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公共體育服務

公共體育服務

發布時間:2020-12-15 03:49:03

① 非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是什麼

不清楚非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是什麼

② 體育場館為什麼要提供公共服務

體育抄場館是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的基礎,它屬於政府提供的基本體育設施,是實現體育公共服務制度化供給的物質前提和體育活動開展的重要中介。
體育場館的公共服務職能體現為體育場地設施服務、健身指導服務、國民體質監測服務、體育信息服務、體育文化服務、體育組織服務、應急避險服務。體育場館有公共服務標准,公共服務購買制度,以提高大型體育場館的利用率。

③ 如何共同推動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

一、制定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發展公共體育服務,不僅是群眾鍛煉身體的需要,更是促進經濟增長、構建和諧社會、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在全民健身成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我省應及時制定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統一指導全省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和運行。各級政府要結合實際,制定專項方案和年度計劃,提出公共體育服務目標任務,每年集中力量實施一批公共體育服務項目。
二、創新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工作機制。加快推進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需要政府各有關部門齊心協力、共同推進,需要社會廣泛參與、群眾共建共享。在省級層面應做好統籌協調和示範引領,建立政府分管領導召集、相關部門參加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部署推進工作。進一步完善政策,推動體育社會組織規范化、社會化、實體化、專業化建設,發展壯大基層特別是鄉鎮(街道)和社區體育社會組織。加大經費投入,形成長效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扶持體育社會組織依託自身特點和優勢,積極參與公共體育服務。
三、發展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支柱產業。把發展體育產業、拉動體育消費作為我省新的經濟增長點加以培育,為公共體育服務提供產業支撐。打破公共體育服務產業領域壟斷,積極發揮市場作用,拓寬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渠道。設立由社會資本、金融資本籌資的體育產業投資基金,在安排文化產業、服務業、科技、中小企業專項資金時,也將體育企業納入支持范圍。加大財稅價格政策支持,研究制定鼓勵群眾體育消費的優惠政策,通過發放體育消費券、推廣醫保健身一卡通等方式,提高群眾體育消費能力。
四、加強城鄉公共體育服務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城市社區「10分鍾體育健身圈」和健身步道服務內涵,大力推進戶外健身營地、體育公園、社區俱樂部等深受群眾歡迎的設施建設。加快實施《江蘇省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管理辦法》,採取財政貼補等方式,在確保教學生產安全有序的前提下,努力推進學校等企事業單位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
五、廣泛開展城鄉居民群眾性體育活動。省級層面要加強指導,推動各市、縣(市、區)、鄉鎮(街道)乃至行政村(社區)依託本地實際,打造特色品牌體育活動,影響和帶動小型多樣、喜聞樂見的群眾性健身活動經常開展。重視不同人群公共體育服務發展需求,特別要重視青少年體育,大力實施《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行動計劃》,加快推進《青少年足球振興行動計劃綱要》,推動我省青少年體育工作再上新台階。
六、推進我省公共體育服務均衡發展。加快推進城鄉公共體育服務一體化發展,促進城鄉公共體育資源和服務要素協調配置。加強農村全民健身活動、場地設施建設、群眾組織網路和科學健身指導,努力改善農民健身條件。大力促進區域公共體育服務協調發展,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和體彩公益金統籌,推動蘇北地區公共體育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認真落實省政府關於促進蘇中與蘇北結合部經濟相對薄弱地區加快發展的政策意見,推動蘇中地區加快崛起。按照現代化建設示範區的要求,推動蘇南地區率先建成更高水平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體系。
七、加強基層公共體育服務組織隊伍建設。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根據公共體育服務發展需要,通過內部協調,建好基層公共體育服務組織,配強基層公共體育服務人才隊伍,積極拓展鄉鎮和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體育服務功能,推廣縣、鄉兩級統籌和購買公共體育服務方式,鼓勵大學生村官、志願者等從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管理工作。

