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威海工商局李鐵

威海工商局李鐵

發布時間:2021-06-10 21:43:32

⑴ 中國男足主教練是誰

2020年1月2日,中國足協官方宣布:李鐵正式接過國足教鞭。2020年,42歲的李鐵也成為了國足歷史上最年輕的主帥。
1993年李鐵入選健力寶青年隊隨朱廣滬遠赴巴西留學,1997年李鐵便成為國家隊首發球員征戰當年十強賽,此後李鐵占據國家隊主力後腰位置多年。2009年退役後李鐵考取教練員資格證書,2012年5月,剛剛入主恆大的世界盃冠軍教頭里皮向他發出邀請,他處於對國際大牌教練團隊的嚮往,希望自己能夠得到進一步的鍛煉和熏陶,最終在恆大開啟了自己的助教生涯。里皮卸任後,李鐵又先後短暫輔佐了卡納瓦羅以及斯科拉里,同樣表現得兢兢業業。到2015年,李鐵已經憑借出色的學習能力進入國家隊教練組隨佩蘭參加當年亞洲杯賽。

⑵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風雲人物前十名

改革開放風雲人物
改革開放風雲人物騰增壽王均瑤王鴻銓謝進興南士木邵奇星南存輝王碎奶邢慧芳王振滔李榮光王 璋楊介生陳定模曾旭光溫邦彥胡成中朱炳新鄭元忠葉康松鄭裕靠

◇ 改革開放風雲人物

滕增壽 男,1938年生。浙江東方集團公司黨委書記兼總經理,高級經濟師。曾獲全國勞動模範、優秀企業家、十大中國改革風雲人物。九屆全國人大代表。1984年至今,在滕增壽的帶領下,溫州玻璃鋼建材廠從一家小窮虧的國營企業發展成為擁有固定資產6億多元,工業年產值18億元,創利潤8000多萬元的集團公司,整個集團先後被評為浙江省和全國建材行業優秀企業,被國家公布為全國首批轉換經驗機制好的典型國有企業,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1997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全國512家重點國有企業,同年組建浙江東日股份有限公司,發行「浙江東日」股票,是溫州市唯一的上市公司。 王均瑤 男,1966年生。均瑤集團公司總裁。全國優秀共青團員,全國青聯委員,全國優秀青年鄉鎮企業家,省、市政協委員,省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1991年7月,王均瑤以一個普通農民創辦天龍公司,並開辟國內首條私人包機溫州至長沙的航線。1992年4月,創辦中國首家私營包機公司,並開辟溫州至上海包機班。1995年7月,在天龍包機公司基礎上成立了均瑤集團公司。1994年創辦均瑤航空飲品公司,牛奶已開發出8個品種10多個系列;1998年4月均瑤賓館投入試營業。如今,均瑤集團已開辟航線50餘條。分公司十二家,分布國內十多個大中城市。王均瑤為報效社會至今已為公益事業捐款200多萬元。 南存輝 男,1963年生。中國正泰集團公司董事長。「1997年中國鄉鎮企業十大新聞人物」、 「中國經營大師」,浙江省工商聯合會副會長、全國工商聯常委、九屆全國人大代表。1984年南存輝把一個只有8名員工,年產值1萬元的家庭作坊式工廠,發展成為至今以正泰集團公司為核心的,擁有39個成員企業、800多個協作廠、500多家國內銷售公司和特約經銷處、在國外設有20多個公司和總代理結構的年產值16億元的跨國、跨地區、跨行業的大型企業集團,是中國低壓電器行業產量、產值、品種最齊全的企業之一。在全國同行中首家由國家工商局核准為無區域性集團。 楊介生 男,1960年生。上海錦麗斯企業集團董事長,上海市青聯委員,長寧區十大優秀青年企業家980年,楊介生以300元起家,克服困難,艱苦創業。1994年,楊介生成功將原上海襯衫三廠廠房改造成涉外寫字樓——海螺大廈,1997年與上永物業有限公司合作,使100多位工人避免下崗,同年開始興建4萬多平方米的錦麗斯公寓,為舊區改造和安居工程作貢獻。楊介生的企業累計為上海創造了300多個就業機會,配合了上海國有企業的改革。目前,錦麗斯企業集團下屬十多家公司,分布於溫州、杭州、上海等地。楊介生還關注教育與科技,設立全國性蘇步青數學獎,合計捐資教育累計一百多萬元,並獲1998上海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 王碎奶 女,1947年生。永嘉橋頭鈕扣市場黨支部書記、橋頭個體勞動者協會會長及省、市、縣婦聯委員。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省九屆人大代表。曾多次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先進個體勞動者、省級優秀婦女幹部等光榮稱 號。1979年改革開放初期,身為村婦女主任的王碎奶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沖破傳統農村婦女的觀念,走出灶台,走向櫃台,大膽投身到市場經濟大潮中去。和一批富有商品經濟意識的開拓者,在橋頭鎮建成了一座舉國矚目的「東方第一大鈕扣市場」。