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機關信息化建設是什麼意思
機關信息化是指主要為了迎接信息時代的到來,利用信息技術,通過網路技術、辦公自動化技術,對傳統政府機關管理和公共服務進行改革。這個主要相對於商務信息化來說的。
機關信息化建設包括三個方面的基本任務:統一的網路平台建設、統一的數據環境建設、建設重點業務系統,其中最艱巨最復雜的是統一的數據環境建設。
機關信息化建設,從理論上說就是工業時代的政府機關向信息時代的機關演變的過程。具體說,機關信息化就是應用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將管理和服務通過網路技術進行集成,以及對政府需要的和擁有的信息資源的開發和管理,來提高機關的工作效率、決策質量、調控能力、廉潔程度、介於政府開支,改進政府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和工作方式,全方位的向社會民眾提供超越時間空間與部門分隔限制的優質、規范、透明、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和服務。
機關信息化建設包含三個組成部分:機關部門內部的信息化和網路化辦公;
機關部門之間通過計算機網路而進行的信息共享和實時通信;
政府部門通過網路與企業和大眾之間進行的雙向信息互動。
B. 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公共服務平台
信息化是指培育、發展以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的生產力並使之造福於社會的歷回史過程。信息化代表了一答種信息技術被高度應用,信息資源被高度共享,從而使得人的智能潛力以及社會物質資源潛力被充分發揮,個人行為、組織決策和社會運行趨於合理化的理想狀態。同時信息化也是IT產業發展與IT在社會經濟各部門擴散的基礎之上的,不斷運用IT改造傳統的經濟、社會結構從而通往如前所述的理想狀態的一個持續的過程。
推動中小企業信息化,是實現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對於我國經濟加快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提高中小企業的管理水平、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具有積極作用。良多行業競爭激烈,良多企業都通過手機簡訊平台晉升自身的服務質量,加強與客戶的聯系。
C. 公共機構信息化建設有哪些方面
信息化建設的內容,主要應該包括:
1、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計算機機房(包括場地、空調、透風、供電、供水、通信線路、安保等)
信息化設備(網路設備、伺服器設備、終端設備等)
2、信息化軟體系統建設
支撐各種業務的業務信息系統
加強組織(企業、政府、機構、單位)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統
支持組織決策的決策信息系統
服務於信息系統管理的運維管理系統
3、信息化的組織體系建設
為了組織信息化的持續有序而需建立信息化組織架構,並經常進行優化調整
4、信息化系統安全體系、災難備份與恢復體系建設
為了應對各種人為或自然的災難、攻擊等,需要對組織的信息化體系建立安全管理體系,並為了業務連續性而需建立災難備份與恢復體系
5、組織的信息化與業務連續性管理意識的培養和強化
信息化建設過程只是信息化的基礎,還需要長效的運行維護、升級,使得信息化是持續有效的,這就需要經常地強化組織的信息化與業務連續性管理意識,形成一個持續的信息化管理機制,支撐組織戰略目標和業務的持續發展
D. 如何解決政務信息化建設中的信息孤島問題
通過「互聯網+黨建」,可有效解決黨委政府部門信息孤島問題,將基層黨建與民生服務、社會治理和城市管理緊密融合,利用信息手段推動全領域業務深度梳理融合。
實踐中,通過建立智慧黨建雲工作體系,以黨建為統領,將社區建設、公共服務、社區治理等工作有機統攬起來,實現了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統籌推進。通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推行社區網格化管理,實現了街道和社區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
通過落實網格日走訪巡查制度,使街道、社區黨員幹部紮根基層、直面群眾,拉近了黨群干群關系;積極整合融合基層社會管理治理資源,依託區、街道、社區三級城市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組建三級視頻監控中心,配合公安天網系統,對轄區內的重點地區、關鍵部位進行日常實時監控,對突發事件進行預警和分流處置;
通過建立健全問題事項流轉辦理機制,打通了居民群眾與區直職能部門的「綠色通道」,使群眾訴求得以快速解決,較好解決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
(4)公共服務信息化建設擴展閱讀
要注重與「互聯網+政務服務」雙輪驅動,為加快推動政府治理現代化進程提供支撐和保障。
當下,「互聯網+政務服務」已成為政府職能轉變的新動力和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抓手,通過政務部門間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協同聯動,實現「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提升公共服務的整體效能。
