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法國政府公共服務

法國政府公共服務

發布時間:2021-06-09 00:15:44

⑴ 請簡要的介紹一下法國GRAND ECOLE的定義 和幾所GRAND ECOLE

Grande Ecole是法國最好的院校,也是法國教育的精華所在。只有屬於Grande Ecole協會的學校才算是Grande Ecole。這些學校中包括了工程院校,商業院校,政府公共服務院校。

學制三年,想要考這些學校的外國學生和當地學生一樣都必需通過極嚴格的考試,錄取率在最好的學校低至3%或4%。但是,攻讀研究生的錄取難度相對低了很多,因此已經有了學士學位的外國留學生可以考慮直接入讀研究生。總之,想要在法國獲得最好的教育和一個強大的校友網路,首選Grande Ecole。

如:
巴黎高等綜合理工大學(Ecole Polytechnique)
巴黎高等礦業學院(Ecole des Mines)
CENTRAL
ENST
SUPELEC
HEC
ESSEC

⑵ Administration Econnomique et Sociale

我在法國時讀的就是這個專業,但是時間久了學的東西也忘了,把所記得的告訴你 :)

AES 社會經濟管理

這門學科包含了,經濟學、國際經濟法、人口統計學、會計學、公司管理、法國憲法,還有英語是必修的,另加一門外語(有西班牙、德語、義大利語可選擇)

PS:就如上面所說,時間太久可能會搞錯一些,但是基本就這樣。

⑶ 法蘭西內戰提出的廉價政府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1871年,法國巴黎工人階級發動了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反動統治,建立了工人階級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在總結巴黎公社寶貴經驗的過程中,馬克思提出了廉價政府理論。馬克思提出的廉價政府理論有著豐富的思想內涵。
首先,廉價政府必須是消除官僚特權的政府。政府官員必須是社會的公僕和勤務員,而不能是擁有特殊權力、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官僚。馬克思指出,舊國家龐大的政府機器,像蟒蛇一樣地用常備軍、等級制的官僚、馴順的警察、僧侶、卑賤的法官把現實社會的肌體從四面八方纏繞起來。這個官僚政府擁有令人傾心的官職、金錢和權勢,它成了培植官僚資產階級的溫床,成了少數官僚階層無恥掠奪國家資源的最佳場所。同時,這個官僚政府也成了資產階級賞賜給官僚階層的特殊「財富」。正是基於對舊國家的深刻認識,馬克思強調,工人階級解放的前提是「打碎」舊的國家機器。他說,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成的國家機器,並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因為,奴役他們的政治工具不能當成解放他們的政治工具來使用。在打碎舊國家機器的基礎上建立的工人階級政府,必須是徹底清除了等級制的政府,必須是以隨時可以罷免的勤務員來代替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老爺們的政府,必須是在公眾監督之下進行工作的政府。這樣的政府清除了使政府工作人員變為官僚的土壤,取消了政府工作人員凌駕於人民之上的特權。這是一種真正的人民政府,也是低政治成本的廉價政府。
