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烏伊嶺現在教育局局長是誰
伊春市烏伊嶺區教育局局長翟元芝
『貳』 烏伊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狀況
保護區的管理機構為烏伊嶺林業局,經濟狀況較差,砍伐現象時有發生;保護區固定資產及運行經費較少,設備落後。佔地43824公頃的烏伊嶺濕地自然保護區是中國高緯度有代表性、典型性和稀有性的濕地,濕地自然保護區林木繁茂,溪流縱橫,植被類型齊全,並有51種重點保護動物和220多種鳥類。烏伊嶺林業局在制定保護區管理條例和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科技檔案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完善了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圖、功能圖、野生動物分布圖,健全了各類檔案202卷,簽訂資源管護合同150份。
『叄』 介紹一下烏伊嶺區吧。
烏伊嶺區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小興安嶺頂峰,屬低山丘陵地帶。總面積3081平方公里,人口2.6萬人,有回、滿、赫哲、彝、蒙古、朝鮮等6個少數民族。有公路與哈伊公路相連,亦可直達遜克、嘉蔭等地。通信設施先進,交通十分便利。 烏伊嶺區自然資源豐富,開發潛力較大。有林地面積344.5萬畝,森林覆蓋率74.5%。活立木總蓄積量為1862萬立方米,林木樹種繁多,有落葉松、白樺、柞樹、黑樺及紅松、雲杉、冷杉、榆樹、椴樹、楊樹等。此外,施業區內有草原35萬畝,可開發水面0.15萬畝,可開墾土地4.5萬畝。礦產資源主要有黃金、瑪瑙、珍珠岩、石灰岩、水晶、泥炭、粘土、玄武岩等。現已開採的有黃金、瑪瑙石等。動物主要有駝鹿、黑熊、狍子、野兔等。中草葯資源極為豐富,有300多種,尤以黃芪、刺五加、三棵針、五味子等最為有名。山野菜主要有蕨菜、刺嫩芽、黃花菜、猴腿等30餘種;食用菌主要有黑木耳、元蘑、榛蘑、草蘑、油蘑、猴頭蘑等,尤以黑木耳、猴頭蘑最多。山野果主要有山葡萄、山丁子、刺玫果、都柿、松籽、榛子等。
烏伊嶺區開發建設30多年來,經過全區人民的艱苦奮斗,已成為以營林為基礎,采育結合,多種經營,綜合開發,全面發展的新型林區。特別是近年來,全區上下進一步解放思想,圍繞「搞好二次創業、實現富民興區」的總體目標,確立並實施了「深化改革,調整結構,強化管理,加快發展」的總體思路,全區經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好勢頭。1997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6818萬元,年均遞增9.4%,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700元。
森林工業健康發展。改革開放以來,烏伊嶺區始終堅持「以營林為基礎」的方針,抓好木材生產主導產業,大力發展林產工業,基本形成了營林、木材生產和林產加工的區域工業體系。在營林生產上,建立了4個種苗基地和1個天然種子林林場。其中省一級苗圃2個,市標准化苗圃3個。全局累計更新造林84.8萬畝,人工林蓄積34.6萬立方米。在木材生產上,伐區生產、木材運輸、木材貯存三大環節實現了機械化流水作業。13個林場(所)年定產生產木材11萬立方米。在林產工業生產上,已初步形成一個以木材剩餘物為主要加工原料,以地板塊、膠合板、衛生筷子、細木工板、刨光材、板方材和各種小木製品為主要產品的林產工業體系。逐步向原木就地加工增值的方向發展。年產3000立方米的「春翅」牌樺木膠合板,是省優質產品,遠銷省內外,深受用戶 歡迎。引進西德、荷蘭等先進設備,以優質白樺、楓樺、柞木、落葉松為原料生產的地板塊暢銷國內外。1994年,獲得中國第二屆「科技之星」國際博覽會金獎。1997年森工企業發展到41戶,實現工業產值9417萬元,上繳利稅403萬元。
農業多種經營初步形成產業化格局。黨的十四大以來,由於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非林替代產業,使農業多種經營得到迅速發展。全區發展以農作物和黑木耳生產為主的種植業,以養蛙、養雞、養豬、養牛為主的飼養業,以採集山野菜、山野果、山葯材為主的採集業,形成種、養、采、加、服各業競相發展,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千家萬戶的產業化格局。同年農業多種經營總產值為3151萬元,從業人員達到2181人,形成了一批種植、養殖基地和種養大戶,有力地推動了區域經濟發展。
