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

發布時間:2021-06-10 00:49:27

⑴ 黨的十八大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要求,具有以下5個鮮明特點。
首先,要以黨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目標為基礎,保持目標的連續性。發展目標是長期性與階段性的統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長期性的總體目標,黨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描繪了到202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宏偉藍圖。黨的十六大以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證明,這些目標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符合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是完全正確的,我們必須繼續為實現這些目標努力奮斗。黨的十八大根據新的情況新的條件變化對一些具體指標進行調整和深化,提出發展改革的新要求,是在堅持已經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基礎上提出的,而不是另起爐灶提出一套新的目標。
其次,是集中精力著重解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使目標更具有針對性。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是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因此在目標要求的導向上,要把解決「三不」問題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要著力點。黨的十八大報告根據這些問題和矛盾有針對性地修訂或增加一些定性和定量指標,以強化提高發展的質量、效益、全面性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導向,而不是面面俱到地進行修訂。
再次,是增加深化改革開放的要求,突出改革開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重要戰略地位。21世紀第二個10年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具有關鍵意義的歷史階段,這期間我們不僅要著力解決好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更要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邁出實質性步伐,以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同時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動力和制度保障。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並明確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各領域深化改革開放的重點和突破口。供參考。

⑵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到2020年,人民生活水平將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務____總體實現.

均等化。

望採納,謝謝

⑶ 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是什麼

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是:

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新的要求。

1、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

第一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

第二是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第三是增強創新驅動發展力,使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提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第四是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使工業化基本實現,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農業現代化社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

第五是繼續實施區域總體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各區比較優勢,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形成;

第六是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使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我國經濟競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2、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強政治建設,要在黨的領導下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發揮;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實現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3、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基礎更加堅實。

第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必須使之深入人心;

第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是社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使公民文化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

第三,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必須實現文化產品更加豐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第四,文化越來越成為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元素,要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必須使中華文化走出去,邁出更大步伐。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就業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縮小,社會保障全民覆蓋。

第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這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普遍提高的重要標志;

第二,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育水平明顯提高,進入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這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

第三,就業更加充分,這是民生之本得到保障的具體體現;

第四,收入分配差距縮小,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扶貧對象大幅減少,這是發展改革惠及全體人民的重要體現;

第五,社會保障全民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這是實現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病有所醫的必然要求;

第六,社會和諧穩定,這是人民安居樂業的必要前提。

5、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一要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使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

二要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初步建立資源循環利用體系;

三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環境保護力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

四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實現森林覆蓋率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3)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擴展閱讀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綜觀國際國內大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准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確保到二0二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

胡錦濤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1、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2、完善宏觀調控體系,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3、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4、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

5、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基本建立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健全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形成有利於創新創造的文化發展環境。

6、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管理體制,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基層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網路,建立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的體制機制。

7、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⑷ 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是實現什麼

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是「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標。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要求,具有以下5個鮮明特點:

1、以黨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目標為基礎,保持目標的連續性。發展目標是長期性與階段性的統一。

2、集中精力著重解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使目標更具有針對性。

3、增加深化改革開放的要求,突出改革開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重要戰略地位。

4、把生態文明建設和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的目標一起提出,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要求。

5、提出了兩個「翻一番」的新要求,既鼓舞人心又切實可行。

小康標准

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標志。

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

3、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

4、恩格爾系數低於40%。

5、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平方米。

6、城鎮化率達到50%。

7、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

8、大學入學率20%。

9、每千人醫生數2.8人。

10、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4)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擴展閱讀:

一、十八大報告重要內容

1、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強調,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他強調,必須抓好八個方面的重要任務:

(1)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

(2)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3)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增強黨的創造活力;

(4)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設高素質執政骨幹隊伍;

(5)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

(6)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

(7)堅定不移反對腐敗,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8)嚴明黨的紀律,自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

2、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

他指出,加強社會建設,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必須加快推進社會體制改革。

他說,這方面的重要任務包括: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3、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他指出,一是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二是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三是要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要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4、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重點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1)要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

(2)要全面促進資源節約;

(3)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

(4)要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5、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發展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他說,一是要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二是要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三是要完善基層民主制度。四是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五是要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六是要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七是要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6、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新的要求:

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7、與時俱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強調,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中,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

胡錦濤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准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我們一定要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

8、科學發展觀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強調,科學發展觀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必須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我國現代化建設全過程、體現到黨的建設各方面。

⑸ 黨的十八大對到二0二O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的新要求是什麼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的新要求是:

1、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工業化基本實現,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形成。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2、人民民主不斷擴大。

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發揮。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3、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文化產品更加豐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中華文化走出去邁出更大步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基礎更加堅實。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進入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就業更加充分。

收入分配差距縮小,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扶貧對象大幅減少。社會保障全民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社會和諧穩定。

5、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初步建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森林覆蓋率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5)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要求,具有以下5個鮮明特點:

1、以黨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目標為基礎,保持目標的連續性。

2、集中精力著重解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問題。

3、增加深化改革開放的要求,突出改革開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重要戰略地位。解決小康社會進程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使目標更具有針對性。

4、把生態文明建設和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的目標一起提出,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要求。

5、提出了兩個「翻一番」的新要求,既鼓舞人心又切實可行。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十分艱巨,全黨同志一定要埋頭苦幹、頑強拼搏。國家要加大對農村和中西部地區扶持力度,支持這些地區加快改革開放、增強發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現代化建設中繼續走在前列,為全國改革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歷史背景:

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當代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

⑹ 材料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2020年要做到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全民受教育

題中觀點是不全面的(1分)。如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根據上述計算結果可知,收入倍增會導致城鄉差距進一步拉大(2分)。根據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實際增速來看,由於我國積極統籌城鄉發展,2010年、2011年農村村民人均純收入增速已逐步高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到2020年我國城鄉差距有望縮小(1.5分)。隨著我國進一步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努力促進社會公平,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也會逐步縮小(1.5分)。

⑺ 毛概黨的十八大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黨的十八大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從五個方面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的目標要求,即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特別是報告提出「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兩個翻番」,使小康社會目標更加明確、更加切近,同時標准也更嚴、要求也更高。報告強調,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必須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報告提出了全面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領域體制改革的目標要求,明確了各個領域深化改革開放的重點。報告關於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要求,是對什麼是小康社會、如何建設小康社會認識的新飛躍,必將極大激發全國人民為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美好前景的奮斗熱情。

十八大從「五個方面」進一步充實完善了十六大、十七大確定的奮斗目標,發出了確保到
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動員令。
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包括:
一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二是人民民主不斷擴大,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
三是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基礎更加堅實;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
五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工業化基本實現,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形成。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發揮。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文化產品更加豐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中華文化走出去邁出更大步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基礎更加堅實。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進入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就業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縮小,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扶貧對象大幅減少。社會保障全民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社會和諧穩定。
——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初步建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森林覆蓋率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⑻ 十八大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十八大提出‍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新的要求。

  • 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

  • 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 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基礎更加堅實。

  •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就業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縮小,社會保障全民覆蓋。

  • 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⑼ 為確保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哪些具體的要求和措施

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新的要求。
——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工業化基本實現,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形成。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發揮。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文化產品更加豐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中華文化走出去邁出更大步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基礎更加堅實。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進入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就業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縮小,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扶貧對象大幅減少。社會保障全民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社會和諧穩定。
——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初步建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森林覆蓋率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
黑龍江企業培訓師證書查詢 瀏覽:16
投資被騙報案有期限嗎 瀏覽:199
江蘇哲力知識產權招聘 瀏覽:186
溫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54
英樹創造101投票 瀏覽:596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