其次,廉價政府必須是減輕人民負擔的政府。政府不能成為「巨額國債和苛捐重稅的溫床」及社會贅瘤,而應成為輕徭薄賦、造福社會的公共服務機構;政府官員必須是平民化的普通工作人員,而不能是「高俸厚祿」、特權無限、靠民眾供養的「高位權貴」。為了建立廉價政府,馬克思反復強調:(1)一切公職人員像公社委員一樣,都只應領取相當於工人工資的薪金,以此辦法來取消靠社會供養而又阻礙社會自由發展的寄生贅瘤,從而大大降低政府的辦公費用。(2)要以大規模的節約,即不但以政治改造,而且以經濟改革來開始其工作。做到上述兩點的政府,必然會杜絕把大宗國民產品浪費在官僚身上,必然會成為低經濟成本的廉價政府。
再次,廉價政府必須是人民自己的政府。在深刻認識資本主義國家本質的基礎上,馬克思敏銳地認識到,舊國家實質上是統治階級對人民群眾「進行奴役和牟利的手段」。因此,它必然要「製造大批的國家寄生蟲和巨額國債」,必然會出現「貪污腐化的鬧宴」,必然會縱容「一切腐敗分子的胡作非為」。要解決這一切問題,必須使政府成為人民自己的政府,成為人民說了算的政府。為此,馬克思提出,未來的工人階級政府「必須由各區全民投票選出的」代表組成,這些代表對選民負責,隨時可以撤換。
二、廉價政府理論在蘇聯的實踐及其教訓
十月革命勝利之初,蘇維埃政權在列寧領導下貫徹了馬克思的廉價政府理論,建立了真正的廉價政府和人民政府。
其一,蘇維埃政府是一個屬於人民的低政治成本的政府。為建立這種政府,列寧要求每個蘇維埃機關,都要張貼關於接待群眾來訪的日期和時間的規定,不僅貼在屋裡,而且貼在人人可以看到的大門外面。接待室必須設在可以自由出入、根本不需要什麼出入證的地方。星期日和假日也要規定接待時間。列寧還要求人民委員會的領導,每周不少於兩小時下到基層,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同時,列寧以及蘇維埃其他領導人也都堅持耐心接待來訪的群眾。據統計,在1922年10月至12月16日的兩個半月中,列寧親自接待了來訪群眾125人次,列寧的辦公室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接待室」。列寧的上述努力,目的十分明確,就是要建立一個真正屬於人民的低政治成本的政府。
其二,蘇維埃政府是一個官員沒有任何特權、精幹高效的政府。當時,蘇維埃政權只有18個人民委員部,蘇共中央政治局只有7名委員。即便如此,列寧還始終堅持通過縮減蘇維埃機關、改善組織、消滅拖拉作風和官僚主義、減少非生產開支,來不斷地精簡蘇維埃機關和減少費用,並要求用審查人員和檢查實際工作的辦法與官僚主義和拖拉作風的泥潭作斗爭,毫不留情地趕走多餘的官員,減縮編制。列寧還認為,蘇維埃政權建立後取消官員們的各種特權,使他們的工資與工人持平,是防止官僚主義的可靠保障。列寧要求,政府領導人工資與最低工資不超過5倍,全國以6000盧布作為最高工資限額。作為人民委員會主席,列寧帶頭取消幹部特權。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切實減輕人民的負擔,建立真正的低經濟成本的政府。
歷史已經證明,是否訴諸廉價政府的實踐絕非小事,它直接關繫到民心向背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列寧領導的蘇維埃政權之所以能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生存和發展起來,構建廉價政府是其重要原因。相反,擁有70多年光榮歷史的社會主義蘇聯頃刻之間土崩瓦解,拋棄廉價政府,形成官僚政府,不能不說是原因之一。

