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長期服用卡馬西平片有何害處
主要是肝毒性,可定期檢查肝功能,如半年一次
不良反應】
(1)神經系統常見的不良反應:頭暈、共濟失調、嗜睡和疲勞。
(2)因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引起水的瀦留和低鈉血症(或水中毒),發生率約10%~15%。
(3)較少見的不良反應有變態反應,Stevens-Johnson 綜合症或中毒性表皮壞死溶解症、皮疹、蕁麻疹、瘙癢;兒童行為障礙,嚴重腹瀉,紅斑狼瘡樣綜合症(蕁麻疹、瘙癢、皮疹、發熱、咽喉痛、骨或關節痛、乏力)。
(4)罕見的不良反應有腺體病,心律失常或房室傳導阻滯(老年人尤其注意),骨髓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中毒(語言困難、精神不安、耳鳴、顫、幻視),過敏性肝炎 ,低鈣血症,直接影響骨代謝導致骨質疏鬆,腎臟中毒,周圍神經炎,急性尿紫質病,栓塞性脈管炎,過敏性肺炎,急性間歇性卟啉病,可致甲狀腺功能減退。曾有一例合並無菌性腦膜炎的肌陣孿性癲癇患者,接受本品治療後引起腦膜炎復發。偶見粒細胞減少,可逆性血小板減少,再障,中毒性肝炎。
【禁忌】
已知對卡馬西平相關結構葯物(如:三環類抗抑鬱葯)過敏者。有房室傳導阻滯,血清鐵嚴重異常、骨髓抑制、嚴重肝功能不全等病史者。
【注意事項】
①與三環類抗抑鬱葯有交叉過敏反應;
②用葯期間注意檢查:全血細胞檢查(包括血小板、網織紅細胞及血清鐵,應經常復查達2~3年),尿常規,肝功能,眼科檢查;卡馬西平血葯濃度測定;
③一般疼痛不要用本品;
④糖尿病人可能引起尿糖增加,應注意;
⑤癲癇患者不能突然撤葯;
⑥已用其他抗癲癇葯的病人,本品用量應逐漸遞增,治療4周後可能需要增加劑量,避免自身誘導所致血葯濃度下降;
⑦下列情況應停葯:肝中毒或骨髓抑制症狀出現,心血管系統不良反應或皮疹出現;
⑧用於特異性疼痛綜合征止痛時,如果疼痛完全緩解,應每月減量至停葯;
⑨飯後服用可減少胃腸反應,漏服時應盡快補服,不可一次服雙倍量,可一日內分次補足;
⑩下列情況應慎用:乙醇中毒,心臟損害,冠心病,糖尿病,青光眼,對其他葯物有血液反應史者(易誘發骨髓抑制),肝病,抗利尿激素分泌異常或其他內分泌紊亂,尿瀦留,腎病。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葯】
⑵ 卡馬西平的注意事項
可致甲狀腺功能減退,大劑量時可引起房室傳導阻滯應控制劑量,心肝腎功能不全者及初孕婦、授乳婦女忌用,青光眼心血管嚴重疾患及老年慎用,定期查血、肝功能及尿常規。
1. 與三環類抗抑鬱葯有交叉過敏反應
2. 用葯期間注意檢查全血細胞檢查(包括血小板網織紅細胞及血清鐵應經常復查達~年)尿常規肝功能眼科檢查卡馬西平血葯濃度測定
3. 一般疼痛不要用卡馬西平片
4. 糖尿病人可能引起尿糖增加應注意
5. 癲癇患者不能突然撤葯
6. 已用其他抗癲癇葯的病人卡馬西平片用量應逐漸遞增治療周後可能需要增加劑量避免自身誘導所致血葯濃度下降
7. 肝中毒或骨髓抑制症狀出現心血管系統不良反應或皮疹出現應停葯
8. 用於特異性疼痛綜合征止痛時如果疼痛完全緩解應每月減量至停葯
9. 飯後服用可減少胃腸反應漏服時應盡快補服不可一次服雙倍量可一日內分次補足
安全術語
S22Do not breathe st.
