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成渝公共服務

成渝公共服務

發布時間:2021-05-30 10:06:51

① 汶川現在建設的怎麼樣了會不會要比以前更好呢

汶川現在城鄉面貌實現了歷史性改變比以前更好的多。

1、房屋重建

365萬戶受損城鄉住房修復加固,新建26萬套城鎮住房,全面完成150萬戶毀損農房重建,保障了541萬戶、1200萬城鄉受災居民「家家有房住」,打造出汶川水磨、綿竹大乘、什邡馬祖廟等特色鮮明的示範村鎮。

2、民生事業突破性進步

民生事業實現了突破性進步,恢復重建各類教育機構3340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1115處、新聞出版和廣播影視項目4379個,建成2032所醫療服務機構,幫助157.5萬名因災失地失業人員實現就業,災區義務教育、基本醫療、文化體育、社會福利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全面上檔升級。

3、產業發展再生性跨越

產業發展實現了再生性跨越,建成什邡北京、北川山東、青川浙江等8個合作產業園,以成德綿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改革深入開展。

4、基礎設施根本改變

基礎設施實現了根本性改變,完成11條高速公路、61條干線公路建設,里程數分別為1372公里和4752公里,貫穿和輻射災區的成綿樂城際鐵路、成渝高鐵、西成客專和廣元至巴中、都江堰至映秀等高速公路相繼建成通車,水利、能源、通信、市政公用設施等功能全面增強。

5、生態環境實質性改善

生態環境實現了實質性改善,完成林草植被恢復448.87萬畝,修復大熊貓棲息地148.65萬畝,受損生態保護、環境保護基礎設施能力得到恢復,生態功能逐步修復,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1)成渝公共服務擴展閱讀

汶川地震的受災情況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69227名鮮活的生命定格在了這一刻,四川、甘肅、陝西、重慶等10個省(市、區)不同程度受災。

僅四川受災范圍就包括除攀枝花市以外的20個市(州)、139個縣(市、區)、3720個鄉鎮,災區面積約25.2萬平方公里,受災人口2943萬人,失蹤17923人,受傷36萬餘人,直接經濟損失7717.7億元,一組組數字觸目驚心、聳人聽聞,災區滿目瘡痍、處處廢墟,山河改觀、草木含悲。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四川有史記載以來人員傷亡和基礎設施破壞最為慘重的一次災難,這就是2008年「5·12」汶川8.0級特大地震。世人慟哭,舉國同悲。

② 成渝實驗區

區位優勢很多: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條件好,地勢較為平坦,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充足,市場廣闊,水陸空交通發達,科技較發達,工農業基礎好,旅遊資源豐富,政策支持等等。
發展方向:這個也不是很好說,一句話,就是上面有什麼優勢就發展什麼方向,盡量不要答成以初級產品為主了,比如說有天然氣,就答成可以發展氣化工業,不要答成直接輸出天然氣了,要答的話就寫在後面,切記。
限制條件也是針對優勢而言的,比如說地形條件,勞動力素質等。。希望能幫助樓主哈。

