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簡單的對聯
實用對聯
按社會需要生產產品暢銷
照經濟規律辦事事業興隆
(工廠)
座座平爐鋼火飛濺傳捷報
排排井架油浪翻騰奏凱歌
(工廠)
絲線浸透辛勤汗
錦緞綴滿智慧花
(紡織廠)
以夜繼日笑灑熱汗千滴
沐雨櫛風喜建廣廈萬間
(建築業)
谷乃國之寶
民以食為天
(糧店)
萵苣不羨翡翠綠
瑪瑙偏妒蘿卜紅
(蔬菜店)
李桃交誼篤
橘柚及時登
(水果店)
未登瑤池宴
已成蟠桃仙
(水果店)
路旁小店最順路 家常便飯如到家
(飯店)
飯菜譽滿三江水
情意飽暖四海心
(飯店)
舉杯有量十碗過崗尚易
罷宴無癮三年封壇何難
(酒館)
飯香菜美迎客早
桌潔杯凈映春紅
(飯店)
隔壁千家醉
開壇十里香
(酒店)
開缸音十里
酒醉過三家
(酒店)
鐵漢三杯軟腳
金剛一盞搖頭
(酒店)
座上不乏豪客飲
門前常扶醉人歸
(酒館)
潤詩潤畫猶潤顏
醉情醉筆亦醉心
(酒館)
交不檔濫須知良莠難辨
酒莫過量謹防樂極生悲
(酒館)
天地造化爾灑多少汗
太白遺風君有幾首詩
(酒館)
沽酒客來風亦醉
賣花人去路還香
(贈酒家)
劉伶借問誰家好
李白還言此處香
(贈酒家)
竹葉杯中萬里溪山閑送綠
杏花村裡一簾風月獨飄香
(酒館)
文體對聯______
藝苑百花俏
文壇萬象新
唱時代贊歌
寫人民心聲萬眾一心同獻策
百花齊放共爭春
百家爭鳴科學興旺
萬花齊放文藝繁榮
齊放放開繁榮花朵
爭鳴鳴出時代聲音
文壇藝苑花開似錦
球場舞台掌動如雷
發展體育運動
猛跨道道難關
越過重重障礙
振奮民族精神
體壇頻傳捷報
樹雄心向世界紀錄瞄準
立壯志為祖國人民爭光
黑人白人結交友人
小球大球稱雄寰球
解放思想勤學苦練創紀錄
加快步伐齊心協力攀高峰
替國爭光健兒志
為民樹勛赤子心
數年苦練圖幾跳
畢生心血為一球
香隨靜婉歌塵起
影伴嬌饒舞袖垂
文壇百花放異彩
藝苑蓓蕾含奇香
文壇藝苑百花爭艷
江河大地萬紫千紅
金鼓點點載起迎春舞
銀弦悠悠唱出百花曲
百家爭鳴振興無產階級事業
萬花齊放繁榮社會主義文藝
飛燕入水俏
猛虎登山雄
文壇英才揮彩筆
藝苑新秀唱頌歌
彩筆傳情歌四化
歌喉達意頌長征
舞台小天地
天地大舞台
古今往來只如此
淡妝濃抹總相宜
聲為律呂身為度
雲想衣裳花想容
舞台方雨懸明鏡
優孟衣冠啟後人
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
演唱古昔情
不違當今情
認認真真演戲
踏踏實實做人
治學對聯______
揮筆應書民心願
凝神當思國前程
藤根揉就充書架
蕉葉斜分作硯田
簾外五更風雨冷
案頭三尺筆墨濃
學海無涯勤是岸
雲程有路志為梯
少年不經勤學苦
老來方悔讀書遲
腳下行程千里遠
腹中貯書萬卷多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胸藏萬匯憑吞吐
筆有千鈞任翕張
筆底一詩可撼世
中庭半弓能容天
白菊開時習作畫
黃鸝囀後效吟詩
雖雲智慧生靈府
更須功夫在筆端
臨老常有身健日
讀書偏愛夜長時
_____輓聯小集_____
死者瞑目戌邊尚多英雄漢
烈士安息革命自有後來人
端陽競渡不忘楚國故事
清明獻花紀念人民功臣
馬革裹屍烈士志