非國有經濟快速發展。非國有經濟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已達40%,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經濟。在非國有經濟中,鄉鎮企業和個體經濟所佔比重分別為40%和35%,個體私營經濟達到368戶,從業人員626人;實現產值2132萬元。近兩年,職工家庭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總產值達到5096萬元,有效地增加了職工收入,為緩解企業危困壓力,安置企業富餘人員,保持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城鎮建設和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近5年來,烏伊嶺區城鎮建設總投資為540萬元,修建水泥路面300延長米;興建住宅樓2200平方米;鋪設自來水管網5000延長米,街巷道路升級2.5萬延長米;投資改造輸電線路7100延長米;新建改建了部分城鎮衛生設施。完成了光纜通信工程,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達到5000門。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有所提高,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逐年增長,人均居住面積已達7.8平方米。城鎮市場繁榮活躍。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221萬元。
科技、教育等社會事業取得一定成績。近幾年,烏伊嶺區認真貫徹「科技興區」的戰略方針,全面推進科技進步,努力抓好科技成果轉化,實施科技項目60項,取得科技成果36項,依靠科技進步創造經濟效益405萬元。認真貫徹落實《教育法》,使教師地位和教育質量明顯提高。這一年已有普通中學2所,職業中學1所,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區有文化館1處,工人文化宮1處,電視差轉台1座。12個林場(所)全部安裝了衛星地面接收站,區內安裝了有線電視,可同時收看16套電視節目。職工醫院、婦幼保健站、衛生防疫站各1所,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4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千分之3.6。群眾性的體育活動全面開展,全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
森林旅遊獨具特色。烏伊嶺區具有獨特的林海自然景觀,施業區內有雪噴雲涌的開山河瀑布;有北疆一柱的獨秀峰雄姿;有令人迷醉的湯旺河源頭;有歷史悠久的清代皇家狩獵場,是人們旅遊避暑,森林探幽,領略大自然風光的佳境。
『肆』 黑龍江省伊春市烏伊嶺區林業局屬於什麼建制
屬於政企合一森工企業!烏伊嶺區隸屬伊春市,屬於市轄區。烏伊嶺林業局隸屬伊春林業管理局,屬於省屬森工企業!現在是政企合一體制,一個機構,兩個牌子!
『伍』 伊春森工烏伊嶺林業局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伊春森工烏伊嶺林業局有限責任公司是1967-04-01在黑龍江省伊春市湯旺河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黑龍江省伊春市烏伊嶺區友誼路20號。
伊春森工烏伊嶺林業局有限責任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2307141295639470,企業法人張本年,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伊春森工烏伊嶺林業局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林木育種、育苗;生態保護工程施工;森林經營和管護;森林改培;造林和更新;林業產品批發;木材采運、加工;建築用木料及木材組件加工;木質傢具製造;林產化學產品製造(不含危險化學品);游覽景區管理服務;中草葯、蔬菜、食用菌及園藝作物、穀物、豆類、油料和薯類種植(不含麻醉葯品葯用原植物);農、林、牧、漁產品批發;林產品、農產品初加工服務;牲畜飼養;家禽飼養;肉製品及副產品加工;牲畜屠宰;金礦采選;寶石、玉石采選;雕塑工藝品製造;珠寶首飾及有關物品製造;礦產品、建材及化工產品批發(不含槍支彈葯、危險化學品);道路貨物運輸;公路旅客運輸;通用倉儲;鐵路、道路、隧道和橋梁工程建築;工礦工程建築;互聯網信息服務;文化活動服務;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老年人、殘疾人養護服務;房地產開發、租賃經營;知識產權服務;熱力生產和供應;物業管理服務;自來水生產供應;互聯網批發、互聯網零售(不含危險化學品、煙草批發等需前置審批許可的項目)。在黑龍江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28492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4家。
伊春森工烏伊嶺林業局有限責任公司對外投資13家公司,具有17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伊春森工烏伊嶺林業局有限責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陸』 從寶坻區到昌黎縣有沒有公共汽車
