根據病情選擇用中葯進行治療的,根據不同的疾病使用的中葯也會有所不同,在治療很多疾病的時候中葯有著特殊的功效。當然中葯也有著獨有的特性和保質期,在保存中葯的時候根據不同的中葯以及中葯的保存狀態,保質期也會有著一定的區別,當中葯變質之後就不能在使用了。
1、煎好的中葯能放多久
目前代煎的中葯湯劑最常見的包裝是真空密封包裝,其次也可用患者自己提供的器皿來盛放。
研究發現,溫度越高葯液變質越快,在氣溫較高的季節里,室溫在25℃以上,一般湯劑保存不超過2天,如果冷藏,則一般保存7天不會有變質現象。另外,不同方劑即使在同一條件下,變質程度差異也較大,若葯液內澱粉、蛋白質、糖類等成分含量較多,則變質更快。
2、乾的中葯能放多久
通過現代葯理學的研究手段發現,大黃中的蒽醌苷類物質是其發揮瀉下作用的主要成分,但是隨著儲存時間的延長,蒽醌苷類物質會逐步地被水解為蒽醌的苷元,瀉下作用就會逐步地減弱。
中葯放置時間過長有效成分會丟失,所以它的葯效也會明顯降低,中葯在儲存過程當中常常會出現一些變異的現象,比如說容易被蟲咬、發霉、腐爛、變色變味等,所以中葯是有保質期的,不是放置時間越長效果越好。
中葯變質的因素
溫度
葯材在溫度方面都有一定的適應范圍。溫度過高過低都會使葯材質量發生變化。當溫度在35度以上時,含脂肪的葯物就會因受熱而使油質分離,從而少油;含揮發油多的葯物也會因受熱而使芳香氣味散失;動植物膠類和部分樹脂類葯物,受熱後又易於發軟、粘連成塊或融化。
溫度在20~35度時,由於有利於蟲害、黴菌等孽生繁殖,而使某些葯物生蟲、發霉以至變質。
濕度
濕度是指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多少的程度,也就是空氣潮濕的程度。葯物本身能否保持正常的含水量,與空氣的濕度有密切的關系。一般葯物的正常含水量約10~20%。如空氣中水蒸氣多,葯物大量地吸收水分而使含水量增加(受潮),就容易發生霉爛變質現象。
空氣
空氣含有多種成分,其中以氧氣最容易與葯物的某些成分發生化學變化,而影響質量。通常所見到的丹皮、黃精等的顏色變深,就是因為它們所含的鞣質、油質及糖分等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發生變化而形成的。
中葯常見變質現象
霉變
即發霉,系中成葯外表或內部生長黴菌的現象。
酸敗
亦稱酵解,即中葯經日光照射或高溫,產生發酵,變味,變色而不能葯用。
揮發
是指葯物在高溫下所含揮發油散失或走油;乙醇揮發後醇浸出物發生沉澱,從而使有效成分失去。
渾濁沉澱
是液體中葯的常見變質現象,中成葯的液體制劑在低溫條件下容易發生沉澱或變質。
㈡ 國家二級中葯保護品種期限是幾年
注冊司訊: 2006年月日0月28日,國家食品葯品監督局以國食葯監注[2006]551號文發布了《國家中葯保護品種》公告(第50號).公告稱,根據《中葯品種保護條例》的規定,國家食品監督理局批准以下9家企業生產的9個中葯品種列為國家中葯保護品種。 葯品名稱 保護品種號 生產企業 一.首家保護 蠶茸柱天膠囊 ZYB2072006171 四川克旨達制葯有限公司 健腦補腎口服液 ZYB2072006172 山東監清華威葯業有限公司 闌尾靈顆粒 ZYB2072006173 哈葯集團中葯二廠 蟹黃膚寧軟膏 ZYB2072006174 山東省明仁禍事瑞達制葯有限公司 二.同品種合保護 青陽參片 ZYB2072005141-1 山西仁源堂葯業有限公司 傷痛寧片 ZYB2072005135-5 山西省仁源堂葯業有限公司 天蠶片 ZYB2072005107-2 開開援生制葯股份有限公司 通脈靈片 ZYB2072005113-1 太極集團四川綿陽制葯有限公司 通竅鼻炎顆粒 ZYB2072005142-1 四川川大華西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注:以上產品保護級別均為2級,保護期限為7年.
㈢ 中成葯新葯專利保護期多長!
