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債權轉讓是否可以撤銷
債權轉讓協議本身就是針對已經生效的合同主體來進行改變的法律行為,其有效性建立在合同生效基礎之上的。合法的債權轉讓協議只要符合條件,是可以解除的,具體如下:經過雙方協商一致的債權轉讓協議,並且通知了債務人的,且該轉讓未損害第三人利益,債權轉讓合同是合法的,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債權轉讓合同的解除條件以下這些情況:1、須有有效存在的債權,且債權的轉讓不會改變債權的內容。2、債權的權利人與債權受讓人必須就債權讓與有關事項及問題達成合意。3、所轉移的債權必須具有可轉讓性。4、債權的轉讓必須經債務人同意,或通知債務人,始對其產生效力。5、債權的轉讓必須合乎法律和符合社會公德,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91條規定,禁止利用債權的轉讓來牟取暴利。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三條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破產法》第九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B. 在民事執行階段,債權人將債權轉讓給新的債權受讓人後,新的債權人受不變2年的強制執行申請的時效限制
如果本身有執行案件,也就是曾經執行過,因為被執行人無財產或財產不足,被終結執行。那麼債權人轉讓給新的債權人,不受兩年強制執行的時效限制。因為執行已經啟動,不再存在申請執行期限的問題,新的債權人向執行法院申請變更申請執行主體和申請恢復執行即可解決。但是,如果債權人在轉讓債權的時候,從來沒有依法申請執行過,那麼肯定新的債權人要受兩年申請執行期限的限制,而且是從原債權人依法應當申請執行時起算。
C. 債權轉讓有哪些限制,債權轉讓要注意什麼
1、債權人來可以將合同的權利自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1)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2)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3)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2、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3、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4、債權人轉讓權利的,受讓人取得與債權有關的從權利,但該從權利專屬於債權人自身的除外。5、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後,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6、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時,債務人對讓與人享有債權,並且債務人的債權先於轉讓的債權到期或者同時到期的,債務人可以向受讓人主張抵銷。
D. p2p監管細則出台後債權轉讓的還能做嗎
由於線下的債權轉讓存在信息不透明、資金使用不規范甚至被挪用等風險,監管層對這一模式存在不少擔憂,而正在醞釀中、即將出台的P2P監管條例可能終結這一模式
當然只要符合要求,還是可以的
E. 債權轉讓的條件及法律效力有哪些
債權轉讓需要滿足以下條件:1、須有有效的債權存在。如果債權不存在,則專轉讓行為無效。作為轉屬讓人只擔保債權的存在與否,但不擔保債務人是否具有清償能力。因此訴訟時效已過的權利同樣可以作為轉讓的對象。2、轉讓的合同權利須具有可讓與性。3、轉讓雙方之間須達成書面的轉讓協議,雙方簽字認可。
F. 債權轉讓的條件及法律效力有哪些
合同法對債權轉讓的規定:一、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有下列專情形之一的除外,屬1、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2、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3、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二、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三、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四、債權人轉讓權利的受讓人取得與債權有關的權利,但該從權利專屬於債權人自身的除外。五、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後,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授讓人主張。六、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時,債務人對讓與人享有債權,並並且債務人的債權先於轉讓的債權到期或者同時到期的債務人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抵銷。
G. 不良債權轉讓後,變更執行主體是否有期限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已經對申請執行回人的資格以明確。其中第答18條第一款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執行案件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申請執行人是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權利人或繼承人、權利承受人。」該條中的「權利承受人」 ,包含通過債權轉讓的方式承受債權的人。依法從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受讓債權的受讓人將債權再行轉讓給其他普通受讓人的,執行法院可以依據上述規定,依債權轉讓協議以及受讓人或者轉讓人的申請,裁定變更申請執行主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處置銀行不良資產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第三條,雖只就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轉讓金融不良債權環節可以變更申請執行主體作了專門規定,但並未排除普通受讓人再行轉讓給其他普通受讓人時變更申請執行主體。此種情況下裁定變更申請執行主體, 也符合該通知及其他相關文件中關於支持金融不良債權處置工作的司法政策,但對普通受讓人不能適用訴訟費用減半收取和公告通知債務人等專門適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處置不良債權的特殊政策規定。
H. 債權轉讓的訴訟時效是多久
不同情況有不同規定,如下: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訴訟時效期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第一百四十條規定:「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重新計算。」根據這些規定,對未約定還款期限的借款,其訴訟時效應按以下幾種情況分別計算:
第一,對於沒有約定履行期限的債務關系,按照《民法通則》第八十八條的規定:「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向債權人履行義務,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因而其兩年的普通訴訟時效從權利人主張權利而義務人拒絕履行義務之日起計算。但如果債權人未曾主張債權,就不能開始計算訴訟時效。
第二,訴訟時效因權利人主張債權或者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後,權利人在新的訴訟時效時間內,再次主張權利或者義務人再次同意履行義務的,可以認定為訴訟時效再次中斷。從再次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要再次重新計算,且訴訟時效中斷不受次數的限制。但主張訴訟時效中斷,必須有足夠的證據證明。
第三,債權人若一直沒有主張權利,則適用最長訴訟時效期,從債權債務關系發生之日起計算20年,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再予以保護。
具體到你的情況,如果你有證據證明自己曾向朋友主張過權利,則兩年的訴訟時效從你主張權利之日起計算;如果無證據證明,則適用20年訴訟時效期,在借款之日起的20年內可隨時直接起訴。但如果你在第一次主張權利後又超過兩年才起訴或者再次向對方提出還款要求,則超過訴訟時效而喪失勝訴權。
I. 債權轉讓的生效時間是多久
依照《合來同法》第八十條「債權源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的規定,一般認為,應由債權人通知債務人後才生效。但在司法實踐中,是允許第三人通知債務人的。從法理上講,《合同法》也沒有明確非債權人通知不可;且從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一、效率原則、第三人通知債務人沒有損害到債務人的利益、債權人怠於通知損害到第三人的利益等考慮,應也是允許第三人通知債務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