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業物聯網的物聯應用
實時監測功能
通過感測設備實時採集溫室(大棚)內的空氣溫度、空氣濕度、二氧化碳、光照、土壤水分、土壤溫度、棚外溫度與風速等數據;將數據通過移動通訊網路傳輸給服務管理平台,服務服管理平台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遠程式控制制功能
針對條件較好的大棚,安裝有電動卷簾,排風機,電動灌溉系統等機電設備,可實現遠程式控制制功能。農戶可通過手機或電腦登錄系統,控制溫室內的水閥、排風機、卷簾機的開關;也可設定好控制邏輯,系統會根據內外情況自動開啟或關閉卷簾機、水閥、風機等大棚機電設備。
查詢功能
農戶使用手機或電腦登錄系統後,可以實時查詢溫室(大棚)內的各項環境參數、歷史溫濕度曲線、歷史機電設備操作記錄、歷史照片等信息; 登錄系統後,還可以查詢當地的農業政策、市場行情、供求信息、專家通告等,實現有針對性的綜合信息服務。
警告功能
警告功能需預先設定適合條件的上限值和下限值,設定值可根據農作物種類、生長周期和季節的變化進行修改。 當某個數據超出限值時,系統立即將警告信息發送給相應的農戶,提示農戶及時採取措施。
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切實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農業,不斷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推動農業發展向集約型、規模化轉變,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農業部決定啟動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下稱區試工程),選擇有一定工作基礎的天津、上海、安徽三省市率先開展試點試驗工作。為確保區試工程順利進行,制定如下方案。一、實施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明顯加快,但也面臨著資源、環境與市場的多重約束,保障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的壓力依然存在,確保農民穩定增收的任務越來越重。實施區試工程,對於探索農業物聯網理論研究、系統集成、重點領域、發展模式及推進路徑,提高農業物聯網理論及應用水平,促進農業生產方式轉變、農民增收有重要意義。(一)實施區試工程,有利於把握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特點及在農業領域的應用規律,探索形成農業物聯網發展模式。信息技術是新生事物,是多種學科技術的集成,兼具系統性和整體性。農業是個古老產業,兼具地域性、季節性和多樣性,這就決定了信息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實施區試工程,研究物聯網技術在不同產品、不同領域的集成、組裝模式和技術實現路徑,逐步構建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促進農業物聯網基礎理論研究、適用技術和產品研發,探索構建國家農業物聯網標准框架體系及相關公共服務平台,將為推動農業物聯網產業大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二)實施區試工程,有利於積累農業物聯網應用經驗,促進農業物聯網科學發展。目前,我國農業物聯網應用尚處於嘗試性起步階段,整體應用水平和建設規模明顯落後於電力、醫療、環保等其它行業。各地農業物聯網應用示範基本呈各自為戰、散兵游勇式發展,點多面廣,嚴重缺乏頂層設計,為示範而示範的現象較普遍,重復投入問題較突出,可持續發展商業模式較少。實施區試工程,有利於逐步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發展方向和重點,為全面、整體、系統推進農業物聯網積累經驗。(三)實施區試工程,有利於調動地方農業部門積極性,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推進農業物聯網應用。雖然一些地方農業部門發展農業物聯網的積極性較高,但由於缺乏穩定投入,系統推動的後勁明顯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物聯網效果發揮和長遠發展。實施區試工程,不僅有利於調動地方農業部門積極性,更重要的是通過政府工程項目的示範、引導和帶動,能夠促進社會各方資源整合、形成合力,共同推進農業物聯網發展。二、目標和重點任務(一)工程目標。開展農業物聯網應用理論研究,探索農業物聯網應用主攻方向、重點領域、發展模式及推進路徑;開展農業物聯網技術研發與系統集成,構建農業物聯網應用技術、標准、政策體系;構建農業物聯網公共服務平台;建立中央與地方、政府與市場、產學研和多部門協同推進的創新機制和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適時開展成功經驗模式的推廣應用。(二)總體思路。按照「統一規劃、系統設計、領域側重、統分結合、整體推進、跨越發展」的總體思路組織實施。