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普寧馬鞍山謝氏宗祠

普寧馬鞍山謝氏宗祠

發布時間:2021-07-29 11:08:49

1. 關於謝氏宗祠對聯大全

謝氏祠堂大門對聯

2. 謝氏宗祠的介紹

謝氏宗祠是一處始建於清代的漢族祠堂建築,屬於漢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位於廣東省汕頭市南澳縣深澳鎮海濱村新街104-1號,祠坐南朝北,三落二天井的格局,主座為穿斗式結構。

3. 謝氏神對,謝氏宗祠龕聯

烏衣望族  
鳳羽名流  
系承申伯  
源出洛邑  
庭生玉樹  
世濟鳳毛  
托佣復仇  
蔽障解圍
知足知不足  
有為有弗為  
——謝琬瑩撰謝姓宗祠通用聯  
當代女作家謝琬瑩(冰心)自題廳堂聯。  
決心扶世運  
翹首望神州

4. 賓陽縣謝氏宗祠在哪裡,具體在什麼位置重陽想去祭拜一下。

謝家最早見於記載的家譜,是南朝人劉孝標注釋《世說新語》時引用的《謝氏譜》,分為《陳郡陽夏謝氏譜》和《會稽山陰謝氏譜》兩種。前一種家譜在書中共引用七處,後一種引用一處。這兩種家譜的基本內容,包括東晉時兩族謝氏人員的名諱、字型大小、承屬關系、官爵、姻婭、子女、子女婚配等等。當時的社會特別重視譜牒,不僅朝廷選官要查尋家譜,而且社會上嫁女擇婿也要以家譜為據。為防止假冒,國家還專門成立有譜局,社會上也有專門編撰和研究譜牒的世家。所以謝氏最早的家譜,有可能是根據謝氏提供的資料由官府修成的,時間最早不會超過東晉。

