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嗩吶馬鞍山

嗩吶馬鞍山

發布時間:2021-07-14 13:43:20

⑴ 民間民謠

小板凳兒,三條腿兒,我給奶奶嗑瓜子兒,奶奶嫌我嗑的臟,我給奶奶煮麵湯,奶奶嫌我沒擱油,我給奶奶磕仨頭。
小小子兒,坐門墩兒,哭著喊著要媳婦兒。要媳婦兒幹嘛呀?點燈說話,吹燈作伴兒

⑵ 安徽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徽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70項,其中新入選項目65項,擴展項目5項)
皖政〔2014〕38號 ,2014年5月4日公布。
新入選項目(65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一、民間文學(4項) 1 Ⅰ—19 莊子傳說 亳州市蒙城縣 2 Ⅰ—20 蒙城歌謠 亳州市蒙城縣 3 Ⅰ—21 張孝祥與鏡湖的故事 蕪湖市鏡湖區 4 Ⅰ—22 九井溝傳說 宿松縣 二、傳統音樂(6項) 5 Ⅱ—27 全椒民歌 滁州市全椒縣 6 Ⅱ—28 六安燈歌 六安市金安區 7 Ⅱ—29 和縣民歌 馬鞍山市和縣 8 Ⅱ—30 美溪嗩吶 黃山市黟縣 9 Ⅱ—31 廣德民歌 廣德縣 10 Ⅱ—32 宿松民歌 宿松縣 三、傳統舞蹈(1項) 11 Ⅲ—37 獨桿轎 蚌埠市固鎮縣 四、曲藝(2項) 12 Ⅴ—21 潁上大鼓書 阜陽市潁上縣 13 Ⅴ—22 岳西鼓書 安慶市岳西縣 五、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4項) 14 Ⅵ—12 陳摶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 亳州市 15 Ⅵ—13 五音八卦拳 阜陽市阜南縣 16 Ⅵ—14 吳翼翚華岳心意六合八法拳 淮南市 17 Ⅵ—15 徽州武術 黃山市 六、傳統美術(7項) 18 Ⅶ—25 廬州木雕 合肥市肥西縣
合肥市包河區 19 Ⅶ—26 淮北泥塑 淮北市濉溪縣 20 Ⅶ—27 殷派麵塑 淮北市相山區 21 Ⅶ—28 花山剪紙 馬鞍山市 22 Ⅶ—29 旌德漆畫 宣城市旌德縣 23 Ⅶ—30 徽州牆頭畫 宣城市績溪縣 24 Ⅶ—31 皖南根雕 廣德縣 七、傳統技藝(32項) 25 Ⅷ—56 廬州吳氏船模製作技藝 合肥市蜀山區 26 Ⅷ—57 三河羽扇製作技藝 合肥市肥西縣 27 Ⅷ—58 高爐家傳統釀造技藝 亳州市渦陽縣 28 Ⅷ—59 盧家笙製作技藝 亳州市蒙城縣 29 Ⅷ—60 碭山毛筆製作技藝 宿州市碭山縣 30 Ⅷ—61 埇橋嗩吶製作技藝 宿州市埇橋區 31 Ⅷ—62 醉三秋酒傳統釀造技藝 阜陽市 32 Ⅷ—63 文王貢酒釀造技藝 阜陽市臨泉縣 33 Ⅷ—64 運酒傳統釀造技藝 馬鞍山市含山縣 34 Ⅷ—65 無為板鴨製作技藝 蕪湖市無為縣 35 Ⅷ—66 寧國龍窯制陶技藝 宣城市寧國市 36 Ⅷ—67 水東蜜棗製作技藝 宣城市宣州區 37 Ⅷ—68 花磚製作技藝 宣城市涇縣 38 Ⅷ—69 宣紙製品加工技藝 宣城市涇縣 39 Ⅷ—70 後山剪刀製作技藝 宣城市涇縣 40 Ⅷ—71 榔橋木梳製作技藝 宣城市涇縣 41 Ⅷ—72 皖南木榨油技藝 宣城市宣州區 42 Ⅷ—73 銅陵鳳丹製作技藝 銅陵市銅陵縣 43 Ⅷ—74 石台霧里青綠茶製作技藝 池州市石台縣 44 Ⅷ—75 胡玉美蠶豆辣醬製作技藝 安慶市 45 Ⅷ—76 徽州楹聯匾額傳統製作技藝 黃山市黟縣 46 Ⅷ—77 徽州頂市酥製作技藝 黃山市屯溪區 47 Ⅷ—78 徽作傢具製作技藝 黃山市徽州區 48 Ⅷ—79 太平曹氏紙製作技藝 黃山市黃山區 49 Ⅷ—80 黃山玉雕刻技藝 黃山市黃山區 50 Ⅷ—81 徽州手工瓷製作技藝 黃山市祁門縣 51 Ⅷ—82 安茶製作技藝 黃山市祁門縣 52 Ⅷ—83 吳魯衡日晷製作技藝 黃山市休寧縣 53 Ⅷ—84 徽州燒餅製作技藝 黃山市 54 Ⅷ—85 黃山貢菊(徽州貢菊)製作技藝 黃山市歙縣 55 Ⅷ—86 明德摺扇製作技藝 廣德縣 56 Ⅷ—87 青銅器修復技藝 安徽博物院 八、傳統醫葯(4項) 57 Ⅸ—4 碭山王集王氏接骨膏葯 宿州市碭山縣 58 Ⅸ—5 戴氏正骨法 馬鞍山市含山縣 59 Ⅸ—6 野雞塢外科 黃山市 60 Ⅸ—7 祁門胡氏骨傷科 黃山市祁門縣 九、民俗(5項) 61 Ⅹ—39 吳山廟會 合肥市長豐縣 62 Ⅹ—40 張家祠祭祀活動 阜陽市臨泉縣 63 Ⅹ—41 降福會 宣城市 64 Ⅹ—42 郭村周王會 黃山市黃山區 65 Ⅹ—43 許嶺燈會 宿松縣 擴展項目(5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Ⅳ-21 淮北梆子戲 亳州市譙城區 2 Ⅴ-2 淮北大鼓 亳州市蒙城縣 3 Ⅶ-10 徽州三雕 宣城市績溪縣 4 Ⅷ-11 髹漆技藝 宣城市績溪縣 5 Ⅷ-34 鑄胎掐絲琺琅製作技藝 安慶市宜秀區

