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好人好事的事例
五位有機磷中毒病人同時來院急診,其中一例王姓病人在急診科72小時內三次呼吸停止,均復甦成功,這在我院創辦以來屬於不多見。為了搶救這批病員,急診科的全體醫務人員,麻醉科醫生一直守護在病員床旁不離步,醫院多次組織有關科室會診,分析病情,制定搶救措施。護理人員精心監護,誰也顧不上休息。聯防隊員堅持維持秩序,全院職工不分你我,每時每刻在關心和看護這批病人。4月11日晚,當王姓病人第三次呼吸停止時,恰逢周六夜,回家休息的科主任,護理部主任深夜接到傳呼後立即趕到醫院參與搶救和特護,一直到天亮病員生命體征穩定後才離開,創造了72小時成功地搶救三次呼吸停止病人的先例,譜寫了人道主義的又一樂章。今年四月,二位河南藉打工仔誤服河琢經搶救無效死亡,在一無親人、二無錢的情況下,我們除了免收醫療費用外,還幫助聯系火葬地點。共青團組織全院職工募捐,籌款近3000元,為病人辦理後事,病員家屬激動得直流淚。今年五月份開展思想作,風整頓前半個月,就有三次醫務人員拒收紅包金額達700元。一位四川洪縣的妊高症病人,在院剖腹產,由於困難,婦產科醫務人員不但給予精心醫療,還籌資500元為其解決生活困難。二年來拒收紅包、為病人排憂解難、捐資扶貧、見義勇為等先進事跡不斷涌現。據不完全統計,99年收紅包30多人次。好多住院病員為了感激醫生,送了紅包退還,又送,有的出院後一周了,又送來紅包,但仍被拒收。通過我們努力宣傳,已經形成了不送紅包看病也放心的風氣。二年多來,全院職工為貧困病員募捐金額達萬元以上,收到獎框錦旗26面……。98年受到省、市、縣電視台、報刊新聞報導12篇,黨政領導部門表揚5次,99年報導4次。二年來經縣衛生局考評群眾滿意率為全縣之首。我們的工作得到了社會的認可,社會口碑明顯好轉。
Ⅱ 企業文化好人好事
今年以來,我司始終將企業文化發展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先進的企業理念,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不僅帶來了好的經濟效益,也給廣大員工提供了一個舒適溫馨的工作環境和良好的發展空間。先進的企業文化建設,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機,推動了企業各項工作的全面發展。在企業文化的熏陶下,廣大員工以高昂的姿態和飽滿的熱情,在認真履行崗位職責,扎實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秉承良好的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積極發揚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的精神,拾金不昧、無私奉獻等好人好事屢見不鮮,多次受到客戶的贊賞和社會的一致好評。他們真心的付出不但為自己贏得良好口碑,也為公司贏得了聲譽。下面是今年在我司發生的兩則好人好事,以期共勉。
2010年5月20日,我司員工到醫院體檢,在回家途中發現摩托車上有一隻黑色手提包,裡面有身份證和10000多元現金等物件。回家後委託父親按照身份證上的地址,帶著這些物件送還給遺失人。失主非常感動,並製作感謝錦旗送到我司。這種拾金不昧的行為,體現了其本人正直、善良、不貪圖金錢的良好道德風尚,堅守著我司的服務理念,展現了我司員工良好的精神風貌,不僅為其本人贏得了贊譽,也為公司樹立了良好的模範,與我司精神中提倡的模範相一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2010年11月15日,四人趁中午休息時間在公司門口的空地里閑聊,不經意間發現草叢中,有一隻咖啡色的包,裡面有70多萬元欠條、大量發票、合同、及駕駛證等物件。大家通過合同上的名字、電話第一時間與失主取得了聯系。失主非常激動,稱包內的物件遺失未能找回將導致他公司破產倒閉。為表謝意,製作感謝錦旗送到我司。我司員工紛紛表示要以楊偉、祝慶永、鄧正華、卿文強四人為學習榜樣,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處處樹立楷模,一起營造和諧的公司社會形象。