成渝經濟區是以成都,重慶兩市為中心,主要包括:重慶(市區)、成都、雅安、樂山、綿陽、德陽、眉山、遂寧、資陽、宜賓、瀘州、自貢、內江、南充、廣安、達州、廣元、都江堰、彭州、邛崍、崇州、廣漢、什邡、綿竹、江油、峨眉山、閬中、華瑩、萬源、簡陽以及重慶的江津、合川、永川等33個不同規模、不同等級的城市。數據顯示,成渝經濟區面積約16.8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幅員面積1.8%,區域內自然資源豐富,水資源、礦產資源、天然氣、森林資源均位居全國前列;經濟區2007年底總人口接近1億人,佔全國總人口的6.8%,並有較大的熟練產業工人群體,勞動力資源豐富;同時,區域內GDP達1.24萬億元,約佔全國GDP的5%,農業條件較好,是我國糧食、生豬、柑橘、蔬菜、蠶絲、中葯材等的重要生產基地,工業和交通也有了相當基礎。成渝經濟區是西部唯一具備突破省市界限、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的地區。
2007年4月2日,四川省省長蔣巨峰和重慶市市長王鴻舉在成都共同簽署了《重慶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經濟區的協議》經濟區范圍:四川14市重慶23區縣。
依託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承接悠久的合作淵源,重慶、成都兩地特大城市將成為經濟區的龍頭,成渝經濟區的范圍包括成都及綿陽等14個沿高速公路、快速鐵路、黃金水道的市和重慶1小時經濟圈的23個區縣。
該經濟區的定位則是要共同爭取成渝經濟區列為國家重點開發區、共同爭取國家編製成渝經濟區發展規劃,努力將成渝經濟區建成繼長三角、京津豫、珠三角之後的中國第四個增長極。
建西部最大的城市連綿帶,在充分發揮成、渝兩大中心城市的核心帶動作用下,分別構建和完善成、渝兩個單核城市群基礎上,加快培育綿陽、德陽、內江、資陽、遂寧、自貢、瀘州、宜賓、南充、廣安、達州、眉山、樂山、永川、江津、合川、涪陵、長壽、銅梁、榮昌、大足、南川、綦江、璧山、雙橋、潼南、萬盛、武隆等若干緊密相連的大中小城市,共同構建西部最大的城市連綿帶。
《協議》中的第一個共建重點就是基礎設施建設。經濟區成立後,重慶市和成都市之間的快速客運專線鐵路等點對點快速通道、區域環型快速通道建設將得到進一步發展,「上午到重慶辦事,下午回成都吃晚飯」將不再是夢想。同時,還將完善公路、鐵路、內河航運、民航、管道綜合交通運輸網路,暢通對外交通,共同加強電網通道、水利、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互相支持、合作共享。
雙方協議,要建立開放、規范、競爭、有序的商品市場,破除行政壁壘,加強交通、物流合作,降低產品跨區域銷售成本。為了建立有利於人口合理流動的勞動力市場,將取消兩地的就業戶籍限制,建立流動人口「便參保、易轉移」的社會保障體系。同時,要在經濟區內促進價格管制產品的互惠貿易,構件要素無障礙流動機制,促進產業互動、利益共享。構築企業合作的綠色通道,進一步放寬民營經濟投資領域,消除民營經濟進入市場的障礙。
經濟區建成後,兩地將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共同培育和建設國家重大裝備製造業基地、高技術產業基地、清潔能源基地、國防科研產業基地,優勢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在區域內產業整合,優化產業布局,構建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加強互相協調,共同爭取國家重大產業項目的布局將是經濟區產業分工協作的重要任務。
兩地將共同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按資源承載力和環境容量進行產業和重大項目布局,共同建立長江上游聯防聯治的水環境管理機制。開展環境檢測合作。共同爭取國家生態環境建設投入和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在長江上游長期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防護林體系建設等工程。
成渝經濟區是以重慶、成都兩個特大城市為龍頭,包括成都及綿陽等14個市和重慶「1小時經濟圈」內的23個區縣。成渝經濟區集聚了兩省市1/4的幅員面積、一半以上的人口,積聚了兩省市經濟總量的六成多。
以重慶、成都兩個特大城市為龍頭,以成都及綿陽等14個沿高速公路、快速鐵路、黃金水道的市和重慶1小時經濟圈的23個區縣為載體,共同爭取成渝經濟區列為國家重點開發區,共同爭取國家編製成渝經濟區發展規劃,將成渝經濟區建成國家新的增長極。重點發展成渝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意志,被明確寫入《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這無可爭議的三大增長極,在過去20多年引領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但這三大增長極,無一例外地落在東南沿海。在遼闊的西部,誰能承擔起「引擎」重任,成為國家新的增長極?成渝經濟區是西部唯一具備突破省市界限、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的地區。這里,每萬平方公里有1.73座城市,比西部平均水平多1.49座,比全國平均水平多1.03座;這里,每平方公里產出350萬元,比全國高出227萬元,比西部高出316萬元。成渝經濟區經濟密度是西部平均經濟密度的14倍,是西部最發達區域。成渝經濟區目前佔全國經濟總量的5%左右,通過5-10年的跨越式發展估計能佔到全國經濟總量的10%左右。達到10%或更多的時候,這個經濟區域就將成為保證國家經濟安全的新的增長極。