⑶ 農歌會上馬鞍山當塗民歌叫什麼名字

大河網訊 2008年11月9日在來農村改革起源自地——安徽省滁州舉行的首屆中國農民歌會上,一位來自安徽當塗的37歲農民女歌手將一首當塗民歌《唱得綠海泛金波》唱得婉轉悠揚,令現場觀眾如痴如醉。這位農民女歌手叫做陶小妹,多次在國家和省市級民歌演唱比賽中獲獎,在當地有「民歌歌後」之稱。

陶小妹家住馬鞍山市當塗縣城關鎮五一村,當塗素有「民歌之海」的美譽。生在民歌的海洋,陶小妹自幼便在民歌聲中長大。懷著對當塗民歌的熱愛和執著,從農家走出來的陶小妹在2004年舉行的第二屆全國農民歌手電筒視大賽的舞台上憑著民歌《打麥歌》脫穎而出,摘得大賽二等獎以及優秀新人提名獎。

第二年,陶小妹演唱的當塗民歌《唱得綠海泛金波》榮獲第三屆安徽民歌歌會決賽業余組一等獎。當年底,受安徽省文化廳邀請,陶小妹參加了安徽省新年音樂會。2007年,陶小妹被評為第九屆當塗縣「十佳青年」。

「我有一個夢想,就是用自己的歌聲,為我們農民自己歌唱,歌唱我們農民自己的生活,展示當塗民歌的風采和新農村的新風貌,讓更多的人去喜歡和關注民歌,讓這些優秀的民間文化能一代代傳承下去。」陶小妹說。