十幾年來,橋頭鈕扣市場在王碎奶的帶動下,先後成立了黨政工團等組織,經常有效地開展學習、培訓、競賽等活動,鼓勵文明經商,開展公平競爭,打擊各種假冒偽劣,形成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機制,有力地推動了鈕扣市場的繁榮和發展。 陳定模 男,1939年生,曾任蒼南縣龍港鎮委書記,蒼南縣體改委主任。1981年擔任錢庫區委書記兼區長,該區率先實行包產到戶,錢庫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成為溫州市十大專業市場之一。1984年任龍港鎮委書記,大膽地提出土地有償使用和梯度移民的設想,敢於創新,勇於改革,使原來的小漁村成為了中國第一座農民城,為中國農村城鎮化開辟道路,引起了中央領導和全國各地的關注 1989年任蒼南縣體改委主任時,開始了股份合作企業規范化工作的探索。 1993年在山西太原與人合作創辦太原商貿城。 鄭元忠 男,1952年生。中國精益集團董事長、庄吉集團副董事長。中國服裝協會理事、溫州市七屆政協常委。1985年,鄭元忠作為柳市「八大王」案件中的電器大王,創辦了樂清市第一家規范化股份合作企業精益開關廠,並取得了國家機械部在全國城鎮頒發的第一批低壓電器生產許可證。1992年創建的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創辦了中外合資庄吉服裝有限公司。1996年,組建了庄吉服飾集團,1997年庄吉獲溫州名牌產品和知名商標榮譽稱號,並成為溫州市第一家躋身全國服裝行業「雙百強」企業,建成了溫州第一家民營企業工業園區。鄭元忠創辦了溫州第一家民辦服裝研究所,溫州服裝業第一家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並取得產品方圓認證企業。 葉康松 男,1950年生。現任康龍集團總裁,1997年被推選為溫州旅美同鄉會會長。葉康松原任永嘉縣上塘鎮鎮委書記,1986年辭職經商。1988年成立了溫州第一家私營農業開發公司——溫州康松農業開發有限公司。1996年美國康松公司改名為美國康龍集團公司,並躋身於中國私營企業500強。目前,該公司在美國已擁有六大子公司,並在國內北京、上海等地設置分公司與辦事處,從事健康、美容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國際貿易和農業開發等。去年,康龍集團組建國際交流中心,其服務內容包括:承辦政府代表出訪,承辦商務考察,承辦產品展銷等。康龍集團當前年銷售額已超億元大關,成為國際性企業集團。 鄭裕靠 1952年生於蒼南縣下洋鄭村,大學文化,從小酷愛武術,十三歲開始學武,數十年的勤學苦練使鄭先生武學造詣很深。鄭先生於1991年在"中日武術友誼賽"上獲南拳冠軍。1992年10月在北京舉行的首屆"國際武術錦標賽"上,他被邀上主席台,同李鐵映、李德生、李夢華、伍紹祖等國家領導同志在一起。93年獲"舟山國際武術比賽"南拳亞軍。94年浙江省第十屆運動會被評為十佳教練員,98年在"沈陽亞洲體育節"上獲"搏克(蒙古式摔跤)"比賽第二名。98年11月作為中國隊領隊在"法國巴黎市長杯"中國式摔跤比賽期間被法國巴黎電視二台特邀,獲武術表演一等獎。 幾年來,《光明日報》等報刊共刊出90餘篇有關我校的文章。 鄭裕靠先生現為國家一級武術教練,國家一級武術摔跤裁判,浙江省體育總會常委,浙江省武術協會副主席,浙江省建威門拳會主席,浙江省銅鍾氣功協會副理事長,浙江省自由式摔跤隊總教練,蒼南縣政協常委,蒼南縣裕靠體育學校校長,蒼南縣興港高級中學校長。 南士木 男,1946年生,樂清市糧農協會會長,浙江省首屆龍頭企業常務理事。全國勞動模範,溫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和第五、七屆政協委員、浙江第八、九屆黨代表。1985年以來,從事農業土地規模經營,率先創辦浙南地區第一個個人農場。現擁有固定資產600多萬元,經營耕地面積830畝,其中水田面積250畝。1997年總產值230萬元,創純利30.5萬元,上繳稅收4.1萬元,已形成一個內部機制靈活、設施齊全的農業龍頭企業。曾多次被評為省、市優秀農民企業家。 邵奇星 男,1959年生,溫州市海螺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1984年至1987年連續四年市勞動模範,當選省六、七屆人大代表,1992年至1997年連續六年榮獲溫州市優秀廠長(經理)金鹿獎,並獲金鹿最高榮譽獎。還先後榮獲溫州十優青年,浙江十佳青年廠長,省優秀共產黨員,省新長征突擊手,商業部勞模,全國百名優秀青年廠長,全國勞動模範。
1982年,溫州市制傘廠瀕臨倒閉,邵奇星同志在此危難之際上任廠長,他率先在全市打破工資等級制,使職工收入與貢獻掛鉤,企業起死回生,扭虧轉盈。1985年兼並了食品三廠,在全市開創成功兼並企業的先例。1992年又兼並了停產三年之久的溫州汽水廠。1996年又接管九家商辦企業。15年海螺集團先後兼並、接管11家企業,使企業注入改革活力,重新煥發青春。

