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江心洲十三五

馬鞍山江心洲十三五

發布時間:2021-07-24 06:11:18

馬鞍山什麼時候通高鐵

十三五已規劃

Ⅱ 十三五規劃安徽天長到南京地鐵是什麼時候

內容如下:

天長什麼時候和南京接軌,地鐵已經 佈道金牛湖了,什麼時候接到天長境內

計劃15年通車,寧天城際輕軌。迎接青奧會的本來就有規劃。14年一期到金牛湖

十三五規劃屬於國家的長期戰略,寧天城際軌道交通只屬於地方規劃。南京地鐵S8號線目前底站位於六合區金牛湖,距蘇皖省界僅5公里,距天長市區僅25公里,且有天長16路公交車接駁天長市區與南京地鐵S8號線底站金牛湖站,來往十分便利。天長市屬安徽省滁州市,經濟遠遜色於南京市,不具備建設軌道交通的條件,也沒有建設軌道交通的能力,所以南京的地鐵能修到天長的家門口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試想想來安縣、全椒縣、和縣及馬鞍山市都沒這么幸運。

Ⅲ 馬鞍山六十年來各方面的發展和成就

「十二五」,註定在馬鞍山發展史冊中留下濃墨重彩的華章。這五年裡,宏觀環境復雜多變,改革發展任務艱巨繁重,馬鞍山全力「趕考」,奏響了「聚焦工業」的主旋律,釋放出「聚力倍增」的正能量,工業經濟交出一份亮麗「答卷」。
市統計局提供的最新資料表明,「十二五」時期,全市工業經濟總量不斷壯大,結構不斷優化,質量不斷提高,實力不斷增強,工業經濟在逆境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
工業企業數量增長最快
工業經濟總量增加最多
「十二五」時期,馬鞍山高擎「轉型升級」大旗,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強化新型工業主導地位,實施工業經濟倍增計劃,著力培育大企業、大集團,助力工業經濟加快發展。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雙管齊下,全市規模工業和億元企業迅速增加、活力迸發,實現了「兩個突破」和「兩個翻番」,成為馬鞍山工業企業數量增長最快、亮點最多的五年。
新增規上工業企業數量實現「翻一番」。五年來,馬鞍山全面深入持久地開展服務企業活動,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企業培育步伐,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幫助企業做大做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茁壯成長、突破千家。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激增至1053家(預計數,下同),比2010年(532家)增長了1倍,實現了「翻一番」。數量不斷增多、規模不斷壯大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現已成為引領馬鞍山工業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的主力軍,是馬鞍山經濟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新增億元工業企業數量實現「翻一番」。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億元企業首次突破300家,由2010年(115家)的不足兩百家,猛增為2015年的397家,足足增加了282家,增長了2.5倍,呈現成倍增長良好態勢,實現了「翻一番」,形成了大企業支撐大產業、大產業推動大發展的良好格局。
企業數量增長,必然帶動經濟總量增加。五年來,馬鞍山工業經濟規模持續擴大,總量位居全省前列。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超600億元,由2010年的422.42億元提高到2015年的600億元,工業經濟規模總量繼續位居全省前列;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超2000億元,由2010年的1497.86億元上升到2523.22億元。五年來,工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持續增強,「十二五」期間全市工業對國民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高達七成,是拉動全市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的重要動力。
工業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工業經濟質量不斷提升
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為典型的工礦資源型城市,「十二五」以來,馬鞍山堅持自主創新,走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不動搖,積極引導鋼企向非鋼領域轉型,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縣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使得全市工業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工業發展質量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
結構之優,在於非鋼產業比重大幅提升。五年來,全市上下緊緊圍繞做大、做實、做強非鋼產業,「給力」工業結構調整,非鋼產業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得到明顯提升。2015年,全市非鋼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過六成,躍升至65.7%,比2010年(41.5%)提升了24.2個百分點。
結構之優,在於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五年來,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總量逐年壯大、工業產值屢創新高。2015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投資額突破百億元,達168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400億元,達420億元,比2011年(224.65億元)高出195.25億元,總量實現了翻番。尤為可喜的是,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全市工業產值比重不斷上升,2015年為16.5% ,比2011年(11.8%)提升了4.7個百分點,凸顯了工業轉型發展新成效。自2011年以來,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的年均增速為13.4%,高出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年均增速(10.4%)3個百分點,對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成為推動全市工業加快發展的「新動力」。
結構之優,在於縣區工業經濟發展壯大。五年來,全市縣區、園區和新區競相發展,工業發展勢頭強勁。2015年,縣區、開發區(新區)累計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佔全市工業總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63%大幅上升為2015年的85.2%,提升了22.2個百分點,呈現出多點支撐、多點發力、多點突破的增長新格局。優化結構為抓手,提升質量是核心。五年來,馬鞍山著力在節能降耗、降本增效上狠下功夫,工業經濟效益不斷改善,工業發展質量不斷提高。這五年,全市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始終保持在200%以上的高位運行。其中,2014年全市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逼近300% ,高達297.81% ,2015年1-10月為267.37%;全員勞動生產率也同步提升,由2010年的33.1萬元/人提高至2014年的34.2萬元/人。與此同時,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虧損面由2010年的13.6%下降到2014年的12.3%。尤其是馬鞍山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由2010年的2.58噸標准煤/萬元下降到2015年的1.74噸標准煤/萬元,標志著馬鞍山已經走出了一條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
工業經濟逆勢不斷上行
工業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工業經濟發展,要看應對挑戰的能力。五年來,在經濟總體下行和資源型城市轉型雙重壓力之下,馬鞍山工業經濟發展保持高位平穩較快增長格局。「十二五」期間,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五年年均增速為12.8%,比全市GDP增速高出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五年年均增速為10.4%,保持兩位數較快增長的良好態勢。尤其是在鋼鐵、汽車、水泥等重點行業遭受沖擊最為嚴重的2015年,馬鞍山工業經濟依然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的發展勢頭,為全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工業經濟發展,更要看耐力和後勁。五年來,馬鞍山工業投資、工業貸款均實現大幅增加,工業經濟發展後勁明顯增強。2015年1-11月份,全市工業貸款規模(本外幣口徑,下同)超過300億元,達316.64億元,貸款總額是2010年同期(228.81億元)的1.4倍,比2010年同期增加了近百億。「十二五」期間,全市累計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突破3000億元,達到3526.49億元,年均增速超過兩成,為20.4%。其中強勁增長的工業技改投資成為全市工業投資的新亮點。「十二五」期間,全市累計完成工業技改投資1639.37億元,年均增速達24.5%。技改投資已成為馬鞍山工業投資的主導力量,成為打造馬鞍山工業經濟升級版的強大動力。
工業經濟發展,還要靠大項目支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馬鞍山在建投資規模超1億元的工業項目已達70個。這些大項目的建設,不僅促進了工業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還為全市經濟發展增添了後勁。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渡,勇進者勝。五年來,馬鞍山工業發展步履鏗鏘,取得成就振奮人心:一組組令人欣喜的數字指標,見證了馬鞍山工業經濟的輝煌成就;一個個令人矚目的發展成果,釋放出馬鞍山策馬奔騰的強大活力。站在「十三五」新的歷史起點上,馬鞍山在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的道路上必將邁出更加堅實有力的步伐。