按照國家規定,通過分級保護,級別不同,保護期限也不一樣,你的問題,建議你,按照你的葯品名稱,去查一下就知道是至少7年,10年,還是更長!
㈣ 中醫葯專利保護有效期有多久
葯品類只能申報發明專利,發明專利保護期限為20年
㈤ 中葯的保質期有多久
沒有熬好的中葯的保質期一般為2-3年,如果是已經熬好的中葯夏天只能保存一兩天,其它季節能保存時間稍長一些,但最好是放到保鮮冰箱中保存。中葯如果是放置在器皿中冷藏保存,在3天之內需服用,否則很容易就會變質。這不僅僅會影響葯效,還可能會產生副作用傷害身體。
中葯保存時間的長短不但與保存方式有關,還與葯液的含量有關系。如果葯液中含有蜈蚣、蠍子等動物或含糖量較高,保質期就會相應的縮短。葯液保存的時間如果較長,需要在服用前檢查有無變質。真空密封保存的中葯,要經常檢查器皿保存的葯物有無出現氣泡等異常情況。
中葯保存注意事項:
1、防止發霉
如果將中葯放在陰暗潮濕的地方,中葯表面會長黴菌,霉變後的中葯葯效降低,且會有毒副作用;如果將中葯放在太陽能直射的地方,中葯內部水分蒸發,外包裝的水分散不出去,也會導致葯物霉變。
2、預防蛀蟲
中葯長蛀蟲也是一個常見事,被蟲蛀的中葯葯效降低,若不小心食用了,人體還可能產生不良反應,尤其是散裝中葯,更易被蟲蛀。容易長蛀蟲的中葯有,北沙參、黨參、人參、當歸、黃芪、甘草等,含糖分高,易生蟲。
3、防止出油
葯材會有出油現象,多因為這類葯物的脂肪含量比較高,再加上中葯被放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中,那麼中葯表面就更容易出現黏稠、油狀的物質。這類中葯有,杏仁、柏子仁、桃仁等,都屬於高脂肪中葯。
4、防止散味
中葯大多都有很特殊的氣味,這些揮發性的氣味,是中葯治病的主要物質,一旦氣味變淡或氣味散失後,葯效就會明顯下降。這類中葯有,砂仁、檀香、豆蔻、薄荷等,都具有一定的揮發性成分。
5、防止變色
中葯也很容易變色,尤其是將中葯放在能夠有陽光照射的地方,很容易變色,這樣中葯的內部成分就會發生改變,從而失去原有的葯效。這類中葯有,菊花、紅花、黃芪等。
㈥ 中葯有保質期嗎
西工區周先生每年冬季都要買一些西洋參、冬蟲夏草等中葯補品,有時一個冬季可以吃完,有時吃不完則要放到來年春天。前不久,周先生偶爾聽朋友說,中葯也有保質期。可是買中葯時,從來沒有見哪個中葯上還標示有保質期。自己會不會也吃了過期的中葯? 像周先生這樣從來沒有考慮過中葯保質期的人並不少見。有不少市民認為,只要把中葯放到通風、乾燥的地方就不會變質。 市中心醫院門診部主任馬獻軍表示,中葯的保質期與質地、儲存等因素有關,不同中葯的保質期也大不一樣。很多中葯只要儲存得當,就可以保持療效,而且保質期相當長。如陳皮,就是放得時間越久,治病效果就越好。但有些中葯儲存時間長了,雖然外觀沒有發生霉變或蟲蛀,療效卻降低了,起不到治病效果,如枸杞、桂圓肉等。薄荷、紫蘇葉等含揮發性成分的中葯,如果儲存過久香氣散發影響質量,也會降低中葯療效。有些中葯被蟲蛀了,只要沒有發霉變,仍然可以用,只是療效會降低。 中葯如果不能確定是否可以繼續用,可以找專業人士進行辨別。一般來說,草本植物不超過2年,木本植物不超過4年,礦物質不超過10年。中成葯是有保質期的,其出廠日期和保質期都印刷在包裝盒外。如果葯品過了保質期,其形狀、外表、味道有改變的話,不要再服用,以免發生葯品傷人事件。 (從本期起,本版將增設「正確認識中醫葯」小欄目,敬請關注。
㈦ 中葯材有沒有保質期中葯一般能放多久
我們知道很多東西都是有保質期的,更不用說是葯材。西葯一般放置兩到三年就會過期,而中葯和西葯在本質上有很大的區別,所以不能相提並論。我們常說中葯是“葯食同源”,所以很多中葯的儲存和食物儲存是一樣的,但中葯又因其特殊的特點,又不能和食物一概而論。
