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師大星火平台
星火平台主要是一個公益性質的志願服務平台。平台的主要作用在於幫志願者統計志願服務時長和內容,而在平台統計得出的志願服務信息可以作為日後志願者參評優秀志願者的憑證。至於每個人願不願意繼續做,一般是看個人意願,當然也有學院有硬性要求,貌似是四年累計80小時。
至於志願者手冊也是記錄志願活動的憑著而已,一般會由班幹部統一收上去幫你填寫並蓋章,作用和星火平台差不多。
拓展資料:
南京師范大學(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簡稱南京師大,坐落於六朝古都南京市,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共建,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是中國高等師范教育的發祥地之一。
學校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創辦的三江師范學堂,後歷經兩江優級師范學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國立江蘇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時期;另一源頭為1888年創辦的匯文書院,後發展為私立金陵大學,1951年與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曾稱私立金陵女子大學)合並,成立公立金陵大學。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以原南京大學、金陵大學等有關院系為基礎,在原金陵女子大學校址組建南京師范學院。1984年更名為南京師范大學。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動力高等專科學校並入。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和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哪個好師資力量強
一個個回答,這個專業當然南師中北好,南師中北依託南師大,南師作為文科類院校播音與主持專業很好。藝術類也是三本。就業率是專業的問題,不是學校的問題。錄取線南師中北會高。是專業分加文化分。學費大概每年兩萬二。兩所學校都是民辦的。金城去年也是第三批次的。第幾批次不是重點,重點是民辦的。
3. 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是不是沒有圖書館學校有多大
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是由南京師范大學和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共同舉辦的獨立學院。學校不大。作為一個獨立學院理論上是應該有獨立館舍的圖書館,事實上中北學院圖書館規模只是相當於綜合性大學的一個資料室,沒有獨立館舍、館藏也一般,但是由於學院座落在仙林大學城內,能與南京師范大學仙林校區共享一些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圖書館,因此對讀者不會造成很大影響。
4. 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是幾本呢
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是三本院校。
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Zhongbei College)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百年名校南京師范大學下屬的二級獨立學院,是由南師大和南師大教育發展基金會合辦的。於南京師范大學組織教學。
南師大中北學院自1999年建院以來,秉承百年老校——南京師范大學優良的辦學傳統和先進的教育理念,依託南京師范大學的優質教學資源,獨立組織教學,是南京師范大學本科生培養的有機組成部分。
(4)南京師范大學公共服務擴展閱讀:
學院堅持以專業建設為龍頭,提升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契合度,基本形成了以語言類、管理類、工程技術類和藝術類四大專業群。學院現有在校生8800餘人,教職工近400人。學院下設8個系科,分別為人文系、外語系、經濟與管理系、公共管理系、信息科學與技術系、工學系、美術系、音樂系,共有38個本科專業,涉及經、法、文、理、工、管、藝等門類。
學院堅持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核心,擁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且富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學院積極鼓勵和支持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大力培養「雙師」型人才,加強實踐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使教學工作充滿活力。
學院具有中高級職稱的教師超過80%,青年教師有多人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和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
5. 南京師范大學的學術研究
截至2015年11月,南京師范大學擁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公安部重點實驗室、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和體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國婦聯婦女與性別研究與培訓基地、江蘇省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各1個。
南京師范大學還擁有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4個,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江蘇新型高端智庫1個,江蘇省決策咨詢研究基地3個,江蘇省委宣傳部省級重點研究基地2個,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6個(含培育點1個)、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1個、江蘇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研究中心1個、江蘇省老年學研究基地1個;江蘇省重點實驗室11個、工程研究中心6個,江蘇省工程實驗室5個,江蘇省漁業重點實驗室2個,江蘇省科技公共技術服務平台2個。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虛擬地理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道德教育研究所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醫葯功能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全國婦聯研究基地:全國婦女/性別研究與培訓基地
