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助,三方協議有效期是到什麼時候,單位要求交違約金合理嗎
很同情這位同學。
1、很遺憾,3000多培訓費很可能免不了要退賠。法律對培訓費沒有說一定違法 如果金額不是太離譜,很難訴其違法。
2、但2008年新勞動法規定禁止試用單位收取違約金!
因此,那5000元所謂違約金你可以拒交。若對方強硬堅持,就去當地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訴!
祝順利!
B. 詐騙犯坐牢沒錢退賠。我感覺應該在牢里掙錢,多會還夠受害人,就多會出獄。法院責令退還判決書會過期嗎
法院判決生效,可以執行其可執行財產,一時沒有財產可執行的,人民法院會中止執行,待期有償還能力時再啟動執行。
C. 被騙二萬四,詐騙犯已被抓,詐騙犯家人想和解還錢,為什麼說七天內有效期,求答案
他們理解有誤,實際上是七天有個公安報捕期。
公安在抓捕到嫌疑犯後,一般應在七天內向檢察機關申請批准逮捕。你這個案件金額小,可能在七天批捕前退賠完畢的話,公安願意不報批捕或者檢察院可以決定不批捕,他就可能不被追究。 所以對方當然急啦,如果過了七天,檢察院都批捕了,再賠錢,最多輕判。
D. 詐騙罪立案前已全部退贓40萬,還會判多久的刑
詐騙40萬元以上,數額巨大,涉嫌詐騙罪,應當按照規定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積極退贓,可以酌情從輕處罰。
如果所有的錢都是在立案前自願歸還的,那麼被認定為欺詐罪的犯罪要素是不足的。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構成欺詐行為的,在一審前已全部返還的,不得起訴和免除刑事處罰。因此,這種情況可以不立案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雖已達到本解釋第一條規定的「數額較大」的標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行為人認罪、悔罪的,可以根據刑法第三十七條、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定不起訴或者免予刑事處罰:
(一)具有法定從寬處罰情節的;
(二)一審宣判前全部退贓、退賠的;
(三)沒有參與分贓或者獲贓較少且不是主犯的;
(四)被害人諒解的;
(五)其他情節輕微、危害不大的。
(4)退賠有效期擴展閱讀:
個人詐騙罪的立案標准: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
根據《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和第一百五十二條的規定,利用經濟合同詐騙他人財物數額較大的,構成詐騙罪。
利用經濟合同進行詐騙的,詐騙數額應當以行為人實際騙取的數額認定,合同標的數額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
行為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認定其行為屬於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利用經濟合同進行詐騙:
(一)明知沒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有效的擔保,採取下列欺騙手段與他人簽訂合同,騙取財物數額較大並造成較大損失的:
1.虛構主體;
2.冒用他人名義;
3.使用偽造、變造或者無效的單據、介紹信、印章或者其他證明文件的;
4.隱瞞真相,使用明知不能兌現的票據或者其他結算憑證作為合同履行擔保的;
5.隱瞞真相,使用明知不符合擔保條件的抵押物、債權文書等作為合同履行擔保的;
6.使用其他欺騙手段使對方交付款、物的。
(二)合同簽訂後攜帶對方當事人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定金、保證金等擔保合同履行的財產逃跑的;
(三)揮霍對方當事人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定金、保證金等擔保合同履行的財產,致使上述款物無法返還的;
(四)使用對方當事人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定金、保證金等擔保合同履行的財產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致使上述款物無法返還的;
(五)隱匿合同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定金、保證金等擔保合同履行的財產,拒不返還的;
(六)合同簽訂後,以支付部分貨款,開始履行合同為誘餌,騙取全部貨物後,在合同規定的期限內或者雙方另行約定的付款期限內,無正當理由拒不支付其餘貨款的。
E. e租寶受害者的錢什麼時候能拿到
請做好最壞的打算吧。想所有人都完完全全拿回來,概率上可能不會太大。但部分,甚至大部分仍然是可能的。e租寶雖然公關惡劣,也可能存在業務上的黑洞。在發展上有不擇手段的底氣,是他試圖做大做強來綁架行業綁架政府形式,繼而成為大而不倒(而這點也尤為為行業人詬病)。那就是說,他瘋狂燒錢做大,並不是圈點錢就跑掏空平台。那如此推測,進入e租寶的錢,都是有去處的。第一,如果e租寶自融,業務是假,發的都是假標。這樣的話e租寶融資來的錢,要麼自己花,要麼輸入自己實體企業。自己花,只有打廣告、發工資的花銷,700多億的成交量,光打廣告、發工資是花不完的。那麼輸入實體企業的錢是否再讓企業退回資金呢?以筆者極略淺的法律認知來做一個推測(如有法律高人明了,來指出錯誤和開解一群迷霧中的人都是極好的):如果,是如果,司法判定的是e租寶涉及非法吸儲等的經濟犯罪,那就只能等待刑事案件審判終結後,由法院責令將追繳的贓款進行退賠。追繳後還不能彌補損失的,在刑事案件終審判決後另行進行民事訴訟。尋求民事賠償。也就是說,e租寶融資來的,平台還有的資金,都可用來退賠。輸入實體企業的錢,如果不能以刑事責任追溯退賠,在民事訴訟中,也可以向企業經營者追討。在公開的資料中,已經顯示e租寶及鈺誠集團經營者高管也多為重復,因此,鈺誠集團旗下資產或將都可以作為賠償資產。可能時間會略微漫長,但投資者並不會血本無歸。第二,如果e租寶融資租賃業務真實,這就好多了。融資租賃業務,相當於自己先幫企業墊付購買設備的錢,設備交由企業使用,企業定期交租。這樣分期付款的方式,相比企業一次性借款購買設備,風險還是小很多。這樣的話,e租寶是有定期回款的。就算是有些許壞賬,資金也還是有回來的機會。投資者的資金也並不會血本無歸。只是融資租賃業務標的項目時間長,一旦走上法律程序,時間也不會短。因此,最後投資人的希望和耐心,或都會被時間消磨。