遵從「先集中規劃後分區試驗,先集中建平台後組裝集成,先試點試驗、積累經驗後推廣應用」的指導思想分步推進實施。在系統規劃設計的同時,支持天津、上海和安徽根據各自經濟、社會及農業發展水平和產業特點,分別以設施農業與水產養殖、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控和農業電子商務推進、大田糧食作物生產監測為重點領域開展試驗示範,力圖探索形成農業物聯網可看、可用、可持續的推廣應用模式,逐步構建農業物聯網理論體系、技術體系、應用體系、標准體系、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和政策體系,並在全國范圍內分區分階段推廣應用。(三)重點任務一是研究和部署農業物聯網公共服務平台。面向農業物聯網重大行業應用,重點突破多源信息融合、海量信息分布式管理、智能信息服務等關鍵技術,構建農業物聯網公共服務平台,開展面向農業資源規劃與管理、生產過程精準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等領域的共性的服務。二是研究和制定一批農業物聯網應用行業標准。聯合產學研用單位,研究和編制農業領域條形碼(一維碼、二維碼)、電子標簽(RFID)等的使用規范,制修訂一批農業物聯網感測器及感測節點、數據採集、應用軟體介面、服務對象注冊以及面向大田、設施農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應用等方面標准。三是中試和熟化一批農業物聯網關鍵技術和裝備。圍繞區域主導產業,重點中試和熟化動植物環境(土壤、水、大氣)、生命信息(生長、發育、營養、病變、脅迫等)感測器,研製成熟度、營養組分、形態、有害物殘留、產品包裝標識等感測器,開展農業物聯網技術和裝備的系統引進和自主研發,加強動植物生長過程數字化監測手段、模型研究,突破農業物聯網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四是形成一批可推廣的技術應用模式。針對設施農業與水產養殖、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電子商務、大田糧食作物生產等的監測監控,分別研發系列專用感測、傳輸、控制等設備,開發相應的軟體和管理信息系統,從而構建全程技術體系及可持續發展機制。五是培育農業物聯網產業。按照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思路,圍繞農業物聯網的感知識別、數據傳輸、數據處理、智能控制和信息服務等環節,積極引導和推進農業物聯網設備製造、軟體開發及相關服務,培育一批農業物聯網產業化研究基地、中試基地和生產基地,促進農業物聯網新興產業發展。六是強化政策措施研究。總結區試工程經驗,研究提出促進農業物聯網應用推廣的政策建議,積極推動相關政策措施出台,營造農業物聯網發展的良好環境。三、試驗布局圍繞天津、上海和安徽農業特色產業和重點領域,統籌考慮行業及產業鏈布局,逐步實現物聯網技術在農業全產業鏈的滲透和試點省市的整體推進。(一)天津設施農業與水產養殖物聯網試驗區天津毗鄰北京,經濟和交通條件好,區位優勢明顯。設施農業發達,目前擁有高標准設施農業面積60萬畝,水產養殖面積62萬畝,規模化水產養殖小區55個,蔬菜和水產品自給率高。試驗重點是在現代農業示範基地、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水產養殖小區等開展設施農業與水產養殖物聯網技術應用示範,探索不同種類農產品、不同類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開展農產品批發市場物流信息化管理,探索利用信息技術構建新型農產品流通格局,有效減少交易環節,提高交易效率。一是設施農業與水產養殖環境信息採集技術產品集成應用。選擇現代農業示範基地、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水產養殖小區,探索不同種類農產品、不同類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模式及可持續商業模式。二是設施農業生命信息感知技術引進與創新。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的作物生命信息感知技術和設備,實現農作物徑流、葉面溫度、蒸騰量等作物關鍵生理生態信息在線獲取,實現即時灌溉決策與在線營養診斷。三是設施蔬菜病蟲害和水產病害特徵信息提取與預警防控。融合設施環境、視頻、動植物生命感知信息,引進創新設施農業病蟲害和水產主要病害特徵信息提取技術,實現設施農業主要作物的重點病蟲害和水產主要病害信息實時提取與預警、事前防治與控制。四是探索設施農業物聯網應用平台與服務模式。集成現有農業信息服務系統,構建設施農業物聯網集成應用服務平台,面向農業主管部門、生產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層農技人員、農戶等提供多渠道、內容豐富的設施農業與水產養殖物聯網應用服務;總結形成可持續、可推廣的設施農業與水產養殖物聯網應用服務模式。五是農產品交易流通平台。