如果你認為這架飛機是太昂貴了,它是21時55分在株洲坐K1684長沙到福州的火車,回大概在9點鍾第二天答上午在南平南站下車,坐車到車站入口三明車西站車,然後去到寧化在下午3點左右,運氣好的話,將能夠寧化縣可以考慮在24小時內正確的。 。 。不這樣做,重慶北至廈門的行程,在早晨至三明,住的是一個問題。
『柒』 烏伊嶺區的歷史沿革
烏伊嶺,蒙古語,意為「長滿樹林的山嶺」。是伊春林區開發建設最晚的地區。烏伊嶺為小興安嶺一支脈,在金代此山稱阿斯溫山,又作額斯山、佛斯京山。
1964年籌建烏伊嶺林業局。
1967年正式投產。
1967年10月,設立伊春市烏伊嶺區。
1992年,烏伊嶺區是伊春市管轄的市轄區。
『捌』 烏伊嶺貼吧
烏伊嶺區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小興安嶺頂峰,屬低山丘陵地帶。總面積3081平方公里,人口2.6萬人,有回、滿、赫哲、彝、蒙古、朝鮮等6個少數民族。有公路與哈伊公路相連,亦可直達遜克、嘉蔭等地。通信設施先進,交通十分便利。 烏伊嶺區自然資源豐富,開發潛力較大。有林地面積344.5萬畝,森林覆蓋率74.5%。活立木總蓄積量為1862萬立方米,林木樹種繁多,有落葉松、白樺、柞樹、黑樺及紅松、雲杉、冷杉、榆樹、椴樹、楊樹等。此外,施業區內有草原35萬畝,可開發水面0.15萬畝,可開墾土地4.5萬畝。礦產資源主要有黃金、瑪瑙、珍珠岩、石灰岩、水晶、泥炭、粘土、玄武岩等。現已開採的有黃金、瑪瑙石等。動物主要有駝鹿、黑熊、狍子、野兔等。中草葯資源極為豐富,有300多種,尤以黃芪、刺五加、三棵針、五味子等最為有名。山野菜主要有蕨菜、刺嫩芽、黃花菜、猴腿等30餘種;食用菌主要有黑木耳、元蘑、榛蘑、草蘑、油蘑、猴頭蘑等,尤以黑木耳、猴頭蘑最多。山野果主要有山葡萄、山丁子、刺玫果、都柿、松籽、榛子等。
烏伊嶺區開發建設30多年來,經過全區人民的艱苦奮斗,已成為以營林為基礎,采育結合,多種經營,綜合開發,全面發展的新型林區。特別是近年來,全區上下進一步解放思想,圍繞「搞好二次創業、實現富民興區」的總體目標,確立並實施了「深化改革,調整結構,強化管理,加快發展」的總體思路,全區經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好勢頭。1997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6818萬元,年均遞增9.4%,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700元。
森林工業健康發展。改革開放以來,烏伊嶺區始終堅持「以營林為基礎」的方針,抓好木材生產主導產業,大力發展林產工業,基本形成了營林、木材生產和林產加工的區域工業體系。在營林生產上,建立了4個種苗基地和1個天然種子林林場。其中省一級苗圃2個,市標准化苗圃3個。全局累計更新造林84.8萬畝,人工林蓄積34.6萬立方米。在木材生產上,伐區生產、木材運輸、木材貯存三大環節實現了機械化流水作業。13個林場(所)年定產生產木材11萬立方米。在林產工業生產上,已初步形成一個以木材剩餘物為主要加工原料,以地板塊、膠合板、衛生筷子、細木工板、刨光材、板方材和各種小木製品為主要產品的林產工業體系。逐步向原木就地加工增值的方向發展。年產3000立方米的「春翅」牌樺木膠合板,是省優質產品,遠銷省內外,深受用戶 歡迎。引進西德、荷蘭等先進設備,以優質白樺、楓樺、柞木、落葉松為原料生產的地板塊暢銷國內外。1994年,獲得中國第二屆「科技之星」國際博覽會金獎。1997年森工企業發展到41戶,實現工業產值9417萬元,上繳利稅403萬元。
農業多種經營初步形成產業化格局。黨的十四大以來,由於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非林替代產業,使農業多種經營得到迅速發展。全區發展以農作物和黑木耳生產為主的種植業,以養蛙、養雞、養豬、養牛為主的飼養業,以採集山野菜、山野果、山葯材為主的採集業,形成種、養、采、加、服各業競相發展,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千家萬戶的產業化格局。同年農業多種經營總產值為3151萬元,從業人員達到2181人,形成了一批種植、養殖基地和種養大戶,有力地推動了區域經濟發展。
非國有經濟快速發展。非國有經濟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已達40%,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經濟。在非國有經濟中,鄉鎮企業和個體經濟所佔比重分別為40%和35%,個體私營經濟達到368戶,從業人員626人;實現產值2132萬元。近兩年,職工家庭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總產值達到5096萬元,有效地增加了職工收入,為緩解企業危困壓力,安置企業富餘人員,保持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城鎮建設和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近5年來,烏伊嶺區城鎮建設總投資為540萬元,修建水泥路面300延長米;興建住宅樓2200平方米;鋪設自來水管網5000延長米,街巷道路升級2.5萬延長米;投資改造輸電線路7100延長米;新建改建了部分城鎮衛生設施。完成了光纜通信工程,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達到5000門。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有所提高,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逐年增長,人均居住面積已達7.8平方米。城鎮市場繁榮活躍。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221萬元。