捷報傳家父老心
只有父母思嬌子
從無人民忘功臣
花落水流
蘭摧玉折
時事傷心風號鶴唳人何處
情慘目月落烏啼霜滿天
能詩能酒能文章仙島遽邀保士去
亦和亦介亦豪爽清風時悵故人遙
滿腹經綸離世早堪嘆
一腔熱血沸騰遲可悲
著述有奇書.仁術仁心.操業岐俞傳三世
針砭及末俗.醫人醫國.留名和緩自千秋
春江桃葉鶯啼濕
夜雨梅花蝶夢寒
雲深竹徑樽猶在
雪壓芝田人不回
事業已歸前輩錄
典型留與後人看
桃花流水杳然去
明月清風何處游
不作風波於世上
別有於地非人間
經學駕唐宋而上
其人在儒俠之間
(挽章太炎)
死者瞑目戌邊尚多英雄漢
烈士安息革命自有後來人
端陽競渡不忘楚國故事
清明獻花紀念人民功臣
馬革裹屍烈士志
捷報傳家父老心
只有父母思嬌子
從無人民忘功臣
花落水流
蘭摧玉折
時事傷心風號鶴唳人何處
情慘目月落烏啼霜滿天
能詩能酒能文章仙島遽邀保士去
亦和亦介亦豪爽清風時悵故人遙
滿腹經綸離世早堪嘆
一腔熱血沸騰遲可悲
著述有奇書.仁術仁心.操業岐俞傳三世
針砭及末俗.醫人醫國.留名和緩自千秋
春江桃葉鶯啼濕
夜雨梅花蝶夢寒
雲深竹徑樽猶在
雪壓芝田人不回
事業已歸前輩錄
典型留與後人看
桃花流水杳然去
明月清風何處游
不作風波於世上
別有於地非人間
經學駕唐宋而上
其人在儒俠之間
(挽章太炎)
_____名勝古跡聯_____
來到半山坐一坐
再行五里天上天
(九華山釣魚台)
一水繞荒祠此地真無關節到
停車肅遺像幾人得立姓名尊
(合肥包公祠)
理冤獄關節不通自是閻羅氣象
賑災黎慈悲無量依然菩薩心腸
(合肥包公祠)
忠賢將相
道德名家
(合肥包公祠)
教弩聳高台不為炎劉消劫運
聽松來遠客誰從古佛識真如
(合肥民教寺)
飛騎橋頭論勝負
教弩台上評忠奸
(合肥民教寺)
曹公教弩台尚在
吳主飛騎橋難尋
(合肥民教寺)
萬山拜其下
孤雲卧此中
(黃山文殊院)
高閣逼雲霄舉頭紅日近
遠山收入畫回首白雲低
(黃山玉屏樓)
九匹白練出奇觀.連續奔騰.遠觀
如狼駿驊騮添赤兔
三嶺松濤鳴爽籟.抑揚起伏.乍聽
似千軍健卒赴疆場
(黃山九龍瀑)
去帆疑峽走
卷浪駭江飛
(馬鞍山採石磯大風亭)
相陰陽.度原隰.想前朝創業艱難.只贏
得靈寢盤空.江淮帶郭.黍離離滿目舊
山河.伊何人斯.頓傷心於青袍白馬
省刑罰.薄稅斂.沐當代深仁浩澤.試看
那閭閻撲地.舸艦迷津.瑞靄靄一天新
雨露.登斯樓也.豈獨觀乎綠樹紅雲
(鳳陽譙樓)
廟內無僧風掃地
寺中少燈月照明
(鳳陽龍興寺)
來到半山坐一坐
再行五里天上天
(九華山釣魚台)
妙手生白玉
沃土出黃金
(九華山)
千古詩才蓮萊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蓮居士謫仙人
(馬鞍山採石磯太白樓)
千古詩才蓮萊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蓮居士謫仙人
(馬鞍山採石磯太白樓)
把酒問青天放眼已無高力士
登舟望秋月曠懷猶憶謝將軍
(馬鞍山採石磯太白樓)
翁去八百年醉鄉猶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滁縣琅琊山醉翁亭)
謝宣城何許人.只憑江山五言詩.
要先生低首
韓荊州差解事.肯讓階前盈尺地.
