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河北省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取標准
河北省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
住宅建設項目,未納入城市綜合開發的,按建設項目新建或擴大面積部分每建築平方米收取53.8元;已納入城市綜合開發的,按城市綜合開發的有關規定執行。
非住宅建設項目,按建設項目新建或擴大面積部分每建築平方米收取38.3元,其中工業項目20元。遠離城市建成區且生產、生活配套設施自成系統的建設項目每建築平方米收取11.5元。
經濟適用住房減半收取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改建的建設項目以及學生公寓建設項目免徵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省政府或者省物價局、省財政廳規定減免此項收費的其他建設項目,按規定執行。除以上規定外,仍須減免此項收費的建設項目,由市人民政府規定。
縣級市及各縣建制鎮收費標准由你市在不超過上述收費標準的情況下核定,並報省價格、財政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除上述規定處,不得另外收取任何名目的配套費。
1、主城區的規劃建設項目,按新建或擴大面積部分建築面積每平方米120元;
2、建制鎮主城區規劃外的建設項目,按新建或擴大面積部分建築面積每平方米35元。
徵收部門收取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要使用省財政廳統一監制的河北省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所徵收的資金納入非稅專戶,並及時上繳區級國庫,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擬建項目向政府城市建設、城市管理部門交納的市政公用配套設施費,主要包括門前城市主次幹道、給排水、供電、供氣、路燈、公共交通、環境衛生和園林綠化等項目的建設和維護,是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補充,與各項城市建設資金統籌安排使用。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由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編制年度資金使用計劃,報當地人民政府批准實施。
② 居住區配套公共服務設施有哪些
居住區、居住小區或居住組團內,必須有良好的公共設施配置,否內則會出現諸多不容便和其他問題。居住區內要配置以下公共設施: a.教育--包括托兒所、幼兒園、小學、中學等。 b.醫療衛生--包括醫院、診所、衛生站等。 c.商業、服務--包括食品、菜場、服裝、棉布、鞋帽、傢具、五金、交電、眼鏡、鍾表、書店、葯房、飲食店、食堂、理發、浴室、照相、洗染、縫紉、綜合修理、服務站、集貿市場、摩托車、小汽車、自行車存放外等。 d.文化、體育--包括影劇院、俱樂部、圖書館、游泳池、體育場、青少年活動站、老年人活動室、會所等。 e.金融郵電--包括銀行、儲蓄所、郵電局、郵政所、證券交易所等; f.行政管理--包括商業管理、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派出所、物業管理等。 g.市政公用--包括公共廁所、變電所、消防站、垃圾站、水泵房、煤氣調壓站等。 h.其他--包括居住區內的街道的工業、手工業等。
③ 在居住區詳細規劃中,一般需要配置的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哪些
理論答案:ABC(依據現行社會發展和社區發展趨勢)
對於你補充的問題,理論答案是:D(但不包括商店)。
國家直接轉移支付消費者,消費者網上下載消費憑證自由選擇學校,不再財政撥款給目前事業單位;目前事業單位真正完全獨立市場化推進,各省教育特色民營化市場體系建立,政府透明監管(網路公示);完全獨立市場化進程中,目前事業單位財務、教師收入等網上公開,同時教師社會評價公開,以學生學術綜合成績和家長等社會評價作為績效淘汰晉職稱依據,對教師進出機制的執行成為硬杠杠。此外,作為收入分配改革的有機部分,需對教師違規和灰色收入予以網路監督、沒收和懲處,對教師師德、教育簡歷、教學社會評價等全國一張網透明公示,以便及早達到人民基本滿意的標准。
2016:目前事業單位完全獨立真正市場化基本完成,有限型政府服務和監管
目前事業單位完全真正市場化改革、反腐倡廉、國際發展新戰略與實踐(台灣、東海、俄、歐洲、美洲、非洲等)、壟斷國企破壟、地方財政債務管理、行政體制改革、道德及信仰建設、社會網路媒體監督、共同富裕
以歐債危機等為體現的全球經濟大范圍衰退形勢下,中國應當緊抓機遇,通過真正市場化和有限透明政府的深入改革提升活力從而一枝獨秀。比如以政府市場透明購買教師崗位服務等拓動教育真正市場化進程從而最終形成教育消費者使用教育劵行使義務用教權的政府市場購買基本教育服務格局。
④ 城市居住小區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管理規定
商品住宅小區要求配套建設公建設施包括:商業、銀行、郵政、醫院、學校、停車場、幼兒園、變配電、供暖、燃氣等。相關規定去建設部網站查。
⑤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如何分級,各級的服務半徑為多少
依據使用頻率分為一,二級。一級服務半徑是800到1000米。二級分居住小區級400到500米,居住組團級150到200米
⑥ 新建住宅同步配建設施 河北省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
