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征地協議的有效期限
1、如果協議約定有有效期限,以協議約定的期限為有效期。
2、如果沒有約定,回這個協議就是長期(差不多永遠)答有效。
(1)作為具體實施征地拆遷的效力,在完成征地拆遷補償和安置後,效力結束。
(2)假如對補償不滿或是其他因素你要和政府打官司,協議將永遠具有相關約束力和證據作用。
2. 在政府徵用土地有沒有期限
徵用和徵收來是兩個概念,自如果是徵用的話應該有徵用協議,看什麼時候換給你們,如果是徵收的話那就是一次性補償了,由集體土地性質轉為國有土地,其期限是商業用地40年、工業用地50年、住宅70年。住宅用地可以說是永久的 。
物權法有相關規定,如果拆遷的話給補償。
3. 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批准文件有效期限是如何規定的
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批准文件有效期是兩年。農用地轉用或土地徵收經依法批准後內,市、縣兩年內未用地或未容實施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有關批准文件自動失效;兩年內未提供給具體用地單位的,按未供應土地面積扣減該市、縣下一年度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
4. 土地徵收,開發商開發年限。
1,依據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在城市規劃區范圍內,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進行房地產開發的閑置土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進行房地產開發的,必須按照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土地用途、動工開發期限開發土地。超過出讓合同約定的動工開發日期滿一年未動工開發的,可以徵收相當於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百分之二十以下的土地閑置費;滿二年未動工開發的,可以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但是,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關部門的行為或者動工開發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動工開發遲延的除外。」
《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17條規定:「土地使用者應當按照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規定和城市規劃的要求,開發、利用、經營土地。未按合同規定的期限和條件開發、利用土地的,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應當予以糾正,並根據情節可以給予警告、罰款直至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的處罰。」
2,開放商所享有的土地使用權應按照合同內容規定,一般來說都是為開發商品房,那麼具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也就是你說的修建房屋的使用權
3,一般來說不能,因為開發商的土地已經收回國有了,只能重新申請宅基地使用權,不能申請恢復,也不能恢復房產權
5. 國家修高速征地年限是多少年
從1956年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到現在土地所有權都不是個人的,有國有的,還有集體的版,
之前是給權農民使用,農民有使用權,一旦徵用,使用權就被國家收回了,農民不再擁有了。
租用土地才是有年限的,到時候會還給你。
6. 如果政府征地有期限嗎
沒有年限規定: 一,土地被政府徵收後,性質從集體所有,變成了國家所有; 二,農用耕地按規定是不能被政政府徵收的,所以不存在三年不耕種,集體就有權收回的情況; 三,土地被徵收後,對方怎麼使用是對方的職權范圍,第三人不能幹涉; 四,政府部門會有相應的規劃,如果對此有疑問的,可以咨詢當地征管部門。 一,集體土地徵收的程序,包括以下七項: 一、建設項目用地單位向市、縣國土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辦理用地申請; 二、市、縣國土部門擬訂征地方案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查後逐級上報; 三、征地審核與批復; 四、被征地所在人民政府發布徵收土地方案的公告; 5、被征地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國土部門制訂補償、安置方案並公告; 陸、被征地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國土部門補償安置方案的實施; 漆、建設項目用地單位獲發建設用地批准證書。 二, 集體土地的徵收應當遵循下列三項原則: 一、必須以實現公共利益為目的; 二、必須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 三、必須保障被徵收人的居住條件及被征地農民的生活
7. 法律規定征地單位在什麼期限內向被征地方支付征地補償
第一,征地是政府和集體之間簽訂的征地協議。第二,何時付款在征地協議裡面應該有明確的。第三,你父親是否應該享受得你喝村集體協商。
8. 反補貼稅徵收期限是多久
反補貼稅,是指對進口商品使用的一種超過正常關稅的特殊關稅,目的在於為了內抵消國外競容爭者得到獎勵和補助產生的影響,從而保護進口國的製造商。反補貼稅的徵收期限和承諾的履行期限不超過5年;但是,經復審確定終止徵收反補貼稅有可能導致補貼和損害的繼續或者再度發生的,反補貼稅的徵收期限可以適當延長。 第四十八條 反補貼稅生效後,商務部可以在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決定對繼續徵收反補貼稅的必要性進行復審;也可以在經過一段合理時間,應利害關系方的請求並對利害關系方提供的相應證據進行審查後,決定對繼續徵收反補貼稅的必要性進行復審。 反補貼稅是按補貼數額進行徵收的。出口國為其出口商品提供補貼的目的是提高出口商品在國外的競爭力。進口國徵收反補貼稅的目的則在於使得到補貼的商品失去人為因素的競爭效力。進口商品被徵收反補貼稅後其價格就會提高,這樣就抵消了它所享受的補貼金額,從而削弱它的競爭能力,使它不能在進口國市場上進行低價競爭或傾銷.
9. 土地徵收、安置補償方案公告期限為多少天
公告期限由公告機關確定,一般為45日內,在特定條件下可後延10日(在徵收土地公告之日起第45日才以被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為單位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並予以公告的)。
《徵收土地公告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第49號)
第三條 徵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徵收土地方案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應當在被徵收土地所在地的村、組內以書面形式公告。其中,徵收鄉(鎮)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在鄉(鎮)人民政府所在地進行公告。
第四條 被徵收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在收到徵收土地方案批准文件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進行徵收土地公告,該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具體實施。
第五條 徵收土地公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征地批准機關、批准文號、批准時間和批准用途;
(二)被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位置、地類和面積;
(三)征地補償標准和農業人員安置途徑;
(四)辦理征地補償登記的期限、地點。
第七條 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批準的徵收土地方案,在徵收土地公告之日起45日內以被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為單位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並予以公告。
第九條 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有不同意見的或者要求舉行聽證會的,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