2018年起,源匯區依託智慧黨建平台和「互聯網+政務服務」平台,在基層社區全面推行「進了社區門,最多跑一次」改革,通過健全部門共享數據交換機制,切實做到「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通過流程再造,將33項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事項許可權下放到基層社區辦理,實現了「進了社區門,最多跑一次」,全面提升社區服務質量。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全區19個社區直接為群眾提供「一次辦結」服務事項2600餘件,收到了良好地社會效果。
E. 如何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
三、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重點任務
(一)建設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各地應結合實際,以街道(鄉鎮)為基本單元,應用功能集成、界面規范、部署集中的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確有需要的可依管理幅度和服務半徑向所轄社區延伸。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應兼具政務事項辦理和基礎信息採集功能,實行「前台一口受理、後台分工協同」的運行模式。統一設立電子政務辦理界面,通過與人口、法人單位等國家基礎信息資源庫的信息共享,建立以公民身份號碼、組織機構代碼等基礎信息為索引的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管理機制,實現居民身份證辦事「一證通」。按照不同業務的具體需要優化電子政務流程,建立政府主動公開信息、政務辦理痕跡信息和公共管理狀態信息的實時共享機制,實現社區公共服務的跨部門業務協同。積極開發網上咨詢辦理、服務熱線呼叫、現場自助查詢等系統功能,為居民群眾提供網路、電話和窗口服務關聯組合的一體化社區公共服務,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整合社區公共服務信息資源。各地應依託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加快統籌社區公共服務網路和信息資源,原則上凡涉及社區居民的公共服務事項,均要逐步納入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集中辦理。加快社區信息系統集約化建設,推動部署在不同層級、不同部門、分散孤立、用途單一的各類社區信息系統向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遷移或集成,最大限度精簡基層業務應用系統、服務終端和管理台帳。在保證數據交換共享安全性的前提下,促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與現有部門業務應用系統實現互聯互通。推動政府職能部門向基層轉移職能,規范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范圍、共享方式和共享標准,逐步豐富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和服務信息,不斷擴大社區政務事項的跨區域通辦范圍。
(三)完善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規劃布局。各地要充分發揮市(地、州、盟)層級電子政務公共平台作用,集中建設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和綜合信息庫,為街道(鄉鎮)及社區開展服務提供便捷渠道和技術支持。支持依託街道(鄉鎮)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社區公共服務「一站式」服務機構,統一提供社區基本公共服務的咨詢、辦理和反饋服務。「一站式」服務機構的設施建設或改造應合理布局、科學分區、完善功能,方便居民群眾辦事。根據需要可以依託社區級綜合服務設施,為社區居民提供委託代辦服務,增強社區公共服務的便捷性。
(四)加強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運行管理。各地要建立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運行管理機制,明確管理主體和責任,原則上實行平台獨立運行、業務歸口指導的管理模式。制定完善信息採集制度,加強社區信息資源規劃,明確社區信息採集標准,將社區場所、人員、事件等信息納入採集范圍,按照一數一源、集中採集、共享校核、及時更新的原則,實現「數據一次採集,資源多方共享」。整合街道、社區層面管理服務力量,加強社區公共服務隊伍建設,實行統一考核、調配和管理,實現同工同酬。強化服務隊伍教育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能夠較好地勝任「綜合服務」的要求,推動服務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建立健全首問負責、限時辦結、績效考核和群眾監督機制,積極引入服務對象滿意度評價和第三方評估,切實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和功能,優先發展針對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困難群體的系統應用,創新開發針對艾滋病人、精神病人、吸毒人員等特殊人群的特色服務。廣泛吸納社區社會組織、社區服務企業信息資源,促進社區公共服務、便民利民服務、志願互助服務的有機融合和系統集成。完善社區服務信息推送機制,主動及時地為社區居民提供各類公共服務信息和生活服務信息。加強多種網路接入手段間的結合和轉換,大力發展各類信息服務載體和信息服務終端,為社區居民提供「一網式」、「一線式」的綜合服務。