國家體育總局研究基地: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研究基地、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江蘇省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培育點:地理環境演化模擬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光電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地理信息科學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分子醫學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生物多樣性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環境演變與生態建設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生物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大規模復雜系統數值模擬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微生物與功能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江蘇省醫葯超分子材料及應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新型動力電池重點實驗室、江蘇省三維列印裝備與製造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工程實驗室:江蘇省智能信息技術與軟體工程實驗室、江蘇省水土環境生態修復工程實驗室、江蘇省電氣裝備電磁兼容工程實驗室、江蘇省能源系統過程轉化與減排技術工程實驗室、江蘇省先進通信聲頻技術工程實驗室
江蘇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信息安全保密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生物醫葯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海洋綜合開發與生態建設工程中心、江蘇省微生物資源產業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萃取分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萃取分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蘇省漁業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水生甲殼動物病害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水產生物餌料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社科類研究基地:江蘇法治發展研究院、創新經濟研究院、江蘇省老年學研究基地、語言信息科技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教育社會學研究中心、司法現代化研究中心、江蘇城鄉一體化研究基地、江蘇民營經濟研究基地、江蘇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研究中心、江蘇藝術強省建設研究基地 研究概況 截至2015年11月,南京師范大學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5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4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項、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3項;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和《自然》上發表第一作者單位論文5篇,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第一單位),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6項、自然科學一等獎3項(第一單位),8部專著入選「國家社科基金優秀成果文庫」,科研成果入選2008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和「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該校教師主持、歷時8年修訂的點校本《史記》,入選《光明日報》「2013十大文化亮點」和《中華讀書報》「2013十大文化事件」。 自然科學研究 南京師范大學1992年科研經費投入比1985年增長2.6倍,應用科研項目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67%。承擔了國家"八六三"高技術、"八五"科技攻關、攀登計劃、火炬計劃等高新技術研究項目。通過科研成果鑒定113項,獲國家專利18項,公開出版專著800部,發表論文近7000篇,其中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120多篇,科研成果獲國家和省級政府部門獎91項。 社會科學研究 2015年,學校共獲得各類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6項,立項數位居全省第二,重大重點項目立項數居全省首位。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第二批)立項名單中。該校獲批5項,全國並列第七。
由該校地理科學學院鄭洪波教授作為首席科學家申報的的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973計劃)項目「末次冰消期以來中國中東部極端氣候環境事件與農業起源發展和人類適應研究」於2014年正式獲得科技部批准立項。
在201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集中受理期間,該校共申報218項,其中65項獲立項資助,包括重點項目2項、面上項目3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3項,立項總經費3544.5萬元。
在201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結果中,該校獲批項目31項(其中重點項目5項,一般項目19項,青年項目7項),立項數首次突破30大關,申報項目的立項率為21.8%,遠超全國平均立項率13.3%的水平。獲批立項項目總數位列全國高校(含科研院所)第10名、全國師范院校第2名、全省高校第2名(僅次於南京大學)。其中,獲批立項重點項目總數位列全國高校(含科研院所)第4名、全國師范院校和全省高校第1名。
在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立項中,該校共獲立項項目27項,其中規劃基金項目13項,青年基金項目13項,科研誠信與學風建設專項任務項目1項。 館藏資源 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是1952年在原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圖書館的基礎上,調集前南京大學師范學院、金陵大學等單位所藏書刊資料組建而成。全館形成了三區七館的分布格局:隨園校區隨園圖書館(文學圖書館)和華夏圖書館(教育圖書館);紫金校區紫金圖書館(工科圖書館);仙林校區敬文圖書館(總館)、社科圖書館(含密集書庫)、數理化圖書館和生地圖書館。截至2015年9月,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紙質館藏已逾300萬冊,其中教育學、文學、理學、藝術學等學科館藏文獻尤為豐富,古籍、民國文獻、工具書等頗具特色。古籍藏書12萬余冊,其中線裝書11萬余冊,被收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有190種3000多冊,其中孤本明末刊孚中道人的《且居批評息宰河傳奇》、明天順間刻本《宋學士文集》等,彌足珍貴。另有《四庫全書》、民國時期教育學文獻收藏、《方誌叢書》等古籍影印精裝本1萬余冊。2008年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共有41部古籍入選《江蘇省珍貴古籍名錄》,23部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書館擁有中外文電子圖書約320萬冊,中外文電子期刊累計31000種,各類資料庫資源112個。
敬文圖書館(總館):敬文圖書館得益於香港朱敬文教育基金會捐助,並以已故教育實業家朱敬文先生名字命名。文獻收藏的重點是為教學服務的文理科中外文書刊、工具書,社科和理科中文樣本圖書、教學參考書和本校教師著作等。
隨園圖書館(文學圖書館):隨園圖書館主要為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師提供所需的中外文書刊,收藏的重點以文史為主,有古籍、工具書、文科期刊樣本、文革前及民國期間出版的文獻、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等。
