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5年版
我只有找到這個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5年版
:http://max.book118.com/html/2015/0225/12696058.shtm 打開就能看到。希望可以幫到你版。望採納權我的回答。
②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宣傳年宣傳形式有哪些
(一)製作一個宣傳欄。區衛生局項目管理辦公室統一設計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宣傳欄,宣傳欄內容包括各基層衛生機構服務區域示意圖、全科醫生團隊服務區域、全科醫生照片及聯系電話、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內容等,由基層衛生機構在轄區內主要公共場所、居民小區顯著位置進行發布,使群眾能夠認識自己身邊的全科醫生,了解自己享受的服務內容,方便地到機構接受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服務。
(二)發放一本手冊。區衛生局項目管理辦公室統一設計《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居民手冊》,手冊包括轄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分布圖,每個基層衛生機構服務區域示意圖、項目11大類43項內容、主要科室聯系方式、片區劃分和責任醫生聯系方式、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內容、健康教育知識、醫療保險報銷情況等。由基層衛生機構向轄區居民發放,實現轄區常住居民(包括流動人口)「一戶一冊」,老年人、孕產婦、農民工等重點人群要「人手一冊」,方便群眾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認識、理解和掌握,提高重點人群健康管理項目的利用率。
(三)貼發一張聯系卡。區衛生局項目管理辦公室統一設計《全科醫生服務團隊聯系卡》,聯系卡印製全科醫生的姓名、服務職責、電話號碼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由基層衛生機構在居民小區和單元樓宇公共告示欄、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張貼。讓群眾一目瞭然地知曉自己的責任醫生。
(四)張貼一個溫馨提示卡。區衛生局項目管理辦公室統一設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溫馨提示卡》,提示卡分為粉色、綠色、橙色三種,由全科醫生服務團隊在入戶為重點人群提供免費服務時使用,提示居民何種方式、何時、何地應接受免費的服務,促使居民主動接受國家免費提供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團隊入戶時,如未見到服務對象,則在其家門上貼一張溫馨提示卡,提示居民及時聯系。對同一服務對象第一次溫馨提示用粉色的溫馨提示卡、第二次用綠色的溫馨提示卡、第三次溫馨提示用橙色的溫馨提示卡,以提高警示效果。如連續三次溫馨提示,居民仍未接受服務,則其全科醫生團隊要採取多種方式聯系居民,直至為其提供服務。
(五)舉辦一次簽約儀式。各鎮街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要籌劃舉辦一次全科醫生服務團隊簽約服務儀式,梳理2012年以來所有居民健康檔案,與轄區居民簽訂的服務協議進行整理,對未簽約或團隊醫生已變化的服務協議,藉助發放《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居民手冊》的機會,重新簽訂家庭醫生服務契約,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六)更換一期宣傳板。各鎮街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要針對宣傳活動內容,更換一期宣傳板。為轄區中小學校、幼兒園等出一期宣傳板。增強宣傳板內容的科學性、實用性和時效性,在宣傳板上要公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地址、責任醫生的聯系方式。
(七)舉辦一場項目大講堂。各鎮街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深入轄區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大講堂,開展健康教育和宣傳活動。
(八)舉辦一次宣傳板集中展示、評選活動。各鎮街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計製作一張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宣傳板,由區衛生局項目管理辦公室統一組織,在全區各鎮街舉辦一次宣傳板集中展示、評選活動。讓廣大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人員和城鄉居民參與投票,評出群眾最喜歡的宣傳板。
(九)建立一個溝通平台。各鎮街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創造條件,開通本機構網站、微博、微信或微信公眾號等,發布機構服務區域電子地圖,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宣傳,使居民可以隨時通過文字、語音等方式,與機構進行溝通交流。
(十)製作一期《健康任城行》節目。各鎮街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挖掘單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特色,總結服務過程中的經驗,積極與任城區電視二台聯系,在《健康任城行》欄目製作一期本單位的節目,宣傳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③ 公共衛生服務十二五規劃目標
以下是衛生部明確提出來的「十二五」衛生發展總體目標,這目標的實現意味著未來五年國家還需投入最少數千億元來實現自己對於民生的承諾,這個目標不是靠葯品降價能實現的,反過來說葯品降價僅僅是這個大棋局中的很小一個方面,資本市場對其的擔憂過慮了。
「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4.5歲,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降低至12%和14%,孕產婦死亡率降至22/10萬,個人衛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開的2011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衛生部部長陳竺在提出「十二五」衛生發展目標時,用了這一組數字進行了具體的描繪。