2007年6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出通知,批准重慶市和成都市設立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國家發改委要求重慶市和成都市要從兩市實際出發,根據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實驗的要求,全面推進各個領域的體制改革,並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突破,大膽創新,盡快形成統籌城鄉發展的體制機制,促進兩市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也為推動全國深化改革、實現科學發展與和諧發展發揮示範和帶動作用。
大量的資金流以及優惠政策,使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迅速成為令人矚目的經濟「新特區」。而成都,也已加入「新特區」的行列,並將成為中國當下改革開放進程中最耀眼的明星。昨(9)日,成都市政府新聞發言人、成都市政府秘書長毛志雄宣布,成都市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已獲國務院正式批准。這是繼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之後,又一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今後,成都將成為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前沿陣地。
6月7日,國家發改委下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批准重慶市和成都市設立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通知》(發改經體20071248號),明確:國務院同意批准設立成都市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今後,成都和重慶將成為中國新的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並率先對中國重大政策先行試點。
此次設立成都市配套改革試驗區,根本目的在於逐步建立較為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形成強化經濟發展動力、縮小城鄉區域差距、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確保資源環境永續利用以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論架構、政策設計、體制改革及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綜合模式,走出一條適合中西部地區的發展道路。
之前,為了推進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的經濟發展,有關方面為其量身訂作了金融、土地、稅收等經濟優惠政策。而成都和重慶試驗區,不僅要制定經濟政策,還要制定相關的社會、文化領域的配套政策方案,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要求,成都要將制定好的方案上報國務院審批。下月,四川省、成都市以及重慶市的有關負責人將聚集北京,參加高層論壇,共同探討方案。
具體的實施方案中,統籌城鄉規劃、建立城鄉統一的行政管理體制、建立覆蓋城鄉的基礎設施建設及其管理體制、建立城鄉均等化的公共服務保障體制、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制、建立城鄉統一的戶籍制度、健全基層自治組織、統籌城鄉產業發展等將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廣東深圳、上海浦東、天津濱海三大經濟改革實驗區都在東部沿海地區,由此帶動了東部沿海地區的快速發展。而中西部地區是我國相對不發達地區,在中西部選擇具有重大影響和帶動作用的特大中心城市設立國家統籌城鄉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對重大政策措施先行試點,是國家在新的歷史時期加快中西部發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
而成都市作為中西部地區最大的都市經濟區成渝經濟區的重要中心城市,也將迎來重大的歷史發展機遇。這次國家設立成都市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對於進一步發揮成都特有的經濟優勢、科技優勢、市場優勢和生態優勢,強化成都的帶動功能和輻射作用,加速與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三大經濟區相呼應的成渝經濟區的崛起,完善國家發展戰略的空間布局,促進區域間的協調發展,都將起到重大作用。