李榮光 男,1955年生,中國榮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中國榮光集團系溫州市首家鄉鎮企業集團,橫跨浙江、江蘇、河南三省,已連續五年綜合經濟實力居瑞安市第一名,先後獲得溫州市「特級明星企業」,浙江省「八五時期規模經濟效益先進企業」,「浙江省十家最佳民營鄉鎮企業」和「浙江省文明鄉鎮企業」等榮譽稱號。李榮光也連續五年獲得溫州市優秀廠長(經理)金鹿獎,並被評為溫州市勞動模範、浙江省十家最佳民營鄉鎮企業家和最佳優秀鄉鎮企業家 李榮光關心社會公益事業,共向教育、體育及各種社會公益事業捐資達280多萬元。李榮光重視產業扶貧,在文成、泰順等貧困山區設立各類鞋幫加工點,安排了10000人就業。 王璋

男,1937年生。甌海區曙光高級職業中學校長。曾被評為八優校長,市先進教育者、省十佳校長。1985年,王璋在連續作了兩次胃切除大手術後,提前退休,並於1986年創辦全省第一所民辦中等職業高中——甌海區曙光高級職業中學,任校長至今。目前在擁有16個班級,258名學生,68位教職員工的中央教科所國家重點課題實驗學校。該校佔地面積達40畝,建築面積10548平方米,配備計算機152台,圖書2.5萬冊,多媒體語音室,財會模擬室,電工電子室,舞蹈廳,健身房等各種教學設備。該校已為社會輸送初、中級實用人才1978名職高畢業生,其中99名優秀畢業生考上大學,學校還開辦摩托車、汽車駕駛等短期培訓班192期,培訓人員達2萬多人。 王鴻銓 男,1937年生。原溫州市民政局副局長。1997年被民政部門授予「全國殯葬改革先進個人」光榮稱號。
1984年王鴻銓到市殯葬改革辦公室,為狠剎喪事大操大辦、大出殯等歪風做了大量工作。他堅決貫徹執行市政府關於殯葬改革的決定,到處奔走呼號,積極開展宣傳。使幾千年的土葬陋習和喪事大操大辦的歪風得到改變,喪事從簡、遺體火化、不開追悼會、骨灰撒江河、不搞迷信的新風逐漸形成。鹿城區火化率從25%上升到97.5%。同時他極其重視殘疾人事業的發展,自1998年殘聯成立以來兼任兩屆理事長,在殘疾人康復、勞動就業、教育和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的捐募等方面做出較大貢獻。

謝進興 男,1946年生。溫州特陶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曾獲溫州市勞動模範、溫州市優秀廠長、浙江省優秀廠長、勞動模範、浙江省建材行業優秀企業家、中國經營大師、溫州市第三輪專業技術拔尖人才,金鹿獎得主。自1986年以來,謝進興把一個只有40來人,固定資產80萬元,虧損達100萬元的小廠發展成為一個擁有89家子企業,600多人,總資產3.8億元,年盈利數千萬元的大型企業集團。1995年以來,該企業榮獲「中國特種陶瓷功勛企業」、「溫州市工業企業管理優秀企業」、「市級文明單位」、「先進黨組織」、「浙江省技術進步優秀企業」。 邢慧芳 女,1966年生。文成縣黃坦鎮王宅村黨支部書記兼文成縣天蓬動物養殖有限公司經理。省科技星火帶頭人,市優秀農民企業家、勞動模範、「三八」紅旗手、第五屆市十大優秀青年,市第八、九屆人大代表。 1988年,邢慧芳靠從信用社借貸的1.4萬元,創辦了文成縣第一家科學養豬場。她利用科學飼養方法,改寫了山區單一養肥肉型商品豬的歷史,使瘦肉率提高到57%。並利用自身的技術資金和市場優勢,幫助尚未脫貧的農民出點子、送技術、助資金、解難題,舉辦多次科技養豬培訓班,為300多人次無償傳授「養豬經」,使14家貧困戶脫了貧。1994年,她與另外幾家養豬專業戶投資450萬元,創辦了集種、養、加、產、供、銷一條龍的股份制企業——文成縣天蓬動物養殖有限公司,年出欄商品豬1萬頭以上。 王振滔 男,1965年生。中國奧康集團總裁。浙江省優秀鄉鎮企業家、溫州市勞動模範、金鹿獎得主、市人大代表。
王振滔經過10年的努力,將一個只有10來人,資產不到3萬元的小廠發展成為目前以奧康集團公司為核心的、擁有20多家成員企業、30多家分公司、並在全國內外300來家大中型商場設有專櫃,共有員工1500多人、固定資產1.2億元,年產值2.38億元,創利稅3500萬元的大型企業集團。1995年、1996年、1997年連續三年屬全市同行業稅利大戶之首,經濟效益列浙江省同行業第一,溫州市工業企業第四。被評為全國鄉鎮企業集團、國家大型鄉鎮企業、無區域集團、雙文明企業。奧康鞋業產品通過了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奧康牌皮鞋榮獲「98中國十大真皮鞋王」稱號。