④ 公共體育設施應當向社會開放,應當對誰實行優惠辦法

12月29日消息,為加強對公共體育設施的管理,滿足廣大市民群眾體育健身的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全民健身條例》和《廣州市全民健身條例》等法律、法規,市體育局草擬了《廣州市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管理辦法》,市法制辦就該《辦法》公開徵求社會公眾意見。
本次徵求意見至2013年1月3日截止。社會公眾可通過以下方式反映意見:
1、登陸廣州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新浪官方微博提交建議;
2、郵寄至府前路1號4號樓廣州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規范性文件審查處(郵政編碼:510032);
3、發至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社會公眾提交意見請留下姓名和聯系方式,以便作進一步聯系。
廣州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
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廣州市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管理辦法

附件:《廣州市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第一條 為加強對公共體育設施的管理,滿足廣大市民群眾體育健身的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全民健身條例》和《廣州市全民健身條例》等法律、法規,以及《廣東省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指導意見》(粵體群〔2012〕67號),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的公共體育設施,是指由市、區(縣級市)人民政府投資興建或通過其他途徑籌集資金興建,由各級政府部門或事業單位管理、向社會開放的,進行體育訓練、體育競賽和群眾體育鍛煉健身娛樂等活動、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各類體育設施。
本辦法所稱的公共體育設施管理單位,是指負責公共體育設施的維護,為公眾開展體育活動提供服務的相關單位。
第三條 公共體育設施,應當按照本辦法規定向社會開放。各管理單位應積極做好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的各項管理工作。
具備開放條件的學校體育設施應當在課余時間、公休日、法定節假日和寒暑假等非教學時間,在保障學校正常教學、訓練、競賽、課外活動以及不影響學校其它各項工作秩序和確保校園安全的前提下,向社會開放。具體方案由學校確定並報市、區(縣級市)教育主管部門審定頒布。
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的體育場館設施在保障正常工作和安全的前提下,應積極創造條件在公休日、節假日及空閑時段向社會開放。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的體育場館設施應結合本場館實際制定向社會開放實施方案,報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向社會公布。
鼓勵社會力量舉辦的體育場館向社會優惠開放。倡導社會各界向開放的各類體育場館捐贈和資助,或者採取多種形式投資建設、參與管理體育設施,並參與、監督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工作。
第四條 市體育主管部門負責全市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和指導直屬單位開展工作。各區(縣級市)體育主管部門在市體育主管部門的指導下,負責轄區內所屬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的管理、檢查和監督,引導非公共體育場館規范發展、更好向社會開放。
各單位各系統相關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所屬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工作。相關主管部門應積極推動所屬體育場館設施向社會開放,負責所屬體育場館設施向社會開放的管理、檢查和監督。
第五條 市、區(縣級市)體育主管部門要加強與同級發展改革、財政、物價、交通、公安、工商管理、民政、衛生等部門聯系,建立有效的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運行管理協調機制,共同做好場館向社會開放工作。

⑤ 如何有效利用公共體育資源,開展體育服務活動

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一、大力宣傳健身運動的重要性,營造全社會強身健體的良好氛圍

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既要有全社會的大力支持和廣泛參與,又要堅持科學鍛煉與經常鍛煉相結合的方法。

二、整合現有社會體育資源,大力推進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

應加強各方面的協調,堅持調動資源與開展活動並舉、重在開展活動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體育資源,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

三、進一步完善全民健、身運動的服務保障體系

在充分利用各類體育活動中心、體育場館、文化站等體育設施的基礎上,還應鼓勵社區、單位修建簡便易行的體育設施,改造體育場館,變專業館為綜合館,擴大服務范圍。將體育健身運動納入社區管理和服務體系,將體育健身和疾病預防、健康治療等有機結合起來;建立社區健康體質監測服務站。