⑷ 法國的公務員制度

各國對公務員的稱謂有所不同,英國稱「文職人員」,法國稱「職員」或「官員」,美國稱「政府雇員」。

論法國公務員制度的現代化改革
作者:李和中 主題類號:D01/公共行政 【 文獻號 】1-1314
【原文出處】《法國研究》
【原刊地名】武漢
【原刊期號】200101
【原刊頁號】104~120
【分 類 號】D01
【分 類 名】公共行政
【復印期號】200105
【 標 題 】論法國公務員制度的現代化改革
【 作 者 】李和中
【作者簡介】李和中 武漢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 正 文 】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應對世界政治、經濟一體化的進程,西方發達國家先後啟動了公共行政改革。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即是公務員制度的現代化。與英國、美國八十年代中葉開始的激進化改革相比較,法國在整個八十年代由於兩黨交替執政的結果,其改革進程發展較緩慢。1995年希拉克出任總統之時,為了調整政府管理與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多重矛盾,公務員制度現代化的進程被視為整個公共行政改革的突破口,「以國家全面改革這一更宏大的形式出現」(註:(法)呂克.魯邦、雅克.齊耶:《從行政現代化到國家改革》,國家行政學院國際合作交流部編譯:《西方國家行政改革述評》,國家行政學院1998年版,第85頁。),至二十世紀末,其成績卓著且已初見成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探討法國公務員制度現代化的基本模式及其改革內容,無疑對我國公務員制度現代化具有啟迪作用。
一、法國公務員制度現代化改革的動因
法國公務員制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改造舊的公務員規章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大約經歷了近半個世紀(1946至1981年)而漸臻成熟。由於歷史的傳統原因,法國的公務員制度具有下述體制特徵:其一:典型的科層官僚制。法國公務員在任職期間受國家保護,官職等級按年晉升,職務可以調任,官職分立,同類同職級人員可在不同地區、不同機關間調任,從而形成終身僱用的封閉官僚系統。其二,瞻循化的默許規則。即機關行政首長可直接以「紅包」形式獎勵下屬,此類「紅包」系非法定給予,故以個別、秘密方式交付,雙方秘而不宣,但預算上承認該項開支。其三,民主參與機制。公務員可通過「人事管理協議會」直接參與人事行政,並以此調節行政機關與公務員的雙方利益。其四,考試培訓嚴格結合任用。其五,公務員隊伍實行精英主義。
法國公務員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其各自所屬的公共事業機構(如學校、醫院等)編制內正式擔任專職的工作人員。法國公務員在法律概念上分為國家公務員、地方公務員和醫護公務員,它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機關各部門從事行政管理事務的常任工作人員、外交人員、教師、醫務人員等。其總數約400萬人,其中國家公務員有220萬人(185萬人在政府機構中工作,其他則是軍隊工作人員與教師),地方公務員100萬人,醫護公務員80萬人。公務員佔法國就業人數的11%。
投入二十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經濟、政治的深刻變化,建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框架下的國際經濟競爭日趨激烈。與其他西方國家一樣,全球化的國際環境及社會、經濟日益深化的變革使法國政府及其公務員制度面臨著愈來愈大的壓力,因為高質量的公務員系統尤其是其管理的質量構成了一國經濟總體競爭力的重要內容,顯然,舊的公務員體制及其積淀下來的傳統價值已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國際競爭戰略。
具體而言,法國公務員制度直接面臨著來自外部與內部的兩方面壓力。
從外部看,首先是國家公共行政日益面對來自地方權力機構的壓力和企業競爭的挑戰。西方國家公共管理改革的切入點之一是分權和權力的非集中化(法國也不例外)。分權是指削減中央政府職能或把中央政府的職能轉移到地區、地方政府以及半公共組織中去。而權力的非集中化則是將運作責任而非決策責任下放給下級部門,賦予下級在管理活動中更大的職權與自由度。上述改革思路要求對公務員的組織結構與職能范圍作出新的劃分。其次,是公共服務的供方邏輯向需求邏輯轉變的要求。過去「供方邏輯」觀念指導下的公共服務,社會對國家公共管理的要求是被動的,國家提供什麼樣的「服務」,社會就接受什麼樣的服務。隨著向「需求邏輯」的轉變,企業、社會團體認為自己是用戶,是政策的消費者,國家應該按市場中社會消費者的要求制定政策。政府為公眾服務,應考慮公民需求方面出現的越來越大的差異,這就需要調整服務的功能使之更適應分散的和特殊的要求。相應地,公務員本身對參與、理解和分擔責任的需求亦將日益增加。再次,傳統的管理模式已成為更新的障礙。以科層制和規章制度為基礎的組織結構成為政府管理和效率的嚴重阻礙。以官僚制為特徵的科層結構的底層所蘊含的巨大的能源和才能被壓抑,低層員工和服務對象(顧客)最接近政府提供的服務,因而他們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對政府服務最有發言權,但他們的話語卻往往被忽略。因此,唯有賦予被排除在決策過程以外的低。。。。。。http://www.pp369.cn/lw/0408/2004/4-11/125537.html

⑸ 巴黎市政府因僱傭太多女性被罰9萬歐元,這是怎麼回事

近日,有一則消息引發網友們的關注,根據外媒的報道,巴黎市政府僱用太多女性擔任高級職務而被罰款9萬歐元,理由是巴黎市政府在2018年的人員配置中違反了法國有關性別均等的規定,在16名高層管理者當中,有11名女性,而男性只有5名。巴黎女市長伊達爾戈對罰款保持樂觀的態度,並認為這個決定是荒謬可笑的。伊達爾戈在去年剛剛再次當選為巴黎市長,她表示,她之所以會被處罰,是因為2018市政府的管理職位中69%都是女性,市政府的管理層,一下子變得太女權了。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上任之初就表明態度鼓勵鼓勵女性參加政治。一些研究表明,女性參與政治並不遜色於男性。雖然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參與到政治中來,但女性在各種民選職位中所佔的比例仍然非常有限。因此,巴黎市政府僱用太多女性擔任高級職務而被罰款9萬歐元,巴黎女市長伊達爾戈是樂觀的,因為這也表明白了高層管理者當中女性比例的提升。

