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工業集聚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有:①大規模和聯合企業生產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②可共同利用基礎設施,縮短交通運輸線和工程管網,節省基建投資和降低生產成本;③能綜合利用原料、能源和「三廢」資源,生產更多的廉價產品和減少污染;④有利於專業化和協作化,便於生產經營管理;⑤便於組織各種服務性與輔助性企業統一服務,減少社會消耗;⑥便於男女職工適當搭配,可合理利用勞動力資源。
但工業布局不是愈集中愈好,只有在合理限度——「門檻」之內才能取得較好效益,超越「門檻」其效益會呈遞減趨勢,直至起相反作用。企業規模過大,會增加原、燃料和產品的供銷距離,增加運費。工業過於集中對城市建設產生「膨脹病」,出現人口劇增、交通擁擠、用水用地緊張、污染嚴重、農副產品供應困難等弊病。而工業布局適當分散可避免上述一系列問題,且可充分利用各地區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使生產更加接近原料、能源產地和消費區,促進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有利於工業生產均衡布局。
但工業過於分散則導致企業間協作不便,各搞一套廠外設施,投資大,運輸費用高,經濟效益差,職工生活不便等弊病。故工業布局中,必須正確處理集中與分散的關系,既要在較大地區范圍內適當分散,又要在具體地點相對集中,反對過分集中和過於分散兩種偏向。
② 傳統工業集聚可降低什麼和什麼共用什麼和公共服務從而降低成本獲得什麼效應而
這個大概就是這樣的
③ 重工業和服務性行業哪種集聚性更強
個人猜測應該是不一樣的,因為我不是搞化工的...
如果兼容性的話,當然是油性的兼容性更強了,因為主流的塗料都是油性的,國內能研發生產水性塗料的廠家畢竟很少...
④ 工業集聚帶來的好處
優點:
①可以加強企業間信息的交流與合作
②降低中間產品的運輸費用和能源消耗
③共同利用基礎設施,節約了生產建設的投資。
④有利於生產效益與利潤的提高,從而有利於降低生產成本,取得規模效益。
缺點:
①工業的集聚會使得當地的污染
②用地用水緊張,出現爭奪公共設施的現象。
拓展資料
我國產業集聚的五種主要類型
1、自發成長型產業集聚。該類型一般都是依託歷史較為悠久的傳統產業或本地優勢資源,在較長時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專業化分工與協作的格局,逐步演進為具有綜合優勢的產業集群。比如江蘇吳江的絲綢產業歷史悠久,清朝時期即號稱「日出萬匹,衣被天下」,改革開放後更是快速集聚壯大,目前已成為全國三大紡織產業集群之一。
2、企業擴張型產業集聚。是在一個或若干個規模較大、產業帶動力較強並且技術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主導下,抓住市場和政策機遇,迅速擴張裂變為一個產業集群。
例如,江蘇江陰以一家上市公司(申達集團)為啟引點,吸引同類產品和配套產品投資商進入,逐步形成為「亞洲包裝中心」;許昌以瑞貝卡公司為龍頭,匯集了龍正、神龍等具有一定規模的發製品企業112家、個體生產專業戶900多家,發製品產業鏈上從業人員近15萬人,成為全球最大的發製品生產加工基地。
3、市場帶動型產業集聚。是通過專業市場的帶動發展而形成的產業集群。從帶動效應來看,市場對產業集聚的作用最大,可以使市場信息、產品製造、銷售渠道、服務產業等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例如,浙江義烏就是以中國小商品城為核心,帶動形成了11個專業市場、14條專業街,目前已形成集運輸、產權、勞動力等要素市場相配套的市場體系,成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
4、科技驅動型產業集聚。主要是在實力較強的科研機構、大學的作用下,在某個區域、產業或產品上依託技術上的領先優勢和人才優勢逐步發展進而形成產業集群。
例如,北京的中關村科技園區內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科院校39所,中國科學院等各級各類科研機構213家,先後吸引了聯想、方正、微軟、IBM、諾基亞等國內外知名高新技術企業萬余家,成為國際知名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資源的密集區域。
5、外資帶動型產業集聚。這是我國產業集聚中發展最快的類型,大多是在近十年內,由外商以及我國台商等投資企業逐步發展而成。這方面有兩種基本模式,一種是外商或台商先投資零配件企業,然後通過再投資和吸引其他同行業,逐步形成產業集群;一種是境外大企業投資興辦規模較大的終端產品企業,拉動國內外配套企業跟進投資,形成產業集群。
前者多在開放的早期,後者主要是近幾年較多。這些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在江浙等地區,以電子信息、精細化工和精密機械產業等為重點。這些產業集群形成較大規模後,當地技術研發力量以及配套企業的數量也逐年增長。
⑤ 工業集聚的好處是什麼
工業集聚的好處:
①大規模和聯合企業生產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
②可共同利用基礎設施,縮短交通運輸線和工程管網,節省基建投資和降低生產成本;