切勿吸入粉塵。
S24Avoid contact with skin.
避免皮膚接觸。
S37Wear suitable gloves.
戴適當手套。
R22Harmful if swallowed.
吞食有害。
⑶ 長期服用卡馬西平片每天兩片有什麼後果
卡馬西平副作用有:
(1)常見的副作用有頭暈、嗜睡、乏力、惡心、嘔吐、偶見粒細胞減少、可逆性血小板減少,甚至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和中毒性肝炎等,故在治療開始(尤其是第一個月內)應定期檢查血象。
(2)偶見過敏反應,據報道有2例患者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1例為大皰性表皮壞死性松解型葯疹,另1例為重型多形性紅斑型葯疹。需立即停葯,並積極進行抗過敏治療。
(3)可致甲狀腺功能減退。
(4)大劑量時可引起房室傳導阻滯,應控制劑量。
卡馬西平的簡歷是:
【分子量】236.27
【化學名】本品為5H-二苯並(b,f)氮雜卓-5-甲醯胺
【性狀】本品為白色片,為抗驚厥葯,鎮痛葯。
【適應症】
1.復雜部分性發作,亦稱精神運動性發作或顳葉癲癇,全身性強直一陣攣性發作,上述兩種混合性發作或其他部分性或全身性發作。
2.可用於緩解三叉神經痛和舌咽神經痛,也可用於脊髓癆的閃電樣痛,多發性硬化、周圍性糖尿病性神經痛,幻肢痛和外傷後神經痛,有時也能緩解某些皰疹後神經痛。
3.預防或治療雙相性躁狂-抑鬱症:對鋰或抗精神病葯或抗抑鬱葯無效的或不能耐受的躁狂-抑鬱症,可單用或與鋰和其他抗抑鬱葯合用。
4.中樞性部分性尿崩症。
5.對某些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情感性疾病,頑固性精神分裂症及與邊緣系功能障礙有關的失控綜合症。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 口服(1)抗驚厥,開始一次0.1g,一日2-3次;第二日後每日增加0.1g,直到出現療效為止;維持量根據調整至最低的有效量,分次服用;要注意個體化,最高量每日不超過1.2g。(2)鎮痛,開始一次0.1g,一日2次;第二日後每隔一日增加0.1-0.2g,直至疼痛緩解、維持量每日0.4-0.8g,分次服用;最高量每日不超1.2g。(3)抗利尿,單用時一日0.3-0.6g,如與其他抗利尿葯合用,則每日服0.2-0.4g,分3-4次服用。(4)抗躁狂或抗精神病,開始時每日0.2-0.4g,以後每周逐漸增加至最大量每日1.6g。一般分3-4次服用。通常成年人的限量,12-15歲,每日不超過1g,15歲以上一般每日不超過1.2g,少數有用至1.6g者,作止痛用時每日不超過1.2g。
2.小兒常用量 口服,抗驚厥,6歲以前開始每日按體重5mg/kg,每隔5-7日增加一次用量,達每日10mg/kg,必要時可增至20mg/kg,維持量一般為每日約0.25-0.35g,通常每日不超過0.4g;6-12歲兒童,第一日0.1g,服2次,每隔周增加每日0.1g,直至出現療效;維持量一般為0.4-0.8g,不超過每日1g,分3-4次服用。
【注意】
1.服用本品較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視力模糊或復視,較不常見的有過敏反應或Stevens-Johnson綜合症或中毒性皮膚反應如蕁麻疹、瘙癢、或皮疹、行為改變(兒童多見);抗利尿激素分泌過多綜合症;系統性紅斑狼瘡樣綜合症。
2.有心臟房室傳導阻滯、血小板、血常規及血清鐵嚴重異常,以及骨髓抑制等病史時,本品禁用;哺乳期婦女不宜應用。
3.下列情況應慎用:孕婦;乙醇中毒;心臟損害、冠狀動脈病;糖尿病;青光眼;對其他葯物有血液方面不良反應史的病人;肝病;尿瀦留;腎病。
(5)心、肝、腎功能不全者及初孕婦、授乳婦女忌用,青光眼、心血管嚴重疾患及老年患者慎用。