⑹ 法國單日增新冠確診首次超3萬例,是政府政策的問題嗎

客觀來說,法國政府面對第二輪新冠疫情的沖擊時,積極應對並頒布了不少比較正確的政策。如果能得到有效實施,對遏制疫情將起到有效作用,之所以單日新增確診超3萬例,恐怕還得歸咎於法國人自身的不自律以及緊張的物資供應。

宵禁政策實行幾天了,巡邏人員發現的居民私自外出事件也非常之多。與其將疫情惡化的原因歸咎於政府,還不如說法國社會本身存在的問題。一邊指責政府防疫不力,另一半又追求自由,疫情如何不惡化?

⑺ 法國政府機構是怎樣設置的

法蘭西共和國政府是由第五共和國的法國憲法確定的半總統制政府。國家宣稱自己是一個「不分的、世俗的、民主的、社會主義的共和國」。憲法規定三權分立並聲稱法國是「由1789年宣言明確的人權和國家主權原則的連接體」。法國國家政府被分為行政、立法和司法分支,許多像美國政府。總統和由他任命的總理分享行政權。整個內閣,包括總理,能被國民議會,國會的低級院通過「不信任案」撤銷;這確保總理總是被議院多數議員支持。國會包括國民議會和參議院。它通過法規並就預算案做表決;它通過在國會大廈的底層正式的質詢並由成立調查委員會控制行政機構的行為。法規的合憲性由憲法委員會檢查,委員會成員由共和國總統、國民議會議長和參議院議長任命。共和國前總統也是委員會成員。獨立的司法基於從拿破崙法典演變來的民法系統。它被分為司法分支(處理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和行政分支(處理對行政決定的申訴),每個分支都擁有自己的獨立的最高上訴法院:針對司法法院的翻案法院和針對行政法院的國務委員會。法國政府包括各種檢查權力濫用的機構和獨立機構。法國是單一制國家。然而,各種法定區劃——大區、省和市鎮——有各種不同的來源,並且國家政府被禁止干擾它們的正常立法活動。法國是歐洲煤鋼共同體,後來的歐洲聯盟的創建成員。因為這,法國把它的部份主權移交給歐洲機構,如同由它的憲法所提供。法國政府因而必須遵守歐洲的條約、指令和規章。 法國有一個獨創的系統,其行政分支由兩位官員——總統和總理領導。 傳統上,政府包括三個級別的成員。部長是政府最高級的成員;副部長在部長職責的特殊領域協助部長;國務部長在不太重要的領域協助部長,並偶爾出席內閣會議。在第五共和國之前,一些有特殊政治重要性的部長被叫做「國務秘書」;這種做法在第五共和國以一種純粹表示敬意的方式繼續;被命名為國務秘書的部長在政府中被虛設有較高的重要性。部的數量和職責的拆分和它們之間的行政管理從一屆政府到另一屆政府不斷變化。當每個部的名字和確切的職責領域可能變化時,一個人通常至少發現:經濟、工業和就業部(稅務、預算), 內政部(法律執行、與地方政府的關系), 司法部(監獄、運行法院系統、訴訟事務的監管), 國民教育部, 國防部, 外交部, 運輸部。 獨立機構的一些例子:法蘭西銀行,中央銀行,是獨立的。這是歐洲中央銀行系統整合的先決條件。 電子通訊和郵政規章監管局,從前的名字是電信規章監管局,是對電信和郵政服務的開放市場的一個獨立行政機構。 能源規章監管局是一個煤氣和電力的開放市場的獨立行政機構。 金融市場監管局監管金融市場。 視聽設備高級理事會監管無線電廣播和電視以及公共廣播的發射頻率的發放和收回。 國家競選活動帳戶和政治融資委員會監管政黨和政治競選活動的融資和開支。 政府也為它自己的活動的看守者做准備;這些獨立行政機構由通常由高級律師或國會議員組成的委員會領導。國會兩院之一時常有它自己的委員會,但有時他們合作創建一個單獨的國家調解委員會(Commission nationale mixte paritaire)。舉例說:國家計算和自由委員會;公共服務機構必須在創建關於個人信息的檔案前請求它的核准,而且它們必須聽從它的建議;私立機構只須申報它們的檔案;公民在反弊端委員會前有追索權。 國家安全偵聽控制委員會;有關國家安全形勢的有限數量的行政機構委員會的竊聽核准(在其它形勢中,竊聽可能只在司法-行政刑事調查中被核准)。 政府也規定監管關鍵性的市場和有限的資源,以及由法規創設的市場的專門機構。雖然,作為行政部門的一部份,它們次於部長,但它們時常以高度獨立性活動。競爭、消費和舞弊抑制總指導機構監管和控制在對所有經濟角色和私人消費者開放競爭的市場上可得到的產品和服務,並能在弊端情況中發送行政制裁。 民用航空總指導機構監管國家航空交通並發出對航空公司和其它私營或公共組織及民眾的核准。 國家就業局維持失業民眾的社會利益分配的公共注冊處(但現在一個單一的注冊處與獨立的工業和貿易就業協會,一個僱主聯合會和工會的共同協會共享支付給他們),協助他們成為與僱主尋求人的一樣好的人,並控制他們。法國國家指派它的董事長,國會提供它的經費和人事,但它在它的董事會只擁有三分之一的席位(其它席位由僱主聯合會和工會平等享有)。