5. 潮州話的發展歷程

潮州話為潮汕地區使用的母語方言,以潮州口音為標准音。 語言學系譜:漢藏語系——漢語語族——閩語語群——閩南語支——潮汕片覆蓋范圍為潮州、汕頭、揭陽全境,豐順、陸豐部份鄉鎮。 一般學術文獻都會稱之為「潮州話」,但由於改革開放後汕頭迅速掘起,「潮汕話」這一稱呼以得到潮汕人的普遍認同。
潮汕地區古代為潮州府/郡(隋朝開皇十一年591至清朝)治所地,潮州府管轄海陽縣(今潮安區、湘橋區、楓溪區)、揭陽縣(今榕城區、揭東區和揭西縣大部分)、潮陽縣(今濠江區、潮陽區和潮南區)、普寧縣(今普寧市中東部和揭西縣棉湖鎮部分)、澄海縣(今金平區、龍湖區和澄海區)、惠來縣(今惠來縣、普寧市西部和南部)、饒平縣(今饒平縣、南澳縣、潮安區及澄海區部分)、豐順縣(今梅州市豐順縣)等八個縣,史稱「潮州八邑」,註:汕頭原是揭陽(後屬澄海)屬地,今潮州話仍為潮汕地區及海內外潮人溝通交流的主要話語。
此外,普寧、揭西、饒平、豐順等地的客家話,被概稱為「半山客(潮汕客家話)」,但不屬潮州方言 潮州話源自古閩南語莆田話,在唐朝中後期,北宋期間、南宋末期,元朝後期的亦思法杭兵亂,明朝時、清朝的嚴酷的沿海遷界時陸續有福建莆田人移民如今的潮州地區,移民原因是福建莆田人口過多和逃避因逃避外軍入侵導致戰亂,南宋末期,因逃避外軍入侵導致的戰亂,南宋末年那一次規模最大,十幾萬福建莆田人移民到如今的潮州地區,福建古莆田話屬於閩南語,現在莆仙話則已因受福州話影響而與閩南語無法交流。事實上,莆田移民是非常著名的事件。主要移民路線:莆田--潮汕。相比另外其它幾處移民祖籍地,莆田存在很明顯的不同,潮汕、海南、湛 江、雷州、電白等地的族譜系統相當的完整,這些珍貴的族譜對「先祖遷自莆田」的記載非常的清晰,清楚的記明了從福建莆田入當地籍始祖的年代名字,他們多是地道的莆田人,祖上多在莆田居住過十幾代、數十代,居住莆田的時間最少的也有百餘年,大部分長達幾百年,乃至很大部分入籍始祖的姓氏、本身就是發祥在莆田的中國大名門望族,比如潮汕湛江海南等地的林氏多為發祥於莆田的大望族莆田九牧林、黃氏多為「莆陽黃」、鄭氏多為「莆田南湖鄭」、蔡姓多為莆陽蔡,李氏多為隴西李(福建南安梅山)等等。歷史上莆田科甲鼎盛,文化發達,古代莆田合計2400多人進士,單宋代莆田就有進士1000多名。」 宋祝穆《方輿勝覽》「興化軍」四六雲:「地不大於曹滕,俗已幾於鄒魯」;「瀕海而居,頗擅漁鹽之利」,自閩而論,素稱文物之鄉。明朝進士數更是居全國各府之首,史志中有記載的,明一代由進士出身的,正四品(知府)以上的興化籍官員就有近200人。正是在「多進士、多仕者」的先決條件下、大量的莆田籍先民外出入仕為官,相當多的先民繼而在當地入籍,在廣東海南地區這種現象尤為突出,例如高宗建炎間曾任廣東運使的鄭徽,潮州通判黃詹,在為官處落籍或是由為官處再遷第三地落籍。 避難外遷 ,莆田是南宋末抗蒙古軍隊最頑烈的地區和明時飽受「倭寇」肆虐的重災區、乃至莆田兩度被誅城。 比如:莆田人陳文龍家族全家為保衛莆田全家殉城,滿門忠烈,他叔叔陳瓚和族人等保衛莆田。很多莆田先民,為了躲避戰亂,逃難、參與戰爭因此踏上移民之路。 南宋末落籍江門、化州、吳川一帶的陳八宣、陳汝楫(抗蒙古軍隊的英雄陳文龍族人),揭東登崗涵濤方氏派系、其始祖為方真、於南宋理宗六年(1233),為避戰亂由福建莆田涵江來揭邑,卜居於揭邑桃都溪圍涵濤(今登崗鎮涵濤村),潮汕厚嶼(洪陽一帶)的方氏等等先民皆是在宋末和明朝、因為戰亂、為了避難而遷居潮汕的。 比如唐朝從莆田遷入潮汕的洪氏,據潮汕《洪氏族譜》載,潮汕洪姓系福建莆田洪禹之裔孫,洪禹居於福建莆田縣舊基鎮前涵頭村,既如今莆田市涵江區。 洪禹之孫洪普生子適,適生子圭(洪圭),字大丁,於唐寶歷二年(826)中進士,任工部尚書,賜朝請大夫,唐貞元七年貶任潮州刺史,見潮邑山水之勝,創寨潮陽龜山,後遷嘉定歧北而居,成為洪氏入潮之始祖,從莆入潮一千年,後裔遍潮州。黃仁勇,字智齋,潮州戶籍,清代武狀元,也是祖籍莆田。福建莆田唐代桂州刺史開國公黃岸三十世孫。清代嘉慶元年,嘉慶皇帝丙辰恩科武狀元 。