Ⅳ 2017年馬鞍山港貨物吞吐量

1月11日,馬鞍山市港航管理局通報,2017年馬鞍山市深入搶抓「長江經濟帶」發展機遇,持續推進以港興市戰略,全年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1013.72萬噸。

馬鞍山港年超1.1億噸的港口貨物吞吐量的實績,向世人證明了在「以港興市」戰略下馬鞍山為打造內陸新高地,砥礪前行的決心與努力。

開通多條航線 加強港口合作

2017年,馬鞍山港推進與舟山、太倉等港口合作,量身定製的寧波舟山直達馬鞍山2萬噸級江海聯運船成功下水試航,鄭蒲港外籍輪首次進港,開通至廣州、上海、盤錦等定期航班。馬鞍山港海運費

簽訂臨港產業

全年臨港產業新簽約項目57個,總投資169.8億元人民幣,鄭蒲港平行進口汽車零配件組裝倉儲中心、盛通合運物流園等一批臨港項目加快建設或竣工投產

專項整治碼頭建設

強力開展非法碼頭專項整治,拆除長江干線非法和無證碼頭83家。出台《馬鞍山市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及處置設施建設方案》《船舶污染物聯合監管制度》等「一案四制」,全年拆改完工老舊船舶、生活污水船舶613艘,督促港口企業投入1600多萬元,購置環保設備,落實環保措施,全面增強污染防治能力。

港航聯運 構建完備的疏運體系

馬鞍山港不斷提速港航建設,鄭蒲港鐵路專用線等3個項目被列為國家「十三五」長江經濟帶建設《重點港口集疏運項目》,馬鞍山港鄭蒲港二期工程、姑溪河航道(石臼湖支線)連接南京秦淮河航道工程等5個項目納入《安徽省水路建設規劃》(2017—2021年)。