曾旭光 男,1946年生。華士服裝(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1978年移民法國巴黎,現為旅法華僑俱樂部副主席。曾兩度被評為市優秀廠長(經理)「金鹿獎」。
曾旭光1980年在巴黎創辦紅玫瑰服裝紡織品進出口公司。1992年在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投巨資創建獨資企業——華士服裝(中國)有限公司,率先在溫州實行西服大流水作用,以先進的設備、科學的企業管理方法,為溫州的服裝業上檔次、創名牌起到帶頭推動作用。華士服裝(中國)公司創辦至今,在曾旭光的精心經營下,公司的生產和經營每年不斷增。1995年被溫州市政府評為「溫州市名牌」,1996年評為「溫州知名商標」、「浙江西服名牌」;1996年中國服裝利稅百強企業。

溫邦彥 男,1947年生。浙江永久科技實業公司總裁。中國發明協會全國委員,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常務理事。1988年榮獲全國經濟改革人才獎和全國首屆十佳科技實業家,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89年被選為全國勞模。曾是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 三十年來他堅持自學,先後獲得十八項中、美等國發明專利,其中多功能電磁閥榮獲第十五屆日內瓦國際發明金質獎和中國專利優秀獎,其個人還榮獲經聯合國注冊的世界發明一級騎士勛章。1981年,溫邦彥自籌資金,創辦了生產自己發明的新產品的工廠——永久機廠。85年又創辦了私立科研所和機電學校,闖出了一條集科技開發、生產經營、教學培訓三位一體的創辦科技實業新路。 胡成中 男,1961年生。中國德力西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全國優秀企業改革家」、中國經營大師、浙江省功勛鄉鎮企業家,浙江省第二屆優秀青年企業家,獲國際科學與和平貢獻獎,溫州市政協常委、溫州市工商聯副會長,浙江省工商聯常委、浙江省九屆人大代表。
1997年胡成中把一個只有8名員工,年產值僅5萬元的作坊式小廠發展成為至今以德力西集團公司為核心的,擁有100多家成員企業和600多家協作層企業,並在國內外設立了近400家銷售公司和代理機構。集團公司經營100多個系列4000多個規格的低壓電器產品,是中國低壓電器行業產量、產值、品種最齊全的企業之一。

朱炳新 男,1934年生,永嘉縣甌北鎮和二村炳新農場場長。朱炳新熱衷於糧田規模經營,無私奉獻於農業事業,受到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頌揚,17年來,每年被授予永嘉縣售糧大戶獎;1985年——1989年連續被評為溫州市勞動模範;1995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連續三屆(六、七、八屆)被選為省人大代表。朱炳新同志自八十年代初經營糧田以來,到今年止,經營戶達47戶,經營面積1700多畝。17年來,年年超額完成國家的定購任務。前幾年,盡管市場糧價高於國家收購價,但朱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除留足種子糧、口糧(包括轉包戶口糧)、飼料糧外,將所有餘糧全部賣給國家,十餘年來,已共向國家提供商品糧156.1萬斤,向轉包戶提供口糧38.3萬斤。