⑻ 公共服務理論

公共服務的理念起源於19世紀後半葉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沖突與斗爭,最早提出公共服務的是19世紀後半期德國社會政策學派的代表人物瓦格納(AdolfWagner)。1912年法國公法學家萊昂·狄驥明確界定了公共服務的實施主體是「那些事實上掌握著權力的人」。19世紀末期英國改良主義經濟學家霍布森提出了「最大社會福利」思想,界定了公共服務的價值目標,他認為國家必須干預經濟生活,以便把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調和起來,使「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得以實現。

21世紀初期,以美國著名公共行政學家羅伯特·B·登哈特為代表的一批公共行政學者提出了新公共服務理論。這一理論包括了六個方面的基本內涵:一是政府的職能服務;二是追求的目標是公共利益而不是副產品;三是行政作為在思想上要具有戰略性,在行動上要具有民主性;四是服務於公民,而不是服務於顧客;五是強調責任政府,責任並不簡單;六是重視人,而不只重視生產率。

公共服務屬於公共產品的范疇。按照公共產品的概念,公共服務應是一種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社會服務,是以一定的信息、技術或文化等形式表現出來的一種公共產品。公共服務根據內容和形式分為基礎公共服務、經濟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服務和社會公共服務。基礎公共服務是指那些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從事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基礎性服務,如提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服務等。經濟公共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發展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務。社會公共服務則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滿足公民的社會發展活動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務。

⑼ 試述法國當代公務員制度的建立及改革

法國公務員制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改造舊的公務員規章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大約經歷了近半個世紀{1946-1981}而漸進成熟。和其他發達國家一樣,法國的公共行政改革是在現有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和行政體制不變的框架下進行的,是一種調試性改革,這種調試性行政改革要求法國公務員制度必須從應對市場經濟的發展變化出發,建立以結果為本的體制,激發公務員的潛能,實現增進行政績效,提升服務品質的改革目標。
法國公務員制度改革開始於1959年對《公務員章程》的首次修改,隨後在60年代改革了公務員的培訓制度,70年代改革了工資制度,80年代改革了退休制度,知道90年代,才開始以提高工作效率為目的的現代化改革。按照法國公務員制度改革漸進發展的原則,連續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展開:一是進行政府內部職能調整的非集權化改革,進一步下放人事權。二是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下的傳統「人員管理」模式向「人力資源開發性管理」模式過渡,這種管理將人才資源的適用與開發合理結合在一起,更有利於公務員素質的提高和發展。三是確保公務員素質為目的,在公務員選拔和提升中推行競爭機制的改革過程,主要是通過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考試錄用的辦法 晉升制度和激勵機制的措施來實現
加分啊 純手打 加分!!!!

閱讀全文

與法國政府公共服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
黑龍江企業培訓師證書查詢 瀏覽:16
投資被騙報案有期限嗎 瀏覽:199
江蘇哲力知識產權招聘 瀏覽:186
溫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54
英樹創造101投票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