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公訴案件期限
補充抄偵查在偵查階段兩次為限,在法庭審理階段也是兩次為限。本案12月25日退回補充偵查發生在偵查階段,3月29日和6月16日的補充偵查都出現在法庭審理階段,所以不違法。
但法庭審理中的補充偵查,檢察院應當自行偵查,必要時可由公安機關協助。
因此,3月29日和6月16日的兩次補充偵查都由公安部門完成是違法的。
在偵查階段,補充偵查完畢移送檢察院後,重新計算審查起訴期限。
審查起訴期限為1個月,必要時可以延長半個月。
因此,2009年1月25日才開始計算審查起訴期限,並可以延長1個半月。那麼,到2009年2月25日是過了1個月,再加半個月(15日),剛好是3月19日。因此沒有超限期。
在法庭審理階段,如有補充偵查的情況,法院應延期審理。補充偵查完畢移送法院後,重新計算審限。
公訴審限,至遲不得超過2個半月。
那麼從2009年6月16日到8月4日,沒有超限期。
Ⅱ 訴訟時效的意義。
設立抄訴訟時效制度的意義在於:首先,襲有利於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其權利,維護確定化的社會關系。若權利人能夠行使其權利而長期怠於行使,則使義務人的法律地位長期處於不確定狀態,將導致當事人之間社會關系的事實狀態和法律狀態長期不一致,不利於在當事人之間建立新的、確定化的社會關系。因此,法律認為每個人都是自己利益的最佳判斷者和照料者,若權利人不關心自己的利益並照料之,可以推定他有放棄該利益的意思,那麼他人更無關心、照料其利益之義務,應當撤銷對他利益的強行保護○2.其次,通過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其權利,不僅可以提高權利的使用效率,而且能夠提高經濟資源的利用率。此外,有利於降低訴訟成本。
Ⅲ 公訴案件的有效期限
一般公訴案件的辦理期限是一個月。至於撤銷案件那是偵查階段,公訴階段只有做出不起訴決定,一樣是一個月
Ⅳ 訴訟時效制度的意義
訴訟時效制度復意義:制
關於訴訟時效制度的意義,應該有正確的全面的認識。訴訟時效制度的目的不是處罰權利人不及時行使請求權的行為,更不是保護義務人不履行義務的行為,而是具有積極的法律意義。
1、有利於穩定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2、有利於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3、有利於人民法院及時正確地處理民事糾紛。
Ⅳ 公訴期是什麼
公訴期就是人民檢察院審查刑事公訴案件的辦案期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如下:
1、第一百六十九條
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重大、復雜的案件,可以延長半個月。
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的案件,改變管轄的,從改變後的人民檢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查起訴期限。
2、第一百七十一條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法庭審判所必需的證據材料;認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可以要求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說明。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對於需要補充偵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也可以自行偵查。
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補充偵查完畢。補充偵查以二次為限。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檢察院後,人民檢察院重新計算審查起訴期限。
對於二次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5)公訴期限存在的意義擴展閱讀
公訴期的相關情況
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第一審刑事公訴案件,被告人被羈押的第一審刑事自訴案件和第二審刑事公訴、刑事自訴案件的期限為一個月,最遲不得超過一個半月;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審理期限經本院院長批准可延長二個月。
有刑事訴訟法第126條情形之一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法院批准,審限可再延一個月;最高院受理的刑事上訴、抗訴案,經最高院決定,審限可再延長一個月。
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被告人未被羈押的第一審刑事自訴案件,期限為六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
簡易程序審理的刑事案件,審理期限為二十日。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理的刑事案件的期限為三個月;需延長的,報本院院長批准,再以延長三個月。案件的審理期限從立案次日起計算。
Ⅵ 行政訴訟時效的意義
關於行政復訴訟時效的意義,制應該有正確的全面的認識。訴訟時效制度的目的不是處罰權利人不及時行使請求權的行為,更不是保護義務人不履行義務的行為,而是具有積極的法律意義。
1、有利於穩定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2、有利於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3、有利於人民法院及時正確地處理民事糾紛。
Ⅶ 在法律上設置「訴訟時效」有什麼意義
設立訴訟時效制度的意義在於:
首先,有利於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其權利,維護確定化的社會關系。若權利人能夠行使其權利而長期怠於行使,則使義務人的法律地位長期處於不確定狀態,將導致當事人之間社會關系的事實狀態和法律狀態長期不一致,不利於在當事人之間建立新的、確定化的社會關系。因此,法律認為每個人都是自己利益的最佳判斷者和照料者,若權利人不關心自己的利益並照料之,可以推定他有放棄該利益的意思,那麼他人更無關心、照料其利益之義務,應當撤銷對他利益的強行保護。
其次,通過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其權利,不僅可以提高權利的使用效率,而且能夠提高經濟資源的利用率。
此外,有利於降低訴訟成本。
Ⅷ 訴訟時效的概念和意義
訴訟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當時效期間屆滿時,債務人獲得訴訟時效抗辯權。
在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內,權利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就強制義務人履行所承擔的義務。而在法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後,權利人行使請求權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護。值得注意的是,訴訟時效屆滿後,義務人雖可拒絕履行其義務,權利人請求權的行使權發生障礙,權利本身及請求權並不消滅。當事人超過訴訟時效後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理後,如另一方當事人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且查明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如果另一方當事人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則視為其自動放棄該權利,法院不得依照職權主動適用訴訟時效,應當受理支持其訴訟請求。
一般訴訟時效
指在一般情況下普遍適用的時效,這類時效不是針對某一特殊情況規定的,而是普遍適用的,如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限為2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表明,我國民事訴訟的一般訴訟時效為2年。 [1] (現《民法通則》有關訴訟時效的內容已失效,已經開始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有關訴訟時效的規定)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該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該法第一百八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3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這表明,我國民事訴訟的一般訴訟時效從2017年10月1日起為3年。
特別訴訟時效
特殊時效優於普通時效,也就是說,凡有特殊時效規定的,適用特殊時效,我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一、短期時效。短期時效指訴訟時效不滿兩年的時效。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被損壞的。」
根據2018年7月18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民法總則施行後訴訟時效期間開始計算的,應當適用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關於三年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通則關於二年或者一年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 這表明,《民法總則》實施後,短期訴訟時效的四種情形適用《民法總則》中三年訴訟時效的規定。
二、長期訴訟時效。長期訴訟時效是指訴訟時效在兩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訴訟時效。
《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五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
《國家賠償法》關於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2年。
《環境保護法》第六十六條:「提起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受到損害時起計算。」
《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五條:「有關船舶發生油污損害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三年,自損害發生之日起計算;但是,在任何情況下時效期間不得超過從造成損害的事故發生之日起六年。」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九條:「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因其他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
《保險法》受益人請求保險人出錢的時效為5年。
三、最長訴訟時效。最長訴訟時效為二十年。
我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根據這一規定,最長的訴訟時效的期間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權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時效最長也是二十年,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時效具有強制性,任何時效都由法律、法規強制規定,任何單位或個人對時效的延長、縮短、放棄等約定都是無效的。
Ⅸ 法律追訴期存在的意義
一、刑法追訴期的存在主要是體現寬嚴相濟、罪由法定原則。
二、追訴時效是指按照刑法的規定追究犯罪或者侵權行為的有效期限。犯罪行為已經超過法律規定的追訴時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其法律責任;如果已經被追究了法律責任,該案件應當予以撤銷。
刑事案件追訴時效的期限是根據各種犯罪法定刑的輕重,分別規定長短不一的追訴時效期限:
1、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5年;
2、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期限為10年;
3、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15年;
4、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20年。如果20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後,仍然可以追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