⑶ 民心網的省直各部門一把手和主要領導批示

1、廳長趙國紅
2007年4月18日,省人事廳廳長趙國紅在《2004年至2006年群眾通過民心網反映涉及人事方面問題的情況綜述》(專報省人事廳 第2期 總第77期《民心網內參》)上批示,望能認真研究民心網所反映問題。交由各室提出改進意見,建立督察整改機制,確保人事各項工作順民意。涉及各市的也應一並提出要求,在全省會議上部署。
2007年11月29日,省人事廳廳長趙國紅在《關於2007年三季度民心網舉報投訴情況通報》(第2期《內部情況通報》)上批示,我們有收費項目的事業單位,要嚴格按審批的收費標准收費的同時,還要進一步擴大服務范圍,不能只收費,不服務!隨時接受群眾監督!
2、紀檢組長張秀坤
2007年7月6日,省人事廳紀檢組長張秀坤在《關於群眾對撫順市某國家公務人員被判刑後仍在原崗位工作問題的反映》(專報省人事廳 第3期 總第115期《民心網內參》)上批示,請撫順市人事局對反映的問題認真調查,並將結果報省廳。 2006年6月1日,省民政廳廳長徐鐵南在《關注供暖承諾 期盼部門解決》的內參上批示,此件請有關同志閱,對群眾投訴的供暖問題,凡是已經做出承諾的必須兌現,這項工作辦理的如何涉及我們行業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我們要取信於民必須把問題解決到位。建議由房產處召開個交辦會,將有關市和相關供暖企業找來,要求他們盡快落實承諾內容,監察室要跟蹤和督辦。
2007年5月22日,省民政廳廳長徐鐵南在《2006年至今群眾通過民心網反映涉及民政方面問題的情況綜述》(專報省民政廳 第3期 總第89期《民心網內參》)上批示,此件請辦公室復印送各部門領導閱。請分管領導並監察室繼續做好民心網群眾投訴舉報問題的辦理工作,對排在前三位的問題分別由分管部門領導和有關處室提出整改措施盡快予以糾正。 2007年4月8日,省工商局局長李鐵民在《關於群眾對年檢過程中出現的相關問題的反映》上批示,請重視這個問題,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2007年4月26日,省工商局局長李鐵民在《民心網內參五星專報》上批示,請監察處同志閱處。採取適當方式,將此信息反饋給撫順局。應舉一反三,固本清源,妥善處理好類似的問題。 1、局長王秉傑
2006年9月30日,省環保局局長王秉傑在《需要環保部門關注的幾個問題》(省環保局專報第1期 總第9期《民心網內參》)上批示,請國華同志召集相關處室認真研究落實並將結果反饋省糾風辦。
2、紀檢組長范國華
2007年9月18日,省環保局紀檢組長范國華在《關於沈陽地區部分群眾對涉及環保問題辦理結果不滿意的情況反映》(2007第114期 總第143期《民心網內參》)上批示,請監察室、環監局閱。會同沈陽市局積極做好工作。要加大對群眾投訴案件的查處力度,切實維護群眾的權益。 2008年3月31日,省國資委主任左大光在《2008年全省政務公開工作要點》上批示,請廳主管領導組織辦公室等處室研究落實我委政務公開的各項工作。
2008年5月4日,省國資委主任左大光在《民心網內參》(2008年第17期 總第195期)上批示要求,請辦公室了解一下,一月份轉辦件未報結是什麼原因,今後我們要重視此項工作。 2007年3月2日,原省教育廳廳長張德祥在《關於校園安全管理方面問題的情況反映》(2007年第23期 總第52期)上批示,請就「內參」中反映的問題與有關部門溝通認真加以解決,並向民心網逐一反饋。

⑷ 德力西集團公司的發展歷程

從優秀邁向卓越 「神舟五號」、「神舟六號」一躍飛天,舉國歡騰,德力西人更是倍感自豪!同時說明了德力西電氣產品在可靠性、安全性方面達到了國內一流、國際領先水平。
德力西創業於1984年7月,1991年創建中外合資德力西電器有限公司,1994年成立了浙江德力西集團公司,1996年經國家工商局批准,企業晉升為全國區域性企業集團。通過十六年的艱苦創業,德力西發展迅速,實現了八大跨越:
一是廠房面積從100平方米增加到20多萬平方米;
二是資產從5萬元增加到11億元;
三是員工從8人增至1萬多人;
四是年產值從1萬元上升到26億元;
五是年出口創匯從零增長到2200萬美元;
六是產品從單一產品增加到300多個系列、26000多個規格品種;
七是產業從單一低壓電器產業,發展形成以上海高低壓成套電氣設備生產基地、杭州儀器儀表生產基地、柳市低壓電器元件生產基地的「金三角」產業構架,並涉足交通電器、建築電器、防爆電器、煤礦機械、橋架母線、高速公路護欄等周邊產業的同心多元電氣工程產業鏈;
八是品牌從不知名到省著名商標乃至被國家工商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企業具有雄厚的技術力量,創建了電器科學研究所,成立了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有較強的自主開發能力。德力西集團高度重視創新技術引進和新產品開發,每年按銷售值的5%作為經費投入使用。1999年,新開發的產品繼CJ40交流接觸器、CJX1-F系列交流接觸器、CDR1系列熱繼電器之後,又開發成功了CDM2、CDM3塑殼式斷路器和省重點技改項目CJX1-F高性能智能式交流接觸器等。
德力西從創業起就確立了「質量立廠、品牌興業」的經營方針,在全面推行質量管理過程中,還致力於中國環保事業,走企業可持續發展道路,是同行業中最先獲得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德力西不斷發展和跨越的背後,蘊含著一種永遠進取的動力,那就是創新。
由於創新,德力西創造了經濟騰飛的奇跡,並被經濟界、理論界譽為「德力西現象」、「溫州模式」創新的典範,得到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廣泛關注。江澤民、李鵬、李瑞環、尉健行、李鐵映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全國各省、市的主要領導都曾先後前來考察。2000年5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再次蒞臨溫州柳市鎮,親自視察了德力西集團公司,充分肯定了德力西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發展特色,這是對德力西集團公司的領導和員工的巨大的鼓舞與鞭策。

