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取保候審的期限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取保候審期限屆滿或者發現不應當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的,應當及時解除或者撤銷取保候審。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規定: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於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1)以月為期限取保候審擴展閱讀
取保候審的注意事項:
1.保證金應當以人民幣繳納,起點金額為1000元;責令犯罪嫌疑人繳納5萬元以上保證金的由市局批准。
2.保證人擔保的,由保證人填寫《保證書》,並在《保證書》上簽名或者蓋章。
3.被保證人有違反規定的行為,保證人未及時報告的,對保證人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保證人的罰款數額為1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
4.對同一犯罪嫌疑人決定取保候審的,得同時用保證人保證和保證金保證。
5.符合取保候審條件的犯罪嫌疑人既不繳納保證金,又無保證人擔保的,可以監視居住。
B. 取保候審的期限怎麼算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內疑人、被告人,容可以取保候審:(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取保候審的。申請取保候審可根據案件訴訟階段向相應的辦案單位提出取保候審申請。
C. 取保候審的期限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回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答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於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檢察院刑訴規則》第五十五條 人民檢察院決定對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
D. 取保候審的期限是多長時間
取抄保候審的期限最長是十二襲個月,但這個期限是在每個階段重新計算的。如果檢察院批準的,案件移交到法院後,法院重新做出決定可繼續取保候審的,從重新做出決定之時重新計算取保候審的時間。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公安機關在取保候審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對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根據案情變化,應當及時變更強制措施或者解除取保候審。
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
E. 如何理解取保候審期限的規定
取保候審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保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礙偵查、起訴和審判,並隨傳隨到的一種強制方法。 取保候審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保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礙偵查、起訴和審判,並隨傳隨到的一種強制方法。我國《刑事訴訟法》第58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在此期限內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從該條規定可以看出,我國取保候審的權力主體廣泛,公、檢、法三機關都有決定取保候審的權利。正因為如此,在對取保候審十二個月的期限的理解上,不僅理論界存在爭議,司法實踐中也出現了不同的做法。 第一種觀點是期限共用說。認為公、檢、法三機關在整個刑事訴訟過程中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的期限合計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理由是:第一,切合實際。一般而言,花費一年的時間辦理一個案件綽綽有餘。第二,如果允許每一個機關均有權決定一次長達十二個月的取保候審期限,那麼取保候審的期限總量將達到三十六個月。如果案件有退回補充偵查的情況出現,則取保候審的期限將會更長,這顯然與及時打擊刑事犯罪的辦案方針相背離。第三,法律規定審查起訴的期限最長為一個半月,審判期限最長也為一個半月,如將取保候審期限解釋得過長,不僅是多餘的,也是不相稱的。第四,就刑訴法第58條的規定,如果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角度去理解,一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適用取保候審的期限不得超過十二個月,就不難理解公、檢、法三機關共用這一期限的正確性。 第二種觀點是期限共享說。即公、檢、法三機關分別有權採取取保候審措施,且各自不得超過十二個月。換句話說,取保候審的期限不是三機關累計的,而是每一機關決定取保候審的期限。理由是:第一,取保候審只是限制行動自由,對日常生活並無實質影響。第二,刑事訴訟非常復雜,十二個月的期限較短,不足以保證充分的辦案時間。第三,如果期限共用,則無法解決前、後二機關分別適用取保候審的期限銜接與分配問題,如果前一機關用盡十二個月的期限,則後一機關便無法適用取保候審。相當於剝奪了後一機關適用取保候審的權利。
F. 取保候審的期限是多久
1、《檢察院刑訴規則》第五十五條人民檢察院決定對犯罪嫌疑人取保候版審,最長不得權超過十二個月。2、《檢察院刑訴規則》第五十六條公安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案件移送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後,對於需要繼續取保候審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對犯罪嫌疑人辦理取保候審手續。取保候審的期限應當重新計算並告知犯罪嫌疑人。3、《檢察院刑訴規則》第五十七條在取保候審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審查起訴。4、《檢察院刑訴規則》第五十八條取保候審期限屆滿或者發現不應當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的,應當及時解除或者撤銷取保候審。
G. 取保候審的期限是多久,取保候審後還會判刑嗎
取保候審最來長不得超過源十二個月,取保候審不能代替刑事處罰,若法院判決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犯罪嫌疑人仍然會被判刑。
取保候審即將到期的,執行機關應當在期限屆滿十五日前書面通知決定機關,由決定機關作出解除取保候審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決定,並於期限屆滿前書面通知執行機關。關鍵要看取保候審期滿後,法院作出有罪還是無罪,罪重還是罪輕,是否追究刑事責任的判決。
1、取保候審是一種強制措施,這與判不判刑沒關系。
2、如果法院審理查明未犯罪,當然不會判刑。
3、一般情況下,取保候審的會被判緩刑。
(7)以月為期限取保候審擴展閱讀: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的規定
1、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
2、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3、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4、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H. 取保候審期限不的超過12個月是什麼意思
取保候審屬於刑事訴訟期間對犯罪嫌疑人的臨時強制措施,期限不超內過十二個月。
這個意思容就是取保候審期間要由公檢法偵查、起訴和審理,對於 確有犯罪事實的,必須在十二個月以內判決;否則 ,變更強制措施 或者無罪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