⑷ 興義馬嶺放鞭炮有管制嗎

現在興義他的馬領他的放鞭炮,我們還是有管制的,我們大家還是應該嚴格的遵守那裡的規則的。

⑸ 老爺山的政治經濟

位於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的老爺山曾被列為青海省九大風景名勝區之一。一度以險峻嵯峨的山嶽風光和熱鬧非凡的民間文化活動,而蜚聲省內外,成為眾多遊人神往的一方熱土。現老爺山作為環青海湖200公里旅遊圈上的一個旅遊觀光勝地,卻日漸名落孫山,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為了打造夏都西寧知名的旅遊品牌,提升大通旅遊業在青海省和西部的影響力,大通縣縣委、縣政府從2008年開始,利用兩至三年時間,計劃投資1.1億元將老爺山打造成大通和夏都西寧最有名氣的旅遊景點,再現老爺山往日的崢嶸風姿。 老爺山又稱元朔山,是大通中部馬鞍山系的主峰,面積為2.5平方公里。因山上供奉有真武大帝,也被俗稱為「北武當」。呈西北向東南走向,山勢雄偉,風景如畫。
老爺山麓動植物資源豐富,其中木本植物57種,草本植物170多種,因而以蒼松蓊翳、石磴盤梯,川流縈帶,風景秀麗而聞名遐邇。清末民初詩人廖溪蘇在<菩薩蠻>中絕妙贊道:山勢畫屏開,六曲平裁。西風無限送秋來,落盡猩紅山徑曉,霜葉成堆。此景隔塵埃,點絕莓苔,天峰倒影入樓台,一片浮光都掃盡,小勝蓬萊。
老爺山是一座文化名山。是儒、釋、道三種宗教文化匯聚的地方。經過宗教改革和「文化大革命」兩次破壞,文物古跡損毀殆盡,留下了歷史的滄桑。以後的重建,民族宗教文化活動漸次回復,呈現出勃勃生機。朝山會和「花兒」會是老爺山的重大民間民俗文化活動,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
老爺山民間傳統文化活動———朝山會規模之大遠近聞名。每年農歷六月六前後,大通朔北、城關、橋頭等地區以及互助縣的部分民眾紛紛來到老爺山舉行盛大的朝山儀式,其間,錦羅傘蓋、嗩吶吹奏、山炮轟鳴,場面宏大。
老爺山「花兒」會是每年農歷六月初六在老爺山舉行的大型民歌演唱活動,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其以熱鬧非凡的壯觀場面,成為西北地區「花兒」會的主會場之一。2006年被列為第一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0年5月,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進入2000年以來,老爺山名氣日漸下降,景區旅遊業走向低谷,使這座曾紅極一時的旅遊勝地顯現出無奈與尷尬,面對青海省內其他日趨走紅的旅遊景點,面對青海旅遊業迎來的大好發展機遇,面對青海省品牌旅遊戰略的加快實施,老爺山景區卻陷入了日漸寂寥的窘境之中。
老爺山景區現有基礎設施均建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而且這些旅遊服務設施由於受建設資金的制約,質量較差,且修建後多年未能及時進行修繕維護,部分設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老爺山青年路原來設置的防護欄,已盪然無存,影響了遊客的安全。原建的「雙鶴池」破壞嚴重。
由於基礎服務設施單一,景區得不到整體開發,旅遊觀光景點品味低,降低了老爺山景區的旅遊觀光品位。
老爺山景區計劃開發的旅遊景點共有40餘處,大部分景點匯集在前山,除一些宗教寺觀、廟宇和亭台樓閣之外,尚未開發新的旅遊景點,由於山勢險峻,個別景點由於地勢險峻,遊客無法到達。
老爺山北麓的大片樺樹林長期遭到周圍環境污染和自然病蟲害,成片死亡,後來不得不被整體砍伐,婀娜多姿的樺林景觀從此消失。每年六月六期間,到樺林游覽、唱「花兒」的遊人日漸稀少,使昔日人山人海的老爺山由此顯得蕭條與清冷。 為加快大通老爺山景區開發步伐,打造「中國夏都」———西寧後花園的生態旅遊景點,2007年,大通縣政府斥資1.1億元致力於老爺山景區的開發及其周邊環境綜合治理。2007年6月,投資5770萬元完成了老爺山景區周邊400多戶居民搬遷工程。
2008年,大通縣以老爺山景區為試點,將景區建設及經營管理、旅遊活動、旅遊開發統一納入縣旅遊部門的工作職能范圍,為發展老爺山景區旅遊業邁出了可喜的一步。投資30多萬元新建了從文化長廊通往「金蟾望月」景點的旅遊環線道路;對部分破損的登山台階和舊長廊進行了修復改造。在景區中新建新型旅遊環保廁所一座;在火燒台遺址左側建成800多平方米休閑廣場一處;在老爺山頂新建了兩處觀景台。
針對老爺山景區景點標示牌和說明牌陳舊不堪、功能設施不完善、景區服務跟不上等的現狀,設計製作了122塊新穎別致的景點標示牌和說明牌,補充增設了三十九代觀音化身窟像、小飛來石、七仙洞、火燒台遺址、警報器、護法神、金蟾望月、將軍峰等8個景點說明牌。
總投資2000萬元的老爺山風景區周邊園林景觀一期工程正式開工新建,一個集山嶽風光旅遊、宗教文化活動、現代園林景觀的老爺山旅遊區正在呼之欲出。
據大通縣旅遊局的工作人員介紹,為了把老爺山打造成夏都西寧和青海省知名的精品旅遊景點,大通縣將加快編制完善《老爺山景區建設性詳細規劃》,通過不斷提升旅遊景區品位和等級,力爭把老爺山風景區創建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為精心打造傳統的六月六「花兒」會文化旅遊品牌,大通縣計劃在後山植物觀賞區修建「花兒」會主題公園,以優美的生態風光作陪襯,集中展示大通民間「花兒」藝術,使曾黯然失色的六月六「花兒」會重現於老爺山山麓,為「花兒」愛好者搭建一處自由、廣闊的交流平台。通過在老爺山園林景觀中修建大型「花兒」文化演出廣場,在老爺山前山修建「花兒」演唱舞台和「花兒」文化展示長廊等設施,將「花兒」會這一民間文化品牌不斷傳承和發揚光大。
今後,大通縣還將在「花兒」會的形式和質量上作新的嘗試和突破。准備通過邀請西北「花兒」名歌唱家和歌星參加助興的方式,擴大「花兒」文化旅遊節的影響氛圍,真正把老爺山「花兒」會打造成影響青海乃至大西北的文化旅遊品牌。
據有關部門計劃安排,2009年,大通縣將投資700多萬元,重點實施老爺山後山道路硬化、老虎洞旅遊道路、青年路防護欄改造和老爺山前山亮化等四項工程,進一步通過夯實旅遊基礎設施,將老爺山景區打造建設成享譽省內外的旅遊勝地。
「半空殿閣有霞住,六月松深無暑來」。我們高興地看到,屹立在北川河畔的大通老爺山將趁著青海旅遊業發展的東風,會重現昔日迷人的風姿。