⑸ 維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維維集團,組建於1992年10月。
經過多年創業,現已發展成為總資產百億元以上的跨行業、跨地區大型企業集團,產業涉足食品飲料、資源、商業貿易等。2013年銷售收入達到261.81億元,較去年增長14.75%,利稅達到26.7億元,較去年增長21.69%。
維維集團是中國最大的豆奶企業,中國10家最大食品製造企業。2005年維維入選中國500家最具價值品牌,2006年維維集團入選全球華人企業500強,2007年中國首屆大企業競爭力500強排行榜中,位列147位。2010年,維維入選「2010年度全球消費者信賴的中國食品行業十佳品牌」。
集團控股子公司維維食品飲料股份有限公司於2000年在上交所成功上市,秉承「健康生活,歡樂維維」的理念,致力於打造「國際化、大型、綜合性」食品企業。
「維維豆奶,歡樂開懷」。維維豆奶成為中國最暢銷商品之一,連續十多年名列市場佔有率第一、銷量第一,被稱為中國的「豆奶大王」。維維是中國豆奶行業標準的制訂單位,「維維」商標被國家工商局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維維豆奶2005年榮獲「中國名牌」稱號。
在穩定發展豆奶的基礎上,2000年,維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進入與「利農、惠農、富農」密切相關的乳業產業。利用品牌、技術、資金與銷售網路的優勢,做好行業整合與規模擴張,先後在山東濟南、濰坊、濟寧,陝西西安,湖北武漢,廣東珠海,新疆北疆和南疆,寧夏銀川,江蘇徐州、無錫等地設建奶牛養殖基地和乳品加工基地,成功開發出了有著明顯差異化的高品質牛奶天山雪產品系列。2005年,維維天山雪和維維豆奶雙雙榮獲「中國名牌」稱號,企業被國家審定為「中國學生飲用奶定點生產企業」。為了推動奶源基地的建設,從源頭確保產品的國際一流品質,維維和澳洲畜牧局合作,成功引進萬頭澳洲荷斯坦奶牛,建成一個歐洲園林式的萬頭奶牛場和多個千頭奶牛場。
從2006年開始,維維加快了多元化經營戰略的步伐,強力介入酒業,發力糧油產業,相繼推出休閑食品、飲料、白酒等系列產品。
2006年,維維股份受讓江蘇雙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38.27%,成為雙溝酒業第一大股東;2008年,維維茗酒坊成立,致力打造酒業連鎖渠道;2009年,維維股份以51%的股份控股枝江酒業;2009年,維維全資白酒品牌維維川王酒問世。到2010年,從資本到實業、從基酒基地到渠道建設、從產品到品牌,維維全產業鏈酒業布局基本形成。
2008年,維維正陽糧油基地投資建成,同年,維維系列食用油推向市場。
在著力打造產品、品牌的同時,維維相繼投巨資用於銷售網路建設,組建維維商業總配售有限公司,銷售終端覆蓋全國省、縣、鄉鎮,銷售產品包括自有品牌和代理品牌,拓寬了銷售渠道的容量和發展空間,擁有了較為完善的現代商業銷售網路。
維維的發展,一直恪守著「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把產品質量視做企業的生命,在同行中率先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2006年,聯手日本、香港企業在上海成立中國第一家「食品安全研究所」,從原料產地、原料到生產、成品,全方位檢測產品的安全,在中國食品自主品牌國際化進程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維維的發展,得力於一貫以來對人才的重視和培養。通過培養和引進,現有含博士、碩士在內的各類科技人員2000多人,設立了國家級博士後流動工作站,組建了省級「營養與功能食品研究中心」。維維創造的「豆奶粉物理速溶」等生產工藝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經營活動中,維維堅持「誠信為本」的原則,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企業資信為AAA級。
維維是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長期以來把「企業發展,農民致富」作為追求的目標,每年加工大量的大豆、牛奶等農副產品,安排當地農民就業,帶動當地農民致富,積極參與到當地政府城鎮化建設中,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在發展企業的同時,維維時刻不忘自己的社會責任,先後舉辦了向全國億萬職工獻愛心活動,支援98抗洪救災活動,2008年汶川地震,維維組織「抗震救災突擊隊」深入災區抗震救災,捐獻款物總計1380萬元;被評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先進企業,榮獲國際「科學與和平」貢獻獎 。
胡錦濤、李鵬、朱鎔基、吳邦國、姜春雲、李鐵映、尉建行、布赫等中央領導同志都曾親臨企業視察工作,並給予很高的評價。
2007年,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吳小莉出任維維集團品牌形象代言人。
法定代表人:崔桂亮
成立日期:1992-11-17
注冊資本:16108.02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江蘇省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2030013477938X6
經營狀態:在業
所屬行業:製造業
公司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英文名:VV Group Co.,Ltd
人員規模: 1000人以上
企業地址:徐州市維維大道300號
經營范圍:預包裝食品、乳製品(含嬰幼兒配方乳粉)批發與零售;糧食收購。國內貿易(國家禁止或限制經營的項目除外;國家有專項規定的,取得相應許可後經營);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國家限定公司經營或禁止進出口的和技術除外)。(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⑹ 李鐵生的抗戰經歷

