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投資性房地產採用成本計量模式計算折舊怎麼算
按投資性房地產的成本價除以使用年限,算出每個月的折舊額。(與固定資產的計算方式一樣)
分錄:借:其他業務成本——XX折舊
貸: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攤牌銷)
『貳』 固定資產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的當月,應該按照投資性房地產計提折舊,還是應該按照,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呢
當月應該按照固定資產計提折舊,計提完之後,連同固定資產、累計折舊轉入投資性房地產科目進行重新計量,具體分錄如下:
1、先將固定資產轉入固定資產清理:
借:固定資產清理
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
2、將固定資產清理中的固定資產轉入投資性房地產:
借:投資性房地產-原值
貸: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
在轉入後,下月起通過投資性房地產計提折舊。
(2)投資性房地產折舊年限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與投資性房地產(成本法)折舊的方法相同,具體方法有下:
平均年限折舊法一
月折舊率=(1-殘值率)÷預計使用月份
月折舊額=月折舊率×原值=(原值-殘值)÷預計使用月份
殘值=原值×殘值率
可以看出,平均年限折舊法一隻與三個參數相關:原值、殘值(或殘值率)、預計使用月份。折舊的多少與「累計折舊」、「已計提月份(已計提月份小於預計月份時)」無關。
平均年限折舊法二
月折舊額=(原值-殘值-累計折舊)÷(預計使用月份-已提月份)
月折舊率=月折舊額÷(原值-殘值)
=[1―累計折舊÷(原值-殘值)]÷(預計使用月份-已提月份)
在平均年限折舊法中,折舊金額與 原值、累計折舊、殘值、預計使用月份、已提月份共五個參數相關。
如果累計折舊與已計提月份均為0,則兩種折舊方法中的月折舊額是一樣的,但是月折舊率不同。
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殘值後的凈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折舊年限-已使用年數) ÷ [折舊年限×(折舊年限+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按雙倍直線折舊率和固定資產凈值來計算折舊的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折舊年限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採用此法,應當在其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凈額平均攤銷。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每一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殖) ÷ 規定的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舊額
『叄』 某企業對投資性房地產採用成本模式計量,且投資性房地產部屬於該企業的主營業務,計提的折舊費計入()
選A 其他業務成本
其他業務成本是指企業確認的除主營業務活動以外的其他日常經營活動所發生的支出。其他業務成本包括銷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資產的折舊額、出租無形資產的攤銷額、出租包裝物的成本或攤銷額等。
採用成本模式計量投資性房地產的,其投資性房地產計提的折舊額或攤銷額,也構成其他業務成本。企業應當設置「其他業務成本」科目,核算企業確認的除主營業務活動以外的其他日常經營活動所發生的支出。
企業發生的其他業務成本,借記本科目,貸記「原材料「、「周轉材料」、「累計折舊」、「累計攤銷」、「應付職工薪酬」、「銀行存款」等科目。「
其他業務成本」科目按其他業務成本的種類進行明細核算。期末,「其他業務成本」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其他業務成本」科目無余額。
(3)投資性房地產折舊年限擴展閱讀:
計提折舊是公司財務處理時,預先計入某些已經發生、但是未實際支付的折舊費用。計提折舊時需要區分會計期間和折舊期間,這兩者所指的期間不一定相同。
計提折舊,預先計入某些已經發生但是未實際支付的折舊費用。
計提:1、根據制度規定,計算、提取有關的(留存、減值)准備。
2、在權責發生制前提下,預先計入某些已經發生但未實際支付的費用;
計提折舊時需要區分會計期間和折舊期間,這兩者所指的期間不一定相同。折舊期間指的是開始計提折舊時依次順延的年限,比方說從2000年3月開始計提折舊,對於折舊而言的第一年是2000年3月到2001年3月;而會計期間在我國通常是指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常見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以及年數總和法。
計提折舊的原則:
當月新增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下月開始計提折舊;當月減少固定資產當月照提折舊,下月開始不計提。
無形資產與固定資產恰恰相反:當月增加的無形資產,當月開始攤銷;當月減少的無形資產,當月不再攤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計提折舊
『肆』 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計量提折舊嗎
1、投資性房地產按照成本模式計量和固定資產一樣,可以計提折舊。
2、投資性房地產若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是不能計提折舊的。
如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懇請採納為盼,不勝感謝!