可以應用於心律失常。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
⑷ 卡馬西平的葯
卡馬西平副作用有:
(1)常見的副作用有頭暈、嗜睡、乏力、惡心、嘔吐、偶見粒細胞減少、可逆性血小板減少,甚至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和中毒性肝炎等,故在治療開始(尤其是第一個月內)應定期檢查血象。
(2)偶見過敏反應,據報道有2例患者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1例為大皰性表皮壞死性松解型葯疹,另1例為重型多形性紅斑型葯疹。需立即停葯,並積極進行抗過敏治療。
(3)可致甲狀腺功能減退。
(4)大劑量時可引起房室傳導阻滯,應控制劑量。
卡馬西平的簡歷是:
【分子量】236.27
【化學名】本品為5H-二苯並(b,f)氮雜卓-5-甲醯胺
【性狀】本品為白色片,為抗驚厥葯,鎮痛葯。
【適應症】
1.復雜部分性發作,亦稱精神運動性發作或顳葉癲癇,全身性強直一陣攣性發作,上述兩種混合性發作或其他部分性或全身性發作。
2.可用於緩解三叉神經痛和舌咽神經痛,也可用於脊髓癆的閃電樣痛,多發性硬化、周圍性糖尿病性神經痛,幻肢痛和外傷後神經痛,有時也能緩解某些皰疹後神經痛。
3.預防或治療雙相性躁狂-抑鬱症:對鋰或抗精神病葯或抗抑鬱葯無效的或不能耐受的躁狂-抑鬱症,可單用或與鋰和其他抗抑鬱葯合用。
4.中樞性部分性尿崩症。
5.對某些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情感性疾病,頑固性精神分裂症及與邊緣系功能障礙有關的失控綜合症。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 口服(1)抗驚厥,開始一次0.1g,一日2-3次;第二日後每日增加0.1g,直到出現療效為止;維持量根據調整至最低的有效量,分次服用;要注意個體化,最高量每日不超過1.2g。(2)鎮痛,開始一次0.1g,一日2次;第二日後每隔一日增加0.1-0.2g,直至疼痛緩解、維持量每日0.4-0.8g,分次服用;最高量每日不超1.2g。(3)抗利尿,單用時一日0.3-0.6g,如與其他抗利尿葯合用,則每日服0.2-0.4g,分3-4次服用。(4)抗躁狂或抗精神病,開始時每日0.2-0.4g,以後每周逐漸增加至最大量每日1.6g。一般分3-4次服用。通常成年人的限量,12-15歲,每日不超過1g,15歲以上一般每日不超過1.2g,少數有用至1.6g者,作止痛用時每日不超過1.2g。
2.小兒常用量 口服,抗驚厥,6歲以前開始每日按體重5mg/kg,每隔5-7日增加一次用量,達每日10mg/kg,必要時可增至20mg/kg,維持量一般為每日約0.25-0.35g,通常每日不超過0.4g;6-12歲兒童,第一日0.1g,服2次,每隔周增加每日0.1g,直至出現療效;維持量一般為0.4-0.8g,不超過每日1g,分3-4次服用。
【注意】
1.服用本品較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視力模糊或復視,較不常見的有過敏反應或Stevens-Johnson綜合症或中毒性皮膚反應如蕁麻疹、瘙癢、或皮疹、行為改變(兒童多見);抗利尿激素分泌過多綜合症;系統性紅斑狼瘡樣綜合症。
2.有心臟房室傳導阻滯、血小板、血常規及血清鐵嚴重異常,以及骨髓抑制等病史時,本品禁用;哺乳期婦女不宜應用。
3.下列情況應慎用:孕婦;乙醇中毒;心臟損害、冠狀動脈病;糖尿病;青光眼;對其他葯物有血液方面不良反應史的病人;肝病;尿瀦留;腎病。
(5)心、肝、腎功能不全者及初孕婦、授乳婦女忌用,青光眼、心血管嚴重疾患及老年患者慎用。
可以應用於心律失常。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
⑸ 卡馬西平的葯效和副作用