四、加強宏觀政策引導,制訂實施全民健身運動方案

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的需要,一是各級政府應加強對體育政策的引導,運用投資、財政、金融和稅務等政策工具,發揮合力,加大體育建設投資力度,對投資興辦體育健身項目的,在政策上給予優惠。二是制訂適合本地實際的全民健身方案,根據不同人群制訂不同的鍛煉標准,促使人們根據自己的體質狀況主動參與科學的體育健身運動。三是實施培養、培訓各級全民健身骨幹人才計劃,編寫全民健身教材及輔導資料,設計靈活多樣、因地制宜的健身競技項目,開展定期講座和實地輔導活動。四是建立健全國民體質監測體系,定期公布國民體質狀況。五是積極發揮各級體育協會的,作用虧發揚團隊作戰精神,因勢利導,建立適合大眾健身的體育項目,培育和發展體育市場。

五、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建立全民健身運動多渠道投入機制

推進全民體育健身運動,構建群眾性的體育服務體系,需要有一定的資金作保障。因此,要進一步完善政府支持與社會興辦相結合的措施,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主渠道和導向作用,引導社會資金投向體育場所和體育設施建設。

⑥ 什麼叫公共體育場館

公共體育場館應該是由各級體育部門負責經營管理的一種「國有資產」,而不宜視作體育部門中的一級「事業單位」。資產的經濟性質是經營,企業化經營是公共體育場館經營管理的必然發展趨勢,也是公共體育場館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認清其資產性質,深化體制改革,建立公共體育場館資產經營機制,盤活公共體育場館這部分國有資產,使之走出目前所處的困境,是體育場館改革所面臨的首要任務。公共體育場館改革的基本思路可概括為:轉變觀念、理順關系→內聯外引、逐步…… 自建國以來,我國在體育場地設施建設中投入了大量資金,截止1998年底,資金總量達372億。根據1997年第四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結果,在我國已擁有的615693個場館中,新建場館達54萬多個,其中屬於體育局(原體委)系統的公共體育場館為14410個[1]。由於公共體育場館大多數是較大規模的室內體育館、游泳跳水館和室外帶有看台的體育場,屬高規格、高檔次體育場館,因此,公共體育場館所含投資量在場館投資總量中佔有較大的比例。可以說,公共體育場館是我國體育界最大的「資本存量庫」。目前,公共體育場館均掌握在各級體育部門手中,由體育部門代理國家進行經營管理。 改革開放以後,公共體育場館在經營管理等方面有較大突破,大多數場館實現了由行政型管理向經營型管理的轉化,場館一改過去「等、靠、要」的依賴思想,依靠自身的經營條件開展多種經營活動,經費來源渠道呈多元化,並逐步做到自給自足。在分配關繫上,場館打破了以往的「大鍋飯」模式,名場館擁有一定的收益分配權,利用競爭機制和利益激勵機制,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改革使公共體育場館呈現出一定的生機和活力[1]。 但是,在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體育產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作為我國體育市場的「主戰潮——公共體育場館,其發展的現狀較之體育產業發展的要求而言又是滯後的。公共體育場館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已經影響了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進程,甚至將影響到全民健身計劃二期工程的順利推行[5]。經過研究,筆者認為,沒有認清公共體育場館的資產性質,思想不解放,改革措施缺乏針對性,是問題的根本所在。本文擬從闡述公共體育場館的資產性質入手,對場館所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剖析,提出我國公共體育場館深化改革的基本設想,並希望藉此為有關決策部門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1公共體育場館資產性質分析 公共體育場館是指通過政府財政撥款或政府通過其他途徑籌集資金興建的,以滿足運動訓練、運動競賽和群眾健身娛樂等需要的社會公有體育場和體育館及其附屬配套設施,它是實現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目標的基礎性物質條件。 