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望梅止渴的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帶兵打仗,在行軍的路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難,那就是,荒原百里,沒有水源,將士們都乾渴難忍,有的體弱的士兵,都被乾渴的暈倒了,曹操看到這樣的情形覺得非常難辦。
於是,曹操就急步登上前面的山頭,查看前方的狀況,當登上山頭的時候,曹操失望了,放眼望去,依然是沒有人煙,哪來的水源,不過,一個靈機一動,曹操想到了辦法。
他回過頭,對正處於乾渴中的士兵說:「將士們,翻過前面的那座山,就有吃不完的梅子」士兵們一聽到梅子,想起梅子那酸甜的味道,口中都不由得流出了口水,於是,士兵們突然都有了力氣,奮力向前前進。後來,他們終於到達了有水的地方,但是發現根本就沒有梅子林。
故事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世說新語·假譎》是劉義慶《世說新語》的第二十七門,共有14則故事。假譎,指虛假欺詐。本篇所記載的事例都用了作假的手段,或說假話,或做假事,以達到一定的目的。
《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卷,劉峻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貳』 風水林的分類
擋風林又名擋煞林。風水學上有「煞氣」這一說法,煞氣會損害人的健康、財運和壽命。山間盆地在內部的小河或小溪流出流入處會有缺口,如果這個缺口對著西北方向或者東南方向,便會有煞氣進入。所以這些地方就需要種上擋風林以擋住煞氣。龍座林
一些建在山坡上的建築,如果後山沒有樹林就會被雨水沖刷,周圍的風力相對也比較大。這些後山就要種上龍座林。這種風水林因種在房屋後山,形如皇帝的座椅而得名。 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在2002年展開全港性的風水林調查,一年多內考察了香港116個風水林,收集它們的資料並建立資料庫,為保護風水林提供參考。
當時核定的風水林,主要分布於新界東北邊境(荔枝窩、上禾坑、木棉頭、鹿頸等)、西貢(荔枝庄、黃竹洋等)和馬鞍山一帶(梅子林、茅坪新屋等)。這部分地區由於較偏僻,風水林相對保護得比較好。沙田、大埔(鳳園、城門)和林村(如社山村、大庵)等地的風水林,在城市開發過程中受到保護。大嶼山和新界西北區的風水林由於遭受干擾比較多,面積相對較小。香港島僅余南風道的風水林。
香港的風水林一般在較低位置(海拔100米以下),單個面積約為600平方米至一公頃。裡面的植被分為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和地被層。 陝西勉縣定軍山的武侯墓,有一片風水林。其中的「護墓雙漢桂」,是墓前的兩株接籽桂花樹,樹高15~16米,冠幅寬20多米。還有劉禪親自下詔種的柏樹。
『叄』 誰能幫我回答這些問題名著
1.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簡文
曹操在一次討伐行軍途中,,由於酷暑,又找不到水源,士兵們都渴得厲害,他也擔心,於是他靈機一動便傳令道:" 前邊有一片梅子林,結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聽說後,望著曹操所指的前方,想像著話梅,嘴裡都流出了口水,利用這個辦法把部隊趕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肆』 沙田區的地理環境
沙田區位於九龍市區以北,大埔區以南,主要包括大圍、沙田、火炭、馬料水、城門東及馬鞍山等地。
沙田是近15年來飛速發展起來的住宅區。原來的沙田不過是吐露港沿岸有幾間小房子的小後由於大規模的圍海造田,不久就形成了高層公寓林立的村子而已,後形成住宅小區。 沙田區的主要山峰有獅子山、馬鞍山等。馬鞍山位於沙田區東北部,與沙田本區以梅子林路為分界線。馬鞍山以東與西貢區的十四鄉相鄰,臨近的山峰有牛押山、大金鍾、鹿巢山、水牛山、雞公山等。