華夏圖書館(教育圖書館):華夏圖書館原為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圖書館。1988年5月得益於香港華夏教育基金會捐助,建成中國國內第一所面向全國基礎教育、師范教育的專業圖書館。主要收藏中文人文樣本圖書、港台版圖書等,是江蘇省高校文獻信息保障系統教育學文獻中心。
紫金圖書館(工科圖書館):館藏以工科為主,同時藏有《中國國家標准》、《中國專利文獻》等文獻資料。江蘇省高校文獻信息保障系統文理科中文圖書采編中心設在該館。
生地圖書館:生地圖書館主要收藏生物、地理類中外文書刊資料約4萬冊。
社科圖書館(含密集書庫):社科圖書館面向公共管理學院、商學院和法學院提供學科專業服務。有社會科學研究型文獻約5萬冊。密集書庫主要收藏用頻較低的中外文書刊50萬冊。
數理化圖書館:數理化圖書館位面向數學科學學院、物理科學學院、化學科學學院和計算機科學學院提供學科專業服務。有理學研究型文獻約6萬冊。 學術期刊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是南京師范大學主辦、江蘇省教育廳主管的哲學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刊登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社會學、政治學、歷史學、文學等方面的學術論文。2010年已入選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其刊登的論文在《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和《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等主要文摘類刊物上的二次文獻轉摘率,在全國高校學報中名列前茅。一直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編制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上海圖書館編制的《全國報刊索引》、北京大學圖書館編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評為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在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編制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中,該刊一直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CSSCI)來源期刊,其論文每年的被引頻次在全國高校社會科學綜合性學報中均排在20名以內。在江蘇省新聞出版局舉辦的優秀期刊評比中,該刊連續獲得社科類十佳期刊、優秀期刊的稱號。在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舉行的近三屆優秀社會科學學報的評選中,分別獲得了全國高校「雙十佳」、「三十佳」學報和「全國社科學報名刊」榮譽稱號。
《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是南京師范大學主辦、江蘇省教育廳主管的綜合性自然科學學術期刊。刊載的論文主要涉及的學科有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體育和實驗心理學等,其中的數學、生命科學和地理學等學科的論文在中國國內外有很大影響。
該刊是國家科委確定的重要自然科學學術期刊、國家科委組建的國家級外向性文獻資料庫--中國科學技術期刊文摘(CSTA)第一批收錄的大學自然科學學報,也是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科技期刊(光碟版)》最早的成員期刊之一。收錄該刊的中國國內外重要檢索系統(資料庫)主要有:美國數學評論、美國化學文摘、美國生物學文摘、俄羅斯化學文摘、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中國數學文摘、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文摘、中國物理文摘、中國化學化工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無機分析化學文摘、中國地理科學文摘、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國家科技信息研究所萬方資料庫、中國期刊網、龍源國際期刊網、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科技期刊精品資料庫等。
《南京師范大學學報》(工程技術版)是南京師范大學主辦的、江蘇省教育廳主管的綜合性工程技術學術期刊。主要刊登電氣工程、電子工程、動力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的學術研究、技術研究和應用研究論文。
據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顯示,該刊2002—2005年的影響因子分別為0.025、0.0563、0.115、0.204;的被引頻次分別為10、10、20、22、61。已被國家科技信息研究所萬方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期刊網、龍源國際期刊網、俄羅斯文摘雜志、美國化學文摘、英國科學文摘、美國劍橋科學文摘、電子科技文摘、中國數學文摘等資料庫或文摘刊物收錄。
6.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宿舍網路自動服務平台網址是多少
http://cams.nnutc.e.cn/selfservice/login.jsf
7. 南京師范大學 行政管理專業2011考研輔導書又哪些哦~~ 我是計算機系的,想明年跨專業考研~~謝謝嘍~~
計算機是統考拜託
就那四門那
如果要跨專業最好問問學長這樣最保險
每個學校都不同的
8. 南京師范大學有兩個獨立學院,這兩個獨立學院有何不同嗎
南京師范大學有兩所獨立學院,分別是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和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都是民辦本科高校。
一、中北學院
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成立於1999年,由百年名校南京師范大學與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共同舉辦,是首批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獨立學院和經江蘇省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批准成立的公益性事業單位。中北學院根據社會經濟、科技發展的趨勢以及人才市場的需求設置專業,並聘請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作為專業教學帶頭人,擁有一支以南京師范大學各學院專業教師為主體的教師隊伍,以確保學院人才培養質量。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注重校園文化建設,以新年音樂會、高雅藝術進校園、教師文化節、科技文化節、社團巡禮節、外語文化節、志願者文化節、讀書節等特色品牌活動為龍頭,以43個涉及學術科技、文化藝術、體育競技、公益服務等類別的社團為載體,開展各類主題教育、文體競賽、學術沙龍、社會實踐等系列活動,陶冶情操、鍛煉能力,營造了明德、尚學、創新、和諧的校園氛圍。
9. 南京師范大學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的學院領導
1963年生,江蘇省啟東市人,博士,教授, 南京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
1983年7月南京師范大學化學系畢業,獲學士學位;1990年6月年南開大學化學系無機化學專業畢業,獲碩士學位;2002年12月年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無機化學專業畢業,獲博士學位;1996年被評為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2004年成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人選。