潮州話主要來自於古閩南語莆田話,和漳州話有輕微區別,古莆田話和漳泉話有共同點,因此潮州話又與漳州話很相似。由於潮州和漳州相鄰,所以有受到漳州話的影響。雖然有大量的莆田人移民廣東海南,但仍然有大量的莆田人留在了莆田,而留在莆田的莆田人的莆田話則繼續受福州話的影響,和潮州話有了一些差距。 潮州長期遠離祖籍地閩南的莆田,不和福州相鄰,和漳州相鄰,容易受漳州話等其它方言的影響,但是潮州話是以閩語莆田話為基礎的受漳州話等影響的閩語。由於福州是省城,莆田與省城交流多,而莆田不與漳州相鄰,所以莆田話受福州省城話影響程度大於泉州 話,受福州話影響程度,而且莆田距離漳州二百公里,古代交通不便,莆田話難以受漳州話影響。莆田是閩 南中最早最長時間出現人地矛盾的地方,在唐朝末期,莆田已經人口過多,成為人口輸出地,莆田開始有規模比較大的對外輸出人口。還有的莆田人是在移民泉州漳州幾百年後再次移民到其他地方,他們的莆田話已經同化成泉州話或漳州話。由於莆田人移民泉州漳州很大部分的每年是幾百人到幾千人,很少有萬人以上的,相對於在泉州、漳州的人來說是少數,所以容易被泉州、漳州人同化,何況有的莆田人已經移民幾百年到幾千年,已被泉州、漳州人同化。從語言的存古現象來看,潮州話應為古興化(今莆田)地區的語言,這和如今的莆田話是一樣的,莆田話由於古音的大量存在,所以很多人感到興化方言「好說不好寫」,寫不出來。其實不然,興化方言大部分話都可寫成文字,且大部分句句字字有來歷。
潮汕地區先民的主體,大部分是為逃避戰亂而陸續南遷的古中原人和莆田人。其遷徙規模比較大的,出現 在西晉「八王之亂」,以及「五胡亂 華」和「五代十國」的戰亂時期,後又有唐末動盪、「宋室南遷」潮汕先民遷徙的形式是「舉室南遷」,即以姓氏為代表的整個家族集體遷徙。至今粵東許多鄉村都是同一姓氏的鄉村,許多祠堂都是同一姓氏的祠堂,標明「陳氏宗祠」、「 謝氏宗祠」、「潁川世家」、「太原舊居」等,以及眾多族譜的記載,都表明潮州先民的遷徙,主要是整個家族集體遷徙。潮州先民舉室南遷,遷徙的主要路線,從中原遷至江南,再入閩莆田一帶,後下粵東。上述潮州八邑外,大埔縣也是潮州府較早設立的縣份,史稱「潮州九邑」,但因其清代中後期民俗被客家同化(客家話)與府城(潮州話)不能通。我們知道晉代政治制度是仕族門閥政治,家族觀念在當時很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晉代王姓、謝姓都是大仕族。 潮汕先民就是「舉室南遷」的中原仕族。「舉室南遷」對於潮汕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成批的新移民,帶來的是相對於本地土著更先進的文化、生產技術,以及經濟、政治上的影響力,使新移民到達新居住地之後具有一定的強勢,這就可以繼續使用原來的語言,按照原來的生活習俗生活,所以,潮州話保留了古漢語的基本特徵,潮汕民俗保留了大量的中原古風俗。
18至20世紀期間,潮汕居民是移居東南亞的主要華 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話成為海外華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區以外的華人社群,也有很多人說潮州話。
隨著全球化的普及,潮州話的母語使用者逐漸減少,受到共同文化和傳媒影響。例如:很多原以潮州話為母語的新加坡華裔青少年,都轉而說英語、華語。華語也漸漸取代潮州話,成為年輕人的母語。盡管如此,潮州話仍然是很多新加坡華人的母語,而潮汕人也是新加坡華人第二大族群,僅次於閩南本土人。 因潮州人對其自身文化的保留及傳承相當重視,所以在當地不論男女老少,除了在校念書、與外地朋友交流時才講普通話,其它時候普遍都講潮州話。而潮汕的小童,在上學念書前,潮州話也是主要的使用語言,進入校園之後才開始講普通話。
閩南語和其分支都跟中古漢語相同,不存在撮口呼(沒有前圓唇母音)、唇齒音及捲舌音。例如:閉前圓唇母音[y]誤讀成閉前不圓唇母音;將普通話的清唇齒擦音[f]讀成清喉擦音[h];將普通話聲母zh[tʂ]、ch[tʂʰ]、sh[ʂ]和r[ʐ]分別讀成[ts]、[tsʰ]、[s]和[z]。 由於潮安、饒平和揭陽接近北方的客家話地區,這些地區的一些人除了說潮州話,也說客家話。潮州人與客家人經常接觸,但有趣的是客家話對潮州話影響甚少。同樣地,大埔和豐順同為潮州話和客家話地區相交之處,也有一些人說潮州話,縱使客家話仍是最主要語言。