你好,
卡馬西平副作用有:
(1)常見的副作用有頭暈、嗜睡、乏力、惡心、嘔吐、偶見粒細胞減少、可逆性血小板減少,甚至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和中毒性肝炎等,故在治療開始(尤其是第一個月內)應定期檢查血象。
(2)偶見過敏反應,據報道有2例患者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1例為大皰性表皮壞死性松解型葯疹,另1例為重型多形性紅斑型葯疹。需立即停葯,並積極進行抗過敏治療。
(3)可致甲狀腺功能減退。
(4)大劑量時可引起房室傳導阻滯,應控制劑量。
卡馬西平的簡歷是:
【分子量】236.27
【化學名】本品為5H-二苯並(b,f)氮雜卓-5-甲醯胺
【性狀】本品為白色片,為抗驚厥葯,鎮痛葯。
【適應症】
1.復雜部分性發作,亦稱精神運動性發作或顳葉癲癇,全身性強直一陣攣性發作,上述兩種混合性發作或其他部分性或全身性發作。
2.可用於緩解三叉神經痛和舌咽神經痛,也可用於脊髓癆的閃電樣痛,多發性硬化、周圍性糖尿病性神經痛,幻肢痛和外傷後神經痛,有時也能緩解某些皰疹後神經痛。
3.預防或治療雙相性躁狂-抑鬱症:對鋰或抗精神病葯或抗抑鬱葯無效的或不能耐受的躁狂-抑鬱症,可單用或與鋰和其他抗抑鬱葯合用。
4.中樞性部分性尿崩症。
5.對某些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情感性疾病,頑固性精神分裂症及與邊緣系功能障礙有關的失控綜合症。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 口服(1)抗驚厥,開始一次0.1g,一日2-3次;第二日後每日增加0.1g,直到出現療效為止;維持量根據調整至最低的有效量,分次服用;要注意個體化,最高量每日不超過1.2g。(2)鎮痛,開始一次0.1g,一日2次;第二日後每隔一日增加0.1-0.2g,直至疼痛緩解、維持量每日0.4-0.8g,分次服用;最高量每日不超1.2g。(3)抗利尿,單用時一日0.3-0.6g,如與其他抗利尿葯合用,則每日服0.2-0.4g,分3-4次服用。(4)抗躁狂或抗精神病,開始時每日0.2-0.4g,以後每周逐漸增加至最大量每日1.6g。一般分3-4次服用。通常成年人的限量,12-15歲,每日不超過1g,15歲以上一般每日不超過1.2g,少數有用至1.6g者,作止痛用時每日不超過1.2g。
2.小兒常用量 口服,抗驚厥,6歲以前開始每日按體重5mg/kg,每隔5-7日增加一次用量,達每日10mg/kg,必要時可增至20mg/kg,維持量一般為每日約0.25-0.35g,通常每日不超過0.4g;6-12歲兒童,第一日0.1g,服2次,每隔周增加每日0.1g,直至出現療效;維持量一般為0.4-0.8g,不超過每日1g,分3-4次服用。
【注意】
1.服用本品較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視力模糊或復視,較不常見的有過敏反應或Stevens-Johnson綜合症或中毒性皮膚反應如蕁麻疹、瘙癢、或皮疹、行為改變(兒童多見);抗利尿激素分泌過多綜合症;系統性紅斑狼瘡樣綜合症。
2.有心臟房室傳導阻滯、血小板、血常規及血清鐵嚴重異常,以及骨髓抑制等病史時,本品禁用;哺乳期婦女不宜應用。
3.下列情況應慎用:孕婦;乙醇中毒;心臟損害、冠狀動脈病;糖尿病;青光眼;對其他葯物有血液方面不良反應史的病人;肝病;尿瀦留;腎病。
(5)心、肝、腎功能不全者及初孕婦、授乳婦女忌用,青光眼、心血管嚴重疾患及老年患者慎用。
可以應用於心律失常。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
⑹ 服用卡馬西平兩年,有諸多疑問請教~
立刻去醫院檢查一下
有的患者服很大劑量的卡馬西賓士療效果都不好,這樣的患者長期服葯會出現哪些副作用呢?