容國土揚眉
(馬鞍山採石磯太白樓)
登百尺樓看大好江山.天若有情.應識四
方思猛士
留一杯土以爭光日月.人誰不死.獨將千古讓先生
(安慶徐錫麟烈士紀念樓)
天開圖畫.美盡東南.落日咽孤忠.戰血
醒余千載後
魯酒不溫.高丘返顧.歌風思猛士.江流倒卷萬年來
(安慶大觀亭)
片土寄忠魂.聽檻前萬馬.江聲滾滾.驚
疑征鼓動
孤城俏戰氣.指窗外二龍.山影蒼蒼.飛入酒杯來
(安慶大觀亭)
把酒問青天放眼已無高力士
登舟望秋月曠懷猶憶謝將軍
(馬鞍山採石磯太白樓)
翁去八百年醉鄉猶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滁縣琅琊山醉翁亭)
謝宣城何許人.只憑江山五言詩.要先生
低首
韓荊州差解事.肯讓階前盈尺地.容國土揚眉
(馬鞍山採石磯太白樓)
登百尺樓看大好江山.天若有情.應識四
方思猛士
留一杯土以爭光日月.人誰不死.獨將千
古讓先生
(安慶徐錫麟烈士紀念樓)
天開圖畫.美盡東南.落日咽孤忠.戰血
醒余千載後
魯酒不溫.高丘返顧.歌風思猛士.江流倒卷萬年來
(安慶大觀亭)
片土寄忠魂.聽檻前萬馬.江聲滾滾.驚疑征鼓動
孤城俏戰氣.指窗外二龍.山影蒼蒼.飛入酒杯來
(安慶大觀亭)
『貳』 想知道: 馬鞍山市 採石磯太白樓 在哪
太白樓,位於馬鞍山市區西南7公里處的翠螺山麓採石磯上,原名牛渚磯,由內傳說金牛出容渚而得名,因產彩石,東吳時更今名。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曾在此對月舉樽,泛舟詠唱。採石磯古建築群有太白樓、廣濟寺、蛾眉亭、然犀亭、三元洞、衣冠洞、行吟橋等。李白自開元十三年(725)25歲時出蜀遠游,他不知多少次來往於長江之上,路過採石磯;不知多少次停留、游覽採石磯,至今留下大量有關採石磯的壯美詩篇。直到他62歲時,終老於上游離採石磯20公里處的安徽當塗縣。後人為紀念他,就在採石磯翠螺山麓修建起太白樓。
『叄』 太白樓茶乾的點評
呵呵,當兵在馬鞍山,認識了這個東西。對它還是有點感情的。其實要糾正一下,雖然和豆腐乾很象,但是,在它要比豆腐乾硬的多。當地人都是那它下酒,就茶,或者炒菜的,所以叫茶干。此外還有一種薛津的臭干,黑忽忽的,上面有的還有毛,有點象紹興的臭豆腐,但也是硬硬的。把它和辣椒同炒,真的是可以下一大碗飯啊。最好的茶干並不出在太白樓,而是在馬鞍山市當塗縣一個叫黃池的地方。太白樓只是做為一個旅遊點,而把那些東西改良並推向了市場。其實,真正的茶干,並沒有那些五花八門的味道,本味才是其最出色的地方。
『肆』 馬鞍山到底有幾個太白樓
當然在採石磯翠螺山上的那個是真的!網路地圖有時也很不準,用Google的吧
『伍』 馬鞍山市裡有哪些景區好玩
採石磯 採石磯位於馬鞍山市區西南約5公里的採石公園里的翠螺山麓,古稱牛渚磯。它和岳陽城陵磯、南京燕子磯,合稱「長江三磯」。以山勢險峻,風光綺麗,古跡眾多而列三磯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譽。採石磯突兀江中,絕壁臨空,扼據大江要沖,水流湍急,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採石磯歷來為江南名勝,古往今來,吸引著許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陸游、文天祥等都曾來此題詩詠唱,特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多次來採石磯游覽,留下了許多有名的詩篇。現在在採石磯上建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馬鞍山的旅遊景點。 遊人來到馬鞍山市西南的唐賢街,過鎖溪橋,即見平地拔起的翠螺山。山西北臨大江,三面為牛渚河環抱,海拔131米,猶如一隻碩大的碧螺浮在水面而得名。此山原名牛渚山,相傳古有金牛在此出渚。山間林木蔥綠,蔚然深秀,西麓突兀於江中的懸崖峭壁就是著名的採石磯;西北臨江低凹之處,人稱西大窪,北邊山脊樑叫蝸牛尾,山勢險峻;南麓林木蔥郁,亭閣隱隱,太白樓等文物古跡均分布在這一帶,最高處是翠螺峰。 太白樓面臨長江,背連翠螺,濃蔭簇擁,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古建築。它與湖南嶽陽的岳陽樓、湖北武昌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合稱為江南著名的「三樓一閣」。太白樓是為紀念我國唐代詩人李白而建造的。它初建於唐元和年間(806~820年),原名謫仙樓,距今已有1100餘年歷史。