⑹ 馬鞍山長江大橋上的喇叭是什麼用途

喇叭是用來驅離停車拍照者的

⑺ 初一初二地理生物復習資料

我也是 哦 你看看可不可以~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它的平均直徑為6371米。
2、緯線與緯度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緯線都 指示東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長和緯線,長約4萬千米。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習慣上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
3、經線和經度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以東的180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為代號,以西的180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為代號。
國際上習慣用200W和160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4、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這樣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著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年。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著66.50的夾角。由於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6、五帶的劃分 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氣候終年炎熱。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溫帶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比較明顯。
7、地圖三要素 比例尺、圖例與注記。在地圖上所畫地區的范圍越小,要表示的內容越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越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圖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8、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做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9、等高線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10、世界海陸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積佔了71%,而陸地面積僅佔29%。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叫做大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的有歐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們習習慣把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一線作為歐洲和亞洲大陸的分界線。亞洲和非洲以蘇伊士運河作為分界線。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稱為美洲。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南極洲主要位於南極圈內,四周被大洋環繞。
11、陸地地形 人們把地形分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種基本類型。
山地 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兩條由若干條高大山脈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條是橫穿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一條是縱貫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脈組成。
平原 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常用「一望無際」來形容平原的坦盪。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
歐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較簡單,分別以平原和高原為主;亞洲的地形則比較復雜,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積廣,平原分布在大陸周圍地區。
12、促使地形變化的力量 地球內部所產生的作用稱為內力作用,如地殼運動、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殼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沿岸的地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脈地帶。來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風、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氣和氣候 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它是時刻在變化的。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14、氣溫的變化 一天當中,氣溫有時高,有時低。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正午過後(約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當中,世界陸地上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氣溫,北半球出現在7月,南半球出現在1月。月平均最低氣溫,北半球出現在1月,南半球出現在7月。一個地方的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同月平均氣溫最低值之差,叫做該地的氣溫年較差。
15、世界氣溫的分布 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並不一樣。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氣溫還受地勢高低的影響。山地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會逐漸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規律: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多;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17、降水的季節變化 全年多雨區:在赤道附近地帶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區:在內陸地區、兩極地區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開羅;夏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東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國北京;冬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義大利羅馬;常年濕潤區:在南、北緯400~~600的大陸西岸,全年受從海洋上吹來的西風影響的地區,各月濕潤,雨量適中,如英國倫敦。
18、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一、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
2、熱帶草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
3、熱帶季風氣候 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乾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4、熱帶沙漠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乾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1、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大致以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此線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2、地中海氣候 主要位於大陸西岸的中低緯度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3、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內陸地區,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量較少,集中夏季。
4、溫帶海洋性氣候 位於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布最廣,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19、自然資源 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是自然資源。按其形成的特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一類是非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是指在較短時間內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環使用的資源;非可再生資源,是指在人類歷史時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產的資源。
20、土地的利用類型 土地的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等類型。
21、土地資源的分布 溫帶濕潤的平原地的地勢平坦,氣候溫暖,適宜發展農業,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區。氣候冷濕的亞寒帶地區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溫帶半乾旱地區草地面積廣闊,是世界畜牧業的主要分布區。
22、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陸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澤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種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總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資源中,冰川中儲存的水量最多,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護水資源,主要途徑有:節約和合理用水,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擴大淡水來源。
23、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森林有調節大氣成分、凈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濕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節室」。世界有森林面積40億公頃,主要在以針葉林和闊葉林為主。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鐵、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鐵、煤、石油的分布情況如下:
1、世界上的鐵礦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馬西、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和美國。這七個國家的鐵的儲量約佔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亞歐大陸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國中,煤儲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
3、世界上石油資源的分布很集中,中東地區約佔世界石油儲量的一半還多。主要輸往日本、歐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長 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特別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歐洲為2%;亞洲為15%;北美洲為10%;南美洲為17%;大洋洲為14%;非洲為27%。
26、世界人口的遷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口遷移的規模變小,人口遷移主要以三種形式為主。第一種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質人才由發展中國家移向發達國家。第二種是勞動力輸出。外籍勞工流動的基本方向是由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由貧窮國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輸出國,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國家。第三種是國際難民遷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的人口最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位於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帶。在嚴寒的苔原帶、冰原帶,廣大的嚴寒帶針葉林帶,末開發的熱帶雨林帶,乾旱的沙漠地區,以及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人口稀少。