1941年初,面對反掃盪斗爭的嚴峻形勢,中共雁北地委按照黨中央關於到敵後的敵後去開辟游擊區的指示,果斷決定成立中共應縣縣委,以加強黨對這一地區工作的領導。同時決定調他到應縣縣委擔任宣傳部部長。期間,他和縣委其他負責同志緊密依靠根據地軍民,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廣泛發動群眾,以游擊戰、持久戰、運動戰、地雷戰奇襲敵人;自力更生破荒種地開展大生產運動,粉碎敵人的經濟封鎖;召開群英會、祝捷會,慶祝反掃盪斗爭的偉大勝利,激發鼓舞根據地軍民的鬥志和士氣,鞏固擴大了敵後根據地。1944年4月他進入中共晉察冀分局黨校學習。同年9月任應縣縣長。1945年2月改任中共應縣縣委書記兼縣大隊政委。艱難困苦的抗戰歲月里。他與他的戰友們出生入死、浴血奮戰,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立下了汗馬功勞。
抗戰勝利後,他調任雁北專署秘書主任,黨內任地委委員。1946年5月始任中共雁北地委城市工作部副部長、部長,地委民運部部長,雁北專署副專員等職。1948年11月中共北嶽區黨委決定任命他為新組建的大同市政府市長兼軍管會委員,准備解放大同城。隨後他和市委書記趙漢等主要領導帶領即將入城的269名地方幹部,分別在渾源縣和大同縣參加了進城前的集中學習。同時,成立市委領導下的對敵斗爭委員會,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分化瓦解敵軍,為爭取和平解放大同創造條件。1949年4月,察哈爾省委決定調整大同市領導班子,市長由市委書記趙漢同志兼任,他擔任副市長。緊接著他協助趙漢同志對接管市區機關和工礦企業等單位的幹部相應地進行了配備和充實。與此同時,他與同志們仔細運籌入城方案,制訂入城計劃,宣講入城紀律,頒布入城守則。充分做好接收大同的各項工作,務求萬無一失。
1949年5月1日,飽經滄桑的大同古城在人民的歡呼聲中迎來了新生。大同解放後,他與趙漢同志負責全面接收工作。依照軍事、政府系統對口接收程序,迅速派出接收小組分頭接管舊政權的軍事機關、黨政會機關及司法、公安、田糧、交通、郵電、工商、廠礦、文教、衛生、民政等前政府主要部門、單位。整頓戶口,建立新制度。肅清反動殘余,盪滌污泥濁水,嚴懲犯罪活動,禁毒、禁賭、禁娼,取締一貫道等反動會道門,安定社會秩序,鞏固人民政權。及時組織開展了文教衛生系統的新制度建設,為各項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隨即由他掛帥負責解放後大同轄區的土地改革工作。期間他經過深入調研,細致摸排,出台了《大同市轄區農業土地解決辦法草案》,受到農民兄弟的普遍歡迎。三年恢復時期,他緊緊圍繞工作重心,認真整頓經濟工作,首先恢復煤炭生產和工商業系統,確保了全市人民群眾的物資供應。同時他集成各方智慧致力經濟結構的調整,將原來的五種不同的經濟形式,全部轉化為社會主義經濟體制,這就要迅速開展對郊區的農業,城市的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面對艱巨而繁重的任務,他與市委、市政府一班人按照黨中央七屆二中全會的決議,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分析,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政策,發展壯大國營經濟,推動公私合營。先後領導了水泥廠、柴油機廠、機車廠、化工廠、電熱站、鐵路編組站等一大批大中型骨幹國企的選址和建設,為順利實現經濟結構的過渡,圓滿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作出了突出貢獻。1949年6月28日首屆大同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第一次會議隆重召開,會上他向各界人民代表通報全國新政協籌委會的成立經過及意義,經代表們認真討論,一致表示擁護,當即通電中央希望新政協早日組成。1951年12月,為響應上級關於開展「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號召,組建大同市節約委員會,他被推選為第一副主任。1952年6月26日,大同市第四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第一次會議上他當選為大同市人民政府市長。作為大同人民的父母官,任期內他致力於全市的經濟建設,努力發展生產,提高生產率,想方設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興修水利、規劃市政、植樹造林,還親自領導了大同中學這所新型的社會主義知識殿堂的選址、奠基和建校。1954年1月16日華北局批准,任命他為中共大同市委第二書記兼市長。1957年赴中央黨校學習。1958年任中共晉北地委書記處書記、晉北行政公署專員。1959年調任山西省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1962年任中共山西大學黨委書記處書記、副校長。同年12月任山西省手管局局長、黨組書記。當時正值我國國民經濟調整時期,他受命恢復調整全省的手工業生產。其間,他克服重重困難與阻力,走訪、調查、研究,向省委提出了恢復調整全省手工業的建議,並帶著本系統職工深入各地市總結經驗,推廣典型,很快使全省的手工業生產得到恢復。解決了市場短缺,緩解了供需矛盾。1964年他調任冶金部十三局四清工作團團長,後任陽泉礦務局四清工作團團長。1966年8月抽到中共山西省委接待站任大學組組長,負責太原工學院的聯絡工作。「文革」初期被造反派非法關押、摧殘、折磨,1967年2月23日被迫害致死。年僅52歲。
他是大同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一至三屆委員、第四屆副主席。1955年3月起任政協大同市委員會第一、二屆副主席。在他擔任大同市主要領導兼市委統戰部部長期間,團結各界人士,群策群力,共謀發展。相繼啟用了郝繩祖、祁樂天、蘭效湯、馬忠、郭岐山、吳筱山、王兆清、王繕、彭繼先、許文華等一大批黨外朋友和愛國知識分子參加人民政權和人民政協,參與國家政治生活中重大問題的協商。其中祁樂天任副市長,吳筱山任教育局長,馬忠任公用事業局局長,燕樹敏任衛生局副局長,蘭效湯任民政局局長,杜繼良任體委副主任,崔青海任中行大同分行副行長等,並為2000餘名舊知識分子安置了合適的工作,在政治上提高非黨人士的地位。為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發展愛國統一戰線,順利實現社會主義改造和促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2000年中華書局出版《大同市志》李大宏 李大鈞文,版權所有,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⑺ 甘肅省社科聯和甘肅省社會科學院是什麼關系