倪家驤:卡馬西平如果小劑量服用還是比較安全的,但是如果大劑量、長期服用的話有很多副作用。比如長時間大量服會引起肝腎功能的損害,我們也遇到嚴重的患者甚至導致腎功能衰竭,去做腎移植。
卡馬西平另外的一個副反應是會引起頑固性失眠。而且這種失眠一旦形成非常不好治。還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副反應是剝脫性皮炎。病人全身皮膚會發生剝脫、潰爛、疼痛,而且病人的內臟粘膜也容易發生剝脫,嚴重的會導致消化道出血。另外長期服用的話也會導致造血系統的損害,嚴重的患者都會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
倪家驤:所以如果長期比較大劑量副葯的患者要定時去醫院檢查肝腎功能和血常規,最好每個月查一次。一旦發現這些功能有異常變化要及時停葯。服葯期間如果睡眠不好也要注意發生葯物性失眠的情況。
主持人:您剛才說的這些症狀都是在長期服用、劑量比較大的情況下出現的,那麼一天吃多少算是大劑量呢?
倪家驤:一般說來,如果每天服葯600毫克(也就是6片),連續超過兩個月就屬於大劑量長期服葯了,這樣的患者要及時地做肝腎功能和血液的檢查,防止出現各種嚴重的副反應。
主持人:宣武醫院疼痛科現在正在開展的微創介入治療,其中有一部分適應症是卡馬西賓士療效果不好的患者,什麼樣的患者在吃多大劑量時效果不好可以選擇做這種手術呢?
倪家驤:患者每天服葯量超過600毫克,疼痛還不能緩解,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這樣的患者可以考慮採用微創介入治療。
http://..com/question/28051889.html
⑺ 卡馬西賓士三叉神經痛一個周期多長時間
三叉神經痛主要是由於面部神經血管的粘結和壓迫所致的三叉神經區域出現陣發性疼痛,一般初期患者可服用西葯如卡馬西平等進行治療,但是葯物通常存在耐葯性和副作用的情況,針對用葯效果不佳的三叉神經痛患者最好去三甲醫院神經外科在專科醫生的評估下,可採用外科手術顯微血管減壓術做根治性治療,術後有效率在96%以上,並且不會存在其他並發症,是目前根治三叉神經痛的首選方式。
⑻ 卡馬西平片
【葯品名稱】
通用名:卡馬西平片
曾用名:
商品名:
英文名:Carbamazepine Tablets
漢語拼音:Kɑmɑxipinɡ Piɑn
本品主要成份為:卡馬西平。其化學名稱為:5H-二苯並[b,f]氮雜
⑼ 卡馬西平片說明書
通用名 卡馬西平片
曾用名 醯胺咪嗪片, 痛痙寧片
英文名 CARBAMAZEPINE TABLETS
拼音名 KAMAXIPING PIAN
葯品類別 抗癲癇葯
性狀 本品為白色片。
葯理毒理 本品為抗驚厥葯和抗癲癎葯。卡馬西平的葯理作用表現為抗驚厥抗癲癎、抗神經性疼痛、抗躁狂-抑鬱症、改善某些精神疾病的症狀、抗中樞性尿崩症,產生這些作用的機制可能分別在於:1.使用-依賴性地阻滯各種可興奮細胞膜的Na+通道,故能明顯抑制異常高頻放電的發生和擴散。2.抑制T-型鈣通道。3.增強中樞的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的活性。4.促進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或提高效應器對ADH的敏感性。