典型人物和群體是企業價值觀的化身,是員工所公認的最佳行為和組織力量的集中體現,是企業文化的支柱和希望。這兩件事雖然只是很普通、平凡的小事。但在平凡的小事里彰顯著一種優秀品質和良好的職業道德,還體現了企業文化在員工身上體現出來的力量,能凝聚和感召廣大員工,是企業寶貴的精神財富。企業需要好員工,打造優秀的員工隊伍是企業努力的目標之一,讓我們齊心協力,共同努力弘揚和實踐企業文化精神,不斷將企業文化建設引向深入,讓企業文化在我們中心開花結果,為建設和諧社會,促進企業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Ⅲ 保護公共設施的好人好事,急,在線等,好的給30分
馬永順,1914年出生,勞動模範。1937年到東北林區當伐木工人,那時還是日本鬼子統治時期,他受盡了日本監工的折磨。東北解放後,他成為鐵力林業局的林業工人。從原來的勞工,變成林業工人,身份的轉變,讓他歡欣鼓舞。1948年冬季,他手工採伐木材1200立方米,一人完成6個人的伐木量,創造了全國手工作業伐木之最。馬永順後來又致力於義務植樹,帶領全家人義務植樹5萬余棵,1988年6月,馬永順榮獲聯合國頒發的全球環保500佳榮譽稱號。1999年,在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後,他又獲得全國十大綠化標兵稱號。
Ⅳ 生活中有哪些好人好事有哪些好人好事
說一件發生在我們鎮上的真人真事,故事的主人翁叫王萬松,年輕的時候入贅到丈人家,20年前,妻子因心臟病去世,丟下年邁的岳父、岳母,岳父於十年前去世,家中只剩下年逾80的岳母,自己也不幸患上了靜脈曲張,下肢腐爛,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盡管如此,他待岳母如同自己的親生母親,吃喝起居照顧得無微不至,卧室、床鋪,打掃得乾乾凈凈,衣服、鞋子整理得有條有理,老人歲數大了,長時間在床上,他經常幫老人翻翻身,梳梳頭。出太陽的時候,用輪椅推著她出去轉轉,曬曬太陽。老人還有一個習慣,每周都要吃一天素食,他不厭其煩的單獨給他做。有時老人手指顫抖,他親自一勺一勺地給其餵食,從不嫌其臟、嫌其煩。老人很感動,逢人便說:這個女婿比親兒子還好!就這樣,他堅持了10年,老人93歲那年才安詳的離開人世。
這個故事看起來很平淡,沒有生命驚天動地的舉動。但仔細想一想,一個拖著病體的女婿,對岳母盡心盡力照顧、服侍十年之久,是何等的不易。為此,他先後被評為鎮級、市級的好人,登了報紙,上了電視!是現實生活中實實在在的大好人!
Ⅳ 在公共場所有哪些好人好事行為
你好
很多啊
例如隨手撿垃圾丟到垃圾桶
互相幫助
讓座
愛心接力等等
Ⅵ 好人好事範文宣傳稿2000字急!!!
拾金不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道德規范,而且幫助他人,熱愛勞動也是我們必做的道德規范,在學校里,我們撿到東西要主動交給班長,也要主動幫助同學和熱愛勞動對勞動要有熱情.
在我們五.二班裡,也有許多好人做好事的事跡,例如:史晨曦撿了一元錢;靳智康撿了一個中隊委的牌子;還有黃家慧,她樂於助人遇到學習困難的同學,她總是耐心的給他講,一直等那個同學學會為止;蔡藝晨很熱愛勞動,他每天早早的來到學校,拿著掃帚認真的掃地,為校園衛生做了貢獻……我們要向這些人去學習,拾金不昧可以受到丟東西人的誇贊與表揚,幫助他人可以感覺到興奮與快樂,熱愛勞動可以受到同學的崇敬和愛戴,我們要時刻想著,做好事是有好報的! 讓我們行動起來,把撿到的所有物品都交給班長,成為一名有著拾金不昧精神的小學生,隨時地幫助他人,不管別人遇到什麼困難,我們也要幫助他們解決困難,那樣遇到困難的人從此就會以我們為榜樣,成為一個有目標的人;不管地有多臟,我們也要認真的掃干凈,不能馬虎,我們要像這種熱愛勞動、幫助他人的精神去學習,爭取成為一名拾金不昧、熱愛勞動、幫助他人的全面發展的小學生!