基於上述公共體育場館的內涵,我們可以把握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第一,公共體育場館是政府所有的,即國有的;第二,公共體育場館以物產的形式存在,並且屬中間產品的范疇;第三,從公共體育場館的功能和作用來看,它是一種生產資料或稱之為資本品,即用來生產各類體育服務產品或培養人才,以滿足社會需要的生產資料;第四,公共體育場館的實質是基礎性物質條件,而不是一級組織或機構。因此,我們可以這樣來定義公共體育場館,即公共體育場館是政府購買的用以生產各類體育服務產品,以滿足社會需要的一種資本品(或生產資料)。從這個定義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公共體育場館就是一種「國有資產」。資產的經濟性質是經營,資產經營的核心目標是效益(或利潤)[3],公共體育場館作為一種「資產」同樣要服從這一規定性,把公共體育場館視作一級「事業單位」的做法就違背其經濟性質的。但是,由於我國原有的經濟體制和體育體制,再加上以前我們一直把體育看作是一種「福利性事業」或一個「純消費部門」等原因,公共體育場館便成為我國體育部門中的一級「事業單位」,並由各級體育部門及其職能部門代理政府對其進行「管理」,自此,公共體育場館的資產性質被嚴密地遮掩起來了。 其次,從公共體育場館的產業性質來看,盡管公共體育場館冠有「公共」的概念,但它所提供的體育服務(如運動競賽的觀賞、體育健身娛樂的參與、體育培訓、場地租賃等)絕大多數都和人們的興趣愛好、活動目的有關,因而這些體育服務的消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根據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提出的公共物品理論,即依據社會產品在消費上是否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可將社會產品分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或混合物品。其中,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私人物品由市場提供,混合物品由政府和市場共同提供。公共體育場館所提供的體育服務大多數屬私人物品或混合物品、准公共物品,那麼它就應該由市場來提供,或政府和市場共同提供[4]。所以說,公共體育場館走向市場,實現企業化經營是有其經濟理論基礎的,公共體育場館應納入狹義的體育產業(體育企業)范圍之內加以發展。 2公共體育場館現存主要問題及原因探析 由於沒有清楚地認識到公共體育場館的這種資產性質,長期將它當作一種事業單位來加以管理,盡管在改革開放後也採取了多項改革措施,但終究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公共體育場館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從而使公共體育場館陷入目前的困境。 2.1產權不明,關系不順 公共體育場館同體育部門之間到底是什麼關系?從目前來看,這個問題處在一種模糊狀態之中。如果說公共體育場館是一種資產,則二者之間的關系有兩種可能:一則體育部門是公共體育場館的所有者,二則體育部門是公共體育場館的代理經營者。如果說公共體育場館是一級事業單位,那麼二者之間的關系只有一種情況,即體育部門是公共體育場館的上級主管單位。從現實的具體操作來看,二者之間的上述三種關系同時存在,表現在:(1)公共體育場館經營的收益權和財產支配權屬於體育部門,意味著體育部門是所有者;(2)公共體育場館是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同時,每年仍下撥一定數量的資金到公共體育場館,由體育部門支配和管理,意味著國家(或政府)是所有者,體育部門是代理經營者;(3)體育部門可以運用行政手段對公共體育場館的具體事務(如人事、財務等)進行干預,意味著體育部門是公共體育場館的上級主管單位。結果,二者之間到底是什麼關系,誰也說不清楚。由此可見,造成公共體育場館產權不明,關系不順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們沒有清楚地認識和把握公共體育場館的資產性質,沒有把它真正當作一種國有資產來經營。 