葯代動力學 口服吸收緩慢、不規則。口服400mg後4~5小時血葯濃度達峰值,血葯峰值為8~12μg/ml,但個體差異很大。大劑量時達峰時間可達24小時。達穩態血葯濃度的時間為8~55小時。生物利用度在58~85%之間。迅速分布至全身組織,血漿蛋白結合率約76%。主要在肝臟代謝,可誘導肝葯酶活性,加速自身代謝。代謝產物10、11-環氧化卡馬西平的葯理活性與原形葯相似,其在血漿和腦內的濃度可達原形葯的50%。單次給葯時 T1/2為25~65小時,兒童半衰期明顯縮短。長期服用誘發自身代謝,T1/2降為10~20小時。主要以無活性代謝物形式分別經尿和糞便排出72%和28%。本品能通過胎盤、能分泌入乳汁。
適應症 1. 復雜部分性發作(亦稱精神運動性發作或顳葉癲癎)、全身強直-陣孿性發作、上述兩種混合性發作或其他部分性或全身性發作;對典型或不典型失神發作、肌陣孿或失神張力發作無效。2. 三叉神經痛和舌咽神經痛發作,亦用作三叉神經痛緩解後的長期預防性用葯。也可用於脊髓癆和多發性硬化、糖尿病性周圍性神經痛、患肢痛和外傷後神經痛以及皰疹後神經痛。3. 預防或治療躁狂-抑鬱症;對鋰或抗精神病葯或抗抑鬱葯無效的或不能耐受的躁狂-抑鬱症,可單用或與鋰鹽和其它抗抑鬱葯合用。4. 中樞性部分性尿崩症,可單用或氯磺丙脲或氯貝丁酯等合用。5. 對某些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性情感性疾病,頑固性精神分裂症及與邊緣系統功能障礙有關的失控綜合征。*6. 不寧腿綜合征(Ekbom綜合征),偏側面肌痙孿。*7. 酒精癖的戒斷綜合征。
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量 1. 抗驚厥,開始一次0.1g,一日2~3次;第二日後每日增加0.1g,直到出現療效為止;維持量根據調整至最低有效量,分次服用;注意個體化,最高量每日不超過1.2g。 2. 鎮痛,開始一次0.1g,一日2次;第二日後每隔一日增加0.1~0.2g,直到疼痛緩解,維持量每日0.4~0.8g,分次服用;最高量每日不超過1.2g。 3. 尿崩症,單用時一日0.3~0.6g,如與其他抗利尿葯合用,每日0.2~0.4g,分3次服用。 4. 抗燥狂或抗精神病,開始每日0.2~0.4g,每周逐漸增加至最大量1.6g,分3~4次服用。每日限量,12~15 歲,不超過1g;15歲以上不超過1.2g;有少數用至1.6g。通常成人限量為1.2g,12~15歲每日不超過1g,少數人需用至1.6g。作止痛用每日不超過1.2g。 小兒常用量 抗驚厥,6歲以前開始每日按體重5mg/kg,每5~7日增加一次用量,達每日10 mg/kg,必要時增至20 mg/kg,維持量調整到維持血葯濃度8~12 μg/kg,一般為按體重10~20 mg/kg,約0.25~0.3g,不超過0.4g;6~12歲兒童第一日0.05 g ~0.1g,服2次,隔周增加0.1g至出現療效;維持量調整到最小有效量,一般為每日0.4~0.8g,不超過1g,分3~4次服用。
不良反應 1. 較常見的不良反應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反應,表現為視力模糊、復視、眼球震顫。2.因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引起水的瀦留和低鈉血症(或水中毒),發生率約 10~15%。3.較少見的不良反應有變態反應,Stevens-Johnson 綜合症或中毒性表皮壞死溶解症、皮疹、蕁麻疹、瘙癢;兒童行為障礙,嚴重腹瀉,紅斑狼瘡樣綜合症(蕁麻疹、瘙癢、皮疹、發熱、咽喉痛、骨或關節痛、乏力)。4. 