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社區配套用房現有的配建標准或相關規定有哪些
1、社區配套用房是指社區居委會開展工作所需用房,包括辦公用房、社區服務用房、文化活動用房及配套基礎設施。
2、社區配套用房原則上按照每百戶居民30平方米的標准規劃、配置,根據社區規模大小,每個社區的配套用房總面積一般控制在300—700平方米。
3、各社區辦事機構對外原則上只懸掛社區黨組織、社區居民委員會、社區服務站三塊牌子和民政部統一的社區標識,內部功能場(室)根據其主要功能或通用功能只懸掛一塊識別牌。各部門不得以條線規定為由,要求社區增掛其他牌子。
4、社區配套用房產權屬區政府,使用權屬社區居委會,日常管理由所屬街道辦事處負責,監督指導由區社區建設管理局負責。
5、對規劃建設的社區配套用房,區社區建設管理局負責做好移交協調工作,區行政事務管理局負責辦理接收手續,區財政局負責籌集回購資金。
(1)如何保障街道社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用房擴展閱讀:
個別地區對社區用房的不同要求:
新建社區
1、城市新建及改建住宅小區、小城鎮居民區的社區用房,由開發建設單位按規劃設計和土地出讓合同要求同步建設並根據約定提供,產權歸屬當地政府。
2、小區規模在300戶以下(或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以下)的,社區用房建築面積至少按150平方米的標准提供;每遞增100戶(或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社區用房建築面積至少相應增加50平方米。
3、社區用房應位於住宅小區中方便群眾辦事的位置,臨近出入口或小區幹道。社區用房的設計應符合規范要求,應當是地面以上具備水、電、採光、通風等基本使用功能的房屋。若附建於住宅,應位於建築的一至二層(不得提供地下層和架空層),應有獨立的出入口、樓梯間及公廁等。
4、各縣(區)、開發(新)區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社區用房的選址、協調和驗收工作。要按照規劃部門的批復對社區用房進行開工確認,對施工過程進行跟蹤監督。
老城區社區
5、老城區社區用房建築面積應不少於150平方米,並採取置換、購買、新建等方法逐步達到300平方米以上。
6、對符合城市規劃要求新建的社區用房,國土、規劃等部門應按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要求規劃及劃撥土地。
7、對原經批准自建的臨時建築作為社區用房,並符合城市規劃要求的,可按程序向房管、國土部門申請權屬登記,產權歸當地政府。
8、已正常使用的社區用房因各類建設需要拆建的,由建設部門統一協調,按照「拆一還一」的原則,由拆建單位負責在原社區區域內整體還建或購置。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南昌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社區用房建設和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社區用房
參考資料來源:東港區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東港區城市社區配套用房使用管理
② 街道居委會的公共服務用房的建設用地是什麼性質
依法屬於公建配套用地
③ 社區配套用房和物業管理用房有什麼區別
1、用途不同。
社區配套用房,其用途主要是為社區住戶提供飲食、娛樂、購物、文化、交流等方便的服務。物業管理用房,其用途就是物業管理、服務,及社區公共設備設施用房,比如物業辦公室、小區配電室、水泵房等。
2、產權不同。
社區配套用房,雖然是為社區居民服務的,但是其仍然具備獨立的房產資格。社區配套用房也有業主,也有房產證,可以上市交易。物業管理用房沒有獨立產權,屬於公共場所,其產權歸屬小區的全體業主共有,物業公司在提供小區物業服務期間,擁有無償使用物業管理用房的許可權,物業公司一旦撤離小區,應無條件退出所使用房屋。
3、規劃要求不同
社區配套用房,在小區開發規劃時就有,但沒有強制的面積要求,除教育、衛生設施為強制用途以外,規劃中並不對社區配套用房的具體用途做規定。社區配套用房在售出(或租賃)之後,由業主或使用人來具體安排其用途。只要符合政策要求,業主可以用於餐飲、美容美發、文化娛樂等等方面。
物業配套用房必須用於物業服務使用。除物業辦公室和宿舍值班區域以外,其餘的設備設施用房必須按照規劃用途建設和使用。水泵房就只能用於安裝水泵設備,配電室也只能用於放置配電櫃,電梯機房必須用於安裝電梯。
拓展資料:
社區用房又稱社區公共用房,是社區居民休閑娛樂以及尋求公共服務的地方。
社區有維護社區公共用房合法權益的權力,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擅自將其出租、出賣或收繳,如因工作需要確需改變用途的,需由街道辦事處提出意見報請地區民政部門批准。地區民政部門和街道辦事處對社區公共用房的使用情況負有監管責任,如發現被損害現象,有權責令其停止損害。
(資料來源:網路:社區用房、網路:物業管理用房)
④ 什麼是8項社區公共服務設施
8項公共設施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會組織提供的、給社會公眾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築或設備。
1、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科研與技術服務、園林綠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等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等。它們是國民經濟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