③ 成渝經濟區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

成渝經濟區是以重慶、成都兩市為中心,包括成都、綿陽、德陽、內江、資陽、遂寧、自貢、瀘州、宜賓、南充、廣安、達州、眉山、樂山14個市;重慶則包含主城9區、潼南、銅梁、大足、雙橋、榮昌、永川、合川、江津、綦江、長壽、涪陵、南川、萬盛、武隆等地。經濟區幅員面積15.5萬平方公里,2005年GDP近9000億,常住人口8000多萬,分別占重慶和四川總量的25%、55%、65%。成渝經濟區是西部唯一具備突破省市界限、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的地區。
目前成渝地區經濟總量約佔全國5%,人口、城市、資源密度在西部絕無僅有將改變整個西部以至更大范圍的經濟格局。這是西部最有希望的區域。
2007年4月2日,四川省省長蔣巨峰和重慶市市長王鴻舉在成都共同簽署了《重慶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經濟區的協議》經濟區范圍:四川14市重慶23區縣。
依託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承接悠久的合作淵源,重慶、成都兩地特大城市將成為經濟區的龍頭,成渝經濟區的范圍包括成都及綿陽等14個沿高速公路、快速鐵路、黃金水道的市和重慶1小時經濟圈的23個區縣。
該經濟區的定位則是要共同爭取成渝經濟區列為國家重點開發區、共同爭取國家編製成渝經濟區發展規劃,努力將成渝經濟區建成繼長三角、京津豫、珠三角之後的中國第四個增長極。
建西部最大的城市連綿帶,在充分發揮成、渝兩大中心城市的核心帶動作用下,分別構建和完善成、渝兩個單核城市群基礎上,加快培育綿陽、德陽、內江、資陽、遂寧、自貢、瀘州、宜賓、南充、廣安、達州、眉山、樂山、永川、江津、合川、涪陵、長壽、銅梁、榮昌、大足、南川、綦江、璧山、雙橋、潼南、萬盛等若干緊密相連的大中小城市,共同構建西部最大的城市連綿帶。
《協議》中的第一個共建重點就是基礎設施建設。經濟區成立後,重慶市和成都市之間的快速客運專線鐵路等點對點快速通道、區域環型快速通道建設將得到進一步發展,「上午到重慶辦事,下午回成都吃晚飯」將不再是夢想。同時,還將完善公路、鐵路、內河航運、民航、管道綜合交通運輸網路,暢通對外交通,共同加強電網通道、水利、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互相支持、合作共享。
雙方協議,要建立開放、規范、競爭、有序的商品市場,破除行政壁壘,加強交通、物流合作,降低產品跨區域銷售成本。為了建立有利於人口合理流動的勞動力市場,將取消兩地的就業戶籍限制,建立流動人口「便參保、易轉移」的社會保障體系。同時,要在經濟區內促進價格管制產品的互惠貿易,構件要素無障礙流動機制,促進產業互動、利益共享。構築企業合作的綠色通道,進一步放寬民營經濟投資領域,消除民營經濟進入市場的障礙。
經濟區建成後,兩地將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共同培育和建設國家重大裝備製造業基地、高技術產業基地、清潔能源基地、國防科研產業基地,優勢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在區域內產業整合,優化產業布局,構建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加強互相協調,共同爭取國家重大產業項目的布局將是經濟區產業分工協作的重要任務。
兩地將共同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按資源承載力和環境容量進行產業和重大項目布局,共同建立長江上游聯防聯治的水環境管理機制。開展環境檢測合作。共同爭取國家生態環境建設投入和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在長江上游長期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防護林體系建設等工程。
成渝經濟區是以重慶、成都兩個特大城市為龍頭,包括成都及綿陽等14個市和重慶「1小時經濟圈」內的23個區縣。成渝經濟區集聚了兩省市1/4的幅員面積、一半以上的人口,積聚了兩省市經濟總量的六成多。
以重慶、成都兩個特大城市為龍頭,以成都及綿陽等14個沿高速公路、快速鐵路、黃金水道的市和重慶1小時經濟圈的23個區縣為載體,共同爭取成渝經濟區列為國家重點開發區,共同爭取國家編製成渝經濟區發展規劃,將成渝經濟區建成國家新的增長極。重點發展成渝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意志,被明確寫入《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這無可爭議的三大增長極,在過去20多年引領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但這三大增長極,無一例外地落在東南沿海。在遼闊的西部,誰能承擔起「引擎」重任,成為國家新的增長極?成渝經濟區是西部唯一具備突破省市界限、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的地區。這里,每萬平方公里有1.73座城市,比西部平均水平多1.49座,比全國平均水平多1.03座;這里,每平方公里產出350萬元,比全國高出227萬元,比西部高出316萬元。成渝經濟區經濟密度是西部平均經濟密度的14倍,是西部最發達區域。成渝經濟區目前佔全國經濟總量的5%左右,通過5-10年的跨越式發展估計能佔到全國經濟總量的10%左右。達到10%或更多的時候,這個經濟區域就將成為保證國家經濟安全的新的增長極。

2007年6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出通知,批准重慶市和成都市設立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國家發改委要求重慶市和成都市要從兩市實際出發,根據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實驗的要求,全面推進各個領域的體制改革,並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突破,大膽創新,盡快形成統籌城鄉發展的體制機制,促進兩市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也為推動全國深化改革、實現科學發展與和諧發展發揮示範和帶動作用。

大量的資金流以及優惠政策,使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迅速成為令人矚目的經濟「新特區」。而成都,也已加入「新特區」的行列,並將成為中國當下改革開放進程中最耀眼的明星。昨(9)日,成都市政府新聞發言人、成都市政府秘書長毛志雄宣布,成都市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已獲國務院正式批准。這是繼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之後,又一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今後,成都將成為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前沿陣地。

6月7日,國家發改委下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批准重慶市和成都市設立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通知》(發改經體20071248號),明確:國務院同意批准設立成都市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今後,成都和重慶將成為中國新的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並率先對中國重大政策先行試點。

此次設立成都市配套改革試驗區,根本目的在於逐步建立較為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形成強化經濟發展動力、縮小城鄉區域差距、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確保資源環境永續利用以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論架構、政策設計、體制改革及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綜合模式,走出一條適合中西部地區的發展道路。

之前,為了推進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的經濟發展,有關方面為其量身訂作了金融、土地、稅收等經濟優惠政策。而成都和重慶試驗區,不僅要制定經濟政策,還要制定相關的社會、文化領域的配套政策方案,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要求,成都要將制定好的方案上報國務院審批。下月,四川省、成都市以及重慶市的有關負責人將聚集北京,參加高層論壇,共同探討方案。