以天津韓家墅海吉星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主體,綜合利用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開展農產品質量追溯,實現物流、配送、倉儲高效管理,並依託深圳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分布在全國的26個農產品批發市場,探索構建「產地裝車、銷地卸車、網上交易撮合、單品種全國互聯互通」的新型農產品流通格局。(二)上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試驗區上海是國際化大都市,農產品主要依靠外阜輸入,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是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探索應用物聯網技術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試驗,對確保大中城市食品安全具有普遍意義。試驗重點是農產品(水稻、綠葉菜、動物及動物產品)生產加工、冷鏈物流和市場銷售等環節的物聯網技術應用,藉助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和條碼技術,搭建農產品監管公共服務平台,實現對農產品生產、流通等環節全過程智能化監控,有效追溯農產品生產、運輸、儲存、消費全過程信息。一是建設農產品安全生產管理物聯網系統。集成無線感測器網路,研究生產環境信息實時在線採集技術,研究生產履歷信息現場快速採集技術,開發農產品安全生產管理物聯網系統,實現產前提示、產中預警和產後反饋。二是建設農業投入品監管物聯網系統。在農業生產環節,建立水稻、綠葉菜等農產品田間操作電子化檔案,對農業投入品進行規范管理,做到來源清楚,領用清晰,用量明確。三是農產品冷鏈物流物聯網技術引進與創新。引進、消化國外農業物聯網先進技術,在消化吸收相關技術基礎上,研製集多種感測器、車輛定位、無線傳輸於一體的冷鏈物流過程監測設備,力爭在穩定性、可靠性、低成本和低能耗方面有進展。開發農產品冷鏈物流過程監測與預警系統,實現基於物流過程的實時化監測與智能化決策。四是農產品全程質量安全監管物聯網應用平台構建與服務模式創新。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綜合資料庫,開發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物聯網應用平台,提供從農田到餐桌為主線的物聯網綜合應用服務,實現以追溯為核心的多方式溯源服務。培育農業物聯網應用示範基地、示範企業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積極探索商業化服務模式。五是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應用示範。以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建設為突破口,重點支持農產品電子商務與農產品追溯系統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設和推廣從農產品生產至終端銷售全程追溯的應用系統,搭建農產品產銷服務信息平台。(三)安徽大田生產物聯網試驗區安徽是典型的農業大省,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試驗以大田作物「四情」(苗情、墒情、病蟲情、災情)監測服務為重點,通過遠程視頻監控與先進感知相結合的農情數據信息實時採集、高效低成本信息傳輸和計算機智能決策技術的集成應用,實現大田作物全生育期動態監測預警和生產調度。一是建設大田作物農情監測系統。基於感測網數據採集,集成開發大田作物農情監測系統,實現對農田生態環境和作物苗情、墒情、病蟲情以及災情的動態高精度監測。二是建立基於感知數據的大田生產智能決策系統。基於信息採集點感知數據,集成農業生產管理知識模型,開發大田生產智能決策系統,實現科學施肥、節水灌溉、病蟲害預警防治等生產措施的智能化管理。三是建立基於物聯網的農機作業質量監控與調度指揮系統。在糧食主產區,基於無線感測、定位導航與地理信息技術,開發農機作業質量監控終端與調度指揮系統,實現農機資源管理、田間作業質量監控和跨區調度指揮。四是構建集成於12316平台的大田生產信息綜合服務平台。以12316平台為基礎,集成現有信息資源和各類專業服務系統,構建大田生產信息綜合服務平台,為農情監測、生產決策、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農機調度、市場監測預警等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五是大田生產物聯網技術應用示範區建設。在小麥、水稻等主產縣(市、區)建設大田生產物聯網技術應用示範區,開展「四情」監測預警、農業生產管理、農機作業調度等物聯網技術應用示範,探索物聯網在大田作物生產上的技術應用模式和機制。六是探索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在設施蔬菜、畜牧、漁業、茶葉、水果等產業,依託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龍頭企業,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和規模種養殖場開展農業物聯網應用試點,探索適合不同種類農產品、不同類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四、條件保障(一)加強組織領導。