在中葯的發展過程中,保質期這個名詞並沒有特別的提及,古人認為中葯並沒有嚴格的儲存年限要求,我們不能說放置了一年兩年的葯材就會比新鮮的葯材質量差,恰恰相反,在中葯裡面很多葯材還有“陳放”的要求,就像窖藏的酒一般,歷久彌新、愈陳愈好。
4、煎好的葯要當天服用
和乾燥的原葯材不同,煎煮好的葯材一般是不建議放置的,最好趁熱服用。所以古人煎煮葯材一般都是現煎趁熱喝,這樣才能發揮最好的葯效。
現在很多人為了方便都會選擇中葯代煎,一次就煮出一星期甚至更長時間的葯液,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因為中葯材的有效成分一旦被提取後就會變得極不穩定,各種復雜的成分混合在一起很容易發生變化,或揮發、或分解、或氧化等等都不得而知,會一定程度上影響葯效。
再者,一般中葯煎煮後不會經過消毒滅菌的處理,自然環境中的細菌病毒很容易在葯液中滋生,假如喝了變質污染的中葯,恐怕不但不能治病,還會損害健康。
㈧ 中葯材有保質期嗎
1、草本葯草本葯物一旦製成了飲片,葯效就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減退回,其保質期不應超過2年。如答人參存放1年以上,有效成分丟失20%~30%;大黃存放5年以上,其中具有葯用價值的成分蒽醌類化合物就會全部失效。
另外,如石斛、麥冬等葯材,為了提高葯效甚至要用鮮草入葯。
2、木本葯木本葯物的保質期可以長至4年,但研究發現,一些葯材的儲存時間長了,雖然外觀上沒有變質現象,但療效卻會降低。
例如,當歸、枸杞等含有大量脂肪油、黏糖成分,時間一長極易「走油」;薄荷、藿香、紫蘇等含揮發性成分的葯材,儲存過久後香氣散發影響質量,從而降低療效。
3、礦物葯雖然龍骨、靈磁石、硝石等礦物葯的分子式較為穩定,但長期存放仍會對葯效產生影響,一般保存期不應超過10年。
含有西葯成分的中成葯,其保質期應按照西葯執行,通常不應超過3年。
㈨ 中葯的保質期是多久
中草葯有保質期。
盡管中葯材並沒有相關保質期規定,但並不能說明中葯材就可以無限期地保存。有些市民認為中葯材越陳越好,甚至盲目收藏,這是一種誤區。中草葯在保質期內,且採用了適當的保存方法,才能真正保質。
一旦中草葯質量下降,葯效降低,起不到治病救人的作用,自然無法「保值增值」,收藏也毫無價值。只有通過適當合理的保存方法,才能讓中葯材保質。
大部分常見中葯材應放在陰涼通風乾燥處保存。像冬蟲夏草、人參等高檔中葯材,可以放在冰箱零下5度的環境內儲藏。不過,也有一些中葯材確實越陳越好,像陳皮等中葯材,一般需要存放5年以上,葯效更佳。
大部分中葯材最好趁早食用,一旦葯材質量下降,葯效降低,有時非但起不到保健養生作用,還會影響身體健康。不要做「囤葯族」,中葯材最好用多少、配多少。
(9)中葯保護年限擴展閱讀
1、草本葯物飲片保質期2年
草本葯物一旦製成了飲片,葯效就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減退,其保質期不應超過2年。
就拿人參這樣的草本葯物來說,草本葯長在地里的時間越長可能效果越好。但一旦被挖出來,製成了飲片,葯效就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減退,存放1年以上,有效成分丟失20%~30%。
大黃存放5年以上,其中具有葯用價值的成分蒽醌類化合物就會全部失效。當歸、枸杞等含有大量脂肪油、黏糖成分,雖然不容易被蟲蛀,但時間一長極易「走油」,就是表面會出現油一樣的物質,這樣的中葯就完全沒有了葯效。
2、木本葯物保質期4年
木本葯物的保質期可以長至4年。但專家在研究中發現,一些葯材的儲存時間長了,雖然外觀上沒有變質現象,但療效卻會降低。
薄荷、藿香紫蘇等含揮發性成分的葯材,如儲存過久,香氣的散發就會嚴重影響葯的質量,從而降低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