28、人口向城市遷移及產生的問題 一個國家的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准之一。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口的70%以上為城市人口,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只佔人口的30%多一點。現在農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的現象,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29、世界的人種 白種人的膚色、眼色、發色一般較淺,頭發呈波狀,鼻樑高、嘴唇薄,體毛較多,他們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黃種人的皮膚呈淡黃色或棕黑色,頭發黑直,面龐扁平,體毛中等。他們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黑種人膚色黝黑,頭發捲曲,嘴唇較厚,體毛較少,他們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國境內。
30、世界上的國家 世界上有190多個國家,名國的面積大小不一,面積最大的俄羅斯有1700多萬平方千米。中國的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岡。
31、國界和領土 國界線范圍以內的陸地、領海、領水和領空,總稱為領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為界;美國和加拿大東部以湖泊中心為界,西部有一段以緯線為界,有一段以經線為界。
32、世界地埋區域的劃分 共分為13個地區。圖見書本第一冊P83。
33、東亞概述 圖見P85。東亞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西側,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日本等國家。蒙古的畜牧業佔有重要的地位。日本為現代工業發達的國家。東亞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地區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風,風由寒冷的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風力強勁,受其影響,大部分地區氣候寒冷乾燥。夏季盛行偏南風,風從太平洋、印度洋帶來豐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內陸減少,氣候炎熱。在東亞的季風氣候區內,根據氣溫和降水的不同,又分為溫帶季風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前者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雨季較短;後者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雨季較長。
34、東亞的人口和經濟 東亞是世界上黃色人種的主要分布區,居民絕大部分是黃色人種。東亞是目前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區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徵 日本是東亞的一個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面積比較狹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內多山,國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鄰近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島太平洋沿岸的神戶和橫濱,是全國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島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徵,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方相比,冬季較溫暖,夏季較為涼爽,降水比較豐富。全國大部分為森林所覆蓋,山間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但礦產資源貧乏。圖見第一冊P90。
36、日本的經濟 日本最大的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神戶和橫濱的日本兩個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日本同中國的貿易有很大發展。從中國輸入的商品有服裝、石油、煤炭、棉花、水產品和蔬菜等。向中國輸出的商品有鋼材、電子產品和其他工業產品。
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首都東京在關東平原的南部,東京灣的西北岸。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上著名的漁場。日本的捕魚量常佔世界第一位。現在稻米的產量已能自給。但蔬菜、水果仍需要進口。
37、東南亞 圖見第一冊P94。東南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南部狹長,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馬來半島。東南亞的國家,除了寮國是內陸國外,其他都是臨海國或島國。其中面積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亞。領土由13000多個島嶼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動最多的國家。因此有「火山國」之稱。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位於赤道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
38、居民與經濟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該國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島。東南亞是華人與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其祖先大多是中國廣東、福建的居民。東南亞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棕油、椰子、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產品的最大產地,各國居民多以稻米為主在食物。東南亞的礦產以錫和石油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園城市」之稱。
39、南亞 圖見第一冊P108。南亞是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南亞北部有綿延高聳的喜馬拉雅山。這一部分叫做「南亞次大陸」。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恆河沖積而成,是南亞的主要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區。印度半島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佔據。南亞的降水受季風的影響,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風,為旱季。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積很廣,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印度的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和小麥,經濟作物有棉花、茶、黃麻等。印度的礦產主要有煤、鐵、錳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東北部。首都新德里。加爾各答盛產黃麻,是印度的紡織工業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孟買位於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紡織工業中心。
41、中亞 中亞地處亞歐大陸中部,深居亞洲陸。地形以丘陵、平原為主。中亞境內的河流多為內流河。西部瀕臨世界最大的內流湖--裏海。中亞中部和南部牧場是世界上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的第三大產棉基地。烏茲別克因盛產棉花而稱為「白金之國」。牲畜以細毛羊和羔皮羊為主。同時采礦、冶金、軍事工業相當發達。
42、西亞與北非 西亞和北非地處亞歐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樞紐地帶,地理位置很重要。死海湖面海拔高度為-400米,是世界上陸地表面的最低點。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沙漠氣候。世界上最高的氣溫記錄出現在北非利比亞的阿齊濟耶(57.8℃)。一般降水稀少。只有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
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邊,東到紅海海濱,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蘇丹熱帶草原,約占非洲面積的1/4。終年高溫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豐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與伊斯蘭教 西亞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區,主要為白色人種。通用阿拉伯語,這些國家被叫做「阿拉伯國家」。西亞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發祥地。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城被稱為伊斯蘭教的聖城。耶路撒冷被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都看做聖城。
4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庫 西亞和北非是出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西亞以波斯灣為中心,形成了一條巨大的石油帶,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亞主要的產油國家。石油儲量約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1/2,產量約占總產量的1/4。所產的石油,主要輸往西歐、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摩洛哥一國的磷酸鹽儲量佔世界的3/4。
46、畜牧業與農業 棗椰樹是綠洲農業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 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側,是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樞紐。發展滴灌和噴灌技術。
48、埃及 位於非洲東北部,亞洲境內的西奈半島,也是埃及的領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狹長的尼羅河沿岸平原和入海處的河口三角洲地區。尼羅河全長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長河,發源於非洲東部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首都開羅是阿拉伯國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亞歷山大是埃及在地中海邊的重要海港。地中海和紅海之間的蘇伊士運河,把地中海與紅海彼此相連,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繞道非洲好望角縮短了8000-10000千米。過去,埃及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長絨棉一直是埃及著名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運河、僑匯和旅遊收入都超過了棉花,成為埃及的主要經濟支柱。埃及的金字塔等名勝古跡是旅遊的主要景點。
49、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是世界上黑人的故鄉。整個非洲大陸的地形以高原為主,東非裂谷帶,南起贊比西河,北經紅海,一直延伸到西亞的死海附近。死火山中的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最高峰。東非大裂谷是地殼在運動過程中斷裂形成的。非洲最大的島嶼--馬達加斯加島,有一個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叫做好望角。整個非洲有「熱帶大陸」之稱。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熱帶草原氣候分布面積很廣。動物主要以斑馬、羚羊、長頸鹿、獅和豹子為主。黃金、金剛石的儲量和產量都佔世界第一位。南非是出產黃金最多的國家,幾內亞是出產鋁土最多的國家,尚比亞是出產銅礦的重要國家。奈及利亞是重要的石油輸出國。
50、居民與經濟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非洲只有埃及、衣索比亞、賴比瑞亞三個獨立國家。1990年,最後一個殖民地--納米比亞也宣告獨立。整個經濟是以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