為有序、高效推進區試工程任務,必須建立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區試工作由農業部農業信息化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組建區試工程技術專家組,由國家有關科研、教育系統的專家參與,負責研究制定區試工程總體技術解決方案,指導區試工程建設,研究和突破關鍵技術,制定農業物聯網相關標准等。試點省市要成立以分管省市領導為組長、農業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副組長、涉農部門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及技術專家組,負責推進本省區試工程。(二)明確工作分工。農業部負責組織制定區試工程總體實施方案,統籌推進區試工程,組織專家開展農業物聯網應用理論、標准規范、共性技術和設備研究與熟化工作,構建農業物聯網公共服務平台,開展應用模式及經驗推廣;試點省市領導小組及農業主管部門負責制定本地區實施方案、落實配套經費、推進區試工程及技術成果的示範與推廣、加強資金監管及提高補助資金使用效益等工作。(三)確保穩定投入。要按區試總體方案安排,建立穩定的投入機制,以確保區試工程整體、穩步推進。農業部負責監督中央補助資金使用。試點省市要按不少於1:1的比例落實配套資金,並制定相應資金管理辦法;注重積極引導有關IT企業和有實力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投資參與區試工程,逐步形成多元化投資格局。注重商業模式的培育,探索可持續發展機制。
㈡ 怎樣健全糧食質量檢驗檢測網路,提高檢驗檢測能力
(一)健全監管體系。
一是健全監管機構。建立市12331食品葯品投訴舉報中心和食品葯品安全評審認證中心。成立經開區食品葯品監管分局。在全市所有鄉(鎮、街道)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和辦公室。合理設置和適當增加基層監管所,加快基層執法裝備標准化建設。加強監管員隊伍建設,合理配備和充實食品安全監管人員,重點引進專業人才,盡快補充空編人員。建立食品葯品安全協管員工作制度。加快推進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公共服務機構建設,配齊監管、監測人員,提高市、縣、鄉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能力。二是提高檢測能力。加快建設市食品葯品檢驗檢測中心和市農產品綜合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推進基層食品檢驗檢測資源整合試點。加強快速檢測能力建設,建立覆蓋城鄉的快速檢驗檢測體系。積極推進第三方檢測機構建設,擴大檢測覆蓋面,增強檢測公信力。三是拓展監管載體。建立完善食品葯品安全電子監管追溯系統,逐步對學校食堂、酒店廚房(三星級以上)實行在線監管。落實生產經營單位的主體責任,建設生產經營者誠信信息資料庫和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及時發布違法違規企業和個人「黑名單」。四是構建共治格局。加大食品葯品安全宣傳力度,增強公眾安全意識和辨假能力。調動民眾參與、支持新聞媒體輿論監督,形成群防群控的工作格局。
(二)加強執法監管。
一是強化抽檢監測。增加重點品種抽檢頻次,提高葯品抽檢監測覆蓋率。規范食品葯品監測數據的報送、分析和通報工作,提高發現和處置食品葯品安全風險隱患的能力。二是深入治理整頓。突出重點品種和重點區域,開展瓶(桶)裝水、中葯飲片專項整治和農村食品市場、食品生產企業、校園及周邊食品、傳統節慶特色食品專項檢查,加大對制售假劣食品、葯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等大要案件的查處力度,嚴厲打擊食品葯品違法犯罪行為。三是推進綜合執法。公安機關明確機構和人員負責打擊食品葯品安全違法犯罪,對隱蔽性強、危害大、涉嫌犯罪的案件,根據需要提前介入,依法採取相應措施。
(三)增加財政投入。
各級政府落實食品葯品、農產品安全專項經費,將食品、電子監管、風險監測、監督抽檢、科普宣教、投訴舉報獎勵、基層監管站所建設、協管人員經費等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加強食品、農產品安全監管執法隊伍的裝備建設,增加執法車輛、現場快速檢測和調查取證等設備,提高監管執法能力。
(四)完善政策法規。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於依法賦予設區市地方立法權的部署,推進食品安全地方立法。完善促進食品葯品產業優化升級的政策措施,提高集約化、規模化水平,大力發展現代化食品葯品物流配送服務體系。積極推進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範工程建設。完善扶持措施,加快推進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根據我市實際,積極向省上提出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建議。
