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政賠償生效90天後該怎麼辦
如果合同中沒有明確說明,90天後就是從第91天開始。
按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法定期限確定附帶請求賠償的期限,即申請行政復議的期限為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提起行政訴訟的期限為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
2. 提起行政賠償訴訟必須以什麼為前提,起訴時效為
「必須經過賠償義務機關的先行處理」為前提。三個月。具體規定是:第十四條內賠償義務機關在規定容期限內未作出是否賠償的決定,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賠償請求人對賠償的方式、項目、數額有異議的,或者賠償義務機關作出不予賠償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或者不予賠償決定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 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訴訟起訴期限有多久
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訴訟應當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賠償為前置條件,單獨回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答賠償請求時效為2年,即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2年內有權向行政機關申請賠償。如果行政機關在法定期限內(一般為兩個月)未作出答復,賠償請求人可以在期限界滿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賠償訴訟;如果行政機關作出答復,賠償請求人對答復不滿意,賠償請求人可以在收到答復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賠償訴訟。
《國家賠償法》行政賠償部分有詳細規定,這個問題涉及多個條文。
4. 行政賠償程序有沒有時間限制
行政賠償程序時間限制為不超過兩年。
行政賠償程序指受害人提起賠償請求,賠償義務機關履行賠償義務的步驟、方法、順序和形式等。
《國家賠償法》第十三條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是否賠償的決定。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決定,應當充分聽取賠償請求人的意見,並可以與賠償請求人就賠償方式、賠償項目和賠償數額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規定進行協商。
賠償義務機關決定賠償的,應當製作賠償決定書,並自作出決定之日起十日內送達賠償請求人。
賠償義務機關決定不予賠償的,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十日內書面通知賠償請求人,並說明不予賠償的理由。
第十四條 賠償義務機關在規定期限內未作出是否賠償的決定,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賠償請求人對賠償的方式、項目、數額有異議的,或者賠償義務機關作出不予賠償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或者不予賠償決定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十九條 賠償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兩年,自其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之日起計算,但被羈押等限制人身自由期間不計算在內。在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時一並提出賠償請求的,適用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有關時效的規定。
賠償請求人在賠償請求時效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賠償請求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5. 國家行政賠償年限
當事人受害後,受害者不清楚是不是行政人員違法,比如說過了一個月之後才清楚,這個時間段是從一個月之後起的兩年,但是受害者應當有證據表明確實是經過了一個月才知道的,否則,不能成立。我國行政訴訟法規定:「當事人提起訴訟的時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一般來說,如果有一個月之後才清楚的情形,應當在違法行為發生以後,有諸如報警記錄等等作為證據,否則理由很難成立。
《國家賠償法》是一部介於民法和行政訴訟法之間的一部特殊的法律,它旨在保護行政相對人的追償權利。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八條規定:「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自願履行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我國民法通則對訴訟時效的效力採取的是訴權消滅說。訴訟時效屆滿只喪失權利人的對實際違法行政行為的勝訴權,並未喪失其實體民事權利,也沒有喪失程序意義上的訴權,當事人仍有權向法院起訴』。審判實踐中,法院對民事案件的訴訟時效問題也是按照這種觀點進行審判活動的。而國家賠償法中沒有類似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八條內容的規定,且請求時效規定的是賠償請求人向賠償義務機關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而不是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時效。請求時效制度是指消滅請求權中的獲償權,而賠償請求人的申請權仍然存在。當賠償請求人向行政機關提出申請,請求行政機關給予行政賠償遭到拒絕或者行政機關逾期不予賠償時,賠償請求人可以根據國家賠償法第十三條的規定,向法院提起訴訟,這個提起不作為行政訴訟時效又適用《行政訴訟法》規定的時效,即三個月。
《國家賠償法》第十三條 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是否賠償的決定。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決定,應當充分聽取賠償請求人的意見,並可以與賠償請求人就賠償方式、賠償項目和賠償數額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規定進行協商。
賠償義務機關決定賠償的,應當製作賠償決定書,並自作出決定之日起十日內送達賠償請求人。
賠償義務機關決定不予賠償的,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十日內書面通知賠償請求人,並說明不予賠償的理由。
所以,如果你遭遇了非法行政行為,應當盡早維權,如果已經錯過行政訴訟時效,應當絕對避免喪失請求權。
6. 行政賠償請求時效
行政賠償的時效
7. 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時效是兩年
錯誤!應該是三個月!行政賠償,應該先向行政賠償義務機關請求,其在二內個月內不賠償的,應當在期限屆滿容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國家賠償法》第十三條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規定給予賠償;逾期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間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8. 行政賠償是行政判決書下達後什麼期限提出
在判決書中生效後就可要求,在賠償期限過了後就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9. 行政賠償的計算賠償時間問題
「必須經過賠償義復務機制關的先行處理」為前提。三個月。具體規定是:第十四條賠償義務機關在規定期限內未作出是否賠償的決定,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賠償請求人對賠償的方式、項目、數額有異議的,或者賠償義務機關作出不予賠償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或者不予賠償決定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10. 請敘述有關行政賠償期限的法條
一般情況下,賠償請求人是其合法權益在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行為時受到侵犯並遭受損失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一)行政賠償的范圍
(1)侵害公民人身權行政賠償的范圍:
①違法拘留或違法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②非法拘禁或其他非法剝奪人身自由的③毆打等暴力或唆使他人毆打④違法使用武器造成傷害死亡⑤其他造成傷害死亡的違法行為
(2)侵害財產權行政賠償的范圍:
①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②違法對財產採取查封、扣押、凍結③違法徵收財物、攤派費用④其他造成財產損害的違法行為
(3)國家不承擔行政賠償責任的情形:
①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
②因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己的行為致使損害發生的;
③國家行為、外交行為、抽象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
④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二)行政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
(1)行政賠償請求人的規定
①一般情況下,賠償請求人是其合法權益在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行為時受到侵犯並遭受損失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②受害公民死亡的,其繼承人和其有撫養關系的親屬是賠償請求人;
③受害法人或其他組織終止的,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其他組織是賠償請求人;
④企業法人被行政機關撤銷、兼並、注銷的,認為經營自主權受到侵害的,原企業法人是賠償請求人。
(2)行政賠償義務機關的規定 法律 敎育 網
①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②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行使職權時侵犯相對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共同行使職權的行政機關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
③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使授予的行政職權時侵犯相對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被授予的組織為賠償義務機關;
④受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或個人在行使委託的行政權利時侵犯相對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委託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三)行政賠償程序的規定
(1)單獨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程序
行政賠償請求人單獨提出行政賠償訴訟的的,應首先向行政賠償義務機關請求賠償;行政機關不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但不予賠償或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請求人可直接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訴訟;
(2)一並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程序
行政賠償也可在申請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時一並提出。
(3)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期限
①請求人一般應先自行政行為被確認違法之日起2年內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請求;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2個月內按照規定給予賠償;逾期不予賠償或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請求人可在2個月屆滿之日起3個月內向法院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訴訟。
②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決定時,沒有告知請求人訴權或起訴期限的,致使請求人逾期起訴的,其賠償起訴期限從請求人實際知道訴權或期限時算起,但最高期限自請求人收到賠償決定起不得超過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