⑻ 民間歌謠

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民間文學 (共計3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貴州省台江縣、黃平縣
2 Ⅰ—2 布洛陀 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雲南省梁河縣
4 Ⅰ—4 牡帕密帕 雲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貴州省施秉縣
6 Ⅰ—6 白蛇傳傳說 江蘇省鎮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傳說 浙江省寧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蘇省宜興市
山東省濟寧市
河南省汝南縣
8 Ⅰ—8 孟姜女傳說 山東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傳說 山西省萬榮縣
江蘇省東台市
河南省武陟縣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傳說 浙江省諸暨市
11 Ⅰ—11 濟公傳說 浙江省天台縣
12 Ⅰ—12 滿族說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寶卷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酒泉市肅州區
14 Ⅰ—14 耿村民間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溝民間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間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17 Ⅰ—17 走馬鎮民間故事 重慶市九龍坡區
18 Ⅰ—18 古漁雁民間故事 遼寧省大窪縣
19 Ⅰ—19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20 Ⅰ—20 譚振山民間故事 遼寧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間歌詩 河北省河間市
22 Ⅰ—22 吳歌 江蘇省蘇州市
23 Ⅰ—23 劉三姐歌謠 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產調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瑪納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6 Ⅰ—26 江格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7 Ⅰ—27 格薩(斯)爾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
甘肅省
四川省
雲南省
內蒙古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格薩(斯)爾》辦公室
28 Ⅰ—28 阿詩瑪 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
29 Ⅰ—29 拉仁布與吉門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0 Ⅰ—30 畲族小說歌 福建省霞浦縣
31 Ⅰ—31 青林寺謎語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間音樂(共計7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2 Ⅱ—1 左權開花調 山西省左權縣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縣
34 Ⅱ—3 蒙古族長調民歌 內蒙古自治區
35 Ⅱ—4 蒙古族呼麥 內蒙古自治區
36 Ⅱ—5 當塗民歌 安徽省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寧德市
39 Ⅱ—8 興國山歌 江西省興國縣
40 Ⅱ—9 興山民歌 湖北省興山縣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縣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廣東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鹹水歌 廣東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亞市
45 Ⅱ—14 儋州調聲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兒調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僳僳族民歌 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49 Ⅱ—18 紫陽民歌 陝西省紫陽縣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51 Ⅱ—20 花兒(蓮花山花兒會、松鳴岩花兒會、二郎山花兒會、老爺山花兒會、丹麻土族花兒會、七里寺花兒會、瞿曇寺花兒會、寧夏回族山花兒) 甘肅省康樂縣、和政縣、岷縣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互助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樂都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齋俚曲 山東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55 Ⅱ—24 川江號子 重慶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號子 重慶市黔江區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慶市巴南區
58 Ⅱ—27 川北薅草鑼鼓 四川省青川縣
59 Ⅱ—28 侗族大歌 貴州省黎平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
60 Ⅱ—29 侗族琵琶歌 貴州省榕江縣、黎平縣
61 Ⅱ—30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 Ⅱ—31 彝族海菜腔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 Ⅱ—32 那坡壯族民歌 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
64 Ⅱ—33 澧水船工號子 湖南省澧縣
65 Ⅱ—34 古琴藝術 中國藝術研究院
66 Ⅱ—35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68 Ⅱ—37 嗩吶藝術 河南省沁陽市
甘肅省慶陽市
69 Ⅱ—38 羌笛演奏及製作技藝 四川省茂縣
70 Ⅱ—39 遼寧鼓樂 遼寧省、遼陽市
71 Ⅱ—40 江南絲竹 江蘇省太倉市
上海市
72 Ⅱ—41 海州五大宮調 江蘇省連雲港市
73 Ⅱ—42 嵊州吹打 浙江省嵊州市
74 Ⅱ—43 舟山鑼鼓 浙江省舟山市
75 Ⅱ—44 十番音樂 福建省龍岩市、福州市(閩西客家十番音樂、茶亭十番音樂)
76 Ⅱ—45 魯西南鼓吹樂 山東省嘉祥縣
77 Ⅱ—46 板頭曲 河南省南陽市
78 Ⅱ—47 宜昌絲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79 Ⅱ—48 枝江民間吹打樂 湖北省枝江市
80 Ⅱ—49 廣東音樂 廣東省廣州市、台山市
81 Ⅱ—50 潮州音樂 廣東省潮州市、汕頭市
82 Ⅱ—51 廣東漢樂 廣東省大埔縣
83 Ⅱ—52 吹打(接龍吹打、金橋吹打) 重慶市巴南區、萬盛區
84 Ⅱ—53 梁平癩子鑼鼓 重慶市梁平縣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 Ⅱ—55 河北鼓吹樂 河北省永年縣、撫寧縣
87 Ⅱ—56 晉南威風鑼鼓 山西省臨汾市
88 Ⅱ—57 絳州鼓樂 山西省新絳縣
89 Ⅱ—58 上黨八音會 山西省晉城市
90 Ⅱ—59 冀中笙管樂 河北省固安縣、淶水縣、霸州市(屈家營音樂會、高洛音樂會、高橋音樂會、勝芳音樂會)
91 Ⅱ—60 銅鼓十二調 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貞豐縣
92 Ⅱ—61 西安鼓樂 陝西省
93 Ⅱ—62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陝西省藍田縣
94 Ⅱ—63 回族民間器樂 寧夏回族自治區
95 Ⅱ—64 文水鈲子 山西省文水縣
96 Ⅱ—65 智化寺京音樂 北京市
97 Ⅱ—66 五台山佛樂 山西省五台縣
98 Ⅱ—67 千山寺廟音樂 遼寧省鞍山市
99 Ⅱ—68 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江蘇省蘇州市
100 Ⅱ—69 武當山宮觀道樂 湖北省十堰市
101 Ⅱ—70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十二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哈密地區、麥蓋提縣
102 Ⅱ—71 南音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03 Ⅱ—72 泉州北管 福建省泉州市

