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股東名冊格式
公司置備股東名冊,記載下列事項:
(一)股東的姓名或名稱;
(二)股東的住所;
(三)股東的出資額、出資比例;
(四)出資證明書編號。
股東如果是政府機構或者法人,除應記明它們的名稱、居所等事項外,還應記明其代表的姓名,以便明確其股權所有。如果公司不編制股東名冊或者在名冊中作虛假記載,公司負責人將受到處罰。
『貳』 股東名冊沒在工商局登記有效嗎
變更登記申請表 股東會決議 章程修正案 股權轉讓協議 股東身份證復印件
『叄』 我們公司的股東名冊有記載我的名字,但是工商登記沒登記我,這要怎麼辦
你可以要求公司在工商行政部門進行登記變更,否則你是存在項目部分,不存在法律意義的公司整體股份的一部分
『肆』 關於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與股東名冊的問題!!!
這種情況對你是很不利的,有可能一年到頭拿不到分紅,白忙乎一年。原因如下幾條:
一、股東,嚴格意義上是交納出資設立公司的人。很顯然你沒有交納出資,也不能稱之為公司股東。股東不是經理口頭上定位形成的,而是需要在公司登記機關(工商局)備案的,只有在「備案的股東名冊」中的人,才可稱為股東,才可年終時按比例進行分紅或承擔債務。
二、沒簽訂勞動合同。上條已分析出你不是公司合法股東,那你就是勞動者(打工者),按《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必須與勞動者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這樣出現狀況時,可依據所答訂的勞動合同中的條款進行維權。
既非公司股東,又沒簽勞動合同,你用什麼做保障???
個人建議:
1、既然你朋友將你定位於公司股東,那就應該明確分紅比例,按分紅比例倒算出同等比例的乾股(就是實際上沒掏出資額,只是空比例數)給你,做工商變更登記。這樣你的權利就受法律保護了。
2、如果不按1做,那就必須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對自己的報酬額、支付時間等等明確作出約定。
3、既然是朋友,就一定要先小人後君子,否則事情發生後連朋友都沒地做了。
『伍』 兩人合資開的公司,在工商部門登記的是其中一個人的名字及法人代表,但是私下和另一個股東簽訂協議表明是
這個要看你們合開公司誰占的股份多少,比如你只佔有20%,人家佔有80%,但是人家如果要稀釋自己的股權必須經過你同意,所以按照這條規則來說 你不知情的情況下或者你沒簽字 所以沒有多大法律效力!
『陸』 股權轉讓和工商登記,股東名冊發生沖突時,以那個為准
這個涉及股東身份的認定,以哪個證據作為確權的依據,股權轉讓協議、股東名冊、出資證專明、工商登記屬?首先需要弄清楚何為股東,按照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釋的規定,股東身份的取得可以通過依法受讓股權或者履行出資義務而取得,因此,是否具備股東身份,關鍵性的證據是看是否依法受讓了股權或者依法對公司履行了出資,這是根本。工商登記備案以及股東名冊記載均是在依法受讓或者出資之後隨後產生的登記行為,這些登記行為本身不具有創設股東資格的效力,只具有對外宣示、公示的效果。因此,根本上講應以股權轉讓作為確認股東身份的關鍵性證據,再綜合考慮工商登記等因素而定。當然,如果沒有工商登記是無法對抗善意第三人的。
『柒』 公司章程、工商登記記載的股東與股權證持有人不一致,股東身份以哪個為准疑難問題,請高手作答。
您好,您的問題已獲悉,我的初步解答如下:
首先,您的問題屬於股東身份確認范疇回,理論上答以是否實際出資為標准分為實質說與形式說兩種觀點;實務中也存在股東協議、公司章程、出資證明書、股東名冊、工商登記、股權轉讓合同等不同證據的沖突。
其次,隨著司法實務的發展,近年來對於股東身份確認的司法審判多以形式說為准,因為股東既然是一種身份、公司既然是一個組織且具有法律人格,那麼股東成為公司的成員必須得到公司的認可,否則其僅為持股人、享有證券持有人的權利。
最後,鑒於司法審判實踐的經驗,以及上述對於身份的要求,理應以公司章程、股東名冊、工商登記等「外觀主義法理」之原則加以確認。
順頌商祺
田嘉龍律師
『捌』 公司股東名冊經登記,能否對抗第三人
所指的應是《公司法》第三十三條。
條例所指:「未經登記或者變更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因條例前半段已明確指出:「公司應當將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及其出資額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所以也就是說經過登記的,即可依此而對抗第三人。法律制定的理解原則是法無禁止即可為。所以行政法規都會規定公眾應當遵守的規定,法律會制定什麼的行為是違法,而不會制定什麼樣的行為是不違法的,因為不違法的事情太多了。
『玖』 和朋友合夥開公司,我投資了,原先說好我也是股東。現在公司搞好了,公司章程上面的股東花名冊沒有我的名
這個需要合夥投資協議書具有法律效應
如何讓讓它具有法律效力呢
1法定代表人證明文件
2全體投資人或股東親筆簽名的協議書
3全體投資人或股東親筆簽名的公司章程
4全體投資人或股東親筆簽名的授權委託書
同時具備以上幾點就能起到法律效力,希望你回去認真核實一下
『拾』 請教:工商登記股東與驗資報告股東不一致怎麼解決有無相關案例可借鑒
回復 emar 的帖子謝謝!是這樣,由於相關政策的要求,設立時股東中必須要有法人股東,兩個自然人股東就找了一家法人股東做名義上的股東。但在驗資的時候出資人是上述兩個自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