在這之外,有媒體爆料:e租寶或有600億資金窟窿,其文中除了引用內部人士歸結的原因「盲目發展和管理失當」,並無其他根據。顯然「盲目發展和管理失當」單純說辭無法消化掉600億資金。敏感時期,大家也不要捕風捉影。要知道,在數據統計,e租寶總共代收才700億。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花去600億,這么大額的資金,不像幾塊錢,丟到汪洋大海了無聲響,它就算花,作為一個時常站在風口浪尖上的平台,要完全掩人耳目也不大可能。最後就經偵的目的來說,清理掉違規平台、及查處非法經營者,是整肅行業,規范發展的路徑,並不是目的。監管,最終的目的仍然是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保護投資者。因此,如果e租寶涉及違規經營,在司法處理上,考慮投資者的利益,幫助投資者回款,仍然是達到保護投資者目的的最有效用途徑。因此,做最壞的打算,投資者血本無歸的可能性也不會大。但無論最後事態如何,對行業都將是一次難以磨滅的打擊。這個冬天恐怕更難過了,P2P行業且行且珍惜。而好的是,經過整肅,無論怎樣,在未來行業都會更健康更規范。
F. 經過多次維修能不能正常使用的,可以退賠的規定
國家技術監督局《部分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技監局質發[1996]53號)
第十一條 在三包有效期內,修理兩次,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產品,憑修理者提供的修理記錄和證明,由銷售者負責為消費者免費調換同型號同規格的產品或者按本規定第十三條的規定退貨,然後依法向生產者、供貨者追償或者按購銷合同辦理。
第十三條 在三包有效期內,符合換貨條件的,銷售者因無同型號同規格產品,消費者不願調換其他型號、規格產品而要求退貨的,銷售者應當予以退貨;有同型號同規格產品,消費者不願調換而要求退貨的,銷售者應當予以退貨,對已使用過的商品按本規定收取折舊費。
折舊費計算自開具發票之日起至退貨之日止,其中應當扣除修理佔用和待修的時間。
G. 盜竊案我家屬已退賠受害人也諒解了派出所不收諒解書咋辦
一、諒解書不一定要到派出所寫才有效,但是最好是到公安機關寫,在辦案人員的見證下私下簽訂的諒解書,效果會更好。
刑事諒解書,一般指刑事案件的受害人與嫌疑人或其家屬之間,就刑事案件的結果達成和解,而由被害人一方所出具的法律性質的書面文件。諒解書一般在提起公訴至法庭質證環節完成,其在刑法上有著酌定減輕,從輕的效力。
二、《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八條 下列公訴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誠悔罪,通過向被害人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方式獲得被害人諒解,被害人自願和解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規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
(二)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內曾經故意犯罪的,不適用本章規定的程序。
第二百八十九條 雙方當事人和解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聽取當事人和其他有關人員的意見,對和解的自願性、合法性進行審查,並主持製作和解協議書。
H. 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的證件有效期為5年過期了怎麼辦
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的證件有效期為10年,因此五年還沒有過期專,如果過期重新辦理即可屬。
國務院修改《中國公民往來台灣地區管理辦法》,將第二十七條改為第二十四條,修改為:「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有效期為10年;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分為5年有效和3個月一次有效兩種。」
此前第二十七條為「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由持證人保存,有效期為五年。」
(8)退賠有效期擴展閱讀:
《中國公民往來台灣地區管理辦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實行逐次簽注。簽注分一次往返有效和多次往返有效。
第二十六條規定,大陸居民遺失旅行證件,應當向原發證的公安機關報失;經調查屬實的,可補發給相應的旅行證件。
第二十七條規定,台灣居民在大陸遺失旅行證件,應當向當地的市、縣公安機關報失;經調查屬實的,可以允許重新申請領取相應的旅行證件,或者發給一次有效的出境通行證件。
I. 主動上交或退賠違法所得的可以給予政務處分
主動上交或者退賠違法所得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給予政務處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第十一條公職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給予政務處分:
(一)主動交代本人應當受到政務處分的違法行為的;
(二)配合調查,如實說明本人違法事實的;
(三)檢舉他人違紀違法行為,經查證屬實的;
(四)主動採取措施,有效避免、挽回損失或者消除不良影響的;
(五)在共同違法行為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
(六)主動上交或者退賠違法所得的;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從輕或者減輕情節。
(9)退賠有效期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第十三條公職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從重給予政務處分:
(一)在政務處分期內再次故意違法,應當受到政務處分的;
(二)阻止他人檢舉、提供證據的;
(三)串供或者偽造、隱匿、毀滅證據的;
(四)包庇同案人員的;
(五)脅迫、唆使他人實施違法行為的;
(六)拒不上交或者退賠違法所得的;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從重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