具體的實施方案中,統籌城鄉規劃、建立城鄉統一的行政管理體制、建立覆蓋城鄉的基礎設施建設及其管理體制、建立城鄉均等化的公共服務保障體制、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制、建立城鄉統一的戶籍制度、健全基層自治組織、統籌城鄉產業發展等將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廣東深圳、上海浦東、天津濱海三大經濟改革實驗區都在東部沿海地區,由此帶動了東部沿海地區的快速發展。而中西部地區是我國相對不發達地區,在中西部選擇具有重大影響和帶動作用的特大中心城市設立國家統籌城鄉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對重大政策措施先行試點,是國家在新的歷史時期加快中西部發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

而成都市作為中西部地區最大的都市經濟區成渝經濟區的重要中心城市,也將迎來重大的歷史發展機遇。這次國家設立成都市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對於進一步發揮成都特有的經濟優勢、科技優勢、市場優勢和生態優勢,強化成都的帶動功能和輻射作用,加速與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三大經濟區相呼應的成渝經濟區的崛起,完善國家發展戰略的空間布局,促進區域間的協調發展,都將起到重大作用。

④ 成渝經濟區的重要意義

西部大開發新引擎——規劃中的成渝經濟區約20.6萬平方公里,包括四川15個地市和重慶31區縣,區域總面積20餘萬平方公里,人口和GDP總量均佔西部地區的近三成。「成渝經濟區是西部經濟總量最大、經濟水平最高的區域。」成渝經濟區是「整個西部大開發最重要的部分」。
此番定位得到四川各方面的認同。成都市副市長傅勇林代表認為,成渝經濟區之所以備受關注,在於「成渝經濟區的命運決定西部的命運,而西部的命運緊系中國的現代化。」「通過區域發展,將縮小整個西部與東部的差距」,廣安市委書記王建軍代表說。「這也是成渝經濟區建設能夠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基礎」,李亞平代表說。
就在兩會召開前夕,國家相關部委在成渝經濟區規劃初稿的基礎上,分赴四川多個市縣調研,以求進一步完善。調研已結束,規劃編制進入最後階段。
加速經濟一體化進程
「廣安為重慶工業配套的企業涉及8個行業251戶,隆創動力、銀鋼凸輪等一批重慶知名企業將生產基地和總部遷至廣安。」王建軍說。「我們從重慶引進投資約10億元的紡織產業、投資近9億元的農機產業;我們和成都共建了成資工業園。」資陽市市長羅勤宏代表介紹。
2009年10月27日,省政府出台《關於加快「一極一軸一區塊」建設推進成渝經濟區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環渝的達州、廣安、瀘州等市成為重慶的「菜籃子」,引進重慶的「車輪子」。
「成渝經濟區加速經濟一體化,打造西部增長極,已經蓄勢待發。」楊慶育代表透露,下一步兩地還將重點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要素無障礙流通大通道、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對接平台、農村勞動力轉移促進機制、跨行政區政策體系等「六大共建」。
眼下,成渝兩地已經在交通基礎設施上開始了牽手之旅。包括渝遂高速、成渝城際列車、成安渝高速、成渝高鐵在內的已建成和規劃在建鐵路、高速公路近10條,按照雙方的規劃,未來,成渝之間將有9條通道連接。
優勢互補錯位發展
與成都和重慶兩個特大城市相比,兩「極」之間的若干城市更急於在成渝經濟區內找到位置。「不追求大而全,要找准自己的優勢資源,錯位發展,相互補位。」李亞平代表說,區域合作,產業布局將決定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我們的定位是成渝經濟區內的新興工業城市。」羅勤宏代表說。「遂寧正在大力建設成渝經濟區的次級物流中心,爭取把成遂渝現代物流示範發展帶納入國家《成渝經濟區規劃》。」中國西部現代物流港已完成總投資11.42億元,對於「物流港要達到30億元」的目標,胡昌升代表信心十足。「廣安的天然氣、水泥、農副產品都具有優勢,可以服務重慶,承接重慶的產業轉移。」王建軍代表說。
「在這個過程中,成都和重慶必須承擔起領跑者的角色,帶動整個成渝經濟區的發展。」成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洲代表的觀點是:成渝的發展水平要保持彼此匹配,才有持續合作的動力。