馬鞍山:馬鞍山全景─烏溪沙方向馬鞍山,屬於香港十八區的沙田區。位於烏溪沙的青年營,數十年來都是度假及小學旅行的勝地。現在馬鞍山則是大型住宅所在地。區內同名山峰馬鞍山有兩個山峰,較高的俗稱馬頭頂,高702米,它是全港第四及新界東部最高的山峰,而副峰為牛押山,六百多米高,兩峰之間形成一條很長的孤線,形如馬鞍,故被稱為馬鞍山。
獅子山:香港的獅子山,是於九龍的九龍塘及新界沙田的大圍之間的一座山峰,因貌似獅子而得名。獅子山海拔495米,在九龍不少地方都可望到,是香港其中一個著名地標。 香港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三月至五月中旬是春季,平均溫度是23℃,溫暖潮濕、毛雨有霧。五月下旬至九月中旬是夏季,溫度可高達33℃,炎熱潮濕間有驟雨,是台風季節。秋季由九月下旬至十二月上旬,平均溫度是23°C,秋高氣爽、天朗氣清;溫度和濕度最為適宜。冬季始於十二月下旬至二月下旬,雖無雪,但寒冷及十分乾燥。而秋冬季節最適合到香港觀光。
『伍』 香港馬鞍山登山攻略
香港馬鞍山登山攻略:
相較於其他的郊遊山道,馬鞍山路程很短,而且比較輕松,加上沿途景色也是不錯,可算是行山初學者的寶地。
香港的山路既多且密集,四通八達,每次也必須先看看地圖尋找合適的路徑才出發。而今次的路線就選了在馬鞍山郊野公園出發,經茅坪至梅子林。今次選擇走這里的契機,除了聽聞昂平高原的風景以外,茅坪一段的林道也頗為清幽,故此就相約友人游一遍。
由馬鞍山郊野公園出發上山,今次選擇了在馬鐵恆安站出發,由B出口出去入恆安商場,沿經巴士總站、恆康街,穿過迴旋處,看到馬鞍山村路往上走,穿過馬鞍山繞道後左邊會有小路口。這條小路能直接穿過至良友路。沿著路一直向前走,會經過馬鞍山礦場的遺址,不過由於危險的關系,周圍有鐵絲網圍住。經過馬鞍山亭之後就會到達馬鞍山郊野公園的燒烤場。
這里亦是馬鞍山家樂徑的入口,可以走至吊手岩路段,不過吊手岩山路凶險,有攀石的路段,需有足夠行山經驗及充足的裝備才可以挑戰。在燒烤場稍作整頓就繼續原定的行程。走過郊野公園的停車場不遠處就看到馬鞍山郊遊徑的路牌,沿指示方嚮往前走。前段的行程很輕松,只走在石屎路上,而且路面平坦,只須注意的是沿途間中會有車輛經過,必須小心留意,而且如遇上大晴天的情況,此路段缺乏樹蔭位,必須留意體力消耗及水份補充。穿過馬鞍山村之後就會開始正式上山。不知不覺間轉入山路的時候其實已上升到山腰位置,再走不遠就會到達昂平高原。
途中看到這個東西,看起來很像藍莓,友人也說是藍莓……可是這個應該是花來的嗎……很快就到了山中小亭,再沿著基維爾營的方向走十多分鍾就到了。還沒走到頂處,就已經看到有人在玩滑翔傘。一片無際的青草地。在昂平高原這里,除了是露營的好地方以外,野餐休憩也是可以的,同時這里能飽覽西貢市中心及西貢附近離島的景色。
另外有人在走另外一條小山路上另一邊的山頂高處,可是我們看到天色不太好,而且山路有點滑,我們也沒有甚麽特別的行山裝備,就走回原定的路。山上霧氣非常大,草上也凝結了一些水珠,可見濕氣很重。回到原先的路上,再往前走就會有定位的地圖跟路標前往下一站茅坪。
在這次旅程的起點到這里的時候,有很多花亦在盛開,杜鵑花尤甚。而在進入茅坪一段的路也有不少小野花跟青草遍滿山路兩旁。這一段不太長,很快就到之前看到路標的基維爾營地。聽聞梅子林一段即茅坪古道景色清幽,沿途亦變成石路而不是泥路,加上春天天氣濕滑,石上長滿不少青苔,行進的時候必須小心。
『陸』 香港那邊有沒有叫馬鞍山的地兒
馬鞍山(英語:Ma On Shan)屬於香港十八區的沙田區,是沙田新市鎮的擴展部分,也是一個住專宅區屬。馬鞍山因區內同名山峰馬鞍山而得名。
雖然官方定義馬鞍山是沙田新市鎮一部份,但由於馬鞍山的發展較晚,兩地中心區相隔一段距離,規劃理念亦不同,很多人都將馬鞍山與同為1980年代開發的天水圍、將軍澳並列為第三代新市鎮。
馬鞍山位於沙田區東北部,與沙田本區以梅子林路為分界線。馬鞍山以東與西貢北(行政區劃上屬於大埔區)的十四鄉相鄰。另外在1866年的清朝地圖《新安縣全圖》中,已出現「馬鞍山」及「沙田」兩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