2.2體制混亂,有「改」無「革」 目前,我國公共體育場館的經營管理體制多達八種。包括經營承包責任制、經營包干責任制、全額管理、差額管理、經營管理目標責任制、委託經營責任制、租賃制、自收自支責任制等等。其中差額管理、經營承包責任制佔有較大份額,只是在廣州、北京等地出現了極少數場館採用委託經營責任制和體育場館的「物業管理」模式[7]。盡管上述多種體制並存是改革的結果,但我們從中不難看出有些體制仍然是從計劃經濟中沿襲下來的陳舊模式,帶有濃厚的,「行政管理模式」的色彩;有些體制雖然反映出市場經濟的某些特徵,但也只能作為場館改革過程中的過渡形式,要使體育場館真正走上企業化經營的道路,這些體制仍需深化改革。從1985年中共中央在《關於進一步發展體育事業的通知》中明確要求「體育場館要逐步實現企業化和半企業化經營」至今,已歷時17年之久,為什麼我國公共體育場館管理體制改革卻無實質性進展呢?關鍵在於我們沒有從公共體育場館的「國有資產」性質出發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革,而是一直把公共體育場館視為「事業單位」,其改革大多按行政部門或事業單位改革的模式進行套轉,從而使改革缺乏針對性,自然是「改」而無「革」。 2.3觀念錯位,職能不清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體育場館的職能到底是什麼?要回答此問題,首先應該分析公共體育場館的性質。如果說公共體育場館是國有資產,那麼它的主要職能應該是經營,如果說公共體育場館是一級事業單位,那麼它的主要職能應該是服務。現階段,我國公共體育場館肩負產業經營、為訓練競賽服務和向社會開放三重任務,同時履行經營和服務雙重職能。並且,政府和體育部門要求公共體育場館必須把服務(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在有餘力的情況下開展經營活動。由此可看出,在觀念上我們仍然把公共體育場館當作事業單位,將其服務職能凌駕於經營職能之上。同時,在公共體育場館的運行過程中,著重強調「管理」的作用,強調經營為管理服務。其實,這種觀念也是違背公共體育場館的資產性質的。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體育場館作為一種國有資產,它的首要職能就是經營,一切管理活動都應該為經營服務,只有經營好了,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如果一味地強調公共體育場館的服務職能,勢必造成公共體育場館在資產消耗過程中缺乏必要的資金注入,結果只能維持在低資產水平下運行。目前,我國公共體育場館普遍存在的場地條件差、設備老化、技術裝備水平低等現象,就是過分強調服務職能的觀念和做法直接造成的。 2.4經營不活,管理不善 當前,我國公共體育場館普遍存在經營不活、管理不善的現象,具體表現為:(1)資產水平較低,缺乏市場競爭能力;(2)經營條件有限,市場開發無力;(3)經營觀念陳舊,經營方式落後;(4)內部機制運轉不靈,管理效率上不去;(5)缺乏經營管理人才,創新不足,潛力不大。造成以上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1)運用管理「單位」或「部門」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來管理國有資產,方法不對路;(2)公共體育場館由於職能不清導致任務過多、過雜、過重,面對多重壓力而忙於應付;(3)公共體育場館的手腳被縛,難以充分發揮自身的經營職能[5]。說到底,還是對公共體育場館的資產性質認識不清的問題。 3公共體育場館改革的基本設想 3.1總體思路 公共體育場館可參照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模式和具體辦法,分類別進行改革,具體分三步進行。第一步,轉變觀念、理順關系;第二步,內聯外引,逐步脫鉤;第三步,自主經營,快速發展。 3.2措施和步驟 3.2.1轉變觀念,理順關系首先,政府要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並樹立以下新型的資產觀念:(1)公共體育場館是國有資產的一部分,政府是這部分資產的所有者,並擁有收益權、佔有權和支配權;(2)作為公共體育場館這部分國有資產的代理經營者,體育部門不是最佳選擇對象,也不是惟一的選擇對象;(3)公共體育場館存在資產閑置或資產流失問題,政府應負主要責任,同時,政府應該承擔公共體育場館的經營風險;(4)公共體育場館與體育部門分離,既不會影響其功能的發揮,更不會影響「奧運爭光計劃」和「全民健身計劃」的順利實施。 