長江江心洲航道整治工程、姑溪河航道(三汊河—護河)維護性疏浚工程、慈湖綜合碼頭、鄭蒲港錨地遷建工程等一批港航項目完成竣工驗收。積極落實《促進港口和口岸及物流發展若干政策》,向36家港口企業撥付貨港費項目資金2123萬元。加強船舶船員管理和服務,全年港航海事窗口共辦理各項行政業務10455件,創歷史新高。

依江建良巢,引得鳳凰棲。2014年鄭蒲港一期工程順利開港運營,宣告了安徽省江北無深水良港的歷史終結,打通了合肥經濟圈以及皖北地區通江達海的重要通道,成為連接長江上下游之間的一江兩岸、南北呼應的重要節點。鄭蒲港新區成為馬鞍山「以港興市」的新支點。

在開放帶動戰略的指引下,鄭蒲港新區充分發揮新區港口、岸線、保稅區、指定口岸等平台優勢,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構建完備的公鐵水集疏運體系,推進產學研平台及國際合作加快發展,全面提升了自身吸引力,形成了招商引資「磁場效應」。構建高水平開放大平台,承載產業集聚融合,鄭蒲港新區正一步一腳印走向內陸開放的新高地。

Ⅳ 據說巢湖要被合肥蕪湖馬鞍山瓜分。。。求解!!

應該說撤銷巢湖市已經是大勢所趨,沒有異議了。目前巢湖市的人事已經凍結,具體行政區劃調整,還不是很清楚,但無為並入蕪湖、居巢區、廬江並入合肥是肯定的了。

Ⅵ 如何認識《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

建設中心城市 壯大城市群
按照《規劃》,將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強化長沙、合肥、南昌、太原等省會城市地位,增強要素集聚、科技創新和服務功能,提升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
《規劃》提出了推進「城市群壯大計劃」——
一是長江中游城市群。推動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立現代產業體系,提升城市群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產業基地和全國重要創新基地,打造生態文明和綠色城鎮化樣板。
二是中原城市群。立足區位交通等優勢,建設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基地和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打造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極具發展活力的核心地帶。
三是皖江城市帶。加快融入長三角城市群,進一步承接產業轉移,建設產業實力雄厚、資源利用集約、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富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示範區。
四是山西中部城市群。強化太原城市功能,推進太原-晉中同城化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全國資源型經濟轉型示範區和重要的製造業、文化旅遊業基地。
打造先進製造業走廊
據統計,2015年,中部六省專利申請授權數為21.4萬件,近兩年年均增長19.4%,佔全國的比重提高到13.4%。未來5年,中部地區將在創新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規劃》明確,支持在長江沿線和京廣鐵路沿線地區率先打造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走廊,大力推進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重點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研究建立泛長株潭等工業製造重點示範基地。
同時,《規劃》確定了一批重點新興產業集群培育工程,「十三五」期間將以武漢、南昌為中心發展光電子產業,以合肥、蕪湖、武漢為中心積極打造平板顯示產業鏈,支持武漢、合肥建設存儲器產業基地,支持鄭州建設智能終端產業基地。
為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十三五」期間將打造鄭州、合肥、蕪湖、武漢、南昌、長沙等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為做強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將依託株洲、湘潭、鄭州、洛陽、太原、大同、合肥、馬鞍山等地產業基礎,研發新一代綠色智能、高速重載軌道交通裝備系統,建立世界領先的現代軌道交通產業體系。
為加快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十三五」期間將支持南昌、景德鎮建設國家航空產業基地,大力發展飛機設計與製造,提升航空製造業專業化發展能力。支持武漢建設國家航天產業基地,鄭州、長沙、信陽建設北斗導航產業基地。
新建20個機場
此次《規劃》為加速中部地區的立體交通網建設描繪了美麗藍圖。
高鐵方面,將推進太原至焦作、原平至大同、鄭州至濟南、鄭州至阜陽、西安至武漢、大同至張家口、武漢至九江、宜昌至鄭萬高鐵連接線、合肥至九江等項目建設。八條城際鐵路的建設將進一步拉近中部城市距離。合肥至六安、鄭州新機場至登封至洛陽、焦作經濟源至洛陽、鄭焦城際雲台山支線、武漢至天門等城際鐵路的建設已提上日程。
公路方面,「十三五」期間將新建宜昌至張家界高速公路漁陽關至鄂湘界段、德州至上饒高速公路合肥至樅陽段、川西離石至隰縣、湖北鄂渝界至建始(隴里)高速公路以及湖北赤壁長江公路大橋。
機場方面,「十三五」期間將新建安陽、信陽、商丘、魯山、撫州、瑞金、上饒、岳陽、武岡、婁底、荊州、湘西、郴州、鄂州/黃岡、蕪湖/宣城、蚌埠、亳州、滁州、宿州、朔州等20個項目。
據統計,2015年,中部地區實現生產總值14.7萬億元,十年年均增長11.6%,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1個百分點,經濟總量佔全國的比重由18.8%提高到20.3%。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部地區將厚積薄發,開創全面崛起新局面。