罕見的不良反應有腺體病,心律失常或房室傳導阻滯(老年人尤其注意),骨髓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中毒(語言困難、精神不安、耳鳴、顫 、幻視),過敏性肝炎 ,低鈣血症,直接影響骨代謝導致骨質疏鬆,腎臟中毒,周圍神經炎,急性尿紫質病,栓塞性脈管炎,過敏性肺炎,急性間歇性卟啉病,可致甲狀腺功能減退。因注意有一例合並無菌性腦膜炎的肌陣孿性癲癎患者,接受本品治療後引起腦膜炎復發。偶見粒細胞減少,可逆性血小板減少,再障,中毒性肝炎。
禁忌症 禁用:有房室傳導阻滯,血清鐵嚴重異常、骨髓抑制、嚴重肝功能不全等病史者。
注意事項 1.與三環類抗抑鬱葯有交叉過敏反應。 2.用葯期間注意檢查:全血細胞檢查(包括血小板、網織紅細胞及血清鐵,應經常復查達2~3年),尿常規,肝功能,眼科檢查;卡馬西平血葯濃度測定。 3.一般疼痛不要用本品。 4.糖尿病人可能引起尿糖增加,應注意。 5.癲癎患者不能突然撤葯。6.已用其他抗癲癎葯的病人,本品用量應逐漸遞增,治療4周後可能需要增加劑量,避免自身誘導所致血葯濃度下降。7.下列情況應停葯:肝中毒或骨髓抑制症狀出現,心血管系統不良反應或皮疹出現。 8.用於特異性疼痛綜合征止痛時,如果疼痛完全緩解,應每月減量至停葯。 9.飯後服用可減少胃腸反應,漏服時應盡快補服,不可一次服雙倍量,可一日內分次補足。10.下列情況應慎用:乙醇中毒,心臟損害,冠心病,糖尿病,青光眼,對其他葯物有血液反應史者(易誘發骨髓抑制),肝病,抗利尿激素分泌異常或其他內分泌紊亂,尿瀦留,腎病。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葯 本品能通過胎盤,是否致畸尚不清楚,妊娠早期需慎用;本品能分泌入乳汁,約為血葯濃度60%,哺乳期婦女不宜應用。
兒童用葯 本品可用於各年齡段兒童,具體參考[用法用量]。
老年患者用葯 老年患者對本品敏感者多,常可引起認知功能障礙、激越、不安、、焦慮、精神錯亂、房室傳導阻滯或心動過緩,也可引起再障。
葯物相互作用 1.與對乙醯氨基酚合用,尤其是單次超量或長期大量,肝臟中毒的危險增加,有可能使後者療效降低。 2. 與香豆素類抗凝葯合用,由於本品的肝酶的正誘導作用,使抗凝葯的血濃度降低,半衰期縮短,抗凝效應減弱,應測定凝血酶原時間而調整葯量。 3.與碳酸酐酶抑制葯合用,骨質疏鬆的危險增加。 4.由於本品的肝酶誘導作用,與氯磺丙脲、氯貝丁酯(安妥明)、去氨加壓素(desmopressin)、賴氨加壓素(lypressin)、垂體後葉素、加壓素等合用,可加強抗利尿作用,合用的各葯都需減量。 5.與含雌激素的避孕葯、環孢素、洋地黃類(可能地高辛除外)、雌激素、左旋甲狀腺素或奎尼丁合用時,由於卡馬西平對肝代謝酶的正誘導,這些葯的效應都會降低,用量應作調整,改用僅含孕激素(黃體酮)的口服避孕葯。與口服避孕葯合用可能出現陰道大出血。6.與多西環素(強力黴素)合用,後者的血葯濃度可能降低,必要時需要調整用量。7.紅黴素與醋竹桃黴素(troleandomycin)以及右丙氧芬(detropropoxyphene)可抑制卡馬西平的代謝,引起後者血葯濃度的升高,出現毒性反應。8.氟哌啶醇、洛沙平、馬普替林、噻噸類或三環類抗抑鬱葯可增強卡馬西平的代謝,引起後者血葯濃度升高,出現毒性反應。9.鋰鹽可以降低卡馬西平的抗利尿作用。10. 與單胺氧化酶(MAO)抑制合用,可引起高熱或(和)高血壓危象、嚴重驚厥甚至死亡,兩葯應用至少要間隔14天。當卡馬西平用作抗驚厥劑時,MAO抑制葯可以改變癲癎發作的類型。11. 卡馬西平可以降低諾米芬辛(nomifensine)的吸收並加快其消除。12、苯巴比妥和苯妥英加速卡馬西平的代謝,可將卡馬西平的t1/2降至9~10小時。