三、民間舞蹈(共計4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北京市門頭溝區
105 Ⅲ—2 秧歌(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膠州秧歌、海陽大秧歌、陝北秧歌、撫順地秧歌) 河北省昌黎縣
山東省商河縣、膠州市、海陽市
陝西省綏德縣
遼寧省撫順市
106 Ⅲ—3 井陘拉花 河北省井陘縣
107 Ⅲ—4 龍舞(銅梁龍舞、湛江人龍舞、汕尾滾地金龍、浦江板凳龍、長興百葉龍、奉化布龍、瀘州雨壇彩龍) 重慶市
廣東省湛江市、汕尾市
浙江省浦江縣、長興縣、奉化市
四川省瀘縣
108 Ⅲ—5 獅舞(徐水舞獅、天塔獅舞、黃沙獅子、廣東醒獅) 河北省徐水縣
山西省襄汾縣
浙江省臨海市
廣東省佛山市、遂溪縣、廣州市
109 Ⅲ—6 花鼓燈(蚌埠花鼓燈、鳳台花鼓燈、潁上花鼓燈) 安徽省蚌埠市、鳳台縣、潁上縣
110 Ⅲ—7 儺舞(南豐跳儺、婺源儺舞、樂安儺舞) 江西省南豐縣、婺源縣、樂安縣
111 Ⅲ—8 英歌(普寧英歌、潮陽英歌) 廣東省揭陽市、汕頭市
112 Ⅲ—9 高蹺(高蹺走獸、海城高蹺、遼西高蹺、苦水高高蹺) 山西省稷山縣
遼寧省海城市、錦州市
甘肅省永登縣
113 Ⅲ—10 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新縣
114 Ⅲ—11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縣
115 Ⅲ—12 泉州拍胸舞 福建省泉州市
116 Ⅲ—13 安塞腰鼓 陝西省安塞縣
117 Ⅲ—14 洛川蹩鼓 陝西省洛川縣
118 Ⅲ—15 蘭州太平鼓 甘肅省蘭州市
119 Ⅲ—16 餘杭滾燈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
120 Ⅲ—17 土家族擺手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 Ⅲ—18 土家族撒葉兒嗬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122 Ⅲ—19 弦子舞(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 西藏自治區
四川省巴塘縣
123 Ⅲ—20 鍋庄舞(迪慶鍋庄舞、昌都鍋庄舞、玉樹卓舞)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
124 Ⅲ—21 熱巴舞(丁青熱巴、那曲比如丁嘎熱巴) 西藏自治區
125 Ⅲ—22 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羌姆 西藏自治區
126 Ⅲ—23 苗族蘆笙舞(錦雞舞、鼓龍鼓虎——長衫龍、滾山珠) 貴州省丹寨縣、貴定縣、納雍縣
127 Ⅲ—24 朝鮮族農樂舞(象帽舞、乞粒舞)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遼寧省本溪市
128 Ⅲ—25 木鼓舞(反排苗族木鼓舞、滄源佤族木鼓舞) 貴州省台江縣
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
129 Ⅲ—26 銅鼓舞(文山壯族、彝族銅鼓舞)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130 Ⅲ—27 傣族孔雀舞 雲南省瑞麗市
131 Ⅲ—28 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 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32 Ⅲ—29 蒙古族安代舞 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
133 Ⅲ—30 湘西苗族鼓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4 Ⅲ—31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5 Ⅲ—32 黎族打柴舞 海南省三亞市
136 Ⅲ—33 卡斯達溫舞 四川省黑水縣
137 Ⅲ—34