其次,各級體育部門要轉變觀念。(1)承認公共體育場館的國有資產性質,還公共體育場館的本來面目,並將其所有權返還給政府;(2)公共體育場館不是自己的下級事業單位,也不是自己的後勤服務部門,更不是一塊「肥肉」,脫離與公共體育場館之間的直接管理關系等於扔掉一個沉重的包袱;(3)沒有了公共體育場館的佔有權,並不影響各體育部門體育事業目標的實現。 再次,公共體育場館部門自身要轉變觀念。(1)既不依靠政府,也不依靠體育部門,到市場上去自主經營、自我發展的前景更為廣闊[6];(2)自身的實質是資產,經營才是主要職能,實現國有資產增值保值是首要任務;(3)充分發揮自身的經營職能,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是最高經營目標。 轉變觀念的實質是還公共體育場館「國有資產」的本來面目。同時,觀念的轉變也是理順場館關系的前提條件。改革後,政府、體育部門和公共體育場館三得之間的關系是:政府是公共體育場館的所有者,有權委託某一部門負責公共體育場館經營或控股經營股份制改造後的公共體育場館;各級體育部門與公共體育場館之間無任何隸屬關系,只存在業務上的往來;體育場館以合適的經營組織形式成為自主經營的市場主體,充分履行自身的經營職能,完成國有資產增值保值的重任。 3.2.2內聯外引、逐步脫鉤內聯,是指體育部門內部的資產聯合,如場館聯合、場館與職業俱樂部聯合、場館與體育企業聯合等,其實質是資產重組。外引,是指通過引入體育部門以外的資金對場館進行改革,包括引進企業資金,引進其他經營組織資金和引進外資。逐步脫鉤是指公共體育場館逐步從各級體育部門的隸屬關系中分離出來,以一定的經營組織形式成為市場主體。公共體育場館與體育部門脫鉤應結合場館的實際情況,將場館進行資產級別劃分後逐步進行。 (1)公共體育場館資產級別劃分。第一級別:特大型、大型體育中心和部分新建的質量好、資本含量高、技術裝備水平高,設備狀況好、配套設施完善、地理位置好的綜合性體育中心。第二級別:修建年限較長,設施條件較差的中、小型體育中心和規格較高的單獨設置的大型多功能化體育場館。第三級別:其他中、小型體育場館。 (2)公共體育場館分類改革的措施。第一級別公共體育場館宜進行股份制改造。在股份制改造過程中,可進行資產重組,即此類場館可兼並對自己經營有利的其他低級別的場館,也可合並同等級別的場館。改造後的公共體育場館與其他企業一樣受《公司法》規范,並以利潤最大化為經營目標參與市場競爭,以法人資格承擔責任[2]。第二級別公共體育場館,可考慮實行股份合作制或通過拍賣或股權轉讓改造成民營企業或被其他非國有企業所兼並。同時,還可考慮引進外資進行改造[2]。第三級別公共體育場館可租賃給私人或法人機構經營,或實行「委託經營責任制」委託給體育部門或其他部門經營。 3.2.3自主經營、快速發展經過改革後的公共體育場館實現了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充分享有自主經營的權利。在此基礎上,各主體應構建資產經營機制、經營決策機制、利益激勵機制、預算約束機制和內外協調機制,自主經營、快速發展,在市場中充分履行其經營職能,實現國有資產的增值保值。 4公共體育場館改革後應處理好的幾個問題 (1)國家每年按原計劃下撥和增撥至各體育部門屬公共體育場館部分的資金,用以設立「運動訓練、競賽專項基金」、「社區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專項基金」和「公益性群眾體育活動專項基金」。由體育部門統一管理和支配,確保「奧運爭光計劃」和「全民健身計劃」實施過程中的場館費用開支。 (2)體育部門與改革後的公共體育場館之間的所有業務往來均按市場行為操作,即場館使用按有償付費方式進行,從各專項基金中列支。 (3)體育部門原有的不對外開放的專用競賽、訓練場館仍保留在體育部門,用以服務於「奧運爭光計劃」的需要。 (4)改革後,體育事業(體育場館部分)的公益性通過兩種途徑來實現。社區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免費向社會開放是公益性的直接實現形式。公共體育場館盡管是市場化模式運作,但它仍需通過公益性(社會效益)來吸引體育消費者,提高市場佔有率。以社會效益促進經濟效益,並通過經濟效益提升社會效益的層次,實現雙效互動和良性循環,這是公益性實現的間接形式。