③能綜合利用原料、能源和「三廢」資源,生產更多的廉價產品和減少污染;
④有利於專業化和協作化,便於生產經營管理;
⑤便於組織各種服務性與輔助性企業統一服務,減少社會消耗;
⑥便於男女職工適當搭配,可合理利用勞動力資源。
但工業布局不是愈集中愈好,只有在合理限度——「門檻」之內才能取得較好效益,超越「門檻」其效益會呈遞減趨勢,直至起相反作用。企業規模過大,會增加原、燃料和產品的供銷距離,增加運費。工業過於集中對城市建設產生「膨脹病」,出現人口劇增、交通擁擠、用水用地緊張、污染嚴重、農副產品供應困難等弊病。
而工業布局適當分散可避免上述一系列問題,且可充分利用各地區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使生產更加接近原料、能源產地和消費區,促進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有利於工業生產均衡布局。但工業過於分散則導致企業間協作不便,各搞一套廠外設施,投資大,運輸費用高,經濟效益差,職工生活不便等弊病。
故工業布局中,必須正確處理集中與分散的關系,既要在較大地區范圍內適當分散,又要在具體地點相對集中,反對過分集中和過於分散兩種偏向。
⑥ 工業集約化與工業聚集的區別
集約化是指投入大量技術或者資金等生產資料的工業。
工業集聚是指大量有聯系的工業集聚在某一空間范圍內。
⑦ 工業集聚的作用和主要的不利影響
工業集聚是指若干工業企業或同類生產集中於一定地域或地點。與其相對應的是工業分散,是指工業企業、工業點等散布於一定地域范圍。工業的集聚與分散都是指工業在國家或地區范圍內地理分布上的相對集中狀況,是工業布局空間特徵的兩種基本表現形式。
作用主要有:
①大規模和聯合企業生產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
②可共同利用基礎設施,縮短交通運輸線和工程管網,節省基建投資和降低生產成本;
③能綜合利用原料、能源和「三廢」資源,生產更多的廉價產品和減少污染;
④有利於專業化和協作化,便於生產經營管理;
⑤便於組織各種服務性與輔助性企業統一服務,減少社會消耗;
⑥便於男女職工適當搭配,可合理利用勞動力資源。
但工業布局不是愈集中愈好,只有在合理限度-「門檻」之內才能取得較好效益,超越「門檻」其效益會呈遞減趨勢,直至起相反作用。企業規模過大,會增加原、燃料和產品的供銷距離,增加運費。工業過於集中對城市建設產生「膨脹病」,出現人口劇增、交通擁擠、用水用地緊張、污染嚴重、農副產品供應困難等弊病。而工業布局適當分散可避免上述一系列問題,且可充分利用各地區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使生產更加接近原料、能源產地和消費區,促進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有利於工業生產均衡布局。
但工業過於分散則導致企業間協作不便,各搞一套廠外設施,投資大,運輸費用高,經濟效益差,職工生活不便等弊病。故工業布局中,必須正確處理集中與分散的關系,既要在較大地區范圍內適當分散,又要在具體地點相對集中,反對過分集中和過於分散兩種偏向。
應答時間:2021-06-0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⑧ 產業集聚與產業集群的區別
區別如下:
1.性質不同
產業集聚是指同一產業在某個特定地理區域內高度集中,產業資本要素在空間范圍內不斷匯聚的一個過程。產業集群亦稱「產業簇群」、「競爭性集群」、「波特集群」。
2.形成類型不同
產業集聚是指向性集聚和經濟聯系集聚。產業集群是創新型產業集群和資源型產業集群。
3.特點不同
產業集聚是指在一個適當大的區域范圍內,生產某種產品的若干個不同類企業,以及為這些企業配套的上下游企業、相關服務業,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產業集群是指在特定區域中,具有競爭與合作關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關聯性的企業、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相關產業的廠商及其他相關機構等組成的群體。
⑨ 工業聚集的好處是什麼
1、集中布局保證了較短的空間距離,導致企業間運費降低;
2、可共同建設和利用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縮短了交通運輸線和工程管網,節省基建投資,使生產、生活成本降低;
3、可以綜合利用原料、燃料等資源,減少浪費;
4、有利於降低經營管理費用和便於互相溝通信息。
工業聚集的缺點:
工業過於集中將會使原來對發展工業有利的某些因素趨於消失,而在工業用地、用水、原料和能源供應、交通運輸、環境保護、農產品供應等方面將會出現一系列嚴重問題。因此,在工業集中的同時會出現分散的趨向。
工業生產向中小城鎮和鄉村適當分散,有利於充分利用各地區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使生產更加接近原料、能源產地和消費區,促進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也較易解決用地、用水、環境保護等方面問題。但是,工業生產過於分散有許多弊病,如企業間協作不便,無法共同輔助設施,投資大,運營費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