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社區公共服務資源共享

社區公共服務資源共享

發布時間:2021-06-04 19:33:21

㈠ 如何讓社區與轄區單位實現資源共享共駐共建

社會參與是社區建設的核心,社區共建是加強社區建設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城市社區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深入開展社區共建
活動
,大力培育駐區單位、各類組織和全體成員的地緣意識、參與意識、公共服務意識,呈現出「共駐社區、共建社區、共享社區資源」的良好態勢。但是,城市駐區單位參與社區建設,主要靠政府組織有關部門與社區結對,靠社區工作者反復上門向轄區單位匯報情況、徵求意見、提供服務來爭取支持,總體上看,普遍存在著「一頭熱、一頭冷」現象,使得社區資源大量閑置、無法共享。

一、制約社區資源共享的四大因素

一是資源擁有單位對參與社區建設熱情不高,由於政府尚未對資源共享問題出台具體的、操作性強的實施細則,對資源擁有單位在責、權、利等方面缺乏有約束力的規定和要求,一些單位沒有將社區建設看成自已應盡的義務,納入工作計劃之中。

二是轄區單位對資源共享存在一定顧慮,在社區資源共享實施過程中,會出現使用維護、安全責任等管理問題,無形中給資源提供單位增加了工作量和管理成本。

三是社區對轄區單位平時要求的事多,提供的服務少,使一些單位共駐共建積極性不高。

四是尚未形成社區資源共享的制度體系。

㈡ 如何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

三、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重點任務

(一)建設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各地應結合實際,以街道(鄉鎮)為基本單元,應用功能集成、界面規范、部署集中的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確有需要的可依管理幅度和服務半徑向所轄社區延伸。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應兼具政務事項辦理和基礎信息採集功能,實行「前台一口受理、後台分工協同」的運行模式。統一設立電子政務辦理界面,通過與人口、法人單位等國家基礎信息資源庫的信息共享,建立以公民身份號碼、組織機構代碼等基礎信息為索引的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管理機制,實現居民身份證辦事「一證通」。按照不同業務的具體需要優化電子政務流程,建立政府主動公開信息、政務辦理痕跡信息和公共管理狀態信息的實時共享機制,實現社區公共服務的跨部門業務協同。積極開發網上咨詢辦理、服務熱線呼叫、現場自助查詢等系統功能,為居民群眾提供網路、電話和窗口服務關聯組合的一體化社區公共服務,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整合社區公共服務信息資源。各地應依託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加快統籌社區公共服務網路和信息資源,原則上凡涉及社區居民的公共服務事項,均要逐步納入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集中辦理。加快社區信息系統集約化建設,推動部署在不同層級、不同部門、分散孤立、用途單一的各類社區信息系統向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遷移或集成,最大限度精簡基層業務應用系統、服務終端和管理台帳。在保證數據交換共享安全性的前提下,促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與現有部門業務應用系統實現互聯互通。推動政府職能部門向基層轉移職能,規范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范圍、共享方式和共享標准,逐步豐富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和服務信息,不斷擴大社區政務事項的跨區域通辦范圍。

(三)完善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規劃布局。各地要充分發揮市(地、州、盟)層級電子政務公共平台作用,集中建設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和綜合信息庫,為街道(鄉鎮)及社區開展服務提供便捷渠道和技術支持。支持依託街道(鄉鎮)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社區公共服務「一站式」服務機構,統一提供社區基本公共服務的咨詢、辦理和反饋服務。「一站式」服務機構的設施建設或改造應合理布局、科學分區、完善功能,方便居民群眾辦事。根據需要可以依託社區級綜合服務設施,為社區居民提供委託代辦服務,增強社區公共服務的便捷性。

(四)加強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運行管理。各地要建立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運行管理機制,明確管理主體和責任,原則上實行平台獨立運行、業務歸口指導的管理模式。制定完善信息採集制度,加強社區信息資源規劃,明確社區信息採集標准,將社區場所、人員、事件等信息納入採集范圍,按照一數一源、集中採集、共享校核、及時更新的原則,實現「數據一次採集,資源多方共享」。整合街道、社區層面管理服務力量,加強社區公共服務隊伍建設,實行統一考核、調配和管理,實現同工同酬。強化服務隊伍教育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能夠較好地勝任「綜合服務」的要求,推動服務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建立健全首問負責、限時辦結、績效考核和群眾監督機制,積極引入服務對象滿意度評價和第三方評估,切實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和功能,優先發展針對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困難群體的系統應用,創新開發針對艾滋病人、精神病人、吸毒人員等特殊人群的特色服務。廣泛吸納社區社會組織、社區服務企業信息資源,促進社區公共服務、便民利民服務、志願互助服務的有機融合和系統集成。完善社區服務信息推送機制,主動及時地為社區居民提供各類公共服務信息和生活服務信息。加強多種網路接入手段間的結合和轉換,大力發展各類信息服務載體和信息服務終端,為社區居民提供「一網式」、「一線式」的綜合服務。