1,甘肅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地址設在唯一黃河穿越市區中心而過的省會城市蘭州,甘肅 蘭州 定西路177號(市政設計院16樓),聯系人是李鐵成,主要經營學術普及、學會管理、編輯刊物、組織全省性重大科研項目的協經研究、組織和管理全省社會科學科研成果的鑒室委、省政府辦的各項工作。,於1985年10月1日在蘭州工商局登記注冊掛牌成立,單位注冊資本未提供,在職員工38名
2,甘肅省社會科學院:自1979年10月正式建院以來,經過20年的發展,現已成為我省唯一的綜合性的哲學社會研究機構。全院現設有經濟研究所、農業經濟研究所、社會學研究所、法學研究所、文學研究所、歷史研究所、哲學研究所、信息研究所等8個研究機構,國情調查、敦煌文學、數量經濟、乾旱農業生態經濟、社會調查、市場營銷策劃等6個研究中心,《甘肅社會科學》、《開發研究》、《社會科學動態》等三個編輯部。公開出版的刊物為《甘肅社會科學》和《開發研究》。全院現有職工144人,其中科研人員109人(高級專業人員32名,中級專業人員44人)。院圖書館現有藏書18萬冊,並同省圖書館及省內大專院校建立了藏書互借制度。
3,關系:
社科院,也就是社會科學院是由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直屬的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研究機構。
社科聯,則是由在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建立的民間團體,主要是鏈接政府和社會上的科研工作者。社科院就是政府機構,社科聯就是政府贊助的民間機構,我的理解是這樣的,不過有些地區社科院和社科聯會在一起辦公,由同一個領導架構管理,有些地區則是分成了兩個不同的班子管理,理論上是應該屬於不同的部門的

⑻ 中國管理科學院是什麼單位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簡稱中管院)由科學家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和裴麗生、馬洪等200多位高級科研人員發起,於1986年9月1日經陳雲同志批示,在宋平等中央主要領導同志的關懷和支持下,1987年6月2日,經中國政府批准成立的國家事業單位。

這是中國第一家經國家批準的專門從事管理科學和相關交叉科學研究的新型科研咨詢機構。為國際管理學者協會聯盟(IFSAM)的理事單位。

(8)威海工商局李鐵擴展閱讀:

中管院堅持依法建院,依法治院,決心緊跟中央戰略部署,按照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奮斗、銳意開拓、與時俱進、扎實工作。

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繁榮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管理科學事業和開創我國管理科學研究新局面,做出應有的貢獻。

⑼ 威海銘洋貿易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威海銘洋貿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08月27日,主要經營范圍為紡織品、工藝品、機械設備(特種設備除外)、裝飾材料、五金建材、電子產品、家用電器、傢具、燈具、金屬材料、太陽能產品的銷售,備案范圍內的貨物和技術的進出口等。
法定代表人:李鐵天
成立時間:2009-08-27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100020000485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威海市西北山路-10附1號

⑽ 威海哪年獲全國第一個國家衛生城市

威海市是山東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地處山東半島東部,北東南三面瀕臨黃海,北與遼東半島相對,東及東南與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隔海相望,西與煙台市接壤。威海市是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城市,也是全國綜合經濟實力50強城市。1984年成為第一批中國沿海開放城市,1990年被評為中國第一個國家衛生城市。1996年被建設部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1997年10月13日被國家環保部授予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1999年1月成為第一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03年10月6日成為國內第一個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的中國城市。2009年5月7日被評選為國家森林城市。

閱讀全文

與威海工商局李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
黑龍江企業培訓師證書查詢 瀏覽:16
投資被騙報案有期限嗎 瀏覽:199
江蘇哲力知識產權招聘 瀏覽:186
溫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54
英樹創造101投票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