衛生部明確「十二五」衛生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到2015年,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更加完善,葯品供應保障體系更加規范,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更加科學,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顯著增強,居民個人就醫費用負擔明顯減輕,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地區間資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狀況差異明顯縮小,國民健康水平達到發展中國家前列。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4.5歲,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降低至12%和14%,孕產婦死亡率降至22/10萬,個人衛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間,我國衛生發展的主要任務有以下四個方面:
加強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強化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明確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功能和職責,優化規模、結構和布局,形成防治結合、中西醫並重、功能互補、信息互通、上下互動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改善疾病預防控制、精神衛生、婦幼衛生、衛生監督、衛生應急、職業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設施條件。
繼續加強農村急救體系、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准化建設,為中西部地區鄉鎮衛生院職工建設周轉房;全面推進縣級醫院標准化建設,使其總體達到二級甲等水平;整合縣域醫療衛生資源,推進綜合改革,轉變運行機制,完善績效工資,實現服務功能和模式轉變。
積極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完善公立醫院服務體系,改革管理體制、治理機制、運行機制和補償機制,加強醫療安全質量監管,促進科學化、精細化、專業化管理,改善服務,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國家醫學中心體系,加強區域醫療中心和臨床重點專科建設;繼續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力爭每個街道辦事處范圍設置一所政府辦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形成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醫院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分工合理、協作密切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
繼承創新中醫葯,建立比較完善的中醫醫療預防保健服務體系、科研創新體系,加強中醫葯隊伍建設,發揮傳統醫學在保護國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衛生法制建設,實施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和醫葯衛生信息化建設,為衛生改革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鼓勵支持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性和營利性醫療機構,積極參與健康管理、老年護理、口腔保健和康復健身等健康服務業的發展,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滿足多樣化、多層次醫療、預防、保健、養老、康復服務需求。
健全醫療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經濟風險分擔能力
提高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覆蓋面和保障水平,縮小城鄉醫療保障差距。新農合人均籌資水平爭取達到300元以上。門診統籌覆蓋所有地區。進一步提高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提高對貧困家庭覆蓋率,擴大重大疾病保障范圍,報銷比例不低於90%。完善基金管理,防範基金風險。
防治重大疾病,控制健康危險因素
完善重大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基本控制瘧疾,爭取實現消除麻疹目標,遏制結核病、性病、艾滋病的蔓延,降低乙肝患病率,主要地方病和寄生蟲病達到國家控制標准。
顯著擴大慢性病防控覆蓋面,提高糖尿病、高血壓、腦卒中等慢性疾病的知曉率和控制率。繼續加強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建設。提高精神衛生和心理疾病防治能力。加強重點職業病防治,切實減輕職業危害對人民健康的威脅。
逐步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標准,逐步擴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並確保覆蓋全體居民。將干預有效的重大疾病和危險因素的控制措施納入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解決好流動人口特別是農民工的公共衛生服務問題。
加強政府對公共衛生的管理職責,保障居民生命健康安全
建立和完善以國家基本葯物制度為基礎的葯品供應保障體系。嚴格葯品和醫療器械質量監管,提高葯品監測覆蓋率,實行基本葯物全覆蓋抽驗和全品種電子監管。在二、三級醫院建立健全規范用葯管理制度,加強合理用葯的監測和評價,降低葯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建立葯品安全責任體系,保障人民群眾葯品和醫療器械使用安全。
同時,要健全並不斷完善疾病防控、食品安全、飲用水衛生、職業衛生、學校衛生、衛生應急等公共財政投入和監督管理體制機制,建立健全監測體系,完善監管機構,提升監管能力。開展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加強餐飲、保健食品、化妝品等監管執法,大幅減少不安全事件的發生。提高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點覆蓋面、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勞動者的職業健康監護率、城市飲用水水質衛生合格率和農村集中式供水水質衛生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