葯物過量 可出現肌肉抽動、震顫、角弓反張、反射異常、心跳加快、休克等。 治療:洗胃、給予活性碳或輕瀉葯、利尿等,嚴重中毒並有腎功能衰竭時可透析。小兒嚴重中毒時可換血,並需繼續觀察呼吸、循環、泌尿功能數日。根據臨床情況,採取相應措施。
⑽ 卡馬西平的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口服。
①抗驚厥,開始一次0.1g,一日2~3次;第二日後每日增加0.1g,直到出現療效為止;維持量根據調整至最低的有效量,分次服用;要注意個體化,最高量每日不超過1.2g。
②鎮痛,開始一次0.1g,一日2次;第二日後每隔一日增加0.1~0.2g,直至疼痛緩解,維持量每日0.4~0.8g,分次服用;最高量每日不超過1.2g。
③抗利尿,單用時一日0.3~0.6g,如與其他抗利尿葯合用,則每日服0.2~0.4g,分3~4次服用。
④抗躁狂或抗精神病,開始時每日0.2~0.4g,以後每周逐漸增加至最大量每日1.6g。一般分3~4次服用。通常成年人的限量,12~15歲,每日不超過1g,15歲以上一般每日不超過1.2g,少數有用至1.6g者,作止痛用時每日不超過1.2g。
2.小兒常用量口服。
抗驚厥,6歲以前開始每日按體重5mg/kg,每隔5~7日增加一次用量,達每日10mg/kg,必要時可增至20mg/kg,維持量調整到維持血葯濃度8~12μg/ml,一般為每日按體重10~20mg/kg,約0.25~0.35g,通常每日不超過0.4g;6~12歲兒童,第一日0.1g,服2次,每隔周增加每日0.1g直至出現療效;維持量調整到最小有效量,一般為0.4~0.8g,不超過每日1g,分3~4次服用。
(1)輕微的、一般性疼痛不要用本品。
(2)飯後立即服葯,可減少胃腸道反應。漏服時應盡快補服,不得一次服雙倍量,可在一日內分次補足用量。如已漏服一日以上,注意有可能復發。
(3)癲癇患者突然撤葯可引起驚厥或癲癇持續狀態。如發生嗜睡、眩暈、頭昏、軟弱或肌肉共濟失調,需注意中毒早兆。服葯過程中可能有口乾,糖尿病人可能引起尿糖增加,急診或需進行手術時務必申明。
(4)開始時應用小量,然後逐漸增加,到獲得良好療效為止,每天分3~4次飯後口服。加用於已用其他抗癲癇葯治療的患者時,用量也應逐漸遞增。在開始治療後4周左右可能需要增加劑量,以避免由於自身誘導所致的血葯濃度降低。
(5)遇有下列情況應停葯。
①肝臟中毒症狀或活動性肝病,有骨髓抑制的明顯證據,如紅細胞<400萬/立方毫米,紅細胞壓積<32%,血紅蛋白<11g,白細胞<4000/立方毫米,血小板<10萬/立方毫米,網織紅細胞<2萬,血清鐵>150μg時應立即停葯。其中以白細胞下降為最常見,但如癲癇只有應用本品才能控制,其他葯物無效時可考慮減量,密切隨訪白細胞計數,可能會停止下降,逐漸回升,那時再加大劑量,以達到控制癲癇發作的劑量;
②有心血管方面不良反應或皮疹出現,治療應即停止;
③用作特異性疼痛綜合征的止痛葯時,如果疼痛完全緩解,應每月試行減量或停葯。
(6)用葯期間注意隨訪檢查:
①全血細胞計數,包括血小板和網織細胞以及血清鐵檢查,在給葯
前檢查一次,治療開始後經常復查達2~3年; ②尿常規;
③血尿素氮;
④肝功能試驗;
⑤眼科檢查(包括裂隙燈、眼底鏡和眼壓計檢查);
⑥卡馬西平血葯濃度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