篇二:學雷鋒,做好事 通訊稿
雷鋒同志是永遠的榜樣,雷鋒精神是不朽的豐碑。雷鋒精神作為我們民族不朽的精神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第49個學雷鋒紀念日之際,我系啟動了以「弘揚雷鋒精神,做全面發展一代新人」的德育思想教育實踐活動。
3月5日一早,雷鋒同志先進事跡、雷鋒精神、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宣傳海報就已張貼到四樓和五樓的宣傳欄,雷鋒同志的經典語錄也張貼於各班教室、樓道口、走廊等明顯位置,時刻激發著廣大師生學習、傳承和發揚雷鋒精神的熱情。 中午,同學們積極行動了起來,在系青協的帶領下,拿著掃帚,水盆,抹布,拖把等衛生用具,開展了各個教室、辦公室、包干區的大清掃活動,用實際行動學習了雷鋒精神。
「學習雷鋒精神,做好人好事」活動的開展,讓同學們在學雷鋒做好事的實踐中真正體會了雷鋒精神的可貴。今後,我們將繼續認真落實教育部關於在教育系統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實施方案的指示精神,認真開展「弘揚雷鋒精神,做全面發展一代新人」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以此激勵師生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永遠與雷鋒精神同行,讓雷鋒精神內化成為自身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自覺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者、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實踐者、良
Ⅶ 公共文明好人好事
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車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發現一群人圍看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裡,大嫂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答道:「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Ⅷ 行為文明規范好人好事方面
一、 禮儀的含義和和重要性
禮儀是對禮節、禮貌和儀式的統稱。
1、 禮貌是指人們在相互交往過程中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為規范。
2、 禮節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交際場合中相互表示尊敬、祝頌、問候、致意、哀悼、慰問以及給予必要協助和照料的慣用形式。如:握手、鞠躬、擁抱、接吻、致意、微笑等都屬於禮節。不同民族、國家有不同禮節,禮節也隨時代發展面發展。
3、 儀式是一種正式的禮節形式,是指為表示禮貌和尊重在一定場合舉行的、具有專門程序、規范化的活動。
禮儀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非常崇尚禮儀,孔夫子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學禮開始。在現代社會,雖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綜合國力所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但在評價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時,通常是從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人們的言行舉止、文明習慣所體現的公民素質與精神面貌入手的。因為,從國家和民族的角度講,禮儀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社會風貌、道德水準、文明程度、公民素質的重要標志。從個體的角度說,禮儀是一個人思想覺悟、道德修養、精神面貌和文化教養的綜合反映。通過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對禮儀運用的程度,可以察知其教養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準。可見,禮儀學習對形成文明有禮、道德高尚的高素質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 大學生禮儀失范的原因