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改名為「太白樓」,亦稱作「唐李公青蓮祠」。歷代均有修建,現存建築建於清光緒年間(1875一1908年)。太白樓高18米,長34米,寬17米,採用我國傳統的古建築式樣,主樓三層,一層為廳,二層為樓,三層為閣。前後分兩院,前為太白樓,後為太白祠,由迴廊相連,二、三樓閣檐下置郭沫若書寫的「太白樓」和張愷帆書寫的「謫仙樓」匾額,各具神韻,十分醒目。進門檐下兩壁嵌有一塊清代重修太白樓碑記和一塊記載李白生平的碑文。進入大廳迎面大屏風繪有太白漫遊來石圖,壁上掛著太白游蹤圖,樓上設兩尊黃楊木太白雕像,一立一半卧,還有太白手書拓本和各種版本詩集陳列,以及歷代名士文人的詩篇、楹聯、匾額和繪畫。 太白樓西側是廣濟寺。綠樹掩映之中的「觀音閣」是圮毀的廣濟寺僅剩的建築,內供觀音菩薩像。閣前左側有一口「赤烏井」,是採石磯最為古老的歷史文物。 廣濟寺西首有蛾眉亭,亭建於北宋,已有900多年歷史。亭內有數方珍貴的古碑。蛾眉亭據險而臨深,憑高而望遠,景色秀麗。亭前左前方臨江之處,是一塊平坦巨石為聯璧台,此石嵌在蔥郁陡峭的絕壁上,伸向江中,險峻異常。民間傳說詩人李白是在這里跳江捉月,騎鯨上天的,故又稱捉月台或捨身崖。 聯璧台左下側的臨江絕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簡朴典雅。傳說東晉將領溫嶠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過天門一瀉而下,浪擊峭壁,捲起千堆雪,氣勢壯觀。亭西側石階下還可以看到懸空橫出的巨石,上有一隻50餘厘米長的大腳印,傳說是明初大將常遇春三打採石磯時留下的。 翠螺山半山腰還有李白衣冠冢,墓用青石壘砌,基高2米,直徑5米,墓碑上鐫「唐詩人李白衣冠冢」。四周松柏簇擁,芳草菲菲,環境幽靜。 三元祠,又稱三官洞,是採石磯最大的一座天然石洞,在蛾眉亭西側岩下,洞傍山臨江嵌在崖壁間,下落無地,如自水出,江水拍擊洞邊崖壁,浪花飛濺,令人眩目。洞內上下兩層,洞內有洞,可通大江,環境別致,四季景色迥然各異,洞中供奉天、地、水三元水府神位。內還設有茶室。 馬鞍山市中心還有雨山湖公園,當塗縣境內有青山李白墓、天門山等名勝古跡。
『陸』 太白樓的簡介
太白樓在中國一共有四處,分別是濟寧太白樓、馬鞍山太白樓、歙縣太白樓、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鎮李白故居太白樓。四處各具風格,濟寧太白樓肅穆沉靜,馬鞍山太白樓庄嚴輝煌,歙縣太白樓古樸素雅。其中李白在濟寧生活二十餘年,日日在太白樓上飲酒賦詩,李白在此得到玄宗皇帝的徵召,受到玄宗皇帝的賜還後又歸於此。所以濟寧太白樓與李白最為密切。
太白樓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樓之一,其自身悠久的歷史始終見證著詩仙李白文化在濟寧的傳承,是一代代濟寧人心目中的文化地標。
地址
任城區太白樓中路27號
中文名稱
濟寧太白樓
外文名稱
Tai building in Jining
地理位置
山東省濟寧市
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8:00-18:00
『柒』 太白樓的介紹
太白樓在中國一共有四處,分別是濟寧太白樓、馬鞍山太白樓、歙縣太白樓、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鎮李白故居太白樓。四處各具風格,濟寧太白樓肅穆沉靜,馬鞍山太白樓庄嚴輝煌,歙縣太白樓古樸素雅。其中李白在濟寧生活二十餘年,日日在太白樓上飲酒賦詩,李白在此得到玄宗皇帝的徵召,受到玄宗皇帝的賜還後又歸於此。所以濟寧太白樓與李白最為密切。
『捌』 武漢太白樓有多少年的歷史
武漢只有黃鶴樓,太白樓不在武漢,太白樓在中國一共有四處,分別是濟寧太白樓、馬鞍山太白樓、歙縣太白樓、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鎮李白故居太白樓。
『玖』 濟寧太白樓是怎樣的
濟寧太白樓即「太白酒樓」,坐落在任城東門里城牆上,就是後來的濟寧小閘口附近,原名「賀蘭氏酒樓」,為唐代賀蘭氏經營的酒樓,並非唐代大詩人李白舊居,只因李白當年常在此宴飲,後人敬重他稱之為「太白樓」。
太白樓在我國共四處,濟寧太白樓肅穆沉靜,馬鞍山太白樓庄嚴輝煌,歙縣太白樓古樸素雅,青蓮鎮太白樓墨跡濃厚。
其中,李白與濟寧太白樓最為密切。他在濟寧生活20餘年,在太白樓上飲酒賦詩,並得到皇帝的徵召,後歸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