『伍』 投資性房地產折舊起始時間的確定
你好,
很高興為你回答問題!
解析:
此題是一道非常不錯的一道題,其考點甚多,下面我就給你解析一下:
首先,這項整體資產所涉及到的折舊,卻是要分段分項來計算的,並且考核到了固定資產折舊原則與投資性房地產的折舊攤銷的原則,及租賃期開始日的概念與處理。
我們按時間順序解析一下:
2009年6月20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要將其從在建工程中轉入到固定資產中來核算的,那麼固定資產是當月增值當月不提,但是卻又有當月減少,當月不提,本題中,2007年6月20日轉入固定資產,即增加了固定資產,當然本月不提了,下一個月開始計提,到下一個月7月1日,正好又是租賃開始日,應當將固定資產60%部分轉為投資性房地產,這時固定資產60%部分減少了,當月照樣提其折舊,而是從下一個月開始不再計提了,而對於投資性房地產的計提折舊的規定正好與其相同的,即7月增加了投資性房地產,當月卻不提,從下一個月開始,正好吻合!
下面就是具體的分段說明一下:
6月20日增加固定資產價值=2800+1200=4000,當月不提折舊,下月開始計提。
7月1日,60%部分轉入投資性房地產=4000×60%=2400,但是本月投資性房地產不計提折舊攤銷,是從下一月開始計提折舊攤銷的,而本月計提的是全部固定資產的折舊(這里出現了不嚴謹的表述,只告訴了房地產的使用年限,是否與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相同,我們不得而知,這就會影響分別計算折舊准確性,按理來說,這應該都是適用的,因為都是不動產建築物,並且是同時建成,同性質的,一體的,所以我們假定或是認為二者是相同的)
那麼7月固定資產的折舊額=4000÷20÷12×1=16.67
由於二者計提折舊的方法是完全相同的,那麼對兩者總額來計提的折舊額在二者之間的比例內分配就可以了,
從8月到年末(2009年末),整體不動應計提的折舊額=4000÷20÷12×5(個月)=83.33
自用比例分攤的折舊額=83.33×40%=33.33
投資性房地產比例分攤的折舊額=83.33×60%=50(或83.33-33.33=50)
所以你的理解是正確的!
如果還有疑問,可通過「hi」繼續向我提問!!!
『陸』 投資性房地產折舊時間的問題
成本模式下,當月取得的投資性房地產次月開始提折舊;公允價值模式下,任何時候都不提折舊;
『柒』 投資性房地產提折舊
該固定資產在2010年1月購入,固定資產增加的當月不計提折舊,從第二個月開始計提折舊,因此2010年計提折舊的期間是2月到12月,共11個月。
乘1除12和乘11除12的原因:2011年計提的折舊額中(1月份共1個月)屬於是折舊年限第一年的,(2-12月份共11個月)屬於是折舊年限第二年的,因此對於2011年的折舊額計算應當分段計算。
『捌』 投資性房地產計提折舊
答案來為
55000/50
*
3/12=275,
這是轉換前房產計提的折自舊額,從答案來看,這個投資性房地產應當是採用公允價值計量,根據規定採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不計提折舊,因而當年應提折舊額只需要考慮轉換前固定資產應提折舊就可以了。
如果題目中沒有說採用公允價值計量,那就是題目錯誤,直接扔在一邊不用再糾結了。
『玖』 成本模式下自用轉投資性房地產,如果有尚可使用年限,如何計算投資性房地產的折舊折舊
成本模式下自用轉投資性房地產,按照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的有關規定,計算投資性房地產的折舊
『拾』 請問投資性房地產轉換折舊計算問題
這個折舊的計算方法,具體要根據轉換成投資性房地產後,後續計量採用什麼樣的版方法。如果是採用權益法進行權後續計量,那就不需要在考慮折舊的問題,如果採用成本法進行後續計量,那折舊的每月計提額為:
10000/40/12=20.83萬元
從18年的4月開始提折舊到2019年的2月,提折舊共11個月,也就是在轉為投資性房地產時,已計提折舊20.83*11=229.1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