6. 潮汕話有多少年的歷史

潮汕話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CCTV大國人文紀錄片稱:「潮州話是唐以前可以追朔至先秦的中國古代漢語的遺存之一,是中國最古老的官方語言之一,是秦統一之後不斷被改造被吞噬的語言正宗」 。

潮州話源自古閩南語莆田話,在唐朝中後期,北宋期間、南宋末期,元朝後期的亦思法杭兵亂,明朝時、清朝的嚴酷的沿海遷界時陸續有福建莆田人移民如今的潮州地區,移民原因是福建莆田人口過多和逃避因逃避外軍入侵導致戰亂,南宋末期,因逃避外軍入侵導致的戰亂,南宋末年那一次規模最大,十幾萬福建莆田人移民到如今的潮州地區。

福建古莆田話屬於閩語,現在莆仙話則已因受省城福州話不少影響。事實上,莆田移民是非常著名的事件。

(6)普寧馬鞍山謝氏宗祠擴展閱讀:

據有關史料載,潮語初始於秦、漢時期,成型於唐、宋,到了明末清初,才形成自己獨立的語言體系。主體是中原的古漢語,混雜問方言,音韻與現今的其他閩南話大體相同。如今的潮州人與泉漳人仍可用一些簡單的生活方言交流。

閩南語方言的一種,潮州話,也是現今全國最古遠、最特殊的方言之一。對潮州人來說,潮州話是維系感情的紐帶,有巨大凝聚力。尤其在異域他鄉,鄉音相同,就是「家己人(ga¹ gi⁷ nang⁵)」。

語言特點:

潮州話的特點概括起來就是語法特殊、詞彙豐富、音韻獨特、古語義多等。

古「平」、「上」、「去」、「入」四聲,潮州話分化成陰陽兩類為「陰平」、「陰上」、「陰去」、「陰入」、「陽平」、「陽上」、「陽去」、「陽入」八聲。

客人叫人客,母雞叫雞母,台風叫風台,步行叫行路,鐵鍋叫鼎,瓶子叫樽。潮州話中保留著古漢語特徵,潮語一字多義,一個「食」字,幾乎包括了喝、吃、飲、吮、吸等所有的口腔飲食動作,如食(吸)煙、食(喝)酒、食(啃)蔗、食(飲)水等。

7. 謝氏宗祠對聯

同和工文善書,給廣東省學政丘逢甲故居寫的「澹定」碑墨跡,《嶺南文史》攝影保存。為知交良存作的「結交最晚情獨厚,積累當年慶自鍾」對聯,為貴州省博物館收存珍藏。為赤水縣官渡謝氏節孝坊題聯:「堅貞婺行,矜式閨圍,聽鄉人道路謳歌,都競傳柳絮清芬,獲灰懿訓;教友家風,並垂坊表,與世父德輝交映,口聊慰飲冰晚節,卧雪仙郎。」保護完好。高梘故居原有親筆寫的「狀元第」匾和「努力崇明德,隨時愛景光」楹聯。為褒狀元聲譽,民國初年將同和居住過的貴陽團井巷更名為狀元街,解放後為與曹狀元(武)街相區別,更名為夏狀元街。夏同和(1868——1925),字用清,麻哈州高梘(原名獅山)人。現今的麻江縣高梘村人。與康熙年間武狀元曹維城、光緒年間文狀元青岩人趙以炯、遵義人探花楊兆麟稱為清代貴州「三狀元一探花」。夏同和是清末著名書法家,他為邱逢甲故居「蟄庵」題寫的門聯「馬來西極,龍卧南洋」至今尤存潮州。遺跡除貴陽夏狀元街外,還有其故里的「狀元第」。

8. 求謝氏宗祠七到九字對聯兩幅,兩幅對聯第一個字必須是文韜武略四個藏首字,拜託丨

文尊靈運昭日月
韜敬安石譽乾坤
(靈運,謝靈運。安石,謝安石,即謝安)

武如雲長興萬代
略似諸葛盛千秋

9. 想知道:贛州市 江西省寧都縣謝氏大宗祠在哪

這個應該是在寧都縣青塘鎮謝村那裡!本人就是那的,那裡主要的居住人口都是姓謝!有好幾個謝氏宗祠其中有一個是在小學裡面!很多宗祠都在文革的時候拆了!原因的話你自己可以去查,包括當時的謝氏大宗祠也拆了,最近幾年村子裡面新建了好幾個謝氏宗祠。但我不敢肯定那個是最大的,個人認為應該是在小學裡面的那個算是謝氏大宗祠,因為過年的時候有很多人會去那裡供奉!算是最熱鬧的一個宗祠了!

閱讀全文

與普寧馬鞍山謝氏宗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