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職員工追繳入職前7年的社保,受2年時效限制嗎
在職員工追繳入職前7年的社保,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網頁鏈接第二十七條第四款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
2. 我在公司做了5年,現在追繳社保,有人說,只能追繳兩年。是這樣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六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並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
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並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支付經濟補償。
前款規定的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工資的起算時間為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截止時間為補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前一日。
第七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至滿一年的前一日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並視為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的當日已經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應當立即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
(2)社保追繳期限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七章 社會保險費征繳
第五十七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內憑營業執照、登記證書或者單位印章 ,向當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予以審核,發給社會保險登記證件。
用人單位的社會保險登記事項發生變更或者用人單位依法終止的,應當自變更或者終止之日起三十日內,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變更或者注銷社會保險登記。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民政部門和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應當及時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通報用人單位的成立、終止情況,公安機關應當及時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通報個人的出生、死亡以及戶口登記、遷移、注銷等情況。
第五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自願參加社會保險的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應當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
國家建立全國統一的個人社會保障號碼。個人社會保障號碼為公民身份號碼。
第五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加強社會保險費的徵收工作。
社會保險費實行統一徵收,實施步驟和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六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行申報、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緩繳、減免。職工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由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用人單位應當按月將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明細情況告知本人。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直接向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繳納社會保險費。
第六十一條 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應當依法按時足額徵收社會保險費,並將繳費情況定期告知用人單位和個人。
第六十二條 用人單位未按規定申報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數額的,按照該單位上月繳費額的百分之一百一十確定應當繳納數額;繳費單位補辦申報手續後,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按照規定結算。
3. 社保追繳
建議這樣做:
1、找原單位協商,要求單位為其補交工作期間的社保費用;
2、單專位不同意的屬話,可以到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監察大隊舉報,要求對單位沒有給買社保的行為進行核查;
3、到法院起訴,理由為「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法律依據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一條規定。
勞動仲裁的時效是一年,現在已經超過一年,在申請勞動仲裁不會受理的。希望可以幫到你。
4. 追繳社保訴訟時效從哪一天計算
借用一位律師網友的回答來解答,謝謝該網友。
1、要求補辦社保手續、補繳社保費是沒有時效限制的。因為由用人單位為勞動者辦理社保手續、繳納社保費是其法定的義務,用人單位不為職工辦理社保手續、繳納社保費違反的是國家強制性規定,不適用時效制度;同時,用人單位不為職工辦理社保手續、繳納社保費不僅侵害了職工個人的利益,同時也侵害了國家的利益,因為所繳納的社保費用一部分進入職工個人帳戶,還有一部分作為國家財產進入國家的社保基金,而對侵害國家利益的行為的追訴是不受時效限制的。另外,如果說要受一年的時效限制,那麼是否每過一年就要提起一次勞動爭議仲裁呢?是否是最多隻能支持一年以內的社保請求呢?顯然這樣是荒唐的。再從《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三)項:勞動者退休後,因與尚未參加社會保險統籌的原用人單位因追索養老金、醫療費、工傷保險待遇和其他社會保險而發生的爭議而向法院起訴,法院應當受理。可見因社保而發生的爭議不受時效限制。
2、因社保而發生的爭議一般來說作為行政機關處理更恰當些,而行政機關處理可以肯定是不受時效限制。因而你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要求其責令用人單位補辦社保手續、補繳社保費,並對用人單位給予一定的處罰,若勞動監察部門不作為或亂作為,你可以勞動監察部門為被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5. 請問追繳社保有無年限
在當前勞動仲裁處理中,通常只能補交1年的養老保險,一年以前的則不能補交。
此前更長時間的保險能否補交,是有爭議的的。個人認為在法律上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在這個問題上不適用時限。
6. 社保追繳期限是幾年
原單位三年社保沒有繳納。
如果現在追繳,是沒有過時效期的。
可以通過勞動局舉報或法院起訴的方式追繳。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7. 在職員工追繳入職前7年的社保,受2年時效限制嗎
受時效限制,如果提起勞動仲裁,需要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內提出。向勞動保障監察機關投訴的,應在兩年內提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條 【仲裁時效】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第二十條 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在2年內未被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發現,也未被舉報、投訴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再查處。
前款規定的期限,自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8. 社保如何追繳
讓單位補繳10
11月的來
以朝陽源單位為例
1、補繳歷年社會保險業務
①
用人單位補繳歷年社會保險,需到朝陽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社會保險科辦理審批手續。
②
用人單位需登陸朝陽區社會保險網預約取號。
③
用人單位需在預約日期當天,持補繳業務所需材料到朝陽區社保中心稽核監察部324室辦理補繳登記備案。
④
用人單位持稽核監察部門出具的備案表及相關材料到朝陽區社保中心經辦大廳一層收繳櫃台辦理補繳業務。
⑤
用人單位持備案表到財務收款櫃台辦理繳費手續。繳費後,由財務部門在備案表上作相應標識,以示手續辦結。
2、補繳當年社會保險業務
用人單位補繳當年社會保險,按照上述流程第2步至第5步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