專業研究方向主要為無機材料化學。目前主要開展納米結構的可控合成與性能研究、納米結構的形成機制、納米結構有序陣列的組裝以及納米結構在催化和(生物)電化學中的應用研究,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項。近年來在影響因子>3.0的國際學術期刊Adv.Mater.、Chem.Eur.J.、Chem.Commun.、Chem.Mater.、Cryst.GrowthDes.、Biosens.Bioelectron、J.Mater.Chem.、J.Phys.Chem.C、Appl.Phys.Lett.等發表論文23篇,其中兩篇論文Template Synthesis of an Array of Nickel Nanotubules and Its Magnetic Behavior(Advanced Materials 2001, 13 (21), 1631-1633)和Facile Synthesis of Hollow Ni Submicrometer Spheres (Advanced Materials 2003, 15(22), 1832-1835) 分別被他引130和90次;項目「一些納米有序結構的構築和表徵」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二,2/7)。 1964年7月出生,江蘇沭陽縣人。中共黨員,工學博士,教授。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兼任江蘇省化學化工協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常務理事。
1988年6月畢業於南京師范大學化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1991年6月碩士研究生畢業於原華東化工學院精細化工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2006年11月博士研究生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功能材料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1991年7月起在南京師范大學工作至今。2008年9月至12月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訪問學習。曾擔任化學系學生班主任、應化行政黨支部組織委員、書記等;2004年1月至2008年9月擔任學校科技處副處長;2008年9月起擔任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
從事學科專業為應用化學,研究方向為有機光化學和功能材料。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1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3項、企事業單位委託開發項目3項,參與國家973前期預研等項目5項。在國內外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30餘篇),授權、公開國家發明專利利20餘項,參與撰寫教材1部。 1975年生,江蘇豐縣人,中共黨員,法學碩士,副教授。現任南京師范大學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黨校常務副校長。
曾在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學習; 1997年6月畢業留校工作,任黨委黨校秘書等;2002年3月調至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工作,先後擔任學院團委書記、院黨校教務長、學生黨支部書記、校團委常委、院黨委委員等職。2008年1月,任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
1998年至今,兼職從事《科學社會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以及黨課等課程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至今共主持研究課題(項目)5項,已完成3項,目前主持在研課題2項;並曾參與省、部級課題多項。已在省級及以上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調查報告等計20餘篇,並指導學生畢業論文10餘人(篇)。
教學方面曾榮獲:南師大首屆「兩課」教學優秀獎等;工作中曾獲:南京零距離首屆「公眾服務大獎」 先進個人、江蘇省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工作者」、南師大「優秀團幹部」、南師大首屆「優秀學生輔導員」、南師大「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獎」一等獎、南師大防治非典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 1964年8月10日出生,江蘇省射陽縣人。中共黨員,理學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副院長。兼任中國化學會化學教育委員會委員。
1986年7月畢業於南京師范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92年7月研究生畢業於南京師范大學物理化學專業,在南京大學獲理學碩士學位;1999年10月研究生畢業於南京大學配位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獲理學博士學位。
1986年8月起在南京師范大學工作至今。1998年晉升為副教授,2004年晉升為教授。曾擔任化學系本科生和研究生班主任、化學系副主任以及南師大兼職監察員等;2004年3月至今擔任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副院長。
教學工作:多年承擔面向本科生的「物理化學」、「物化選講」、「中級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等課程以及面向研究生的「統計熱力學」、「固體化學原理」課程。
為「物理化學」校級精品課程的合作主持人;承擔校級博雅課程「化學史話」的主講;主講的「物理化學」課程被評為校級研究性教學示範課程。
合作編著的《物理化學》教材和《物理化學習題精解》教學參考書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還主編了《中國化學史概論》、《物理化學實驗》等教材。
主持過江蘇省教育廳的教改課題一項和多項校級教改課題;正承擔一項江蘇省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科研訓練計劃,積極組織和開展學院的開放實驗;所指導的本科生畢業論文分別於2004年、2007年、2009年獲得校級百篇優秀畢業論文。
科研工作: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及電解質、燃料電池催化劑、超級電容器等化學電源方面的研究;此外,還對功能材料、固相反應、合成化學等有研究興趣。
主持過三項江蘇省教委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參加過兩項「863」項目、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多項其他項目。
已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正式發表論文60多篇,有國家授權發明專利兩項:「一種合成芳偶醯化合物的方法」(專利號ZL 97 1 07171. 3)和「一種厚塗層陰極電泳漆用的聚氨酯環氧樹脂的製法」(專利號ZL 93 1 11575. 2)。
主要獲獎:
1997年獲得南京師范大學首屆教書育人獎。
1998年被評為南京師范大學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同年,獲得南京師范大學第九屆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2年被評為南京師范大學第四屆青年教師教學大賽「教學十佳」。
2004年11月獲得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全國學聯聯合頒發的第四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優秀指導教師獎,所指導的作品「倍特鋅鎳一次電池」榮獲第四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