在現代社會中,經濟越發展,對基礎設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礎設施對加速社會經濟活動,促進其空間分布形態演變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往往需較長時間和巨額投資。對新建、擴建項目,特別是遠離城市的重大項目和基地建設,更需優先發展基礎設施,以便項目建成後盡快發揮效益。
2、附屬設施
附屬設施是配套設施,使得基礎設施得到更好服務、發揮更大作用、實現保值和增值功能的設施。
(4)如何保障街道社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用房擴展閱讀
設施需求
1、教育設施的配套質量需求逐步提高。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和教育意識的不斷增強,居民對教育設施的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於少年兒童比例的持續下降。住區內教育設施的配套面臨資源整合,提升質量、提高配套標准等潛在要求。因此,優化教育設施的資源配置.提高配套標准.提升配套質量是教育設施配套的發展趨勢。
2、老年設施的配套需求面臨數量與質量的同步提高。老齡化程度的加重,使得社會對老年設施的需求激增。這就意味著住區將承擔更多的社會養老服務功能。因此,一方面住區內養老設施的數量需求持續增加,另一方面,居民經濟條件的改善。對養老設施的配套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社區服務設施的配套需求不斷增強。社區服務性設施包括基本的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各種活動站、服務站、社區管理等,是居民R常生活必須的基本生活設施,隨著住區老齡人口的增多和全民健身、保健意識的增強,居民對上述設施的數量和服務質量的需求日益提升。
⑤ 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哪些方面
公共設施是指為市民提供公共服務產品的各種公共性、服務性設施,按照具體的項目特點可分為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娛樂、交通、體育、社會福利與保障、行政管理與社區服務、郵政電信和商業金融服務等。
設施有基礎設施和附屬設施,其中基礎設施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於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它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公路、鐵路、機場、通訊、水電煤氣等公共設施,即俗稱的基礎建,而且包括教育、科技、醫療衛生、體育、文化等社會事業即「社會性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科研與技術服務、園林綠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等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等。它們是國民經濟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在現代社會中,經濟越發展,對基礎設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礎設施對加速社會經濟活動,促進其空間分布形態演變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往往需較長時間和巨額投資。對新建、擴建項目,特別是遠離城市的重大項目和基地建設,更需優先發展基礎設施,以便項目建成後盡快發揮效益。
附屬設施
附屬設施是配套設施,使得基礎設施得到更好服務、發揮更大作用、實現保值和增值功能的設施。
⑥ 社區 社區用房指哪些
社區公共用房包括具有產權或使用權的社區辦公室(就業創業等辦事大廳)、文化圖書室、體育活動室、警務室和衛生服務站、房屋維修站及其他老年日間照料站、殘疾人康復等公共用房。
今後,發展改革部門將把社區公共用房建設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並按基本建設程序對項目進行建設和管理。要將社區公共用房作為必須配套的項目,列入新建或改建住宅小區項目備案、審批、核准內容。
社區有維護社區公共用房合法權益的權力,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擅自將其出租、出賣或收繳,如因工作需要確需改變用途的,需由街道辦事處提出意見報請地區民政部門批准。地區民政部門和街道辦事處對社區公共用房的使用情況負有監管責任,如發現被損害現象,有權責令其停止損害。
⑦ 社區服務用房是什麼性質的房子
社區服務用房即社區公共用房,是社區居民休閑娛樂以及尋求公共服務的地方。 社區公共用房包括具有產權或使用權的社區辦公室(就業創業等辦事大廳)、文化圖書室、體育活動室、警務室和衛生服務站、房屋維修站及其他老年日間照料站、殘疾人康復等公共用房。 ,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擅自將其出租、出賣或收繳,如因工作需要確需改變用途的,需由街道辦事處提出意見報請地區民政部門批准。地區民政部門和街道辦事處對社區公共用房的使用情況負有監管責任。綜上所述,社區服務用房是屬於廣義上的普通住宅(區別於倉庫,車庫等),而不屬於狹義的普通住宅,狹義的普通住宅是可以在市場上交易流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