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發生霍亂後的的處理方法是不是制定場所隔離霍亂隔離期限的依據,及患者死亡後屍體的處理
霍亂是甲類楚然染病,需要對病人要嚴格隔離,必要時實行疫區封鎖,以免疾病擴散蔓延。另外還需要對病人的糞便嚴格的管理,進行必要的滅菌處理,因為霍亂是糞口途徑傳播的。
屍體需要消毒後火化。
❷ 霍亂的報告時限
法定傳染病的分類及報告時限
法定傳染病分三類,共39種
甲類:2種,2小時上報。鼠疫、霍亂。
乙類:26種,24小時上報。
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肺炭疽、皮膚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其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屬於乙類傳染病甲類管理。病種的確認須相關單位認可後方能上報。
丙類:11種,24小時上報
手足口病、血吸蟲病、絲蟲病、包蟲病、麻風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以及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等。
其中手足口病屬丙類傳染病乙類管理。
❸ 霍亂三個制度以及時期
嚴格遵守隔離,消毒和自身防護制度。
典型病例病程可分3期。
(1)吐瀉期:以劇烈的腹瀉開始,繼而出現嘔吐。一般不發熱,僅少數有低熱。
①腹瀉:腹瀉是發病的第一個症狀,其特點為無里急後重感,多數不伴腹痛,排便後自覺輕快感。少數患者有腹部隱痛,個別病例可有陣發性腹部絞痛。排出的糞便初為黃色稀便,後為水樣便,以黃色水樣便多見。腹瀉嚴重者排出白色混濁的「米泔水」樣大便。有腸道出血者排出洗肉水樣大便。出血多者則呈柏油樣便,以埃爾托生物型霍亂弧菌引起者多見。腹瀉次數由每天數次至數十次不等,重者則大便失禁。
②嘔吐:一般發生在腹瀉之後,不伴惡心,多為噴射性嘔吐。嘔吐物初為胃內食物,繼而為水樣,嚴重者亦可嘔吐「米泔水」樣物,與糞便性質相似。輕者可無嘔吐。
(2)脫水期:由於劇烈的嘔吐與腹瀉,使體內大量水分和電解質喪失,因而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和代謝性酸中毒,嚴重者出現循環衰竭。本期病程長短,主要決定於治療是否及時和正確與否。一般為數小時至2~3天。
①脫水:可分輕、中、重三度。輕度脫水,可見皮膚黏膜乾燥,皮膚彈性力差,一般約失水1000ml,兒童70~80mL/kg體重;中度脫水,見皮膚彈性差,眼窩凹陷,聲音輕度嘶啞,血壓下降和尿量減少,喪失水分3000~3500ml。兒童80~100ml/kg體重;重度脫水,則出現皮膚干皺,沒有彈性,聲音嘶啞,並可見眼眶下陷、兩頰深凹、神志淡漠或不清的「霍亂面容」。出現循環衰竭和酸中毒者,若不積極搶救,可危及生命。重度脫水患者約脫水4000ml,兒童100~120ml/kg體重。脫水的分度見表1。
②循環衰竭:是嚴重失水所致的失水性休克。臨床表現:當血容量明顯減少後,出現四肢厥冷,脈搏細速、甚至不能觸及,血壓下降或不能測出。繼而由於腦部供血不足,腦缺氧而出現意識障礙,開始為煩躁不安,繼而呆滯、嗜睡甚至昏迷。
③尿毒症酸中毒:臨床表現為呼吸增快,嚴重者除出現庫斯莫爾(Kussmaul)呼吸外,可有神志意識障礙,如嗜睡、感覺遲鈍甚至昏迷。
④肌肉痙攣:這是嘔吐、腹瀉使大量的鹽喪失,嚴重的低血鈉引起腓腸肌和腹直肌痙攣。臨床表現為痙攣部位的疼痛和肌肉呈強直狀態。
⑤低血鉀:腹瀉使鉀鹽大量喪失,血鉀可顯著降低。臨床表現為肌張力減弱,膝反射減弱或消失,腹脹,亦可出現。
(3)恢復期或反應期:腹瀉停止,脫水糾正後多數患者症狀消失,尿量增加,體力逐步恢復。但亦有少數病例由於血循環的改善,殘留於腸腔的內毒素被吸收進入血流,可引起輕重不一的發熱,一般患者體溫高達38~39℃,持續1~3天後自行消退。
❹ 霍亂要採取什麼樣的隔離方式
消化道隔離。按消化道傳染病嚴密隔離隔離至症狀消失6天後,糞便弧菌連續3次陰性為止,方可解除隔離,患者用物及排泄物需嚴格消毒,病區工作人員須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制度,以防交叉感染。
1、脫水虛脫
脫水虛脫期患者的外觀表現非常明顯,嚴重者眼窩深陷,聲音嘶啞,皮膚乾燥皺縮、彈性消失,腹下陷呈舟狀,唇舌乾燥、口渴欲飲,四肢冰涼、體溫常降至正常以下,肌肉痙攣或抽搐。
2、發病原因
由於長期乾旱以及衛生條件不完善,衣索比亞有500萬人面臨染上霍亂的風險。
3、感染途徑
衣索比亞公共衛生研究所表示,霍亂疫情由一種弧菌引起。感染者主要集中在在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市以及阿姆哈拉州、奧羅米亞州、提格里州等地區。
4、防範措施
注意衛生,避免握手及不必要聚會,注意飲用水燒開,不吃涼拌食物等,並且進一步採取積極措施,防止染病。
❺ 隔離的原則是什麼
標准預防的基礎上,結合傳播途徑、本院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隔離和防護措施。
一種疾病可能有多種傳播途徑,應在標准預防的基礎上,採取相應的傳播途徑的隔離和