近年來, 大學生禮儀失范的現象日益突出,認真剖析其產生的根源,我們以為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 家庭教育的偏失
當代大學生其父輩母輩, 不少人都有過一段蹉跎歲月,由此他們把全身心的愛傾注在子女身上, 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 在教育方式上, 缺乏理性和正確的導向, 將孩子視為掌上明珠, 百般呵護, 使孩子逐漸養成「以我為中心」的意識, 同禮儀的核心思想——尊重、關愛他人、嚴於律己是格格不入, 從而使其在思想品格上過早地出現某種缺陷, 形成一種對禮儀的抵制性; 在一些獨生子女家庭中,當孩子被當作「小皇帝」供養的時候, 上述狀況更為嚴重。在教育內容上, 則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與盲目性, 急功近利。家長們主要想的是如何使孩子進重點小學、升重點中學、考入重點大學, 放鬆乃至放棄了孩子家庭教育中禮儀這個重要內容。
2. 學校教育的欠缺
在我國片面追求升學率尚未得到徹底改造的大背景下中小學領導與教師們主要想的是如何提高學生的應試水平,不斷提高升學率。由於學生課余時間基本都用在學習書本知識上, 與他人、社會缺乏必要的、充分的交往與接觸, 所以禮儀修養的不足難以暴露於世, 自然也就不易引起人們的注意。當他們步入開放的大學生活階段, 其缺乏禮儀教養而留下的隱患, 在某些不良社會風氣的誘導下, 就可能轉化成為現實的失禮行為, 甚至一失足而留下千古恨。
3. 社會的負面影響
由於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一些傳統的思想觀念正受到形形色色「新思潮」、「新事物」的挑戰,倫理、道德領域出現了某些紊亂, 社會上存在的各種不道德的、不文明、有失禮儀的現象無不對正處於各種觀念初步形成時期的大學生帶來消極影響。大學生們對傳統的社會倫理價值標準的認同度普遍降低, 表現出反社會規范行為, 如違紀行為的泛化, 酗酒打架屢見不鮮, 對順手牽羊的偷盜行為不以為然, 等等, 傳統的道德思想和現代生活方式的交叉並存, 使大學生群體感到無所適從。更重要的是青年人還缺乏對新舊觀念整合的能力和經驗, 不能有效地運用自我防衛機制, 這樣必然會導致他們道德困惑、認
知失調和心態失衡。同時, 也存在著大學生的一些禮儀行為在一些缺乏禮儀規范的社交中暫時吃虧, 或被認為犯傻而不被理解。如, 一些大學生抱怨在公車上主動讓座, 常被另眼相看, 因此, 即使讓座, 也要看人, 要麼就不讓。這種情況在很大程度影響大學生禮儀修養的積極性。
4. 自身修養的不足
當今社會是一個高度重視形象的時代, 當代大學生對自身形象非常關注, 他們強化各種能力的培養, 追求時髦得體的著裝, 但卻沒有認識到用符合禮儀要求的方式表達自己更為重要, 因而放鬆了對禮儀的修養。有的大學生雖然認識到了禮儀的重要性或對禮儀知識有一定的甚至較高的認識, 但缺乏在實踐中的規范訓練和持之以恆的培養,使之成為個人的禮儀習慣, 因此也時常出現失禮的言行。甚至還存在一些錯誤認識: 以為身著奇裝異服就是追求「酷」, 平時故意講臟話, 覺得才夠「爽」, 把講文明禮貌看成是「小兒科行為」, 為朋友兩肋插刀才是「大俠」風范等等。這也是大學生禮儀失范的又一重要原因。
Ⅸ 以員工好人好事體現企業文化正能量的作文
這種文章在新優勢公司看來其實還是挺簡單的,建議你可以參照下面的框架進行:
1、公司倡導什麼樣的理念(一定要找到與該好人好事的結合點);
2、該好人好事的詳細生動介紹
3、號召大家學習並踐行公司的企業文化理念。
Ⅹ 好人好事例子簡短事跡
1、事例一
好人好事例子簡短事跡9月30日23點左右,石女士下火車後,在天津站地下計程車候車區搭乘計程車,到家後才發現將一個裝有貴重物品的皮箱忘在了計程車後備箱里。她立即返回天津站尋找,可由於沒開發票,也沒記車牌號,尋找困難。在現場的海河公司工作人員周智勇留下了失主的聯系電話,讓她先回家休息。
10月1日一早,聯眾出租和平分部的哥張雅森出車前收拾計程車衛生時,在後備箱里發現了這個大皮箱,擔心失主著急,他放棄運營,驅車來到分部上交失物。分部值班領導王允新立即與失主取得了聯系,張雅森迅速開車,很快就將大皮箱送還到石女士手中。此時,時針剛剛指向9點33分。