四、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各級黨委政府重視支持下,建立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協調機制,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形成整體合力。各級民政部門要會同發展改革、公安、工業和信息化、財政等部門做好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統籌規劃、資源整合、設施布局和運行管理等工作,各級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要指導協調利用各級電子政務公共平台開展社區公共服務應用的頂層設計、平台構建、技術保障和評測評估等工作。
(二)完善籌資機制。建立社區信息化建設多元化籌資機制,加快實施《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各地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實際情況,整合政府各部門信息化建設資金項目,逐步提高社區信息裝備條件和社區服務信息化水平,採取財政補助等方式解決社區公共服務信息平台建設經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社區信息化建設,發揮通信運營商、信息服務商和軟硬體供應商在技術、人才、資金和信息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優勢,降低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和維護成本,支持科研機構和企業研發適合社區需求的信息系統及終端產品。
(三)健全制度標准。加快制定全國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標准,規范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設施建設、技術支撐、運行管理和監督考核,切實提高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質量。研究制定全國社區公共服務標准體系,規范社區公共服務項目、服務流程、服務方式、服務質量和服務評價,切實提高服務社區居民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居民滿意度評價體系,推動社區信息化建設健康快速發展。及時清理不利於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規章制度,逐步實現社區公共服務的電子化辦理。
(四)強化信息安全。增強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網路、綜合信息庫和各部門業務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護能力建設,充分利用依法設立的電子認證服務機構,實現面向電子政務內外網與各級各類業務應用的身份認證、訪問授權和責任認定等安全管理,為跨部門、跨區域的業務協同提供安全保障。制定實施與系統應用緊密結合、技術上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和保密解決方案,加大安全可靠軟硬體產品應用力度,配備相關技術力量,定期組織開展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確保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信息安全。加大對違章違法泄密行為的責任追究和懲罰力度,保護國家和公民的信息安全。
(五)堅持試點推進。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長效運行機制,以社區居民最關心和最急需的公共服務為抓手,依託信息惠民國家示範省市建設開展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試點工作,著力推進體制機製革新和制度標准創新。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加大推廣力度,逐步擴大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地域覆蓋和項目覆蓋,將社區居民全員納入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服務范圍。全國社區管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單位要率先開展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工作。
F. 信息化建設 是什麼
機關信息化是指主要為了迎接信息時代的到來,利用信息技術,通過網路技術、辦公自動化技術,對傳統政府機關管理和公共服務進行改革。這個主要相對於商務信息化來說的。
機關信息化建設包括三個方面的基本任務:統一的網路平台建設、統一的數據環境建設、建設重點業務系統,其中最艱巨最復雜的是統一的數據環境建設。
機關信息化建設,從理論上說就是工業時代的政府機關向信息時代的機關演變的過程。具體說,機關信息化就是應用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將管理和服務通過網路技術進行集成,以及對政府需要的和擁有的信息資源的開發和管理,來提高機關的工作效率、決策質量、調控能力、廉潔程度、介於政府開支,改進政府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和工作方式,全方位的向社會民眾提供超越時間空間與部門分隔限制的優質、規范、透明、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和服務。
機關信息化建設包含三個組成部分:機關部門內部的信息化和網路化辦公;
機關部門之間通過計算機網路而進行的信息共享和實時通信;
政府部門通過網路與企業和大眾之間進行的雙向信息互動。
ahwhw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