預防。
設立隔離標志。
設置單人隔離房間。
受條件限制,同種感染源患者可安置於一室。
建築布局符合《醫院隔離技術規范》中相應的規定。
❻ what's the weather秦時國家依法對病人疑似病人的隔離憲法規定的什麼權利
疫情防控期間對疑似病例和確診患者實施強制隔離措施的法律依據主要有以下幾條:
《傳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必須接受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有關傳染病的調查、檢驗、採集樣本、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傳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條規定,醫療機構發現甲類傳染病時,應當及時採取下列措施:(一)對病人、病原攜帶者,予以隔離治療,隔離期限根據醫學檢查結果確定;(二)對疑似病人,確診前在指定場所單獨隔離治療;(三)對醫療機構內的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在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和採取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拒
《突發事件應對法》第五十七條規定,突發事件發生地的公民應當服從人民政府、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所屬單位的指揮和安排,配合人民政府採取的應急處置措施,積極參加應急救援工作,協助維護社會秩序。
❼ 發生疫情時國家依法對病人和疑似病人進行必要隔離是哪項人權
發生疫情時是國家依法對病人和疑似病人進行隔離,是根據衛生安全法的需要,同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第12條進行隔離防控。供參考。
❽ 霍亂發生時採取的預防措施
1.控制傳染源 及時發現患者和疑似患者,進行隔離治療,並作好疫源檢索,這是控制霍亂流行的重要環節。這方面我國已有成功的經驗。
(1)建立腹瀉腸道門診:所有城鎮醫院均應建立腸道門診,接診所有腹瀉患者。以便及時發現患者和疑似患者,進行隔離治療和作好疫情報告,以防傳染源擴散。
(2)對密切接觸者進行糞檢和預防性服葯:密切接觸者應進行糞便培養檢查。1次/d,連續2天,第1次糞檢後給予服葯可減少帶菌者,一般應用多西環素200mg頓服,次日口服100mg。兒童6mg/(kg·d),連服2天。亦可應用諾氟沙星200mg,3次/d,連服2天。
(3)搞好國境衛生檢疫和國內交通檢疫:一旦發現患者或疑似患者,應立即進行隔離治療,並對交通工具進行徹底消毒。
2.切斷傳播途徑 加強飲水消毒和食品管理,確保用水安全,有良好的衛生設施可以明顯減少霍亂傳播的危險性。在霍亂還沒有侵襲和形成季節性流行的地區,制定有效的控制霍亂的計劃是對控制霍亂流行的最好准備。長期改善水的供應和衛生設施是預防霍亂的最好方法。對患者和帶菌者的排泄物進行徹底消毒。此外應消滅蒼蠅等傳播媒介。
3.提高人群免疫力 往應用全菌死菌苗或並用霍亂腸毒素的類毒素菌苗免疫人群,由於保護率低,保護時間短,且不能防止隱性感染和帶菌者,因而已不提倡應用。目前國外應用基因工程技術製成並試用的有多種菌苗,現仍在擴大試用,其中包括:
(1)B亞單位-全菌體菌苗(BS-WC):這是由滅活的霍亂弧菌全菌體細胞(WC)和純化的霍亂腸毒素B亞單位(BS)組成的菌苗。其中WC細胞壁含有脂多糖(LPS)和霍亂毒素協同菌毛(TCP)等抗原,能誘導機體產生抗菌抗體,從而抑制霍亂弧菌在腸道定居;而BS產生的抗毒抗體,則能中和CT的B亞單位,使霍亂腸毒素不能與腸黏膜受體結合,而無從發揮腸毒素作用。此菌苗保護率為65%~85%,對古典生物型霍亂弧菌的預防作用優於埃爾托生物型霍亂弧菌。
(2)減毒口服活菌苗(CVDl03-HgR):這是應用DNA重組技術將除去94%的CTXA基因,重組於古典生物型霍亂弧菌的569B株中,獲得減毒株CVD103,然後導入一個抗汞(Hg)的編碼基因進入hgla的染色體位點,成為CVD103-HgR減毒株。此菌苗能明顯對抗O1群古典生物型和埃爾托生物型霍亂弧菌的感染。Taket等報告,口服(3~5)×108。單一劑量CVD103-HgR菌後,志願者中獲得100%的保護作用。一般認為保護作用至少持續6個月。但動物實驗表明此菌苗對O139型霍亂弧菌無保護作用。Woldol-等曾構建出缺失細胞毒素(CT)和腺苷環化酶(ACE)zot等毒素的VCO139型減毒株Bengal3,但其安全性和保護力等還待進一步研究。
(3)O139疫苗的研究 O139的莢膜脂多糖不僅是重要的毒力因子,也是重要的保護性抗原,以血清蛋白為載體蛋白製作O139莢膜脂多糖疫苗,應用EDC或CDAP為激活因子注射於小鼠,可使小鼠產生殺弧菌抗體。還有將O139莢膜脂多糖與白喉毒素共價結合可使小鼠產生針對莢膜多糖的IgG,具有殺弧菌作用,同時也可產生針對白喉毒素的抗體,此研究還處於動物實驗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