㈢ Q/STJ0001S-2011是純糧酒嗎
過登錄企業標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查詢,僅查到Q/STJ0001S-2016《蔬菜辣醬》標准,未查到Q/STJ0001S-2011相關信息。
㈣ 白酒執行標准:Q/HYC.J02.002(一級)啥意思是糧食酒嗎
白酒執行這個標准應該是國家的標准,應該是糧食酒。
㈤ 如何建設適應新形勢需要的糧食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和運行機制
(一)健全監管體系。一是健全監管機構。建立市12331食品葯品投訴舉報中心和食品葯品安全評審認證中心。成立經開區食品葯品監管分局。在全市所有鄉(鎮、街道)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和公室。合理設置和適當增加基層監管所,加快基層執法裝備標准化建設。加強監管員隊伍建設,合理配備和充實食品安全監管人員,重點引進專業人才,盡快補充空編人員。建立食品葯品安全協管員工作制度。加快推進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公共服務機構建設,配齊監管、監測人員,提高市、縣、鄉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能力。二是提高檢測能力。加快建設市食品葯品檢驗檢測中心和市農產品綜合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推進基層食品檢驗檢測資源整合試點。加強快速檢測能力建設,建立覆蓋城鄉的快速檢驗檢測體系。積極推進第三方檢測機構建設,擴大檢測覆蓋面,增強檢測公信力。三是拓展監管載體。建立完善食品葯品安全電子監管追溯系統,逐步對學校食堂、酒店廚房(三星級以上)實行在線監管。落實生產經營單位的主體責任,建設生產經營者誠信信息資料庫和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及時發布違法違規企業和個人「黑名單」。四是構建共治格局。加大食品葯品安全宣傳力度,增強公眾安全意識和辨假能力。調動民眾參與、支持新聞媒體輿論監督,形成群防群控的工作格局。(二)加強執法監管。一是強化抽檢監測。增加重點品種抽檢頻次,提高葯品抽檢監測覆蓋率。規范食品葯品監測數據的報送、分析和通報工作,提高發現和處置食品葯品安全風險隱患的能力。二是深入治理整頓。突出重點品種和重點區域,開展瓶(桶)裝水、中葯飲片專項整治和農村食品市場、食品生產企業、校園及周邊食品、傳統節慶特色食品專項檢查,加大對制售假劣食品、葯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等大要案件的查處力度,嚴厲打擊食品葯品違法犯罪行為。三是推進綜合執法。公安機關明確機構和人員負責打擊食品葯品安全違法犯罪,對隱蔽性強、危害大、涉嫌犯罪的案件,根據需要提前介入,依法採取相應措施。(三)增加財政投入。各級政府落實食品葯品、農產品安全專項經費,將食品、電子監管、風險監測、監督抽檢、科普宣教、投訴舉報獎勵、基層監管站所建設、協管人員經費等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加強食品、農產品安全監管執法隊伍的裝備建設,增加執法車輛、現場快速檢測和調查取證等設備,提高監管執法能力。(四)完善政策法規。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於依法賦予設區市地方立法權的部署,推進食品安全地方立法。完善促進食品葯品產業優化升級的政策措施,提高集約化、規模化水平,大力發展現代化食品葯品物流配送服務體系。積極推進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範工程建設。完善扶持措施,加快推進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根據我市實際,積極向省上提出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建議。
㈥ 中芯區塊鏈公共服務平台在長沙做了這么多家企業上鏈,對我們傳統企業來說有什麼機會嗎
其實每一次有什麼新興技術崛起,對於原有的傳統行業、傳統企業來說都是一次巨大的機會。新興技術的崛起意味著社會效益的顯著提升,對於傳統企業來說就更是一種提高企業經營效益的順風車。中芯平台近期好像是在招募服務商,對於行業什麼的好像也沒有特別大的限制,其實可以去看看機會。
㈦ Q/SQmC000ⅠS這是白酒執行標準是糧食酒嗎
「Q/」是企業標准代號,這應該是一條企業標准。具體信息可通過登錄企業標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查詢。
㈧ 白酒Q/zLY004是純糧酒嗎
通過登錄企業標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查詢,僅查到Q/ZLY004-2018《多效肥水膏》標准,未查到與酒相關企業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