⑤ 成渝經濟區的綜合改革

2007年6月7日,國家發改委下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批准重慶市和成都市設立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通知》(發改經體20071248號),明確:國務院同意批准設立重慶市和成都市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今後,重慶和成都將成為中國新的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並率先對中國重大政策先行試點。
此次設立成渝配套改革試驗區,根本目的在於逐步建立較為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形成強化經濟發展動力、縮小城鄉區域差距、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確保資源環境永續利用以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論架構、政策設計、體制改革及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綜合模式,走出一條適合中西部地區的發展道路。
之前,為了推進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的經濟發展,有關方面為其量身訂作了金融、土地、稅收等經濟優惠政策。而成渝試驗區,不僅要制定經濟政策,還要制定相關的社會、文化領域的配套政策方案,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要求,成都要將制定好的方案上報國務院審批。
具體的實施方案中,統籌城鄉規劃、建立城鄉統一的行政管理體制、建立覆蓋城鄉的基礎設施建設及其管理體制、建立城鄉均等化的公共服務保障體制、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制、建立城鄉統一的戶籍制度、健全基層自治組織、統籌城鄉產業發展等將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

⑥ 哪位朋友知道重慶市土地管理局的電話

華龍網1月9日19時18分訊(記者 佘振芳)想在重慶買房的朋友們注意了,遇到不良開發商擅自漲價,可撥打熱線電話投訴!記者剛剛從重慶市國土房管局獲悉,針對近日我市個別樓盤擅自漲價現象,市國土房管局公開舉報違規銷售電話,接受市民投訴,及時發現並糾正違規銷售行為,進一步確保我市房地產市場穩定。

舉報違規銷售電話:63651297、63080392、63651151(24小時開通)

市民在購房過程中發現以下情況可以舉報:

(一)發布虛假房源信息和廣告;

(二)通過捏造或者散布漲價信息等方式惡意炒作、哄抬房價;

(三)未取得預售許可證銷售商品房;

(四)不符合商品房銷售條件,以認購、預訂、排號、發卡等方式向買受人收取或者變相收取定金、預訂款等費用,借機抬高價格;

(五)捂盤惜售或者變相囤積房源;

(六)商品房銷售未明碼標價,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房屋,或者收取未標明的費用;

(七)以捆綁搭售或者附加條件等限定方式,迫使購房人接受商品或者服務價格;

(八)將已作為商品房銷售合同標的物的商品房再銷售給他人;

(九)其他不正當經營行為。
助力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 基礎設施工業供地雙增加

3月17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重慶黨政聯席會議召開第一次會議,提出兩地要加緊謀劃實施一批引領性、帶動性和標志性的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產業、重大開放合作和重大公共服務項目。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唱好「雙城記」,助力建好「經濟圈」,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開好局、起好步,在今年的《供地計劃》中也作出相應的計劃安排。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支撐,2020年重慶市計劃供應交通水利用地同比增加57.5%。重點保障軌道交通四期項目、江北機場T3B航站樓及第四跑道、成渝中線高鐵等一大批重大項目,暢通多項出渝大通道。

此外,《供地計劃》也在大力助推發展重慶特色的優勢產業集群, 2020年工業用地計劃供應較2019年實際供應量增加11.8%。優先保障以智能產業為核心的高端製造業用地需求和「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項目以及疫情防控所需的葯品、醫療器械等項目用地,支持重大產業項目落地,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計劃增加醫療等項目用地11.7%

為了推動城市提升,《供地計劃》還增加了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供應計劃,今年計劃供應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較2019年實際供應量增加11.7%。按照持續實施「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動計劃」和「城市提升行動計劃」的要求,把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作為重中之重,根據項目投資建設計劃,切實保證醫療、教育、養老、文化、體育、公共停車場等項目工地需求。

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 適度增加住宅用地

對於老百姓剛需的住宅用地,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供地計劃》按照「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房地產調控需求,適度增加已完成規劃工作的成熟區域優質地塊供應,合理引導市場預期,計劃供應住宅用地較2019年實際供應量增加9.9%。

⑦ 「最高漲幅250元」京滬高鐵調價,成渝高鐵跟進,高鐵的公益性呢

根據中國新聞周刊的報道,京滬高鐵在上市之後十個月宣布高鐵票價的調整,票價調整范圍主要是時速超過300公里的高鐵以及動車組,涵蓋范圍包括二等座以及商務座。全線實行浮動票價,基本與飛機票價浮動模式相似。

不過綜合來說,鐵路運輸的民生性質以及社會性質不會發生改變,雖然上市的高鐵公司能夠自主定價,實現實時調價,擁有更強的商業屬性,但依舊不能脫離鐵路總公司的管理與監督,也不能夠單純地從效益和利潤為出發點任意調價,一旦價格觸及了出行乘客能夠接受的最高點,也會引起社會輿論的質疑,監管機構重新介入也就在所難免了。

閱讀全文

與成渝公共服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