四、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各級黨委政府重視支持下,建立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協調機制,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形成整體合力。各級民政部門要會同發展改革、公安、工業和信息化、財政等部門做好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統籌規劃、資源整合、設施布局和運行管理等工作,各級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要指導協調利用各級電子政務公共平台開展社區公共服務應用的頂層設計、平台構建、技術保障和評測評估等工作。

(二)完善籌資機制。建立社區信息化建設多元化籌資機制,加快實施《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各地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實際情況,整合政府各部門信息化建設資金項目,逐步提高社區信息裝備條件和社區服務信息化水平,採取財政補助等方式解決社區公共服務信息平台建設經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社區信息化建設,發揮通信運營商、信息服務商和軟硬體供應商在技術、人才、資金和信息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優勢,降低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和維護成本,支持科研機構和企業研發適合社區需求的信息系統及終端產品。

(三)健全制度標准。加快制定全國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標准,規范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設施建設、技術支撐、運行管理和監督考核,切實提高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質量。研究制定全國社區公共服務標准體系,規范社區公共服務項目、服務流程、服務方式、服務質量和服務評價,切實提高服務社區居民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居民滿意度評價體系,推動社區信息化建設健康快速發展。及時清理不利於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規章制度,逐步實現社區公共服務的電子化辦理。

(四)強化信息安全。增強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網路、綜合信息庫和各部門業務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護能力建設,充分利用依法設立的電子認證服務機構,實現面向電子政務內外網與各級各類業務應用的身份認證、訪問授權和責任認定等安全管理,為跨部門、跨區域的業務協同提供安全保障。制定實施與系統應用緊密結合、技術上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和保密解決方案,加大安全可靠軟硬體產品應用力度,配備相關技術力量,定期組織開展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確保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信息安全。加大對違章違法泄密行為的責任追究和懲罰力度,保護國家和公民的信息安全。

(五)堅持試點推進。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長效運行機制,以社區居民最關心和最急需的公共服務為抓手,依託信息惠民國家示範省市建設開展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試點工作,著力推進體制機製革新和制度標准創新。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加大推廣力度,逐步擴大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地域覆蓋和項目覆蓋,將社區居民全員納入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服務范圍。全國社區管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單位要率先開展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工作。