Ⅶ 十三五規劃實施什麼戰略推動中部地區崛起

近日,國務院批復同意《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簡稱《規劃》),這是黨中央、國務院進一步加快中部地區崛起步伐,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部署。
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截至2015年年底人口達到3.65億人,佔全國總人口的26.5%。「十三五」期間,中部地區將有哪些新變化?百姓將有哪些「獲得感」?
建設中心城市 壯大城市群
按照《規劃》,將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強化長沙、合肥、南昌、太原等省會城市地位,增強要素集聚、科技創新和服務功能,提升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
《規劃》提出了推進「城市群壯大計劃」——
一是長江中游城市群。推動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立現代產業體系,提升城市群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產業基地和全國重要創新基地,打造生態文明和綠色城鎮化樣板。
二是中原城市群。立足區位交通等優勢,建設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基地和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打造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極具發展活力的核心地帶。
三是皖江城市帶。加快融入長三角城市群,進一步承接產業轉移,建設產業實力雄厚、資源利用集約、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富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示範區。
四是山西中部城市群。強化太原城市功能,推進太原-晉中同城化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全國資源型經濟轉型示範區和重要的製造業、文化旅遊業基地。
打造先進製造業走廊
據統計,2015年,中部六省專利申請授權數為21.4萬件,近兩年年均增長19.4%,佔全國的比重提高到13.4%。未來5年,中部地區將在創新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規劃》明確,支持在長江沿線和京廣鐵路沿線地區率先打造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走廊,大力推進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重點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研究建立泛長株潭等工業製造重點示範基地。
同時,《規劃》確定了一批重點新興產業集群培育工程,「十三五」期間將以武漢、南昌為中心發展光電子產業,以合肥、蕪湖、武漢為中心積極打造平板顯示產業鏈,支持武漢、合肥建設存儲器產業基地,支持鄭州建設智能終端產業基地。
為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十三五」期間將打造鄭州、合肥、蕪湖、武漢、南昌、長沙等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為做強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將依託株洲、湘潭、鄭州、洛陽、太原、大同、合肥、馬鞍山等地產業基礎,研發新一代綠色智能、高速重載軌道交通裝備系統,建立世界領先的現代軌道交通產業體系。
為加快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十三五」期間將支持南昌、景德鎮建設國家航空產業基地,大力發展飛機設計與製造,提升航空製造業專業化發展能力。支持武漢建設國家航天產業基地,鄭州、長沙、信陽建設北斗導航產業基地。
新建20個機場
此次《規劃》為加速中部地區的立體交通網建設描繪了美麗藍圖。
高鐵方面,將推進太原至焦作、原平至大同、鄭州至濟南、鄭州至阜陽、西安至武漢、大同至張家口、武漢至九江、宜昌至鄭萬高鐵連接線、合肥至九江等項目建設。八條城際鐵路的建設將進一步拉近中部城市距離。合肥至六安、鄭州新機場至登封至洛陽、焦作經濟源至洛陽、鄭焦城際雲台山支線、武漢至天門等城際鐵路的建設已提上日程。
公路方面,「十三五」期間將新建宜昌至張家界高速公路漁陽關至鄂湘界段、德州至上饒高速公路合肥至樅陽段、川西離石至隰縣、湖北鄂渝界至建始(隴里)高速公路以及湖北赤壁長江公路大橋。
機場方面,「十三五」期間將新建安陽、信陽、商丘、魯山、撫州、瑞金、上饒、岳陽、武岡、婁底、荊州、湘西、郴州、鄂州/黃岡、蕪湖/宣城、蚌埠、亳州、滁州、宿州、朔州等20個項目。
據統計,2015年,中部地區實現生產總值14.7萬億元,十年年均增長11.6%,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1個百分點,經濟總量佔全國的比重由18.8%提高到20.3%。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部地區將厚積薄發,開創全面崛起新局面。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江心洲十三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