⑦ 對政府提供公共體育服務有哪些建議

開放時間長些,收費要合理,增加場地

⑧ 什麼是公共體育

快樂體育主張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給學生思考問題和獨立創造留有餘地。學生的學習包括三個階段:運動的初步體驗(嘗試)——向新的學習目標挑戰(學習)——進行創造性的學習(創新)。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沒有了快樂,如何談得上全面提高學生得身體素質,他們不願意每天的跑步練習,每節課的籃球運球,他們需要新穎、實用、有挑戰性的教材。所以教師只有積極不斷地更新教學手段,常教常新,正確引導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調動練習積極性,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 終身教育應貫穿於人的一生,而高校體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體育課教學應該作為終身教育的一部分,應進一步更新觀念,形成比較完善的學生健康教育體系,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健康意識與體育實踐能力,同時,高校體育應以終身教育理念為平台,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各個方面加快改革和創新,樹立「健康第一」和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讓學生通過高校體育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成為具有健康體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生命在於運動。對於在大學體育課中開設保健課教學是很有必要的。體育運動本身在於防病治病強身健體方面有著積極作用。太極拳是我國傳統保健體育項目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我國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它既是一種合乎生理和心理原理的體育運動,又是一種防治疾病、陶冶情操的健身手段。太極拳的鍛煉強調意識、動作、呼吸三者同時協調運作,在強身的同時也鍛煉了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呼吸系統,是一種全面的養生鍛煉。因此在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對少數體弱和殘疾學生防治疾病的心理需求不容忽視,開展保健課教學以滿足他們的身體和心理需求。 大學生體育課學習的良好動機是學好體育理論和技能的動力,它將直接影響到體育課的教學質量和體育教學改革的進程。體育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學習動機的成因,循循善誘地強化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積極轉變學生對體育課學習的價值觀,學習體育不僅僅是為了「娛樂和玩的痛快」,要把單純的興趣升華到更高層次的終身體育,並確立學習和鍛煉的目標,提高體育課學習的動機。 高校體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學習心理學,潛心研究教法,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和 手段,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行科學的調控和有效的激勵,創造出一個最佳的教學環境

⑨ 案例《公共體育服務應問需於民》中反映的哪些問題是亟需體育管理學解決和回答

亟需體育管理學解決和回答的問題

都是一些管理過程方面的啊。

⑩ KOK體育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是什麼

基本的公共體育服務就是政府,學校以及一些民間團體為我們提供的基礎服務設施內以及基礎服容務體育服務。比如,城市和城鎮間街頭巷尾的全民健身體育設施,一些公共的KOK體育活動場所,還有一些政府以及民間團體組織的體育比賽,體育培訓,全民健身運動等等。

閱讀全文

與公共體育服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綱正知識產權 瀏覽:376
二次裝修費按多少年攤銷 瀏覽:484
茅村工商局現在上班嗎 瀏覽:705
18600638939字體侵權 瀏覽:974
愛情無法擋版權問題 瀏覽:898
寧安沙場轉讓 瀏覽:323
馬鞍山雨山冶金新材料 瀏覽:72
馬鞍山歐林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212
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講話 瀏覽:840
電影天堂為何 瀏覽:83
無毒能看的網址 瀏覽:865
小雄x事txt打包下載 瀏覽:494
求一個免費看那種片網址、 瀏覽:745
夜魔3上映時間 瀏覽:923
香港經典三及鬼電影有哪些 瀏覽:266
母女姐妹全收的小說 瀏覽:162
穿梭電影世界泡女主 瀏覽:533
愛情電影網站長工具 瀏覽:489
免費看不卡視頻網站 瀏覽:38
尤金艾文是什麼電影里的人物 瀏覽: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