㈢ 社區怎樣搞好黨建共駐共建,資源共享

藍圖共繪 理清思路 按照城鄉一體化新格局的要求,各地各部門積極指導和幫助結對村制定完善發展規劃,充分利用結對村的資源優勢、產業優勢,深挖潛力、增強後勁,理清發展思路。 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立仙洪驗區的戰略部署,一年多來,試驗區完成了14個鄉鎮、407個村鎮發展規劃的編制,吸引了大量社會資金,為全省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樣板;選擇鄂州市作為市州級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整區域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試點;在29個扶貧開發重點縣(市)中選擇7個縣(市)開展脫貧奔小康試點,整縣推進新農村建設;在全省88個縣(市、區)各選擇一個重點鄉鎮開展整鄉鎮推進新農村建設;採取組派省直新農村建設工作隊駐村幫扶措施,整合優勢資源,指導和幫助駐點村開展新農村建設。五個層面的新農村試點工作,覆蓋了全省近30%的鄉鎮和村,形成了全方位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戰略格局,起到了重要的示範作用。 項目共建 夯實基礎 各地各部門堅持把「著力選准一個好項目」作為「城鄉互聯、結對共建」活動五個目標任務之一,整合項目和資金,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穩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城鄉上下採取「聯建」、「共建」、「幫建」等措施,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鄉村公路改造硬化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農田土地改造工程,以及「百鎮千村」示範工程建設和村莊整治。同時,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等形式的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農產品生產基地。先後投入專項資金2。9億元,建設優勢農產品板塊基地2700萬畝,支持46個糧食大縣建設,發展30個畜牧大縣,新增規模養殖小區200個,建設26個水產大縣、100個高效漁業示範村和500個畝均效益過萬元的高效養殖示範戶,打造武嘉線50萬畝百里蔬菜長廊、長江三峽200萬畝柑橘板塊經濟區、200萬畝精養水產品出口大板塊經濟區。 民生共保 完善服務 各地各部門把「城鄉互聯、結對共建」作為實現一二三批學習實踐活動無縫對接、上下聯動的重要舉措,建立健全城市與農村、機關與基層之間聯動抓整改、保民生、促發展的長效機制。 參加第一批學習實踐活動的單位注重把「城鄉互聯、結對共建」與鞏固擴大第一批學習實踐活動成果、開展好第二、三批學習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通過開展「百名局長聯百村」、「百名常委聯百企」、「千家單位聯千村」、「萬名黨員聯萬戶」等活動,集中力量幫助基層解決農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困難和突出問題。目前,全省70多個縣市開展了以「一建三改」為主要內容的新農村綜合治理工程,已建沼氣池36萬口,建無害化廁所20萬戶,飲水安全受益的農戶達到200萬人。同時,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縣(市、區)為單位全覆蓋,擴大農民受益面;支持3400個村衛生室建設項目,加強農村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建設。 文明共創 豐富內涵 各地各部門以推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為抓手,以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載體,發揮「幫、帶」作用,形成了以城帶鄉、城鄉共建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格局。 省委、省政府把實施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工程作為2009年全省「十件實事」之一,先後安排2000萬元補助資金建設100個鄉鎮綜合文化服務站,投入1750萬元支持農家書屋建設,實施了1200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項目。充分利用流動舞台車、流動圖書車、流動電影放映車等,開展送戲、送書、送電影下鄉以及「三下鄉」、「四進社區」等面向基層、服務群眾的文化、藝術活動;鼓勵和支持各地開展自編自演、自娛自樂、便於參與、健康有益的群眾文化活動。 黨建共抓 強化保障 各地各部門堅持把開展「城鄉互聯、結對共建」活動作為提升基層黨建水平的重要途徑,深化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扎實推進「五個基本」建設,全面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水平。 積極創新基層組織設置形式,在村與村、村與基地、村與企業、村與協會之間橫向聯合建立黨組織,實現優勢互補、以強帶弱,促進共同發展。南漳縣先後在18個產業協會、2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1個龍頭企業、9個專業市場建立了產業黨組織,產業黨組織里的黨員90%以上成為種養大戶,3961名產業黨員共與7960多個農戶結成了幫扶「對子」,輻射帶動產業農戶25600多戶,幫助12。5萬多人走上產業致富之路。 同時,著眼競爭擇優選人,全面實行公推直選,大力實施「回歸工程」,把外出經商的致富能人請回來,全省首批共選聘826名大學生到村任職、支持100名有創業項目和能力的大學生「村官」創業,涌現出了一批立志紮根基層、服務農村黎錦林式的優秀大學生「村官」,農村黨組織活力不斷增強。

㈣ 社區公共服務包括哪些越詳細越好。謝謝

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社區就業、醫療衛生、文體教育、人口計生、社區治安、法律事務、社會救助

㈤ 便民就是社區資源共享嗎

這種社區還是不錯的,可以幫助人民,得到了好處,喜歡你們這種做法,共享資源,越多越好。

㈥ 如何改進政府在社區的公共服務方式

整合政府各抄部門在城市基層的辦事機構,積極推進「一站式」服務,提高為社區及其居民提供公共服務的水平。政府有關部門不得將應由自身承擔的行政性工作攤派給社區組織。對有些社區組織做起來有優勢的行政性工作,可依法採取「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委託社區組織承擔。積極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管理等多種形式,調動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服務的積極性,促進公共服務社會化。梳理、整合各類服務熱線、呼叫熱線,形成社區公共資源共享機制。建設社區信息化平台,提高社區公共服務的自動化、現代化水平。

㈦ 如何利用社區公共服務平台實現社區服務

三、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重點任務
(一)建設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各地應結合實際,以街道(鄉鎮)為基本單元,應用功能集成、界面規范、部署集中的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確有需要的可依管理幅度和服務半徑向所轄社區延伸。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應兼具政務事項辦理和基礎信息採集功能,實行「前台一口受理、後台分工協同」的運行模式。統一設立電子政務辦理界面,通過與人口、法人單位等國家基礎信息資源庫的信息共享,建立以公民身份號碼、組織機構代碼等基礎信息為索引的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管理機制,實現居民身份證辦事「一證通」。按照不同業務的具體需要優化電子政務流程,建立政府主動公開信息、政務辦理痕跡信息和公共管理狀態信息的實時共享機制,實現社區公共服務的跨部門業務協同。積極開發網上咨詢辦理、服務熱線呼叫、現場自助查詢等系統功能,為居民群眾提供網路、電話和窗口服務關聯組合的一體化社區公共服務,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整合社區公共服務信息資源。各地應依託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加快統籌社區公共服務網路和信息資源,原則上凡涉及社區居民的公共服務事項,均要逐步納入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集中辦理。加快社區信息系統集約化建設,推動部署在不同層級、不同部門、分散孤立、用途單一的各類社區信息系統向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遷移或集成,最大限度精簡基層業務應用系統、服務終端和管理台帳。在保證數據交換共享安全性的前提下,促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與現有部門業務應用系統實現互聯互通。推動政府職能部門向基層轉移職能,規范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范圍、共享方式和共享標准,逐步豐富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和服務信息,不斷擴大社區政務事項的跨區域通辦范圍。
(三)完善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規劃布局。各地要充分發揮市(地、州、盟)層級電子政務公共平台作用,集中建設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和綜合信息庫,為街道(鄉鎮)及社區開展服務提供便捷渠道和技術支持。支持依託街道(鄉鎮)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社區公共服務「一站式」服務機構,統一提供社區基本公共服務的咨詢、辦理和反饋服務。「一站式」服務機構的設施建設或改造應合理布局、科學分區、完善功能,方便居民群眾辦事。根據需要可以依託社區級綜合服務設施,為社區居民提供委託代辦服務,增強社區公共服務的便捷性。