⑼ 周家嗩吶的歷史沿革

第一代:周文化(清末開始學藝)
第二代:周懷邦、周懷榮(1910年前後開始學藝)
到了清末,靈璧尹集周家嗩吶班(也叫菠林喇叭),開始活躍在蘇、魯、皖廣大農村一帶。第一代周文化出生於江蘇睢寧縣桃園鎮魏凹村,自幼因家庭貧困,與人學藝吹奏嗩吶,後逃荒靈璧落戶尹集菠林村,民國時期傳至第二代周懷邦、周懷榮兩個兒子時以吹奏嗩吶謀生,正式成立周家嗩吶班,因當時靈璧及周邊地區嗩吶班子發展迅速,常有鄉里鄉親婚喪嫁娶,請嗩吶班子熱鬧辦事的習俗,為了在眾多嗩吶班子中站穩腳跟,周家苦練技藝,取長補短,通過鄉間比武打擂台等形式,逐漸在當地有了名氣,到了第三代周正玉、周正美、周正民、周亮時,隊伍已經壯大,在蘇魯皖等地名氣也越來越大,常常出現找不到周家班子來吹奏,男不娶、女不嫁的事情。 第三代:周正玉、周正美、周正民、周亮,周正軍、周小社、周正群、周四、周五,代表人物周正玉被譽為「蓋三省」、「喇叭王」, (1930年前後開始學藝)
第三代傳人周正玉秉承天賦和家傳,八歲學藝,十二歲單獨領班,他一邊到外獻藝謀生,一邊刻苦學藝,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提高嗩吶技藝,被稱為「蓋三省」、「喇叭王」、「金喇叭」。解放初期,周家嗩吶班常被縣政府請去參加送新兵、交公糧、慰問軍屬或者修治淮河等水利工地演出,這一時期周家廣收山東、江蘇、皖北一帶眾多的嗩吶愛好者為門徒,向他們傳授演奏技藝。上世紀六十年代,周正玉進靈璧泗州戲劇團工作,因遠近聞名的吹奏技藝,在改革開放初期,安徽省黃梅戲學校聘請任嗩吶老師傳播技藝,這段時間周正玉與我國著名嗩吶大師劉風鳴、劉風桐、任同祥、胡海泉、郝玉歧等多位藝術家均有交往,他們在一起切磋技藝,並集南北嗩吶演奏之技巧風格為一體,改革創新,使嗩吶吹奏技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他所授學生眾多,現在省黃梅戲學校、蚌埠泗州戲劇院等許多省內劇團均有他的學生成為領導和骨幹。周正玉晚年回鄉繼續傳授技藝,直至2004年去世。他一生與喇叭相伴,常有一句名言:「鄉親們喜歡,俺就使勁吹」。 第四代:周本祥、周本靈、周本鳴、周中華、周本銀、周本金、周本華(女)、周香草、周本付、周本雨、周本財、周海波、周海濤、周海燕(女)、周海琴(女)周建等,代表人物周本祥、周本靈、周中華。(1949年前後開始學藝)
周家嗩吶班傳之第四代有周本祥、周本靈、周本鳴、周本銀、周四新、周海波、周中華、周本富號稱「周家八虎」,而周海燕、周本華、周海琴、周香草號稱「鼓樂四花」,這一時期,周家嗩吶班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有新的創新,他們各有所長,各有拿手絕活。如周本祥吹奏的泗州戲(咔戲)、雙管藝術堪稱一絕,周家特別對銅嗩吶、銅笛子的演奏音高而不燥,柔而不膩,音色質朴自然、美妙動聽,被人們稱為「金喇叭」。第四代傳人周家八虎之一的(周正玉四子)周中華八歲時參加全省少年兒童樂器比賽獲一等獎,後考取安徽藝術學校嗩吶專業,畢業分配到馬鞍山歌舞團工作,擔任嗩吶獨奏、合奏、重奏的演出任務,多次參加省、市、全國器樂比賽均獲一、二等獎。06年隨中央電視台遠赴奧地利參加維也納華人新春聚會演出,07年隨馬鞍山市文化藝術交流團赴台灣、韓國進行文化交流演出,08年隨安徽省馬鞍山市政府文化團赴日本進行中日傳統文化交流演出。省電視台、文化周報及安徽廣播電台多次采訪周中華及周家嗩吶班。周家先後錄制了《婚禮曲》、《鼓樂喧天》、《拜花堂》等系列磁帶專輯。近年來,周家嗩吶班先後有十餘人考取了安徽省藝術學校、安徽黃梅戲學校、山東煙台藝校等,其中不少在省、市、縣各專業藝術團體中擔任主要獨奏演員,其中周明就是靈璧縣泗州戲劇團的骨幹力量。 第六代:周偉、周泉等(2000年開始學藝)
周家嗩吶班子自創始以來,始終傳而不失,興而不衰,通過幾代人的努力,在本縣及周邊乃至蘇、魯、皖等地享有盛名,尤其是山東台兒庄地區許多人都知道靈璧周家嗩吶班。周家嗩吶班從第二代開始足跡遍及許多省、市、縣,為活躍廣大農村的文化娛樂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其班底發展到現在已家族傳承六代,一百多年的歷史。目前,周家男女老幼樂手有百餘人,有十多個周姓嗩吶班子活躍在全縣,是靈璧眾多嗩吶班子的典型代表。從第三代周正玉在省黃梅戲藝校傳藝,到第四代傳人周中華隨中央電視台赴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參加華人新春聚會演出,使這一民間藝術得以發揚光大,周家嗩吶班演奏技藝既保留傳統,又不斷創新,技藝廣泛流傳,為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做出了貢獻。

閱讀全文

與嗩吶馬鞍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公交投訴電話多少 瀏覽:195
學校綜治安全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336
公共衛服務項目工作績效考核表 瀏覽:402
發明螺旋槳 瀏覽:949
馬鞍山樑惠 瀏覽:632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報告 瀏覽:986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軟體開發 瀏覽:529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培訓工作計劃 瀏覽:190
上海市與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757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計劃 瀏覽:564
工程質量維修期限承諾 瀏覽:769
第四屆山東省知識產權新年論壇 瀏覽:176
房產證上沒有使用年限 瀏覽:867
誰創造了拼圖 瀏覽:998
簡單的土地轉讓協議書 瀏覽:708
南京江北新區知識產權告知書 瀏覽:251
工商局廉政談話講話稿 瀏覽:979
轉讓優思明 瀏覽:583
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協議格式 瀏覽:117
商河縣工商局 瀏覽: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