從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網站獲悉,居住社區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針對當前我省居住社區還存在規模不合理、設施不完善、公共活動空間不足等問題和短板的實際情況,日前,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13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以建設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區為目標,以完善居住社區配套設施為著力點,大力開展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提升居住社區建設質量、服務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實施意見》明確,到2021年底,社區智慧安防設施及系統建設完成率達到100%;到2023年,60%的既有居住社區基本補齊設施短板;到2025年,既有居住社區基本補齊設施短板,新建居住社區同步配建各類設施,城市居住社區環境明顯改善,地級及以上城市完整居住社區覆蓋率顯著提升。
《實施意見》明確了《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標准(試行)》及住建、發改、教育、公安、商務、文化旅遊、衛生健康、稅務、市場監管、體育、通信管理、郵政管理、殘聯等13個部門的職責分工,並提出6方面工作任務。
合理確定居住社區規模。以居民步行5—10分鍾到達幼兒園、老年服務站等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為原則,以城市道路網、自然地形地貌和現狀居住小區等為基礎,與社區居民委員會管理和服務范圍相對接,因地制宜合理確定居住社區規模,原則上單個居住社區以0.5—1.2萬人口規模為宜。要結合實際統籌劃定和調整居住社區范圍,明確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的實施單元。
落實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標准。按照《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標准(試行)》,結合地方實際,細化完善居住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活動空間建設的內容和形式,作為開展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的主要依據。
制定行動計劃。按照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標准,開展居住社區建設情況調查,摸清居住社區規模和數量,找准各類設施和公共活動空間短板,制定居住社區設施建設補短板行動計劃,明確行動目標、重點任務和推進時序,並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等相銜接。根據行動計劃,按照「實施一批、謀劃一批、儲備一批」的原則,區分輕重緩急,以居住社區為單元,科學制定2021-2025年社區配套設施建設計劃,並納入政府重點工作統籌推進。
因地制宜補齊既有居住社區建設短板。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城市更新改造工作,通過補建、購置、置換、租賃、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補齊既有居住社區建設短板。優先實施排水防澇設施建設、雨污水管網混錯接改造。充分利用居住社區內空地、荒地及拆除違法建設騰空土地等配建設施,增加公共活動空間。統籌利用公有住房、社區居民委員會辦公用房和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閑置鍋爐房等存量房屋資源,增設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和便民商業服務設施。要區分輕重緩急,優先在居住社區內配建居民最需要的設施。推進相鄰居住社區及周邊地區統籌建設、聯動改造,加強各類配套設施和公共活動空間共建共享。加強居住社區無障礙環境建設和改造,為居民出行、生活提供便利。
確保新建住宅項目同步配建設施。新建住宅項目要按照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標准,將基本公共服務、便民商業服務等設施和公共活動空間建設作為開發建設配套要求,明確規模、產權和移交等規定,確保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和同步交付,並按照有關規定和合同約定做好產權移交。規模較小的新建住宅項目,要在科學評估周邊既有設施基礎上按需配建;規模較大的,要合理劃分成幾個規模適宜的居住社區,按照標准配齊設施。地方相關行政主管部門要切實履行監督職責,確保產權人按照規定使用配套設施,未經法定程序,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用途和性質。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機制。按照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多方參與治理要求,推動建立「黨委領導、政府組織、業主參與、企業服務」的居住社區管理機制。鼓勵引入專業化物業服務,暫不具備條件的,通過社區託管、社會組織代管或居民自管等方式,提高物業管理覆蓋率。推動城市管理進社區,將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台與物業管理服務平台相銜接,提高城市管理覆蓋面,依法依規查處私搭亂建等違法違規行為,協助開展社區環境整治活動。支持物業服務業與郵政快遞業融合發展,創新服務模式,建設郵政快遞等便民服務設施。
⑦ 天津市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標准
網上沒有這個細則的,只有到天津市建設管理委員會才能找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