㈧ 企業如何為社區服務開展資源共享 共建成效 區域黨建

區域黨建駐區企業「拿出」資源服務居民文:城南小北「鴻運數碼照相室」位於什剎海街道鼓西大街142號,是退休黨員王廣智開辦的個體照相室。個體照相室可以說是本小利薄,但自從「創先爭優」活動以來,老王帶頭簽訂了《鼓西社區黨員公開承諾書》,以自己的「小企業」為基地和社區愛好攝影的黨員志願者組建了現在的「鴻運數碼攝影黨員志願者工作室」。目前,工作室已為10餘名80歲以上老人和3名殘疾人免費拍證件照,為居民優惠照相、洗相片達到1000餘張。還多次為社區黨員的參觀、居民郊遊以及社區各項文體活動義務攝像、拍照,同時給予優惠沖洗。不僅如此,工作室還推出了定期為社區愛好攝影的居民講解、傳授「攝影知識交流座談會」,深受喜愛攝影的居民歡迎,在社區群眾中樹立了黨員的良好形象。「盡管我的照相室不大,但是一樣能為居民群眾服務。」王廣智說。鼓西社區有許多的老黨員曾多年參加社區活動、為居民提供各種服務,現在年歲大了搬離社區和子女居住,社區黨委想要看望他們又沒有車,這時基業達公司主動承擔起派專車送社區黨委工作人員到老人家裡去探望。社區居民王姐患了紅斑狼瘡,還要獨自撫養女兒,果子市幼兒園得知後主動為王姐的女兒提供教育服務,緩解了王姐的後顧之憂,使她能夠安心治病……還有許多駐區企業與社區資源共享的例子,急地區居民之所急,助困、助學,只要能幫的都二話不說。在看到發揮駐區企業作用為居民服務取得了顯著成效後,鼓西社區黨委進一步挖掘企業單位資源,在完善駐區企業服務居民的體制機制上做文章。社區黨委聯合珠穆朗瑪賓館等單位一道聯合組織開展文藝表演、趣味運動會、棋牌比賽等聯誼活動,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建立了充滿濃郁文化氛圍的「康樂家園」,並不斷擴展出「紅色家園」、「學習家園」、「和諧家園」、「共建家園」、「關愛家園」,最終形成了家園式的「社區黨員服務中心」。四環社區潤得立綜合市場有限公司是西城區最大的一所綜合農貿市場,佔地面積16000多平方米,攤位600多家,經商人員1300餘人,管理人員20多人,經營品種從吃穿用玩到各地小吃品種齊全。由於其品種全,特色多,也吸引了眾多外國遊客到此參觀品嘗。商戶99%為流動人口,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其中口袋黨員、隱性黨員不乏其人。如今,四環市場至少每月舉行一次集體黨建活動,「流動黨員連心家園」讓離家多年的流動黨員們終於又有了自己的活動陣地;由地區居民自發捐書組成的「黨員書屋」為流動黨員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以「平面樓宇黨建活動第二階段推進會暨杜絕白色污染我先行」為主題的綠色環保活動,聯合周邊商戶互相監督,杜絕使用不環保的塑料袋,營造良好的市場氛圍……這些例子不一而足。以黨組織的名義,各家商戶形成品牌、誠信等同盟共識,抱團作戰,攜手共贏,形成了良好的社企聯建的雙贏效應。企業為居民服務、黨組織為企業服務,換來的是群眾對黨組織的信任,和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據不完全統計,僅2012年上半年街道各社區黨組織聯合單位開展的服務活動中受益居民達5000多人次,同時駐區企業也在居民中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增加了經濟效益。

閱讀全文

與社區公共服務資源共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
黑龍江企業培訓師證書查詢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