2、事例二
我們小區的王爺爺最了不起。王爺爺今年84歲了,臉上總是掛著慈祥的微笑,滿頭的銀發和那微笑成了他的特徵,有點駝背的他干起事來卻一點也不含糊。走起路來那精神抖擻的樣子一點都不顯得他已是不惑之年。
星期六下午,烈日當空。我讀完書乘著車回家,車剛到站,一個熟悉的身影在我眼前閃動。這不是王爺爺嗎?他左手拎著一個塗料桶,右手拿著一把大刷子,腳邊放著垃圾桶和鏟子。我快速來到王爺爺身旁,「王爺爺!」我親切著叫道。「呦,是你啊!你來干什麼呀?」王爺爺關心地問道。「我讀完書乘車回家。」
我回答道,「您又來美化環境啦?」「也不算是美化環境,你看,這牆上的小廣告太多,有礙市容。一來,亞運會還有一年半就開幕了,外國人到了我們廣東省,說小了大都市佛山會讓外國人眼中大跌眼鏡,是個布滿千瘡百孔的佛山,說大了中國的國際聲望也會由此下跌;二來,這些廣告多數是騙人錢財的,有些江湖郎中不但騙人錢財,還胡亂醫治,把別人的生命忽視當兒戲。」
作為一個小學生,我得到的比付出的多得多,王爺爺煥發了我為亞運作貢獻的熱情。
3、事例三
一年前,5.12汶川大地震間我在新聞報道里看到一件這樣的事:
一位乞討過日子的老人在早上捐了5元錢,過了中午又捐了100元,捐款人員問他為什麼捐這么多,老人回答:「因為那裡的人生活比我還慘,上午只有5元整的,其它全是一角兩角、一元的和5角的,不好意思拿出來,中午又去討了點,再到銀行換成一張100元錢。」
有的經常路過這兒的人說:「他每天討來錢都不是去吃好吃的,每次捐款都比那些每天討來都去吃好吃的人捐的多了足足好幾倍。」老人說:「雖然每天生活困難點,但這錢對於他們來說比我還重要,我的一分錢對災民來說就是幾十元。」說著又從兜里掏了一下,掏了1角硬幣放到捐款箱內,走時還說:「我這也是讓大家對災民多捐點。」然後就拿起破碗走了。後面捐款的不是生活好的,就是一些乞討為生的老人。這些老人捐了許多1角1角和1元1元的錢共有50。4元放到了捐款箱內。
說著又從兜里掏了一下,掏了1角硬幣放到捐款箱內,走時還說:「我這也是讓大家對災民多捐點。」然後就拿起破碗走了。後面捐款的不是生活好的,就是一些乞討為生的老人。這些老人捐了許多1角1角和1元1元的錢共有50。4元放到了捐款箱內。
4、事例四
順德好人:孔昭傑——六旬老漢勇救5名落水兒童。
雖然年過六旬,孔昭傑卻有著年輕人不能比擬的好身板,這也是老漢平常值得自豪的事情。在2007年的某一天,老漢正是用自己的這副好身板救起了5名落水兒童。
2007年5月3日下午,65歲的勒流上涌村民孔老漢像往常一樣,在村邊的瓜菜地里耕作。「救命,救命!」突然傳來小孩的呼喊聲,孔老漢趕忙放下手中的活兒循聲望去,發現不遠處有小孩掉進魚塘里。一個小男孩上半身露出水面,拚命喊著「救命」。另外還有一個約八歲大的小女孩驚恐地兩手扒著男孩的肩頭,身體不停在顫抖。水面不時泛起陣陣波紋,水下似有劃動的痕跡,時有水泡浮起,看樣子還有小孩在水裡掙扎。
孔老漢二話沒說,連衣服也沒顧得上脫,就「撲通」一聲跳進水裡,朝著有水劃動的地方奮力游去。他左右開工,雙手迅速把沉入水裡的幾個小孩拽起,一個接一個地托上岸。最終,5名落水小孩在老漢和隨後趕來的民警的救護下全部脫險。此時的老漢全身早已濕透,體力也完全透支,但是不等孩子的家長們來道謝,他便默默地離開了現場。
5、事例五
居家養老服務對象蘭姨的兒子,緊緊握住梁書記的手,感動地說:「梁書記,請你幫我找一下一個叫阿田的居家養老服務員,我要謝謝她救了我媽媽的命,如果不是她,我媽媽已經不在了,居家養老服務就是好……」。
那天下午,居家養老服務員袁順田同志在蘭姨家搞清潔衛生,突然看見蘭姨口吐大量鮮血橫倒在椅子上,袁順田同志本能地申手去抓檯面上的固定電話求救,但蘭姨肥胖巨大的身體剛好擋住了固定電話。在這個時候,袁順田同志臨危不亂,一心想著迅速救人,為了爭取時間,她一邊用自己的手機呼叫120救護車,一邊向距離蘭姨最近的女婿單位跑去求救,在同一時間,救護車和蘭姨的女婿一齊來到蘭姨家,迅速將半昏迷狀態的蘭姨送往醫院搶救。
因為袁順田同志臨危不亂,沉著鎮定,處事果斷,為搶救贏來了時間,使蘭姨得到及時搶救,脫離了生命危險。還有一次,是在今年3月初的一天,袁順田同志和往常一樣到蘭姨家搞清潔衛生,剛到不久,突然聽見廚房傳來「砰」的一聲響,隨著響聲一看,只見煤氣爐周圍一團大火,袁順田同志臨危不懼,立即沖上前把煤氣瓶關上,並迅速滅了火,避免了一場火災的發生。以上這兩件事故,如果不是有服務員在場,臨危不懼,遇事不亂的話,後果真的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