科技、教育等社會事業取得一定成績。近幾年,烏伊嶺區認真貫徹「科技興區」的戰略方針,全面推進科技進步,努力抓好科技成果轉化,實施科技項目60項,取得科技成果36項,依靠科技進步創造經濟效益405萬元。認真貫徹落實《教育法》,使教師地位和教育質量明顯提高。這一年已有普通中學2所,職業中學1所,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區有文化館1處,工人文化宮1處,電視差轉台1座。12個林場(所)全部安裝了衛星地面接收站,區內安裝了有線電視,可同時收看16套電視節目。職工醫院、婦幼保健站、衛生防疫站各1所,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4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千分之3.6。群眾性的體育活動全面開展,全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
森林旅遊獨具特色。烏伊嶺區具有獨特的林海自然景觀,施業區內有雪噴雲涌的開山河瀑布;有北疆一柱的獨秀峰雄姿;有令人迷醉的湯旺河源頭;有歷史悠久的清代皇家狩獵場,是人們旅遊避暑,森林探幽,領略大自然風光的佳境。
另外,團IDC網上有許多產品團購,便宜有口碑
『玖』 黑龍江省伊春市委書記李達康我的妻子是烏伊嶺林業局到退休年齡了一切都符合但沒給報上去請你給個說法
國家規定,退休年齡為男:60周歲 女55周歲
伊春林業局為國有企業編制,執行統一政策
但是林業系統可以提前5年
也就是男55周歲 女50周歲可退休!(但是你們林業局是否有小政策就不了解了)
『拾』 烏伊嶺在哪 屬於哪個省市
烏伊嶺屬於黑龍江省伊春市,位於小興安嶺之巔。 烏伊嶺區(局)位於伊春市區北端,南與湯旺河區接界,西隔庫爾濱河毗鄰紅星區,西北與遜克縣接壤,東、東北與嘉蔭縣毗鄰。林業施業面積308,127公頃。
烏伊嶺區由桔源、翠峰、上游、美峰、移山、林海、克林、福民、阿廷河、永勝、前衛11個林場(所)組成。現行體制為政企合一體制,轄區總人口2.3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27萬人,城鎮化率95.4%。另有流動人口0.26萬人。
總人口中,男性1.19萬人,佔50%;女性1.19萬人,佔50%。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32萬人,佔97.5%;另有朝鮮、滿、蒙古、彝、回、維吾爾6個少數民族,共0.06萬人,佔2.5%。2011年,人口出生率4.7‰,人口死亡率7.2‰,人口自然增長率-2.5‰。轄區總面積924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6人。
(10)烏伊嶺工商局擴展閱讀
烏伊嶺概貌
烏伊嶺區(局)境內野生植物達1,247種,野生動物有352種,其中國家Ⅰ級和Ⅱ級保護動物51種,施業區生長著紅松、雲冷杉、落葉松、白樺、柞木、楊木等林木資源;黨參、五味子、黃芪、刺五加等幾百種葯材;樺樹液、篤柿、藍靛果等天然飲料資 源;瑪瑙石、硅石、黃金、鐵礦等礦產資源。烏伊嶺區(局)旅遊風光秀麗,景緻怡人。
是伊春市十大旅遊名鎮之一,是湯旺河的發源地,旅遊業發展立足於全市整體規劃之下,注重與湯旺河、嘉蔭旅遊文化的 互補,構建嘉蔭茅蘭溝景區至湯旺河石林景區環線,沿途組成了烏伊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山河瀑布、獨秀峰、戰備山、將軍洞、清朝皇家狩獵場、古墓群、白樺林等景區群帶,積後發優勢、推介原生態特色,成為伊春市北部新興的旅遊亮點。
在建的烏伊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43,824公頃,為國內乃至國際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最具潛力和最有價值的地區之一,保護區內河流分三個水系,即湯旺河水系、庫爾濱河水系,烏雲河水系。保護區植物類型多樣,野生動物分布廣泛,是 典型的原生態生物系統。
烏伊嶺經過40多年的開發,牢固樹立在保護中加快發展的理念,堅持「產業興區、生態立區」戰略,形成了以黑木耳為主的食用菌種植業;以刺五加、五味子、紅松堅果、野生榛子等為主十大森林產業基地;以興安食用菌公司為龍頭的山野菜、山野果為主的綠色食品加工業;以高松山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為支柱的礦產開發 業和風電等立區產業。
烏伊嶺願以寬松經濟環境、優惠的經濟政策、美麗的生態風光,歡迎四海賓朋來烏伊嶺做客、投資、旅遊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